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來做一個遊戲吧,忘掉你們此刻的身份,隻把自己當成一個初到平川城的外地旅人,好好體驗一下吧!”
楚溪客眨了下眼:“參觀完,需要交八百字觀後感哦!”
官員們紛紛笑起來。
實際上,楚溪客並沒有開玩笑。他當真帶著文武百官繞到南大門,然後停車下馬,步行而入,一路參觀。
進了南大門,有一條寬約兩百步的筆直大道,一直通向王城。
這條路不單單是光禿禿一條,還有一係列新奇的“配套設施”。
中間的主路由三合土夯實而成,每日有專人清掃灑水,不見一絲揚塵。路兩邊各有一排暗渠,渠溝由水泥澆築而成,渠上蓋著青石板,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鏤空的石板,可以往裏麵傾倒廢水。
楚溪客帶人路過的時候,剛好看到兩個武侯在敲著鑼通知各家各戶:“不得將穢物倒在溝渠以外的地方,也不可在渠中投放易堵塞之物,若有違者或惡意損壞者,輕則罰款,重則鞭笞!”
楚溪客腳步一頓,扭頭對書記官道:“加一條,如果看到哪裏堵塞或損壞,可以報給官府。”
書記官認真記下。
溝渠兩側各有一排廊橋,可以納涼歇腳,也能用來做小生意。
看到那些熟悉的桌椅和攤位,楚溪客不由露出濃濃的向往,好想過來擺攤賣燒烤啊!
溝渠和廊橋之間原本應該有一片綠化帶,現在還是光禿禿的。楚溪客想著回頭讓人種上耐旱的芋頭和桑樹。
芋頭可以做芋圓和粉條,桑葉可以養蠶,桑葚可以釀酒。可以說很符合楚溪客的實用風格了。
這條路的名字簡單直白,就叫“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北達宮城,南通南大門,把平川城劃分成東西兩個部分。
西部自北向南分為三個區,為了方便就叫西一區、西二區、西三區;東部則是東一區、東二區、東三區。
每一區中又各自劃分為六個小片,分別為一區一號,一區二號,一區三號……以此類推。每一號就是一個居民區。
住宅的設置類似於現代的街區,一個“號”就是一個小區,民宅在中間,皆是坐北朝南,規規整整。外圍蓋一圈朝向街道的二層小樓,用於開設店鋪,類似於現代的“底商”。
除了東區和西區之外,王城以南還有一大片地方,同樣劃分成三個區,分別稱為中一區、中二區、中三區。
中一區緊挨宮城,用於駐軍;中二區在平川城的正中,集中修建佛寺、道觀,以及驛館和邸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