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橫刀立馬(1 / 2)

一二百米的距離,騎步衝鋒起來也就是十幾秒的時間。

唐君提馬奔向宋營,高喊道:“給我一條槍”

稍靠前的那名將領扔了一把槍過來。唐君接過槍,策轉馬身迎向夏騎。

剛回首,隻見夏騎平舉長刀,殺氣騰騰而來,在兩馬即將相錯而過的瞬間,隨著一聲大喝,手中長刀突然舉起,朝唐君的脖頸部位斜劈下來。

真狠,這是要把自己分屍的節奏啊。

唐君策馬急急閃過,幸虧這幾天跟楊勇學過幾招,手中長槍反刺向對方馬腹。夏騎沒料到唐君會來這麼一手,在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竟然能做到反刺,還刺馬腹……夏騎策馬躲過,就在夏騎兜轉馬身之機。唐君刺向對方的長槍一個下壓,順勢在地上一點,人同時從馬上躍起,手中的長槍成了撐杆。

夏騎再轉身,咦,馬上的人哪去了,還沒弄明白發生了什麼,隻覺背後一沉,眼前大手一閃,然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對陣的雙方都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騎兵作戰竟然還可以這麼殺敵。

唐君擰斷夏騎脖頸後,跳下馬,揀起對手的長柄大刀,又躍到自己的馬上。長槍用著不順手,不如大刀一砍一片。

宋軍陣營象是才意識到自己的人勝了,終於暴發出“殺、殺、殺”“威武、威武、武威”的呐喊助威聲。

唐君頓時有種英雄般感覺,還沒來得及好好體味。夏軍陣營又急馳出兩騎,一騎持長刀,一騎持長斧。

怎麼,剛誇過你們夠爺們,轉眼就不講規矩,想以多勝少了。

唐君並沒提馬前衝,而是橫過馬身,左手持刀,右手悄悄從背對著夏騎的軍靴裏抽出軍匕。

在兩夏騎舉起兵器之機,唐君策馬直行,同時右手一甩,一道寒芒閃電般沒入一夏騎咽喉,夏騎直挺挺向後仰倒,戰馬猶直衝向宋軍陣前,被密集的長槍林刺成了刺蝟。

大概這兩名夏軍有親戚關係,另一名軍士仰天悲鳴,叫喊著提斧殺來。

唐君就等對方失去理智的亂衝,手中長刀不是去迎敵,而是再次點向地麵,挑起自己剛丟落的長槍甩向迎麵殺來的夏騎。

被複仇的火焰燒得失去理智的夏騎猝不及防,高速飛來的長槍正中其麵門,被砸的一聲慘叫,頓時血流滿麵。

唐君在挑起長槍之時,手中長刀根本沒停,順勢輪了一圈,重重砸向夏騎後背。夏騎麵門剛受一擊,哪還能做出反應,隻聽一聲慘叫,墜落馬下。

宋軍這次反應奇快,迅速衝出幾人,拖著墜馬的夏騎撤回陣中。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再次響起。

唐君一直在暗中觀察著夏騎的反應,隻見夏騎紛紛取出弓箭。麵對麵打不行,改遠距離進攻了。

“兄弟,快撤回來”剛才遞槍給他的將領大喊道。他身後的軍士迅速分出一條小道。唐君不再客氣,拍馬入陣。

夏騎張弓搭箭,策馬狂奔而來。唐君明白,夏騎就是再失去理智,也不會硬碰硬的來衝陣,果然,夏騎一到射程範圍內,就邊放箭邊分成兩隊向兩側散去,然後衝到另一邊集合,如此,往返幾個衝突後,夏騎退去。

雙方對射的結果是:宋軍十幾人受了點傷,夏軍也有幾個身上插著箭跑掉了,看樣盔甲的防護力不錯。

身上插著箭跑了,尼瑪這不是坑人嗎,還真不是。關於西夏人的鎧甲問題,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裏,就詳細介紹了這種鎧甲獨特的冷鍛鑄造之術。當時宋邊防名將也是身兼宰相的韓琦,特意找來一副青唐甲做實驗,五十步之內,強駑射之不穿。簡直可以媲美今天的防彈衣啊。在著名的宋夏三元口之戰中,有這樣的描寫:夏軍重騎兵被射成了刺蝟,猶自往來衝突。這一方麵是描寫夏軍的悍勇,客觀上也反應了其鎧甲之精良。

有人專門對千古奇才沈括做了一番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綜合當時的條件,諸如交通和信息的傳播速度等,他是不可能掌握到那麼多知識和信息、而又那麼精確的。所以有足夠理由懷疑他是否也是廣大穿越者中的一員。

言歸正傳。

這一耽誤半個時辰過去了,宋軍整隊重新出發。前方突然又響起急促的馬蹄聲。難道西夏人又來了不成,唐君心想,這次說啥也不去出風頭了,一不小被劈死就太不值了。

近前一看,竟是先出發的宋騎,虛驚一場。

原來,楊都統率騎兵一路急奔,趕到梅穀堡時,夏騎紛紛退去。楊都統令五百步兵繼續前行,餘下的打道回府。

唐君趕到梅穀堡時,差點認不出來,隻見城牆上插滿了密密匝匝的箭矢,有幾處還在冒著黑煙,牆體也被燒的黑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