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冬季牧場已是黃昏,太陽與草原相連,天空同草地都變成耀眼的金色。
達吉娜外婆看著天色知道時間緊迫,必須趕在太陽落山前,把蒙古包搭建好。不然沒了光亮可就沒法搭建蒙古包,今晚一家人就要忍饑挨凍露宿草原。
達吉娜外婆沒有等達吉娜媽媽與達吉娜外公到來後才開始動手,她選擇自己先行搭建蒙古包,最大限度加緊時間。
達吉娜外婆選好一塊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四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在地上用草木灰畫出一個圓圈,然後開始沿著畫好的圓圈,將之前折疊的木條菱形網片(哈呐)架好。並把大門的方向預留在東方,因為這是蒙古人在搭建蒙古包時的習慣。這樣既可以避開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也沿襲了以日出方向為吉祥的古老傳統。
一般一個蒙古包搭建隻需兩三個人在兩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搭建完畢。但達吉娜外婆年老體弱,不能做重活,也沒有氣力支持她長時間操勞。盡管在達吉娜的幫助,三個小時也才把蒙古包的骨架(哈呐)搭好。
看著一步一挪,顫巍巍的搭建一塊哈呐,就要休息一會的達吉娜外婆。以及她身邊那個才比綿羊高不了多少的六歲小女孩達吉娜,憋紅著臉,咬著牙,吃力的堅持給她外婆遞木板,工具等。
我看的心裏十分難受,恨不得上前去幫忙,為她們分擔一些事情,幾下就把蒙古包搭好。
可我不能!
我幫不了一點忙,隻能幹著急的在一旁,看著年邁的達吉娜外婆與年幼達吉娜兩人艱辛的做事。
達吉娜外婆在忙了三個小時終於把蒙古包的框架搭建好,現在隻要把蒙古包的屋頂,也就是天窗(奧尼)搭建好,隨後用氈布包裹住蒙古包就大事告成。
可達吉娜外婆沒有幫手,她也沒有能力把巨大沉重的奧尼支架按到哈呐上。隻好放在那,等達吉娜媽媽與外公來了再做。達吉娜外婆沒有休息,一刻不停,轉頭繼續收拾整理其它事物去了。
好在,沒等一會。達吉娜媽媽驅趕著牲畜趕到了。
達吉娜媽媽與外公也不敢休息半刻,吩咐達吉娜看好牲畜,立馬著手建造起飼養圈來。好讓牲畜們可以立馬進圈看護,以便騰出手來全力建造蒙古包。
在達吉娜媽媽三人齊心協力下,蒙古包很快就搭建好。達吉娜一家興奮的七手八腳的布置起蒙古包,把物品家具都搬進蒙古包。
忙完這些達吉娜媽媽三人還不敢坐下來休息,馬不停蹄的去加固飼養圈,給牲畜們食槽裏加滿清水與草料。
在太陽完全消失在天際,天空還留有一絲餘暉時,達吉娜一家終於完成了搬家。
一個與之前一樣的蒙古包出現在茫茫草原上,它的四周與之前一樣有著四個大小不一的飼養圈,裏麵養著羊,馬,牛。在蒙古包裏住著達吉娜溫馨的五口小家,兩個老人與兩個孩童還有一個中年婦女。
達吉娜把我抱進剛剛搭建好的蒙古包時,蒙古包已經被達吉娜外婆打掃幹淨,一切都布置的跟原來一模一樣。
蒙古包正中央的位置是火位,已經放置好火爐,開始燒火做飯。火位正前方是包門,也就是我現在站的位置,在包門左側,是放置馬鞍,奶桶等放牧用具的地方。右側則是放置案桌,櫥櫃的位置。火位的左側,沿著木柵哈呐的位置,整齊地擺放一張紅色雕花木箱桌,下麵裝著衣物,上麵放著一些鏡子,毛巾等日用品。木箱前鋪著厚厚的毛毯。而右側沿著木柵哈呐的位置,就是我那不大不小溫暖的小窩。
達吉娜外婆簡單煮了點飯,勞累一天的達吉娜一家,安安靜靜的快速吃完飯。達吉娜懂事的主動承擔起清洗鍋碗的事。讓媽媽,外婆與外公去洗漱一下休息。
夜色籠罩草原時,達吉娜一家在溫暖的蒙古包睡的正香。
冬季牧場在海拔更低的位置,這裏的溫度更高,牧草更茂盛,不受草原冬季的影響。這裏的草原沒有被大雪覆蓋,牧草也沒有枯黃,還是綠茵茵的,鮮嫩可口的很。相比之下,這裏比達吉娜原來的牧場更加適合過冬,更加適合在冬季放牧牲畜。
達吉娜一家要在這裏放牧到春季,直到春季牧場牧草茂盛時,才會離開這裏。四季牧場是牧民們根據氣候,地形,牧草的不同,而實行的轉季放牧。這樣做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草場,並減少放牧對草原的破壞,同時讓牲畜免受風雪的侵害以及食物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