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最新章節
第五十七章來訪
張無忌離開之後,宋青書每日裏依然悠閑的呆在院子裏,隻是有時會發呆,思緒不知不覺的飄到某個離開的人身上。算起來到現在已經懷孕八個多月了,而蠱蟲的期限是一年,也意味著還有四個月需要過這種隱秘的生活。
如今他的肚子已經很明顯,這個院子中除了宋遠橋夫婦和其他幾位師叔可以進來之外,是不允許其他人進來的。
也許是少了個總是陪在身邊的人,也許是在這個院子呆久了,宋青書越發的煩躁起來,他雖然不是什麼跳脫的人,但也不是個文靜的性子,時常一個人呆著,因為身體的緣故也不能練武,加上挺著個大肚子本來就不舒服,心情更是煩悶。
宋母見他如此也很是心疼,搬著小凳子坐在旁邊,不顧宋青書的拒絕堅持替他揉著因為懷孕而有些水腫的小腿。做過母親的人都知道懷孕的辛苦,宋母自然心疼兒子,再說做母親的替兒子揉揉腿又算什麼。
宋青書心裏暖暖的看著母親,宋母已經有了白頭發,臉上也早有了皺紋,她不懂武功,本就比習武之人老的快,不過前段時日張無忌曾給了一張藥膳的方子,讓宋母三天吃一次,可以調理身體,延年益壽。
她給了宋青書前世沒有品嚐過的母愛,是宋青書認定的母親,張無忌也是知道宋青書對她的在意才會花費心思。宋青書忽的伸出雙臂抱住宋母,在她肩頭蹭了蹭,也許是因為懷孕,心總是容易變軟,有些情緒化。
宋母溫柔的伸手撫著他的頭髮,突然宋青書身子一震,宋母連忙緊張的問道:“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
宋青書搖搖頭,臉色有些怪異,手摸著凸起肚子,有些不敢置信的道:“他動了……”
宋母伸手去摸,這次卻沒什麼動靜,不過看著驚訝的兒子,柔聲安撫道:“是胎動,孩子一天天長大了。”
想到當初懷著宋青書的時候,雖然辛苦,但那種幸福感至今想起來依然清晰,宋母眼神越發的柔和。
宋青書雖然懷孕八個月了,但可能是因為與女子的十月懷胎不同,一年的孕期讓孩子的胎動還是第一次來臨,宋青書先是驚訝然後慢慢一股喜悅浮上來,臉上不由的出現笑容,先前的煩悶一掃而空。
時值金秋十月,天氣涼爽,宋青書的肚子此時還不是特別大,宋母說隻比楊不悔六個月的肚子大一點,說的時候眼裏還有掩飾不住的擔憂。宋青書倒是笑著安撫她,雖然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但也許是因為相信有張無忌在,是不會讓自己出事的吧。
在張無忌離開之後的半個月,這日,峨眉掌門滅絕師太攜弟子來訪,因為小童在外麵稟報的時候宋遠橋正好在陪著宋青書說話,這才剛好知曉。不然以宋青書現在的狀況,等知道這消息的時候隻怕事情早就完了。
張三豐閉關,武當派主事的以宋遠橋為主,其餘幾位師弟輔佐,滅絕師太來訪,宋遠橋理當接見。
宋遠橋走後,宋青書撐著下頜,思考著滅絕的來意。自紀曉芙與殷梨亭的事情之後,武當峨眉兩派的關係就沒有以前那麼親密。再加上之後因為宋青書與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張三豐曾書信前往峨眉派借那三分之一的九陽真經,而滅絕卻連信都不回,更是讓武當派眾人都心生不愉,之後來往自然就淡下來。
自上次張無忌率領明教救了六大派的人之後,開始聯合六大派開始抗元大業,不過他聽張無忌說過滅絕師太曾以峨眉派以女子為主,與男子相處不方便,進而推脫配合明教驅除韃子,最後隻是隨意的派遣了一些武功低微的男弟子下山。
宋青書當時聽了隻覺嗤之以鼻,江湖兒女,對男女之防並不嚴格,滅絕師太明顯是在找藉口。隻不過人家不願意,加上理由也算合理,其他人頂多是在底下嘀咕幾句,也沒法上門去質問。
不過現在滅絕師太無顧來訪,若說是好意,宋青書是肯定不相信的。當初將倚天劍屠龍刀斷裂的消息放出去的時候,宋青書本來以為滅絕會跳出來詢問九陰真經的下落,隻是後來卻沒見有什麼動靜。
不過後來一想,也是,滅絕師太不會那麼傻,將這等高深的秘笈消息散播出去,而且她應該能想到秘笈是在張無忌手中。隻是,現在她來武當山是幹嘛?張無忌已經下山半個月了,滅絕師太應該已經得到了消息才是。
宋青書站起身在院子中慢騰騰的走了幾圈,看了一眼自己的肚子,歎了一口氣,若是以前,他直接就跟著宋遠橋出去了,也不用在這裏瞎猜。偏頭看向院子的角落,宋青書淡淡的道:“去看看滅絕來幹什麼?”
隻見原本空無一人的角落忽然一陣恍惚,一個一身黑衣的男子身形顯現出來,沉默的朝著宋青書彎腰躬身,隨後跳出院牆,向著三清殿的方向而去。
這些天雖然宋青書一直沒有說什麼,但並不代表他不知道有兩個人一直隱藏在暗中保護自己。這兩個都是張無忌留下的影衛,這些影衛經過明教內各種高手的訓練,每一個都達到了一流高手的地步。這種隱藏的方法倒是讓宋青書覺得有些類似於傳說中的忍術,利用光線的折射而達到隱藏的目的。
許久,離去的影衛才回來了,將事情一一的稟報出來,滅絕師太來的目的果然是為了九陰真經。至於為什麼不去找張無忌而來武當派,滅絕師太的意思是武當六俠是張無忌的長輩,應該讓張無忌把秘笈交出來。
而且滅絕師太還說倚天劍是師祖郭襄所傳,乃是峨眉派之物,所以九陰真經也應該歸峨眉派所有,甚至話語中還隱隱有張無忌依仗明教強取豪奪的意思,而武當幾位身為長輩,應該好好管教。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把九陰真經歸還給峨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