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強娶侄媳,顛覆太宗禁令(1 / 2)

※多爾袞強娶侄媳,顛覆太宗禁令

1

多爾袞是能幹的大才,也是風流的淫棍。

天聰五年(1631),清太宗皇太極頒發禁令,永行禁止娶繼母、伯母、嬸母、弟媳、侄媳為妻。皇太極為加速女真社會的發展進程,學習和吸收儒家禮教觀念,移風易俗,以禁絕收繼婚俗的法令,來改革女真族的原始陋習:“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李民寏《建州見聞錄》)李民寏,作為朝鮮元帥薑弘的幕僚,於天命四年(1619)隨薑弘助戰明軍發動薩爾滸之戰,兵敗被俘,在後金囚禁了一年,歸國後將在後金的所見所聞寫成了《建州見聞錄》。他所言女真族內嫁娶非虛,後金大汗努爾哈赤曾揚言,其百年之後,年輕的大妃將由其指定的繼承人、大貝勒代善繼承。

皇太極明令改變天命朝亂象:“凡娶繼母、伯母、弟婦、侄婦,永行禁止……同族嫁娶,男女以奸論。”(朱璘《明紀輯略》卷十四,四庫全書本)

天聰五年七月,皇太極再次申明諭禁同族嫁娶違者,以奸論罪,說:“明與朝鮮皆禮儀之邦,故同族從不婚娶。彼亦謂既為人類,若同族嫁娶,與禽獸何異?是以禁止耳。”(《清三朝實錄采要·太宗》卷二)

他對前朝《明律》的規定“若收父祖妾及伯叔母者,各斬。若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婦者,各絞”充分吸收,為

順治朝伊始修訂《大清律例》,改變祖製成法,嚴禁族內嫁娶,做了嚴格的定調。皇太極可以將敵人孀婦收入宮闈(如崇德五妃中的關雎宮宸妃、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籠絡敵國;可以把妃嬪送給大臣(如東宮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側福晉葉赫那拉氏),以示寵信;卻不願意在他死後,讓兄弟、兒子們霸占他留下的女人。

2

讓皇太極始料未及的是,在他死後不久,他留下的八旗軍從龍入關,問鼎中原,新添的敵國南明則流傳著一首詩。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盈門。春官昨日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張煌言《建夷宮詞》)

說的就是皇太極的永福宮莊妃,即後來的孝莊太後,為了保住兒子順治的帝位,下嫁皇太極生前非常倚信的皇十四弟、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收嫂不打緊,還公開宣稱自己是皇父攝政王。孝莊太後下嫁多爾袞之說,各有爭論。抗清名臣張煌言一組《建夷宮詞》,不過是反清的宣傳書,多有毀損之意,不足為信。

但是,多爾袞霸占皇太極留下的女人,清宮史料並未避諱。有說法說,多爾袞可以隨便出入皇宮內院,隨意闖入皇帝的私地,雖不見得是與孝莊私會,但也可能是強迫宮女或先帝嬪妃陪床。皇太極的禁令到了多爾袞這裏是無效的。多爾袞不但創造了“二帝”局麵,且成了淩駕

於真皇帝之上的第一皇帝。

代行皇權,我行我素,多爾袞的公然踐踏皇太極嚴禁族內婚的命令。

順治八年(1651)二月,公示多爾袞的罪狀中,有一條:“構陷威逼,使肅親王不得其死,遂納其妃。”(《清世祖實錄》卷五十三,順治八年二月己亥)

肅親王即皇太極的皇長子豪格。皇太極死後,豪格成了多爾袞奪位的主要對手與最大阻力。孝莊太後利用多爾袞與豪格的爭衡,聯合兩黃旗大臣與後宮蒙古勢力,推出自己的兒子福臨,使多爾袞與豪格都不得繼立。

混亂的朝局,離不開多爾袞這樣的治政大才。多爾袞成了攝政王,鄭親王濟爾哈朗作為豪格的代言人出任輔政叔王。濟爾哈朗一度退讓,使多爾袞統兵入關後,進一步權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