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遇刺(1 / 1)

呂一憂慮的問道“公子可曾安排好孫策隨行之人?”孫權說道:“這你大可放心,兄長身邊侍衛長宋謙原是我同鄉之人,本是一窮極破落之戶,此人當年家貧,當時大哥隨父親征戰,我當時年紀尚輕,出外遊玩之時,發現此人鬧市傷人,官府欲抓之,被我救下,方知是老母病重,此人獵得一猛虎之皮,不想被人所騙,才會鬧市傷人,我請郎中看好其母,此人為抱我恩,追隨我左右,後來大哥起兵,我便讓他領家將前去呼應,多年征戰,已取得大哥信任”呂一道“那便好,如此我與師父靜候公子之佳音啦”

原來這呂一本是街頭一落魄書生,恰恰遇到遊方道士於吉,於吉本是與張角一類之人,但是於吉沒有張角之魄力,不敢假稱天命,揭杆造反,卻四處遊曆,每到一處,必先打聽豪富之家,領兵之將,大肆吹捧,言其就是真命天子,身有龍氣,日後必備登大寶。正好遊曆至江東,與呂一相遇,兩人一拍即合,呂一便拜了於吉為師父。兩人合計江東孫策如日中天,有潛龍升天之象,便想要做孫策的坐上之賓,無奈孫策並不對此上心,並言道此是妖言惑眾之人,把兩人趕出府去,趕巧遇到了孫權,孫權卻對兩人待之上賓,兩人本就是一雙利嘴,整日在其身邊遊說,每每說之其有龍氣,是真龍蓋世之象,恰恰孫權本是心高氣傲之人,聽得此言更是開心。又在其身邊說孫策的壞話,本來孫策就比孫權能幹,滿府上至老夫人下至家丁奴婢,都是歌頌孫策的,孫權總是感覺到不平衡,他們這麼一說,孫權更是覺得大家都無視他,慢慢的對他大哥記恨在心,越來越多的不滿和不平衡使得孫權已經失去理智,才和呂一於吉定下了這兩個計策。

言分兩段,各表一枝,這邊孫涼正與大喬交談,孫涼迫切的想要知道孫策之事,想到於吉此人在演義中的角色,也是害死孫策的一大關鍵,便問“母親可知有於吉此人?”大喬笑道“我兒怎麼忘了,年初此人曾來到咱們將軍府,被你父趕出去了”孫涼又問“我真是忘了,那他的為人如何”大喬道“你父說他就是個妖道,滿口胡言,淨往神神鬼鬼上扯,說你父有今日皆是神仙所為,你父把他趕出去了”孫涼心想,那就好,隻要沒有於吉,應該還能阻止孫策遇刺的發生。可是孫涼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孫策遇刺就在今天。

卻說自孫策起兵以來,攻無不勝,戰無不克,短短幾年,已稱霸江東之地,心中更是炙熱,大有逐鹿中原之意。最近已在整兵勵馬,隻等時機成熟,與中原豪傑一決雌雄。想起當年起兵之時,曾在孫武廟前發誓,若能光複父親基業,便要重修光武廟,今日聽從侍衛長宋謙之薦,去孫武廟先去祭拜一番,便帶領宋謙與兩三侍衛,縱馬前去。快到的時候,宋謙故意鬆懈,慢了下來,孫策本就馬快,更兼意氣風發之事,縱馬狂奔,宋謙本就得了二公子指令,故意與幾個侍衛說笑,慢慢的就離孫策越走越遠。也怨不得侍衛鬆懈,孫策本就有霸王之勇,江東又已平定,想來也無事。孫策到山腳下,下馬步行上山,一路觀光風景,更覺心情舒暢,上至光武廟前,正欲下拜,突然之間亂箭齊發,附近轉出幾個彪形大漢,孫策大意之間連中幾箭,已是強弩之末,勉強將幾人殺之,昏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