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寄情
無路可通的森林自有樂趣,
荒涼的海濱可以盡情歡暢,
無人闖入的地方才有伴侶,
海洋咆哮的音樂令人神往,
我對人類不如對自然情長。
——拜倫《人與自然》
1950年11月7日,我從倫敦乘船回中國,在船上用英文或法文寫了幾頁日記,現在摘譯如下:
11月14日(星期二)
在地中海上航行了一個星期。地中海不如兩年前來時那樣風平浪靜。今天到塞得港,看到月亮沉下海去,天上的星星仿佛在眨眼流淚,為她演奏葬歌,海浪似乎在編織她的屍衣。
11月18日(星期六)
到了亞丁港。中學時代看到亞丁的風景郵票,覺得很美,現在身臨其境,反倒覺得不過如此。船上舉行了跳舞晚會,選了一位漂亮的英國小姐做舞後,請她發獎給橋牌比賽和乒乓球賽的冠軍。我在同船的中國留學生助威聲中,打敗了赴任的英國駐香港副領事,贏得了獎賞,並由舞後伴跳華爾茲舞。這位豔若桃李、冷若冰霜的英國小姐跳起舞來居然有說有笑,仿佛是音樂使她的心靈、舞蹈使她的肉體都升華了。但願這是我回國勝利的前奏。
11月22日(星期三)
船到了孟買。城市顯得陳舊,窮人就在街頭露宿,隻有海濱大道十分美麗,一邊是風帆片片,一邊是高樓如林。前方直立著燈塔,使我不禁想起和芳西的羅馬之遊來。人在占
有或自以為占有的時候,並不感到幸福;隻有在失去了的時候,才會發現占有的可貴;或者從旁觀者的眼中,才更容易體會到自己的幸福。這也許就是人家為什麼說:結婚不如戀愛,戀愛不如失戀動感情吧。
11月24日(星期五)
每隔兩三天,船就靠一次碼頭。生活平靜得像冬天的海麵。每天早晨,印度侍者就來把我們叫醒,送上一杯紅茶,一個蜜橘,這是在床上吃的。到九點鍾才吃早餐,一般是麥片粥和火腿蛋。上午還敞開供應冰淇淋。一點半開午餐,先上一個湯,第二道菜是一塊炸魚,第三道是主菜,雞或肉加蔬菜,還有咖喱飯、冷肉和沙拉;然後是布丁或冰淇淋,最後上一杯牛奶咖啡。四點半英國人吃午茶,我隻吃過一次,就不去了。八點鍾的晚餐和午餐差不多,隻是加了一道水果。法國以西餐聞名,但我常在巴黎學生食堂用餐,多是一個餐盤裝上一格冷菜,一塊豬排或牛排,一盤蔬菜或通心粉,一份果點,一段長條麵包,遠不如英國船上講究。今天船到哥倫坡,上岸觀光之後,我還趕回船上用餐,因為岸上吃得並不比船上好。
11月28日(星期二)
船到檳榔嶼。有一位華僑夫人開汽車來接我們上岸觀光。一條林蔭大道直通市內,兩邊都是棕櫚,典型的熱帶風光。她帶我們看了蛇廟,坐了登山電車,遊了瀑
布公園。回船後晚上開舞會時,船上新來了一位美麗的華僑小姐,我和她同舞時,又想起了東方女性的溫柔嫵媚,這在西方女性中是不容易找到的。
我們在船上還參加了印度的節日活動,表演了一個節目,唱了一支《開路先鋒》歌。那是30年代進步電影《大路》的主題曲,男主角是當時的電影皇帝金焰,女主角是小鳥依人似的陳燕燕,趙丹那時還是配角,演了一個普通的開路工人。《開路先鋒》的歌詞如下:
轟!轟!轟!我們是開路的先鋒。(齊唱一遍)
不怕你關山千萬重,(齊唱)
幾千年的化石積成了地麵的山峰。
前進沒有路,人類不相通。
是誰障礙了我們的進路,障礙重重?(齊唱)
大家莫歎行路難,歎息無用!(齊唱“無用!”)
我們,我們要,要引發地下埋藏的炸藥,對準了它轟!
轟!轟!轟!看嶺塌山崩,天翻地動!
炸倒了山峰,大路好開工。
挺起了心胸,團結不要鬆!
我們,我們是開路的先鋒。(齊唱)
轟!轟!轟!哈哈哈哈!轟!
由我領唱,大家齊唱,歌聲雄壯,氣勢磅礴,得到了滿堂的掌聲。
回國之後,我們的確成了開路的先鋒,首先是到農村參加土地改革運動,為建設新農村開辟道路。
在土改時,我了解到了新時代的新女性。她們既不像西方的女性那樣精裝打扮,也不像東方的舊女性那樣溫文爾
雅,而是颯爽英姿,正在打破男女界限。我在四川永川縣石廟鄉五村土改,在四村的王桂是和我同車南下、同船西行的一個新女性。她穿一身男女不分的幹部服,和男幹部同吃同住,甚至同睡一張大床,也滿不在乎。她到五村來和我交流經驗,我把工作報告給她看,大意是說我來五村之前,群眾沒有發動,不願開會,經我挨家訪貧問苦之後,群眾覺悟提高,開會人數增加,鬥爭地主積極。她看後說我的文章寫得很好,但並沒有深入群眾內心,沒有個別事例。我覺得她眼力很高,晚上到石廟去開會時,就到四村去約她同行,一路上聽她談村裏的具體情況,說得娓娓動聽,聲音柔和,好像天上柔和的星光。我這才發現我的工作浮在表麵。到了鎮上,她還沒吃晚飯,我就請她吃了一碗麵,她倒也不客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並且和我談到她的故鄉青島有多麼美麗。
土改後回北京,我聽了她的話,到青島海濱去度假,住在山東大學;她也回家探親,到山大來找我,要我去看看她的未婚夫。然後她同我去海濱,租了一條小船,劃到海上,問我對她的未婚夫印象如何;我說不錯,她就高興得唱起歌來。可惜她沒帶遊泳衣,要不然,海浪不但錄下了她的歌聲,還可以畫下她的倩影。我沒想到,她後來出任了中國駐歐洲的女大使,但在
當時,我卻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心情。
1952年9月11日(星期四)
在石廟四村堰塘前的草屋裏,是王桂教我愛青島的海;在山大的沙發上,又是她教我要全心全意服務,不要為個人想得太多,戀愛不隻是為了享樂……但我記得的卻是水上泛舟,海濱微笑……(關於微笑,那是指另一個更漂亮的女性)
9月18日(星期四)
……我的足跡遍布半個地球,但我的心卻留在青島的海濱,我的眼睛隻能看見她的微笑。她穿了一件綠色的遊泳衣,在海水中俯仰浮沉;我站在沙灘上,眼睛凝視著她,好像一塊化石。我真想變成一塊化石,好永遠享受海濱的美色。
王桂說得不錯,應該全心全意服務;但生活也不能隻是duty(義務、服務),還需要美(beauty)的享受。誰來美化我的生活呢?
我用不著變成化石,第二年又在北戴河海濱享受了美色。
1953年7月30日
難忘的一天!昨夜在紅綠色的燈光下翩翩起舞,今晨想在滲透著陽光的波濤中尋求更大的滿足;但是海濤盡自拍岸,岸上並無人來。一個人遊泳也沒興趣,正失望著,忽然遙遙望見海水深處有兩個黑點,於是勉強自己也向海心遊去,想找個遊伴。黑點越來越大,慢慢看得清頭部和胳臂,頭上都戴了遊泳帽,原來是兩個女性,這是第一個意外!再往深處
遊去,看得見臉孔了:戴紅帽的是個媽媽,戴黃帽的……嘿!真漂亮!當然是女兒了。這是第二個意外!
“前麵有流,要小心點!”黃帽告訴我。
“哦!”心裏很感喟她的關懷,以為“流”是海蜇一類的東西,就跟著她們遊回來了。她的遊泳衣露出水麵時,顯出了她健美的大腿,遊泳褲上有“北京”兩個字。
“你是北京的選手?第幾名?”
回答是豎起了一個指頭。
“北京第一名?”
“全國。”“哦!祝賀祝賀!”心裏完全感到意外。
到沙灘了,但她媽媽又叫她帶小弟弟下去遊。旁邊有人給我介紹:她父親是著名的醫生,母親從小教她遊泳,每年都到北戴河來,結果打破了全國紀錄。她現在天津音樂學院學習。她再上岸,我就找到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