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ps:
我寫這本小說,主要是為了解答我內心的一個問題:個人應當將自己的價值觀放到何種層麵?
放在自己身上?成為一個唯我的人?
凡對我好的,便是正確,這種價值觀是最普遍的,在諸多風格的網文中均有體現。
但似乎差點意思,雖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損人利己就是對的嗎?為了救一個自己愛的人而毀滅世界?
現實點講,我們會討厭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製造食品焦慮的網紅,討厭那些仗著權利為自己和親人謀福利的貪官汙吏,說明這種價值觀是有局限的,最終我們會變成一個讓人討厭的人。
或者我們應當擴大一點,放在家庭身上?
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如果父親為了讓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去違法犯罪,去販毒賺錢,傷害那些我並不認識的陌生人,我也要以家庭為核心嗎?
在很多黑幫小說中似乎是這樣的,家族是最重要的,誰對我好我還不清楚嗎?難道隻販毒給外國人的毒販就是民族英雄?
或者我們把價值觀放在國家民族和社會層麵,為了大我犧牲小我,這總行了吧?
洗頭佬屠殺猶太人,黃巢屠殺廣州十萬胡商,天可汗是擴張,成吉思汗也是擴張,凡頭顱高於車軸皆殺之。
往近了說,如果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去對外侵略找石油,如何?把核廢水偷排入海,如何?這些問題的答案世間已有定論。
亦或者我們應當把視角放置於全人類的命運?放置於整個階級的鬥爭?
那䒕䒤苯蒐芓曾經的債該由他們的子孫償還嗎?受壓迫的島國的無產階級也該死嗎?階級鬥爭和民族矛盾哪個重要?那國際主義戰士綠川英子呢?
那枚核彈該從民族仇恨的角度去看,還是人文的角度去看呢?對黑色種族的優待政策是對是錯?他們是龍狙還是牢大?
在國運流和黑暗流又是不同的答案。
將視角再拉大一點,放在整個宏觀宇宙的層麵。
那麼反人類反社會的東西,諸如安原,fxs進步人文,精英社會,紅色高棉,極端素食主義者的什麼都命都是命,左傾右傾的各種牛鬼蛇神就都冒出來了。
換個角度去想,價值觀一定要是固定的嗎?或者我們有一個靈活的價值觀?
可這樣去看,問題就永遠沒有了答案,因為我說忠重要,你說義重要,價值觀不統一就沒辦法去討論邏輯。
最終我們的討論從寵物能不能上桌吃飯的問題本身,變成了價值觀對立,上升到人身攻擊,也就變成了如今互聯網的樣子。
關於這個問題,作者自己並不知道答案,因為小說是架空的,所以我可以借助小說去代入情景,思考這些現實生活遇不到的問題——簡稱吃飽了撐的。
所以這本書帶不帶腦子讀都無所謂,把腦子放在這裏也行,我不宣傳任何價值觀。
以前的文學保證人們可以在故事中學習,通過體驗他人的人生,反思現實的問題,樹立一個成熟的辯證的三觀,諸如1984,活著,朝花夕拾,駱駝祥子。
現在的文學則是讓人們對生活壓抑的情緒得到宣泄,迎合各種閱讀群體和欲望誕生的耽美,後宮,變嫁,黑暗,國運的各種網文分類。
用小說去迎合三觀,讓人們自己站隊選擇思想陣地,進入信息繭房。
宣傳民族仇恨,國家矛盾,種族歧視,性別對立,政治問題隻是為了勾起情緒,而不是為了找到思考的方向。
文學的土壤不能說是被侵蝕了,寫出版文學的未必就比寫網文的高人一等。
這是一種傲慢到脫離生活的假設,用批判來解釋現實隻會使我們陷入無盡的反思中。
人們需要逃避,這個時代是這樣的,鴉片也可以是醫用麻醉劑。
小說是人們除了實踐外最適合普通人擴長見識,樹立三觀的方式。
但可惜的是,過去也好,現在也罷,每種小說隻傳遞一種生活方式,人物是臉譜化的,劇情是模版化的,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告訴點進來的觀眾:你的價值觀很正確。
獲得認同而非認識不同。
為了起承轉折而去起承轉折,這些精彩紛呈的小說反而讓魔幻的現實變得具有片麵的邏輯性。
把一本書的主角放到另一本書中就成了被醜化的反派,通過貶低一種價值觀來抬高另一種價值觀。
而我們卻因為書籍本身符合自洽價值觀的邏輯性和受眾讀者的讚揚聲,而感覺自己格格不入,選擇了閉嘴退出,選擇回到自己的價值觀地盤。
回到那個問題:個人應當將自己的價值觀基點放在何種層麵?
我一邊寫作,一邊學習,不是為了讓大家單方麵的同意小說主角的觀點,因為我自己也在探究真理。
希望大家麵對問題時產生思考,看看我所記錄的不同角色的回答,最終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持,如果我的作品有出現細節或生活常識上的錯誤,歡迎指出,本人目前仍在上大學,更新不穩定請見諒。
...............
通曆832年,北海區的四月陰濕而又寒冷。
酒館外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還結了一層紗似的薄霧,一般這個天氣港口沒有裝卸工作,也不適合出海打漁。
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躲進酒館裏逃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