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書包裏摸出一塊巧克力,找了坐在後門門側的男生說道:「這個,換我們早讀換個位置,怎麼樣?」
林舒記得上學時,偶爾早讀啊午休啊,學生自己換個位置坐是經常有的事。事實證明他也沒記錯,男生沒什麼意見就爽快地跑去另一個座位了,林舒馬上就通過對方的移動路線知道了自己的座位是在什麼地方。
於是在早讀的時候,林舒躲在後門的座位上,寫寫畫畫列出了接下來這二十年電子業的發展史,其中就包括了虛擬成像技術後來的發展和應用路線,神經接駁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路線,各種電子類平台的發展方向和適配遊戲的流行趨勢。
他在手機遊戲後麵標上了「互動」,在網絡遊戲後麵標上了「社交」,在虛擬成像技術後麵標上了「舞台」,「運動競技類」和「影視」……
除此之外,又在每個項目之後列了一大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隻要他想得起來。
這樣混過了早讀,然後和男生重新交換了一次座位,回到了原本應該屬於自己的地盤上。把書包掛好之後,林舒有點慶幸起了自己素來良好的生活習慣——貼在掀起的桌板背麵的課程表清清楚楚地說明了接下來的課程順序,讓林舒免於陷入了不明情況的境地。
早上第一節是語文課,但是林舒已經不記得原來昨天還有背誦作業了,一時不得不趁著空隙趕緊背上幾句——小學的課本上一半童話故事一半名家名篇,林舒原本還以為這時的課本內容肯定很幼稚,沒想到其實並不是。
或者說,也許確實挺幼稚的,但是幼稚卻並不表示疏漏。相反,很多文字都幾乎可以作為語言的模板。
基礎,而經典。
林舒急匆匆地背誦起來,卻不料之前的感覺再次出現,隨著眼睛掃過課本的頁麵,一連串的文字就像是被輸入文檔一樣,快速地在他腦子裏麵流過。
等放下課本的時候,林舒就十分驚愕地發現,課本上的文字就像是印在他的腦子裏了一樣,一字不差,清楚分明。
但是正確來說,這跟電腦存檔又有些不一樣,因為林涵並不需要從中調出文檔才能閱讀背誦。他好像變成了電腦本身,而錄入的文字就像是已經全部被他學會,隻要願意,就可以如同本能一樣地背誦出來。
林舒昨晚還在想這個殘缺的主機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大用的樣子,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它就展現了它的非凡威能。
雖然隻是小學課文而已,林舒即使自己背誦也花不了幾分鍾,可是文字映入眼簾的同時立刻就徹底地印刻到記憶裏,卻依舊是非常了不得的效果。
哪怕這主機再也沒有其他用處,僅僅隻憑這記憶效用,也已經超出預期了。
要知道,電腦和人腦的區別,電腦更擅長與信息記錄儲存而人腦更擅長與信息分析和判斷。林舒不知道未來的電腦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情況,但是二十年後國內主力研究方向之一的生物腦,就是想利用生物大腦的自主判斷能力來進一步推進其計算能力和邏輯能力的增強。
人的大腦本身就是一個當前利用率偏低的大容量儲存裝置,如果能配合電腦的信息儲存和傳遞能力,那效果是相當驚人的。而此時此刻,這詭異的主機似乎在林舒不自覺的時候就完成了這個林舒覺得相當難以跨越的技術難題。
而且,這種結合併非是單純物理以上的結合,而是真正把兩套係統的功能融合了在一起。所以被係統記錄的資訊,林舒可以如同自己本身擁有的知識一樣輕鬆地調用而毫無滯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