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慶節,今年也消滅了四人幫進行了國家黨的整合救治去病。
8月18日 鄧小平等參加國務院關於整頓工業問題的討論。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就工業發展問題,提出一係列意見。隨後,形成了《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幹問題》草稿(簡稱《工業二十條》)。《工業二十條》提出:“工業的發展速度問題,是一個重大的尖銳的政治問題”,“決不能把革命統帥下搞好生產,當作‘唯生產力論’和‘業務掛帥’來批判”。規定要整頓企業,建立強有力的能獨立工作的生產管理指揮係統,“調整那些沒有得到改造的小知識分子和‘勇敢分子’當權的領導班子”,“把壞人篡奪了的權力奪回來”;“生產管理和規章製度,什麼時候都需要”;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加快國民經濟的發展;“限製資產階級法權,決不能脫離現階段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否定按勞分配”。這個文件雖然由於“四人幫”的阻撓未能下發,但在實際工作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條件下,試圖係統地糾正工業戰線上的“左”傾錯誤的一個重要文件。
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鄧小平在開幕式上講話,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現代化的看法。他還提出了各方麵的整頓問題。他說:“毛主席講過,軍隊要整頓,地方要整頓。工業要整頓,農業要整頓,商業也要整頓,我們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頓,科學技術隊伍也要整頓。文藝,毛主席叫調整,實際上調整也就是整頓。”鄧小平強調對各方麵工作都要整頓的方針,實際上就是要係統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江青在會議期間大講評論《水滸》的“現實意義”。事後,毛澤東斥責江青的講話是“文不對題”。
林玉玉想著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製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遊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均采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後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現如今,在七八十年代慶祝國慶的活動仍然以北京的大型遊園聯歡活動為主,但各地也會根據自身情況和文化特色,舉辦各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在未來也有非常多的活動一些地方會組織文藝演出,包括歌舞、戲劇等;還有些地方可能會舉辦花車巡遊、燈光秀等活動;此外,一些地區還會舉辦體育比賽、書法展覽等活動,讓人們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共同慶祝祖國的生日。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強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感,也能促進社會和諧與團結。同時,不同地區的慶祝活動也展現了各自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和欣賞多元文化的機會。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慶祝活動,都旨在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共同見證國家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