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老田吳家村(1 / 2)

且說,錢清由劉光錫攙扶著向老田吳村的家中走去。

老田吳村離六泉口也就幾華裏的路程,他們邊走邊說,不幾個時辰,也就來到老田吳村的村口了。老田吳村是九華山一帶有名的大村落,五六百人口,一條溝壕將這座村莊緊緊地環衛起來,出入村落,隻有村口幾座橋梁連接外麵的驛道,壕溝裏終年流水不斷,清澈的河水一方麵解決了村裏的洗漱之用,又起到了天然的保護作用。一進村口,就看到刻有“九華行祠”四個大字牌匾的驛館,在驛館的不遠處就是老田吳村的宗祠所在地。恢弘浩大的吳氏家族宗祠,在村內鶴立雞群般地屹立著,村內所有的房屋建築都是圍繞著宗祠分前後左右四處散開,遠遠看去,青磚黑瓦的屋舍鱗次櫛比,在九華山腳下,很難找到類似村落,外人都能看出吳家在九華本地的地位和勢力。

劉光錫讚歎地對錢清說道:“老田吳家真是九華第一村啊!”

“兄弟說的也是,聽村裏的老輩們說,唐朝大詩人李白當時應青陽縣令韋仲堪的邀請,暢遊九華山,途經老田吳村時,曾吟詩讚道:“未有九華圖,先有老田吳。”相傳地藏王菩薩從新羅國來到中土,到處尋覓峻山秀嶺,見九華山秀甲江南,便卓錫於此修行,在天台峰一帶,挖黃精、吃野果、用白土拌米下咽,無米可拌之時,便下山化緣,他在《酬惠米》詩中曾寫道:棄卻金鑾衲布衣,修身浮海到華西;原身自是酋王子,慕道相逢吳用之;未敢扣門求他語, 咋叨送米續晨炊;而今餮食黃精飯, 腹飽忘思前日饑。吳用之就是老田的吳富豪之家。如今的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名滿天下,海內盡知;但地藏王菩薩向老田吳用之家化緣之事,知者不多呢!”

繼而,錢清又道:“老田吳家乃聚族而居的村落,很少有外姓雜居。我雖不姓吳,但自曾祖父以來就與吳家有血親關係。錢姓是老田吳家少有的幾戶外姓,再加上我祖父輩們為人樂善好施,在村裏很有人緣,也算是名門之後。父親為了給我尋一個好前途,希望我進大都求得一個好功名,看來這次回去,老父親又要失望了!”

“韃子還不知道能支撐幾天呢!如今世道尋他功名又有何用?前些年我還牢騷滿腹,怪自己時運不濟,耽誤了祖宗遺訓,沒有取得好功名,現在想通了,還不如在家養老撫幼才是正道啊。”劉光錫釋然道。

不知不覺,兩人來到村裏,錢清約劉光錫去家裏坐坐,光錫道:“不了,我離家也有一些時日了,老母定在家中掛念,改日一定登門拜訪!”

錢清來到家裏,見父親手裏拿著一把用一根長長的竹竿捆綁在一起大掃帚,正在屋裏給屋麵、牆角打掃灰塵。看到錢清回到家裏,其父親驚訝地問道:“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錢清自知這事情也沒辦法隱瞞父親,便直言道:“孩兒不孝,妄讀十幾年書,這次沒有考取功名回來,給您老人家掙個臉麵。”

錢清的父親也沒有多言,呆了半晌,隻深深地歎了一口,緩緩地說道:“真是世運不濟。隻有等待了!”頓了頓,錢老父親又繼續說:“今天是九華山上僧俗同樂的日子,小孩子們一大早就打著燈籠、提著鍋碗到寺廟裏去打粥去了。你在家裏好好休息,我去街上買些年貨回來。”說罷,便提著竹籃趕集去了。

這天剛好是臘月八日,在九華山地區稱為“臘八”節,因是佛祖釋迦牟尼誕辰紀念日,故為“佛成道日”。這天,九華山各大寺廟都要舉行誦經供養法會,煮“臘八粥”以祭佛祖。臘八粥有糯米、紅棗、豌豆、綠豆、花生仁、核桃、杏仁、蓮子,也有用秈米、玉米、芝麻、桂圓、蓮藕、香菇、紅棗、赤豆等七八種好吃的合煮而成。村裏各家各戶的兒童和婦女大多去廟裏吃臘八粥了。

在九華山和周邊地區,大都認為“臘八”是吉日,辦婚嫁喜事的人特別多。

再者,臘八接近年關,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年的年貨,有錢的人家殺豬宰羊,無錢的人家也要東借西籌地準備一些過年的糧食。

就在村民們忙忙碌碌之際,達音花赤忻都沙派遣的縣衙長官在裏正的帶領下來到村裏,要沒有繳納糧稅的農戶立即繳納,如抗稅不繳,將要捉拿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