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清沿著山經、溪邊、溝壑繼續行走,時有漫漶的石刻文字出現在眼前,那隱約的難以辨認的古老文字向錢清展示遙遠的信息。這時,錢清停下腳步,看到岩石靠近山邊有一座簡單的茅屋,但柴門緊閉,他想:這裏應該就是劉世疏原來的故居了。他在附近岩石的縫隙中繼續尋找,發現尚留有《宴中亭》,《XX壇》等石刻,字體稍大些的尚能勉強辨認,他從模糊的字跡中仍能感受到費冠卿、劉放、陳岩,陳九萬這些隱士們的閑情逸致和超拔的出世情懷,他們給九華山創造了獨特的隱士文化,真是獨標一世啊。
繼續沿山路往山裏走,彌漫的雲霧,越發濃稠起來,隻聞溪聲潺潺,卻難見直衝霄漢、峭拔挺立的獅子峰了,隻有這山穀的寂靜,溪流潺潺,時而傳出鳥鳴空穀,豐潤而空靈聲。
錢清知道,九華山一代代的隱士們平時很少出沒,外人也很難見到他們活動的蹤跡,他們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冥之時的片刻小憩;在雲中,在鬆下,在塵廛外,靠著月光、芋頭和簡單的口糧過活。他們都很清貧,但是他們的微笑,他們逍遙自在的生活狀態,使得錢清感覺他們是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也由衷地羨慕他們。
“如作經年住,春終獨訪初。紫嵐通漢廻,碧浪下簷虛。
伐木以求友,啼猿伴著書。坐移山月詠,煙際返吾廬。”
錢清看見一個中年的長者,瘦高的身材,身穿長袍,背著手,一邊走,一邊麵對一塊巨石,口中念念有詞。錢清定眼一看,這不正是吳喬吳大哥嘛。於是,便高聲喊叫道:“吳大哥!”
那長者聞到有人叫他,也是一愣,定睛一看,想起是在五溪橋頭看到的錢清錢秀才,頓時高興起來,拉起錢清的手說道: “走,到我的茅舍喝茶去!”
錢清說道:“我今天就是專門來拜訪您的。”
“君能棄名利,步晏一相逢。好!你要是再不來,我可要親自請你去了!”吳喬朗言笑道。
他們轉過一道山梁,又是一段簡單的石板路,便是一片高低錯落的茶園,巨大的岩石在山坡上淩亂地橫亙著,幾戶白牆黑瓦的農家小院,似一棵棵白色的玉石鑲嵌在翠綠叢中。他們來到一尊岩石邊,巨大的石壁上印刻著“雲波書院” 四個大字,下邊是“吳喬隱處”的落款。
錢清看罷,哈哈大笑:“吳兄還真是有雅興。”
吳喬看到錢清也是有如此興趣,便指著另一尊石壁上的詩文說:“錢清老弟再看看這裏!”
一堵石壁上刻著:“聲非金石韻非幽,欲惹遊人細細搜。石上他年存姓氏,知吾雲波後費劉。落款是‘吳喬題’”。
錢清看得興起,便繼續尋找,在一尊岩石上又發現了一處岩刻,那上麵寫道:一秋高臥白雲浮,茅屋蕭疏任自繇。為愛岩頭丘壑小,何堪人羨竹林幽。落款是“雲波居士”
錢清詠讀這些精美的詩文,不無感佩地說:“吳兄真是當世高人,有如此才學,卻又是逸情高遠。”
“不說這些,來,我們喝茶!”吳喬拿出一個陶瓷的茶罐,說:“這都是我平時舍不得喝的好茶啊!”
幾口醇香的茶汁進口,錢清隻覺得口舌生香,再聽著屋外山林的風聲,溪澗內的流水聲,一路的疲勞頓消,心中寧靜而空靈起來。他問道:“吳兄平時仙居此地,可想過有朝一日走出劉衝,為世人做一番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