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狂奔了三天秦軍來到了平山,如李安所想一般,秦軍個個疲憊不堪,根本走不動道。
此時不戰,更待何時?!滿腔的熱血已經在胸中翻騰!魏軍的士氣達到了空前的高昂!
李安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情緒,高喊道:“衝鋒!衝鋒!!衝鋒!!!”
全軍立刻行動起來,士兵們從高山上俯衝而下,仿佛一道巨大的瀑布,聲勢浩大,震撼人心。
秦軍的防線幾乎是一觸即潰!在秦軍的陣地中,魏軍的騎兵來回穿梭,他們騎著駿馬,身穿鐵甲,手握戈矛,迅速而熟練地操縱著馬匹,將秦軍的陣型完全衝散。
同時,在山上的弓兵,拉弓搭箭,瞄準了秦軍!箭矢如同雨點一般,向秦軍傾瀉而下!
秦軍將領一遍又一遍的大喊著“不要亂!”但沒用,這種情況下,秦軍的潰敗已成定局,士兵們四散奔逃,戰場上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他們不顧一切地向前衝,他們絕望而拚命的逃離戰場。
有些秦軍士兵跑得不夠快,被魏軍追上,他們絕望地想要抵抗,但魏軍的兵戈無情地斬殺了他們,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戰場,這些士兵的慘叫聲和哀嚎聲,與魏軍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殘酷的戰爭交響曲。
這一戰,是魏贏了!
史載“周曆五百四十六年,秋,李安率十七萬魏軍在平山大破秦軍,此戰,秦軍亡十九萬!”
注意這是“亡,不是“傷亡””,什麼概念?秦軍幾乎全軍覆沒!而這裏並沒有標注魏軍的死亡人數,因為傷亡太小,可以忽略不計。
消息傳回秦國,滿朝嘩然!但此時已經沒有太多時間給他們了,因為就在剛剛,李安己經收服了被秦軍攻陷的月一關西十餘城,直奔秦國而來,秦軍用近一個月攻陷的城池,李安就用了十一天,這很正常,畢竟城裏都是魏人,民心所向,裏應外合,你攔不住。
所以,他們現在必須決定是戰是和?很快,他們就確定了下來,戰!誰去?王季。
王季是誰?秦國大元帥,武博侯,十七歲參軍,征戰十五年,參與的戰役不下百餘次,而由他領導的有五十七次,贏了四十九次,輸了八次,都是輸給了趙國那位老人,但他還是贏了那位五次,這已經很榮耀了,因為在那個時代,能在軍事上贏過那位老人的,天下隻有他一個王季。
那當時為什麼不讓他去?很簡單,因為功太高了,已經封侯了,你還想封什麼?王嗎?
但現在,得讓這個秦國的大殺器出來見見血了。
於是,贏素這位公主,親自去了武博侯府,第二天,王季領著從各地調來的十九萬軍隊浩浩蕩蕩的趕往前線。
其實,李安從來就沒想過占領秦國的國土,他想的是以戰促和,逼迫秦國求和,但人家秦國不同意,死了十九萬人算什麼?我再碼十九萬,咱倆接著扛。
沒辦法,這就是體量差距,秦國和魏國的體量差的太多了,對於秦國來說,我可以輸五次,輸十次,你呢?你敢輸一次嗎?你能輸一次嗎?所以,別急,咱倆慢慢耗。
用了八天,他終於領著軍隊到了邊境,然後他下達了第一個命令:“不管李安的軍隊,繼續前進,繞道韓國,攻打月一關!”
但是此時,韓國又當上了二鬼子,緊閉國門,死活不讓秦軍進,主要原因是秦軍在平山的大敗,又讓韓國動起了小心恩,表示道:再也不讓你們秦國想上就上了,把我們當什麼人了?
王季表示:哦是嗎?我看看。於是帶著秦軍把韓國按在地上一頓胖揍,韓國馬上老實又變了副嘴臉表示:爹,我錯了,您想過就過,想上就上,想拿就拿,我絕不過問。
雖然從韓國到月一關的距離是從秦國到月一關的距離兩倍還多,而且還地形崎嶇,前行相當困難,但是人家天季壓根就沒想過奇襲,他完全沒遮掩自己的目的。
他就是要告訴李安:我要打月一關了,你救還是不救?
那李安呢?沒辦法,還是那句話,月一關太重要了,他李安必須得救。
於是,在秦國奮勇征戰一個多月,連下十四城收獲頗豐的李安,隻能在留下三萬人後,匆匆帶兵去守月一關。
自此,月一關之戰的第二階段,正式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