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嚴(1 / 1)

一路上了解流民的情況,也浪費了一些時間,到達夏口縣時已經是下午了。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據黃射推測,大概有幾十萬流民湧進揚州,荊州甚至更遠的交州。好在這三州都是地大物博,尤其是交州,更是人煙稀少,否則還正容不下這麼多的人。而且江夏郡水網密布,大多數人是不會來的,能來的都是有點能力的人。不過黃射估計,其他郡縣肯定不會痛快的收留那些流民。這對黃射來說既是個危險,同時也是個機會,一個招攬流民,廣布仁義,發展勢力的機會。亂世即將來臨,到時候要想立足,拚的就是人口和錢財。沒有人口,哪來的兵員。而且這些流民中肯定有一技之長的人,甚至有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賢才。如果能發掘出幾個來,那也值得。

吃過午飯,黃射便迫不及待的命人將夏口縣丞叫來,商量收容流民的事。夏口縣丞叫做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一個落魄的世家子弟。因為以前跟黃射有點交情,所以黃射任縣令時,就讓黃祖推薦李嚴做縣丞,輔助黃射處理政務。李嚴現在22歲,以有才幹著稱。曆史上李嚴以辦事幹練著稱,在各處勢力任職都受到器重。先任南陽郡郡吏和秭歸縣令。後來曹操攻打荊州,李嚴棄官入蜀投奔劉璋,任成都縣令,又以治事能幹著稱。劉備伐蜀時,李嚴受劉璋妻弟費觀舉保一同鎮守錦竹,又與黃忠單挑數十回合而不分勝負,後中諸葛亮之計歸降。使劉備“軍益強”,被劉備任命為裨將軍。劉備攻克成都,任命李嚴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劉備病危,托孤於諸葛亮。李嚴受遺詔負責協助諸葛亮。受命為中都護(按《華陽國誌》為中護軍),留鎮永安。這人文武雙全,是個治世之臣,可惜氣量太小。諸葛亮曾評價他說:“正方才高,可比吳國陸遜。”

雖然現在他沒有日後當十幾年郡吏的經驗,但治理一縣之地,幫黃射出謀劃策,應付現階段的事情還是沒有問題的。不一會兒,仆人來報李嚴來了。於是黃射便命他把李嚴帶到黃射的書房。仆人和李嚴對黃射這個決定都有點意外,意因為一般黃射處理公事都在縣府,而接見客人幾乎都在客廳,從黃射搬到夏口以來,除了在書房接待過黃忠外,還沒有一個客人進來過。所以說除非這人跟黃射關係很好,否則不會在這裏。顯然李嚴自認為不是這列人。

李嚴走進書房時,看見黃射已經在等候,連忙上前問候,“拜見縣令大人。”

黃射揮手示意他坐下談話,“正方啊,以後見到我不要這麼見外,直接稱乎我表字即可,不要講究這麼多的繁文縟節。”

李嚴聽到這話,立刻有點激動,畢竟黃射與他身份地位相差較大,而且他也沒有日後經驗,所以對黃射的折節下交還是十分的感激的。但還是很快平靜下來,回答道:“謝大人器重,但是禮不可費。”說完,一臉感激。

黃射有跟他客套幾句,見收買李嚴之心的目的已經達到,便直入主題,問道:“今早我外出時,發現夏口縣流民大增,而且流民處境也比較困難,我心不忍啊,正方可有方法教我。”

“大人正是仁義之人啊!”李嚴讚道,“現在中原混亂,南方平靜,平民百姓爭相南下,如不佳管理,很可能會引起混亂,要想安撫流民,可以號召縣上富戶捐糧,開設粥鋪救濟災民。另外,將流民名單登記入冊,可以方便管理,並派遣士兵巡視,安撫民眾,防止流民暴動。”

說到這裏,停了停,見黃射似乎對自己的答案不太滿意,又接著說:“夏口縣地域寬廣,臨近長江,土地還是比較肥沃的,隻是夏口縣人口才兩萬戶左右,荒地較多,現在臨近春耕,可以組織流民開墾荒地,種田自給。”

“正方果然大才啊。”黃射聽完,立即讚道:“我馬上去叫黃善(黃府管家)聯係縣上富戶,商量捐糧的事。而對流民進行登記的事情就有你親自主持,如發現有一技之長者,可以單獨入冊,讓他們加入夏口縣的戶籍。另外我會派人去勘察地形,看哪裏可讓流民安居種田。希望夏口縣的人能吃飽穿暖,正方啊,你我當以此共勉。”說完,學起劉備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李嚴也被黃射表演給打動,連連稱讚黃射仁義。黃射又和李嚴討論了一些細節,便招呼黃善和李嚴分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