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誤食孕清始祖,是抄來的虛構(1 / 2)

引子

※天女誤食孕清始祖,是抄來的虛構

1

古希臘人的想象力是獨特而神奇的,不粉飾光明情愛,也不遮掩隱惡假醜,創作出的神話如同史詩一般唯美。

坐鎮奧林匹斯山的宙斯,既是眾神之王,也是人類之王,擁有無上的權力和力量。但萬能的宙斯,以貪花好色著稱,除和三任正式妻子外,還同不少女神和凡間女子生過不少子女,這些子女或為監管一方的天界神祇,或為半人半神的人間英雄。

正因如此,不論是希臘神話中宙斯一脈,還是羅馬更名不換人的朱庇特一係,都成就了希臘羅馬神話的豐富多彩、源遠流長。我們從中看到了普羅米修斯之火、斯芬克斯之謎、風神的皮囊、俄狄浦斯的情結、阿喀琉斯之踵、潘多拉的盒子,看到了尤諾對情敵們的怨恨、維納斯與阿多尼斯的畸戀、阿波羅對雅辛托斯的癡愛,看到了帕裏斯燎原的特洛伊戰火、眾神捉弄奧德賽使其艱難回鄉、赫拉克勒斯與獅子搏鬥殺死九頭蛇、衝洗奧革阿斯牛欄……一切的一切,都是豐裕而美麗的。

中國古代的曆史學家們,自司馬遷開始,寫王朝的正史時,雖然沒有讀過古希臘羅馬神話史詩,卻以自己的方式,為封建王朝的君王,尤其是開國帝王,大肆造神。

因為這些帝王,都是天子。

胡軍版電視劇《朱元璋》中安排,朱元璋登基前夕,李善長們給他造

了一個神奇的出生經過,被朱元璋拒絕。朱元璋要寫明自己是農民的後代,以此作為帝王術第一招,和天下最多的百姓拉近關係。

電視劇設計李善長們替朱元璋造神,還是有史料依據的。《明史·太祖本紀》記載,朱元璋“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

中國曆代君王,為標榜自己君權神授,是天之驕子,總會安排史官給自己或自己的先祖弄一個神乎其神的起源。如果實在找不到自己的哪一代祖宗作為始祖,就幹脆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拉來道家老子李耳做始祖。

道家之源,始於老子。

李唐之祖,肇啟李耳。

《舊唐書·高宗紀下》說:唐帝室姓李,太宗李世民自認為是老子李耳之後。唐高宗乾封元年,帝至亳州老君廟祭拜,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絕對想不到,死後1137年,還被一個不知有沒有血緣關係的後世之君追封為皇帝。

李世民和李治是找名人神化,認作祖宗,畢竟他們家的先人李暠在幾百年前創建了西涼國,做過一任太祖皇帝。

而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一個無賴出身,一個做過和尚,祖上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不好神化,就幹脆神化自己。

司馬遷雖然被漢武帝劉徹閹了,但還是要為主子塑造神之後裔的身份,於是安排

劉邦的母親劉媼昏倒在河邊,被一黑龍附體,天昏地暗,因而受孕。

龍是虛構的,而真正撲在劉媼身上的,應該是一個黑大漢。

劉媼要麼是被強奸,要麼是偷情。

太史公為了掩蓋劉邦是其母野合所生的雜種,故而讓他名義上的老爹劉太公欣然接受,弄了一個見不得陽光的傳說:“其先劉媼嚐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司馬遷膽子很大,在神化劉邦時,移花接木地說劉邦不是劉太公的兒子,冠冕堂皇地稱劉太公親眼看見老婆被別人睡了,並且懷了劉邦。果然,這個野種不同於同母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但他還算有良心,稱帝後,把中國第一頂太上皇的帽子給了真正的養父。

明朝的史官不敢把像劉邦一樣嗜殺的朱元璋造神為野種,於是給後世撰寫《明史》的史官一些暗示。朱元璋之父朱世珍“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明史·太祖本紀》)。此“季”則是以伯、仲、叔、季作次序,指最小的一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卻是家中的老四(老幺)。朱老四的血統要比劉老三來得正,是朱父的種。朱元璋的神化,靠的是其母受孕後夢食神藥。

不論是劉老三漢高祖,還是朱老四明太祖,都有史官給他們造神,都是其母受孕前後被虛無的

神仙關照了一回。他們的先輩是否也有神仙之後,那就無從考了。

草莽英雄一旦被神化,就是開天辟地的一代天子。

2

清朝的皇帝,除了像順治、康熙之類的皇帝被弄了出生異象外,他們的肇源始祖,也被史官們弄了一個神仙之後的身份。

《清史稿·太祖本紀》寫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一段的內容是:“始祖布庫裏雍順,母曰佛庫倫,相傳感朱果而孕。稍長,定三姓之亂,眾奉為貝勒,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裏城,號其部族曰滿洲。滿洲自此始。”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交代“滿洲遠流”,對清始祖布庫裏雍順的記錄更為詳細:“滿洲原起於長白山之東北布庫裏山下一泊,名布爾湖裏。初,天降三仙女浴於泊,長名恩古倫,次名正古倫,三名佛古倫。浴畢上岸,有神鵲啣一朱果置佛古倫衣上,色甚鮮妍。佛古倫愛之不忍釋手,遂啣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覺腹重,不能同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藥,諒無死理。此乃天意,俟爾身輕上升未晚。’遂別去。佛古倫後生一男,生而能言,倏爾長成。母告子曰:‘天生汝,實令汝以定亂國,可往彼處。’將所生緣由一一詳說,乃與一舟:‘順水去即其地也。’言訖,忽不見。”這個佛古倫,就是佛庫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