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幣之上的貨幣便是銀幣,須得百枚十麵值的銅幣才能換到,再往上就輪到金幣了,當然,他們這裏暫時是不會出現金幣的,至少得等市場活躍起來。

確定下來各種貨幣的麵值之後,葉瑜他們又開始商量積分點兌換銅幣的比例,最終定下來是一積分換一麵值的銅幣,以此類推,十積分就換十麵值的銅幣,一千積分能換一枚銀幣,一萬積分能換到一枚金幣。

葉瑜原來以為城裏人積分並不少,可真等他們把銅幣和銀幣都給製作出來,開放兌換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原來城裏所有居民存下來的積分不算多,最多的竟然是他們家,一共有六百二十七點積分,能換到六十枚十麵值的銅幣和二十七枚一麵值的銅幣。

其他人積分比較少,平均在三十枚到四十枚之間,不過想來也正常,畢竟平常需要用到積分的地方多,能存下來都是件難得的事。

而跟貨幣相對應的就是市場,所以他們專門在城中心劃出一塊地方作為交易點,修建出許多建製相同的鋪子,隻等願意租的人往城裏交租金。

市場裏同樣有規矩,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租客在簽署書契時都仔細閱讀過,一旦違約,護衛隊便有權將其趕出市場,並且停止租賃。

就在鋪子開始修建的時候,晨輝城終於要離開了,他們一行人經過冀望城的時候,順帶將葉瑜換取的五隻牛送了過來,葉瑜挨個檢查過五隻牛,見沒什麽不對,便將尾款付給他們,總計兩大包的獸皮。

隨著時間流逝,單層的鋪麵終於在九月份全部修建完畢,都是青磚瓦房,瞧著便賞心悅目,再加上修建得方方正正,所以對強迫症而言十分舒服。

很快第一批租鋪子的人就出現了,分別是秦家兄弟倆的木匠鋪子,林家的鐵匠鋪,還有武師傅的幾個徒弟租下來的鋪子,用來售賣他們從山上打來的各種獵物。

葉瑜也按照流程租了一個,他準備賣各種雜貨,像是草紙和竹紙,麥芽糖之類的,甚至還有用活字印刷術印出來的自製書籍,多是啟蒙書,基本都是他自己搗鼓出來的,定價也不算高,所以他覺得生意應該會不錯。

事實上每月的收益果然很好,一個月至少能掙三十枚十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