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已經降臨,百貨大樓、供銷社最遲六點,已經關了門了。國營餐館一般七點半大師傅就下班了,八點整就關門了。現在秋季了,天黑的也比夏天快,現在在外麵三三兩兩逛街的人,也比未來少。小孩幾乎都被大人們叫回家了,男男女女們,也在互相道別,你送我回到家門口,我也送你回到家門口,遙遙相望,相對臉紅,依依不舍。
林玉玉在逛完百貨大樓和供銷社,著急忙慌的將東西送回招待所後,掐的時間剛好在六點多就去國營餐館吃,淋浴有想試一下省城裏的紅燒肉和縣城裏的紅燒肉相比,哪個更好吃?但是剛好當天並沒有紅燒肉,不過剛剛好送來了羊肉,懷著期待,林玉玉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國營餐館的美食琳琅滿目,燒餅、蓧麵、油麵窩窩、棋子燒餅和羊腸湯等,每一道都讓人垂涎欲滴。林玉玉在品嚐了羊肉湯後,又點了一個燒餅,雖然胃裏已經裝不下更多的食物,但她不想錯過這裏的任何一道美味。
這一頓簡單的晚餐,讓林玉玉對這裏的美食有了更深的了解。她期待著下次再來陝西,完成煤炭采購後,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和品嚐這裏的各種美食。夜色漸深,林玉玉帶著滿足的心情,漫步在回招待所的路上。
在那個注重秩序與規範的七十年代,招待所作為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接待賓客和出差人員的住宿場所,其管理之嚴格,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每當夜幕降臨,招待所內便上演著一幕幕嚴謹的檢查程序,確保每一位入住者的安全與合規。
當時的招待所實行著近乎苛刻的入住製度。客人在辦理入住時,不僅需要出示個人身份證明,還要提交單位開具的介紹信。這兩樣文件如同入住的“通行證”,缺一不可。房間分配更是嚴格遵循同性共住的原則,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單身房間雖優先供應給幹部,但一些追求舒適度的年輕人,隻要經濟條件允許,也願意支付額外費用以享受更好的住宿環境。
每到夜晚,招待所的管理人員會在熄燈前進行交班,隨後兩人一組開始逐層逐房巡查。他們輕輕敲開每一扇房門,仔細檢查房間內是否有異性入住,同時核對入住者的介紹信和房間信息是否一致。這一過程不僅是對規章製度的嚴格執行,更帶有一種溫馨的關懷。檢查完畢後,工作人員還會向客人道一聲晚安,為這嚴謹的檢查畫上一個禮貌而溫暖的句號。
這種嚴格的管理方式,在今天看來或許有些繁瑣,但在那個信息不夠透明、管理相對簡單的時代,卻是對安全與秩序的最佳保障。招待所的這些管理軼事,不僅是一段曆史的縮影,更是一代人共同經曆的回憶。
林玉玉匆匆趕回招待所的時候,離七點隻剩下十分鍾了。她心裏暗暗祈禱著不要被接待員發現,畢竟她不想因為晚歸而惹麻煩。然而,她剛踏進大門,接待員阿姨那熟悉的聲音便響了起來:“姑娘,怎麼又回來這麼晚?不是跟你說過晚上不安全嗎?”
林玉玉心裏一緊,尷尬地笑了笑,正準備解釋,卻看到阿姨臉上並沒有絲毫的怒意,隻有濃濃的關切。她心裏一暖,說道:“謝謝姐,我馬上就上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