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思念甘苦味
陽光照進窗欞,有暗香盈袖。話說楊小姐自從王亮離開池州府,便食不甘味,日夜思念,躲在閨房中日日寫下思念的文字。
這一天,她在看一本元曲的手抄本,仿佛就是自己心情的寫照,便忍不住抄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日日吟誦,憂思纏綿:
四塊玉•別情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欄袖指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大德歌•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也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蟄兒叫,析零零細雨打芭蕉。
楊小姐看到這些傷情別離的文字,恍惚之間,仿佛看見王亮還是在後花園裏練劍,還在看她寫字、讀書。她心裏知道,隻要能看到王亮,她的心就能安靜下來。還能習慣地坐在屋子裏看書寫字,寫詩,還能做著甜蜜的夢。隻要能站在王亮的身邊,感受到王亮身體的氣息,她就是幸福和滿足的。她又想起長者們說的,世間的人與事自有因緣的巧妙安排。確實。她在心中對王亮說道:“親愛的人啊,初見你們在劫法場的時,看見你在萬人叢中,身披風衣,蒙臉飛臨的那一刻,你讓我好激動啊,從那刻起,我就認定你是人間難得的英雄,仰慕的偶像,後來你舍命救我於危難之時,覺得從前的那些路途,那些雨雪風霜的日子都是為了在此刻遇見你。認定你的胸懷能讓我完全的倚賴。盡管你讓我甜蜜伴著疼痛,但我們對彼此的愛戀也是逐漸在加深的,現在再也不能分隔。我就是你命中注定的要讓你牽掛和疼愛至死的那個女人。而對於我,哭也好、笑也好,隻有在你麵前你的懷裏,才能活得像一朵花兒,一點點陽光,一點點燦爛。你是我今生的春暖花開啊……”說著說著,便嚶嚶地哭了起來。
看到楊小姐如此思念成疾,丫鬟小玉明在心裏,便對小姐說道:“小姐整日在家苦思冥想,日漸消瘦,還不如我們一同回青陽去,這樣我們離王亮就近多了!”
楊小姐想想,這樣也好,回到青陽畢竟離王亮要近了很多,於是對父親央請道:“清明節即將來了,我想回青陽去,順便到九華山去看看廟會。”
楊應和也不知道何故,隻感到女兒這些日子日漸消瘦,是不是在家裏悶的,還是受上次驚嚇的緣故。聽到女兒要回老家去散散心也好,那裏畢竟是她從小生活的地方,熟悉的人也多,便沒做多想,答應了女兒的請求。
於是,楊小姐帶著丫鬟小玉,選擇了一個晴朗的日子,分乘兩頂小轎,來到位於青陽蓉城楊家老宅。
楊應和是池州府達魯花刺的師爺,九華巨富,他在青陽蓉城的老宅自然另有一番氣派:房舍全是典型的皖南徽派建築,四水歸堂八進深的高牆大院坐落在高陽橋西頭的正陽門內,青通河就在城牆邊流過。整個蓉城南街大多是楊氏家族的鋪麵。他們家養的家丁、傭人就有幾十人,故楊家被當地人稱為“楊百萬”。
楊小姐回到青陽後,因不知道如何聯係到王亮,隻好整天與丫鬟居在閨房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隻是習字,填詞,並派家丁四處打聽王亮的下落,此事不提。
再說楊家的二少爺楊之北,是位整天與闊少家丁混跡於市井的惡少,平時仗著楊應和是池州府的師爺,大哥又是本縣首輔簽判,楊家又是本地巨富,整天在街市吃酒玩樂,看到哪家漂亮女子便要前去調戲一番,本縣居民大都知道其家族勢力,敢怒而不敢言。
一日,楊之北正與幾位闊少在水府廟附近的賓陽樓上喝酒聽戲。唱戲的是青陽腔的戲班子,唱的是族戲會。戲台兩邊有的在以鼓擊節,鑼鈸伴奏,嗩呐聲交織,台下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了。今天唱的是《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見一個中年婦女站在台上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