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了增強故事的吸引力,故意誇大其詞地對父親講:“爸爸,昨天晚上,我在街上看見了一大群狗,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500多隻呢。”“肯定不可能。”父親平靜地說。“要麼就是100隻,我真的看見了。”“那也不可能,我們村子裏總共也沒有那麼多狗。”父親說。“哦,那麼我可以保證至少有10隻之多。”“10隻嗎?我還是不能相信你,因為你說看到500隻的時候,口氣和現在一樣肯定,這兩個漏洞足以告訴我,你說的是謊話。”父親說。“哦,爸爸,坦白地說,我隻看見了兩隻狗,一隻是我們的卷毛狗,還有一隻是別人家的小狗。”孩子這一次說了真話。
孩子的謊話多數時候能夠被我們戳穿,可是,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總是在說“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雨”,或者每天都在絮叨“這個夏天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從來沒有這麼冷的冬天”,他們的話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真實的話語,是人們最願信賴的。因為它拋棄了一切人為編造的痕跡,完全依據於事實,它所展示的那種個性力量和意誌力量,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空洞虛假的態度都是缺乏精確性的表現形式,如明明知道真相卻故意保持沉默,故意避重就輕,回避事實;誇大其詞、騎牆觀望,人雲亦雲,不懂裝懂;為了不得罪人,隻管說好話。這些惡劣行為,都與不精確有關。
在世人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真實而不做作,認真而不敷衍的。今天我們看到的玫瑰或水晶,仍然和創世之初伊甸園裏玫瑰或水晶是同一種形狀,同一種色彩。一顆水晶,無論形成於地下,還是形成於地表,都不會有什麼結構上的差別,一朵玫瑰,無論生長於女王的花園,還是開放在不為人注意的路邊,甚至是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它都同樣受人矚目,它的美麗,它的芳香,都不會有絲毫改變。行星周而複始地運轉,但每次都在同一時間回到同一位置,這種運動的規律性正好證明了上帝意誌力的存在。
凡事喜歡誇大、喜歡渲染,這是在美國這個國家裏滋生的一種不良傾向,這與美國的迅速崛起和資源的豐富密切相關。其實,這個國家真實發生的一切,其精彩程度遠遠超越了小說中虛構的故事。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才更不理解:人們為什麼偏愛誇張的敘述?泛泛的溢美之辭遠不如實事求是更為有力,這個道理我們再清楚不過了,然而在開口的同時,它又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事實上,今天我們要來辨明美國實際上發生的一切已經非常困難了,因為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財富出自誤傳。而事實上,真相本身才更有說服力,那些毫無事實根據的誤傳其實毫無必要,也毫無價值可言。
一個小有名氣的昆蟲學者求教於美國著名動物學家阿加西教授,希望能夠增進自己的學問。教授給他上的第一節課就是讓他觀察一條死魚。過了2個小時,教授檢查這位學生觀察到了什麼。最後,教授搖搖頭說:“你觀察得還不夠仔細,再仔細看看。”第二次檢查,教授還是搖頭說:“在我看來,你不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眼睛。”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這個學生的心,他一改從前熟視無睹的惡習,對這條死魚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當教授第三次檢查時,他的回答令教授十分滿意,最後得到的評價是:“很好,你現在懂得如何用你的眼睛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