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續聽了許岑的意見,沒有用苦肉計,而是耐下性子收集證據。
就此躲過了原劇情的十廷杖。
同時,他促進武侯世子和明宜公主,將自己要娶小郡主的消息傳給皇後。
皇後當下慌了神,迅速央求皇上,給明宜議親。
這次不是洛岑那種口頭承諾,而是聖旨,納入史冊的。
此番,祁續暫時不能尋到合適的貴門女子,親事便擱置下來。
待冠禮後再議。
許岑的風寒沒有加重,但也沒有好轉的趨勢,就這麼不上不下地吊著,精氣神都消耗得差不多了。
他比平日裏更貪睡了一些,常常趁著秋季陽光不燥,躺在樹下疏影下小憩。
小皇孫都說太傅怠懶,每次許岑布置的任務,他不過半天就能完成,而許岑非讓他用三天的時間去理解背誦。
人容易恃寵而驕,小皇孫仗著自己年幼便能遍識書籍而沾沾自喜。
許岑要做的,就是磨磨他的銳氣,將這一身驕傲自矜磨到合適的位置,方可收手。
自大的皇儲,朝堂政治不需要,黎民百姓更不需要。
一日,小皇孫嚷著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將屈原詩集擲於池中,彼時,許岑還在池邊垂釣,逗弄著池中的鯉魚。
“這些太簡單了,我看都看厭了,不過是詩人自以為是的美好和希冀罷了。”
許岑神色平靜,不疾不徐地問:“小皇孫背完了,也理解透徹了?”
小皇孫名為祁蘇華,據三皇子說,取自“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將好端端的詩拆得稀碎,硬凹文學人設。
祁蘇華點頭,麵上全是不滿,“自然,我去問過宮中其他少傅先生,他們都說學生學得甚好。”
許岑按照正常流程,抽背了幾段詩句和古文注解。
全都答對了。
結束後,祁蘇華得意洋洋地揚了揚下巴。
許岑看向還浮在水麵上,沒有完全沉下去的書本,淡聲道:“書沒沉下去。”
“什麼?”祁蘇華愕然。
許岑繼續道:“池塘的水太渾了,書不願意沉下去,小皇孫或許應該綁一塊石頭的,這樣便能完全沉下。”
祁蘇華身形一頓。
屈原便是綁著石頭奮然跳入汩羅江的。
書不沉,不是浮力,是書中內容高潔聖雅,水太渾濁,不願意同流合汙,而許岑說的那塊石頭,是世間萬千壓力,官場失意,君王疑心,國家滅亡,屈原更像是被拖下去的。
許岑將魚竿落到書上,狠狠一壓,書頁全部浸濕,墨色渲染,文字不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