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市場競爭的新形勢,管理理論研究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這些新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跨世紀的年代是多變的年代,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任何已有的和常規的管理模式都將最後被創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創新是管理的主旋律。關於當前對管理創新發展的趨勢主要有這麼幾個觀點:管理創新的內容有戰略創新、製度創新、組織創新、觀念創新和市場創新等幾個方麵。把創新滲透於整個管理過程之中。
整個組織中的每位員工都是創新者,因而組織為此要創造一個適合於每位員工都可以創新的環境和機製。
企業個性化。因為競爭的激烈性,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模仿別人是難以生存的。所以成功的企業必須具有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即具有獨特的個性化的產品和個性化的經濟管理方式。
世界經濟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曆史發展過程中,由於社會的發展使得知識已成為最為重要的資源。在信息的催化下,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企業如何具有獨特的屬於自己的文化已成為企業能否生存的重要標誌。在企業管理中如何獲得知識,如何使用知識,如何儲存知識,如何使知識變為更多的知識,如何把知識直接地轉化為生產力,這些都是管理理論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企業再造運動主要在兩個方麵和傳統的管理模式不同:
首先,從傳統的從上到下的管理模式變成為信息過程的增值管理模式,即衡量一個企業的有效性的主要標誌是,當一個信息輸入企業以後,經過企業的加工,然後再輸出,信息通過企業的任何一個環節,其管理環節對此信息加工的增值是多少。從工業的產品鏈到信息的價值鏈,形成一種企業價值的增值過程。如果不對該信息進行增值就要進行改造,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企業管理機製的觀念的改變。
其次,企業再造不是在傳統的管理模式基礎上的漸進式改造,而是強調從根本上著手。要改變企業的運作模式就得徹底改造,把舊的全部忘掉、全部的拋棄,唯有破除過去才能創新。這樣的企業再造革命是建立在信息網絡遍布企業內各部門的基礎上的,企業內部員工可以得到與自己有關的任何信息,這樣大大減少了信息流動所帶來的時間損失,不僅提高了效率,精簡了人員,還使得每個員工都對企業的全局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從而使企業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麵。
傳統的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型的,最上麵的是企業的總裁,然後是中間層,最後是基層。指揮鏈是從上到下,決策來自最上層,下麵是執行層。但是接觸用戶最多的是基層,在多變的時代,顧客的個性化日益突出。當上層的決策和用戶的要求相矛盾時,在傳統的組織結構中,是執行上級的決策,而在新的組織結構中,在金字塔最上層是用戶顧客,然後是第一線的基層工作人員,最後才是中層和最高領導者。這個倒金字塔不僅僅是把組織結構進行一下簡單的顛倒,而是要求員工的知識、能力、技術等方麵都必須得到持續的發展,能獲得獨立處理問題的管理才幹。這樣一種轉變是整個管理觀念的變化,上層從領導轉變為支持服務,員工從執行轉變為獨立處理問題。
沒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沒有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進入更好的層次和更高的境界。傳統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人的個性和創造力,而未來的社會由於員工的知識更加豐富,獲取信息的手段更加高級,這樣就可能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管理的主體,員工既是決策的參與者也是決策的執行者;以人為本,順應人性,尊重人格。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員工不是在製度的約束下進行工作,而是自動自覺地把工作視為人生發展的組成部分;通過管理文化構建,創造一種高度和諧、友善、親切、融合的氛圍,使企業成為一個密切協作的團體;順應形勢、順應社會經濟運行的自然法則,使管理成為一個自然的曆史過程。這樣,就使企業成為一個自組織、自調節的有機整體,企業因此能夠協調、有序、高效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