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仙侶。
本該二十日抵達的路程,二人生生延遲了半月。
自重生而來,寧祺與駱玄策就深陷重重險境,從沒有放鬆過的時刻。此番就著封王,天高皇帝遠,一路北上,將聞名天下的地方都竄了個遍。
身側沒有無處不在的危機,也不用考慮朝堂局勢,更不用在意皇帝陰晴不定的情緒。
天地之大,就隻是二人。
再次回到北境,這裏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去歲來時,茫茫大漠,入眼盡是蒼涼悲壯,這一次,不知是否是心境變化,寧祺瞧那大漠,隻剩壯闊,還有歪歪斜斜的炊煙,昭示著新的希望。
水源被竹節盛著,接到各家各戶,城裏越發熱鬧,混雜著異域文化,仔細一看,人群中有不少邊夷人,他們被允許與大駱通商,漸漸朝北境邊城聚攏,不斷融合發展。
烏群山被族長管理得井井有條,從焰國送來的薯苗在開春全部種下,現在,遠遠望去,是一片一片綠油油的藤蔓,進了十月便有好收成,至少這個冬天,他們再不用眼巴巴等著皇城的施舍,可以自食其力養活自己。
這座荒蕪的死地,漸漸布滿生機。
開始隻是一點綠色,漸漸覆滿了整座邊城,這是何其驚人的力量!
聽聞駱玄策被封了北域的王,進城時,楊烈帶著將士和百姓前來迎接,楊烈在邊關大戰中立下戰功,駱玄策上次走時將他提為將軍。駱玄策不在時,這邊關歸楊烈管理。
百姓聽說大元帥帶著王妃回來了,紛紛奔走相告,放下手中活計,從破曉起就圍了城牆街道,隻為了親自感謝他們心目中的戰神和帶給你他們希望的王妃。
是以,當駱玄策與寧祺進城時,狠狠感受了一番百姓的熱烈。
駱玄策不止是幾十萬大軍心中的信仰,更是北境百姓眼裏的神。
這個神身披輕甲,背懸長刀利刃,護一方安寧的男人。
寧祺聽過一句話,厲害的人都吃過很多苦,往後也會吃很多苦,因為他們肩上永遠擔著重擔,仁義不允許他們放下,道德捆綁著他們。
胡竟聽聞駱玄策回了邊關,放下邊夷眾部落之事,連夜趕來了軍營。
夜幕下,篝火竄得很高,士兵圍著火堆,劃拳,摔跤,扳手腕,還是不變的遊戲,還是一樣沒有彩頭,但還是一樣那麽開心。
這群糙漢子啊!
傻得可愛。
胡竟心係邊夷眾部落,與駱玄策在一道,多是問治理之道,說他木訥,倒也不盡然,這人看人一絕,看準了駱玄策對邊夷問題有獨到見解,便是纏著不放。
駱玄策對胡竟這人沒有偏見,將所知悉數相告。
寧祺發現,這胡竟看駱玄策眼生越來越不對勁,是那種尊崇之情,卻生生被他演示成仰慕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