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一生的痛,還是攝政睿親王
1
順治十八年(1661),福臨是真的做了行癡和尚,還是出家未成患天花而崩?這有爭議。但他給後繼之君康熙留下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還是真切切的史實。
此四輔臣,沒有一人為皇家親王,沒有一個姓愛新覺羅。除了遏必隆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的兒子,沾親帶故外,其他三人在順治駕崩時都非皇親國戚。
2
順治帝為何不選自家兄弟親王給兒子做輔政大臣呢?這是有原因的!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晚,皇太極暴卒,沒有確定接班人。在最高權力突然出現真空的時機,皇室內部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像當初皇太極上位一樣,又有三位最具爭位實力:
一、皇太極嫡長子、和碩肅親王豪格。他有其父擁有的強大的正黃、鑲黃二旗作後盾,自己南征北戰二十年,軍功卓著,並統攝戶部的財政大權,在王公大臣中享有威望。他該是皇太極精心培育的最理想的接班人。
二、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他和同胞兄弟阿濟格、多鐸擁有正白、鑲白二旗人馬,他還是努爾哈赤末任大福晉阿巴亥所生的“嫡係”,得到了不少老臣的支持,勢力相當強大。《清史列傳·多爾袞傳》記載他:“又擅自誑稱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係奪立
,以挾製中外。”此次又是他的機會。三、努爾哈赤的廢太子、四大貝勒之首代善。他雖退居幕後數年,但擁有正紅、鑲紅二旗,在八旗王公中資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一批封授王公的兒孫,勢力還和他當初參與奪位戰一樣,是最強的。
議立新君,兩黃旗欲立豪格,兩白旗擁戴多爾袞。二人勢均力敵。為了掌權,多爾袞向代善求援,提出一個折中辦法(另一說法是濟爾哈朗提出),改立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兒、鑲藍旗主,一向為人謹慎,很得皇太極生前重用。他在繼統的最大權力角逐上,不想卷入過深。表麵上頗為軟弱的濟爾哈朗站到了豪格一邊,但他又對豪格繼位缺乏信心,擔心日後被清算。他的“恭順”,深深地影響了政治格局的走向。
福臨衝齡嗣統,是為順治帝。
濟爾哈朗受封信義輔政叔王,但沒過幾年,因建造府邸逾製,被罷免了輔政職務。
多爾袞大權獨攬,由輔政王改稱攝政王,迅速打擊豪格和代善,黨同伐異,擅權自重。
朝政怎樣處理,人事如何安排,都是多爾袞說了算!
多爾袞指婚,順治不可以說不!
在多爾袞的眼裏,順治是他的兒皇帝!
做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不過癮,多爾袞還想順治自稱兒皇帝。順治不幹,多爾袞索性做皇父攝
政王。《清史稿·多爾袞傳》說,順治“五年十一月,南郊禮成,赦詔曰:‘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勳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凡詔疏皆書之’”。
這份詔書很可能是多爾袞炮製的。順治三年五月,他以皇帝印璽收貯皇宮,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奏請鈐印十分不便為由,遣人將印璽都搬到自家。是年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為二十種,隻在具體數目上略少。第二年,多爾袞不再向順治帝行禮,“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多爾袞做了皇父攝政王之後,“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請示,專斷獨行,一律稱詔下旨。
順治七年八月,多爾袞追尊生母太祖妃烏拉那拉氏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讚天儷聖武皇後,祔享太廟。十二月初九,多爾袞因上月行獵跌傷,死於古北口外喀喇城。順治率諸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裏,迎多爾袞遺體,下詔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
這些事情,已逐漸明白事理的順治帝,自然不情願。民間還流行一首張煌言《建夷宮詞》:“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盈門。春官昨日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說其母孝莊太後下嫁多爾袞,使順治更加羞愧。
多爾袞死後不久,政敵紛
紛站出來攻擊。已乾綱獨斷的順治帝,迅速作出反應,正式宣布多爾袞罪狀,追奪一切官爵封典,毀墓平墳,接連處罰其黨羽,使之勢力頃刻瓦解。就連多爾袞從多鐸家過繼來的養子,也被勒令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