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神力(1 / 2)

自從孫涼幾人在項家村寨住下,已過月餘,期間孫權雖然廣下盤查,但是項家寨地處偏僻,再者附近村落皆以荒蕪,兩方相安無事,孫河身上之傷也好的差不多了,孫河夫人經過調養身體也無大礙,期間孫河與項勇相處甚歡,項勇感慨孫河之忠義,憐惜孫涼之際遇,對孫涼孫韶之武藝多加指點,孫韶與孫涼更是欣喜若狂,勤練不綴。項勇更是講述自家身份來曆,原來項家祖上不是旁人,正是西楚霸王項羽之後,當年霸王兵敗如山倒,自刎於烏江,渡江而回的隻有烏騅馬和項羽成名兵器九龍破城戟,外帶戟法一章,奈何九龍破城戟甚重,非力拔山河的勇士難以舞動,而戟法霸道,亦需豪雄之輩方可練成,項家後輩多有習得,隻是皆通皮毛難以精煉,傳至項勇這一代,項勇天生神力,可舞動九龍破城戟,習得戟法,隻是沒有良馬,難以載動項勇加上龍戟,隻好找鐵匠尋精鐵重又打造一柄精鐵戟,號曰雙龍開山戟,即便如此,當年神庭之上,項勇憑手中戟胯下馬獨擋江東八九戰將不敗,此之威力可見一斑。項氏自霸王兵敗之後,便祖輩傳下訓示,項氏後裔皆以推翻大漢王朝為己任,誰人推翻漢朝,便奉誰為主,項家如今不想爭霸天下,隻為西楚霸王報仇,以解劉漢王朝對霸王身死之後的詆辱,為霸王正名,建祠以傳後世。

卻說這日,孫涼孫韶加上項勇兒子項衝(年六歲)一起在演武場上由項勇指點武藝,孫河幼子孫桓前來尋找父兄,孫桓不過三歲稚子,走路不觀腳下,隻顧前行趕往孫河身邊,不想被演武場石鎖絆倒,孫桓爬起之後竟不哭泣,躬身將石鎖提起擲向側方。這邊項勇大訝,演武場石鎖五十斤重,竟被一三歲稚子所擲出四五米遠。上前抱起孫桓向孫河問道:“伯海兄,此便是你之三子,如此年紀,竟有此神力?”孫河道:“正是劣子孫桓,此子說來奇怪,生來便不哭,一身怪力,同齡之人皆不能玩在一起,平常八九歲之子也被這劣子打的不敢近身。隻有和少主與韶兒能玩在一起。”項勇奇之,欲試試孫桓之力,轉身對項衝言道:“衝兒,上前與孫家三弟試試氣力,切記不可出重手傷了孫家三弟。”孫桓下來說道:“有什能耐盡管使來,俺才不怕你!”項衝不過六歲年紀,心性尚不成熟,更加上自幼也是氣力驚人,父親自小便傳授武藝,村寨之小兒之中沒有敵手,聽得此言不覺也是暴怒,打將起來毫不留手,拳來腳往,兩人廝打半天,竟不分勝負。項勇分開二子,展顏笑道:“項家戟法,自來霸道非常,項氏族中隻我練成,小兒輩中僅我兒一人或可煉成,隻是先天氣力不足,難以駕馭九龍破城戟,最後成就或可與我相等,卻難現祖上榮光,自兄等到來之後,我觀孫涼孫韶氣度,皆非常人,我便有意欲收二子為徒,隻是武藝之事,講究從小培養,長遠操練,二子雖有基礎,隻是孫涼有血海深仇未報,江東基業未收,我之戟法非十年難以精通,若在我處磨練十年,豈不誤了江東大事。今有孫桓小子,天賦異稟,更兼年幼,習練武藝最佳,我欲將我家傳武藝傾囊相授,不知伯海兄以為如何?”孫河大喜,他本是武藝高強之輩,豈不知這個道理,更何況項勇之武藝天下絕倫,恐怕太史子義也難敵之,豈有不同意之理。孫河抱拳道:“如此,勞煩伯陽賢弟了,劣子,還不拜見師父。”孫桓問道“他之武藝比父親如何?”孫河道:“勝父百倍也。”孫桓急忙拜倒於地,連磕三個響頭,口稱師父。項勇亦是大喜,上前扶起,擺酒慶賀得此佳徒。

又過半月,孫河身上之傷皆以利落,孫涼和孫韶的武藝也得到了指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孫河和孫涼商議之後,向項勇提出了離開的意向,項勇多加挽留,隻是孫河覺得在這裏雖然不擔心安全問題,可是對於少主卻沒有太大的幫助,而且在此日久,江東局勢一概不知,而周瑜太史慈等將又沒有少主的消息,遲恐生變,所以孫河和孫涼商議,決定投奔周瑜,跟隨周瑜身邊,一者,安全無虞,二者,早晚孫涼可以在周瑜身邊學習策略用兵,三者,項勇雖然多有厚待,奈何終非孫氏之人,時日已久再待此地多有不便。項勇看久勸無果,隻好派了項氏寨兵中精銳五十人跟隨看護。而孫桓和孫河夫人則留在了項家寨,孫桓尚要習武,而孫夫人一介女流,帶上多有不便。孫涼告別項勇等人,便風塵仆仆向柴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