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小師妹戚小兒,自王亮來到沙彌峰後,煥發了她潛藏在心中的男女之情,已是春心萌動。自王亮離山去尋找鄭排風後,越發地思戀,整天是茶飯無味,愁眉不展,莫名的情愫總在戚小兒心裏糾纏著,王亮的身影總是在眼前晃悠,他的一顰一笑總是揮不去,打不散。就是習劍時,也是丟三拉四老走神。師父看在眼裏,心中自然明白。他想:總不能將她終身困在山上,也要讓她去江湖中走走,曆練曆練。這也是她在山中無法學到的,便對戚小兒說:“你的劍法已經學得八九分了,也可去江湖中曆練一下。你先去蓮花峰的牛皮寨找你師兄王亮,讓他帶你在人世間走走。”說著,將自己隨身佩劍給了戚小兒,告訴她一些注意事項,畢竟江湖險惡。
於是戚小兒告別了師父,隨身攜帶一些幹糧、銀兩和換洗衣服,並將這些用一個大布包裹背在肩上,手提寶劍,從天柱峰一側的滴翠峰過九子岩,再沿著大路向蓉城方向走來。
戚小兒來到街上,看到街道上到處都是人,有手搖撥浪鼓的沿街叫賣針線繡花等物的貨郎擔,有製作各種麵食的小吃攤,有各家商鋪裏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手工藝品,還有玩雜耍的,賣老鼠夾子的,不停吆喝。而這些,對戚小兒來說都是異常新鮮的事。她看到好吃的也要嚐一點,看到好玩的泥人,也要買上幾個,看到街上許多人圍在一起玩雜耍的,自然也湊上去看一會兒,她遊興正濃,哪裏人多就往那裏跑,早忘記了師父告知她在路上不能停留,直接去蓮花峰尋找找王亮的叮囑。
不覺間,她又來到了位於城北的父子塔前,而這裏早已經圍了很多人在看熱鬧,隻見一個人站在一張桌前,手拿一塊柵板,旁邊還放著一張小鼓,邊說話邊敲鼓,而地下圍攏了很多人在聽他說書!
戚小兒看著也新奇,便也湊上前去看熱鬧。隻聽那說大鼓書的說道:“你們知道這父子塔的來曆麼?”
台下的人急巴巴地問道:“你就說說吧,不要賣關子了!”
“好嘞!”他敲了幾下鼓,誇張地說道:“客官聽好了;話說從前,有一對父子好抬杠,一天那父親問兒子說:‘你說,世上什麼動物最聰明?’兒子答道:‘豬!’父親說:‘錯了!’‘不錯!’兒子抬杠道。‘長嘴大耳朵、呆頭呆腦,算它最笨。’父親辯道。‘別小看它長嘴大耳朵,算它最聰明。’兒子又說。父親又問:‘為什麼?’兒子說:‘因為,豬知道自己難免一刀,所以,它隻是吃了睡,睡了吃,什麼活兒也不做,就在等死。’‘那人最終不也是一死,為何還要做呢?’父親又問道。兒子答複道:‘人可不一樣了,有人活到一百多歲,有人呢隻活了幾歲,這還是有區別的,再者又沒有人每天喂養他,不做怎麼行呢?’抬杠的結果,父親隻好點點頭說:‘你說的有些道理,看來豬是最聰明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對好抬杠的父子,將他們兩人立在一起,整天麵對麵地讓他們抬杠,好讓人家看熱鬧,故而有了這座父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