作為一個不到一歲的嬰幼兒,許湉每天隻需要吃飯、睡覺、曬太陽,這種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到了一歲多,小孩子大腦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機,許家高薪聘請了最好的幼兒教育集團的金牌教學團隊,對許湉展開了一對一、二對一、三對一等多種多樣且全麵的教育。
從走路、認字、英語、簡單算術,到詩詞、文章、閱讀……為許湉認識這個世界提供了全方位的視角。
李宛柔每周都會帶她去新的地方,為她的人生解鎖新的場景。
去動物園看各種小動物,老虎、獅子、長頸鹿、大象、海豚、猴子、天鵝、熊貓、孔雀……
去植物園觀賞各種植物,鬱金香、月季、牡丹、櫻花、常春藤、美人蕉、玫瑰、芍藥、毛竹、紫竹,以及人工仿建的湖泊、溪流、小橋、亭台、水榭。
去博物館觀看曆史文物,陶器、玉器、青銅器、繪畫、古籍……這些文物跨越千年,向來訪者娓娓道來千百年前的故事。
去科技館體驗最新科技發展的成果,沉浸式體驗航天技術、了解宇宙的奧秘……
對於許湉的成長,家裏人付出了更多的耐心和愛心。許牧野小的時候,許輕鴻和李宛柔是第一次當父母,難免會粗心一點,顧及不到他的內心的想法。
有的時候許牧野需要陪伴,他們忙於工作,給不了太多陪伴的時間。有時候許牧野發脾氣,也沒有做到和他好好溝通,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一一梳理清楚。
許牧野慢慢長大,跟家裏說的心事也少了,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了和同齡人的交往之中,練習跆拳道、打籃球,發展自己在同學圈子裏的影響力,從集體環境中獲取更多的歸屬感。
許家夫婦想去改善這種情況,但是許牧野卻已經無意識地對更親密的家庭關係產生了一些抗拒感。幼年時候的被忽視事件和那些沒有舒緩的情感,已經在他的心裏建立起來了一層防禦。
許湉的出生,其實拉近了這幾人的關係。許輕鴻和李宛柔學習了很多和孩子相處的知識,改善了育兒觀,不僅希望許湉可以開心快樂地成長,也希望能夠修補和許牧野之間形成的縫隙。
他們在關愛許湉的同時,主動引導許湉以哥哥為榜樣,經常在許湉麵前誇許牧野的好。許湉的親近,讓許牧野有了更多對家庭的歸屬感。
許家人在家裏對許湉采用了誇誇式教育法,當許湉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床鋪、擺放書本時,猛猛誇獎她是獨立的小寶貝。
如果許湉不小心做了“壞事”,比如打碎了玻璃杯、弄倒了果汁,李宛柔不會批評她,而是給予許湉充分的安全感,跟她一起麵對問題,處理問題,並教會她怎麼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有一天,許湉在自己臥室的牆壁上亂塗鴉。許輕鴻和李宛柔晚上回來發現了她的“大作”,不僅沒有對她弄花了牆壁而生氣,還鼓勵她把這麵牆的一部分作為自己的小世界。
接下來的幾個夜晚,一家四口人一起,以許湉的奇思妙想為設計思想,製定了牆壁繪畫的方案,買來了顏料和模板,一起完成了牆壁一角的畫作。
這樣特別的經曆大大激勵了許湉的創造力。許湉大膽創作,逐漸在繪畫方麵表現出了更多的天賦。
在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氛圍下成長起來的許湉,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有了初步的了解。帶著新的期待,許湉小朋友信心滿滿地要去上幼兒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