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周知道這幫短毛官差不喜人下跪,可他此刻心中害怕,也顧不上許多了,噗通就跪了下來,忙不迭的磕頭告饒,說自己財迷了心竅,眼見人參便宜,這才來者不拒。
“武老板,今天我們不是來抓你的,要不然也不會就來三個人。可你要是替那些人隱瞞,那可要後果自負了。”
“小人有罪!山裏的采參幫一共有六股人。許麻子那夥人最多,有三百多號。其他四夥,多的有百十號,少的有三十號人。”
“頭兩天在山道上傷人的是哪夥?”
武振周訥訥道:“應該,應該是許麻子的人。”
根據民政在前段時間的走訪調查,自五月清軍撤出寧古塔後,一些流放至此的刑事犯趁亂逃入山中,糾集成夥,盜挖人參,搶劫邊民財物,傷人之事屢有發生。
再者,如今的東北人參可都是天然人參,每年的總產量差不多在十萬兩以上,而時下北京城的人參市場價是四十兩白銀一兩,到了南方更貴;也就是說這是一項年貿易額在四百萬兩以上的大產業,而這才是趙新真正關心的所在。
清代自康熙後期開始,清廷決定改照“鹽引法”,通過發放“參票”將采參的業務收歸皇室私有。到了雍正時期,又將東北采參業交由皇商範家承包;這個範家,就是明末八大奸商之首,介休商人範永鬥家。
說句題外話,範家最輝煌的時期就是雍正朝,不僅家裏是皇商,包攬銅業、人參等多項業務,而且還有人供職太仆寺卿,官居二品。但是善惡終有報,幹隆四十八年因銅價上漲,範家主持的銅業虧損嚴重,於是幹隆下旨革了範氏的官職和皇商資格,家產也被查封,範家家主也鋃鐺入獄,從此一蹶不振。
自皇商包攬采參業務後,參票帶來的利益巨大。簡單說就是一張參票收參十六兩,十兩交內務府,六兩由商人自得。範家光憑這一項生意,一年獲利就在三十多萬兩白銀左右。
清廷眼見有利可圖,便想將采參業收回。於是自幹隆十年開始,說什麽“皇商唯圖自身獲利而不能誠心放票”,正式改為官辦,由內務府承辦。
說到采參的事,武振周對趙新知無不言,這原本就不是什麽秘密。
“以前朝廷......”武振周停頓了一下,見趙新三人沒有反應,這才繼續道:“他們在盛京、吉林、寧古塔三地設立官參局,參票由京城戶部所出,交盛京將軍和各官參局辦理,每年內務府也會派人過來幫辦。”
趙新道:“那參票的數量上有什麽規矩?”
武振周道:“這個並無額定,隻要有人領,朝廷也希望多多益善。”
總之,滿清是希望自己賺的越多越好。原本“十兩交公,六兩歸己”也改為了“十兩交公,二兩公用,一兩交保人”;除此之外,人參每斤還要收六兩銀子的稅銀。僅幹隆十八年一年,人參的銷售和稅銀收入就在一百五十萬兩白銀以上,當年全國的關稅收入不過才四百三十三萬餘兩。
歷史上參票發放最多的年份就是幹隆二十五年,三地官參局一共發了六萬多張參票,即便是按三十兩一兩參的價格算,一張參票的直接收益就是三百兩,這還不算稅金。但是從幹隆四十二年以後,東北的采參業便開始每況愈下,一蹶不振。
一旁的民政幹部聽到此處有些奇怪,便忙問怎麽回事。
趙新歎息道:“不外乎‘竭澤而漁’四個字罷了。”
武振周伸出大拇指讚道:“這位老爺高見,實際就是如此。”
清代的采參模式屬於隻管刨、不管種,
歷時兩百多年的大規模竭澤而漁式的彩挖,有多少山頭也不夠挖的。滿清對人工栽植人參不但不予以支持,反而是嚴加禁止,派出官兵緝拿各地栽種人參的人,理由竟然是“以偽亂真”。一顆人參,至少要生長三年才能采挖。年複一年的大規模采參,破壞了參苗生長,行業衰敗是必然趨勢。
滿清雖然也明令歇山養參,但這隻能局限於官參局不放參票,卻無法禁止民人偷采。事實上封禁的越厲害,人參行情越高,偷采就越嚴重。這其中主要就是人參獲利巨大,不乏官場中人暗中資助流民進行私采,通過夾帶運進關內,還有官吏敲詐勒索盜參團夥,乃至以次充好、中飽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