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微微歎息。

天幕所說的是李廣, 可又何止一個李廣!

這分明是大漢如今整個將領層麵的縮影。

將領帶不起大軍,隻能帶小軍, 短距離出塞, 又或者在漢土內迎敵,打防守反擊。

不過,即便是麵對他們所擅長的防守反擊, 也不代表他們能取得勝利。

過往七十多年被匈奴入侵的經曆, 已經說明了一切。

連李廣這樣的老將都不過如此,更何況其他的普通將領?

要知道, 在小規模本土反擊之下, 大漢的物資、兵源、馬匹, 其實是非常充沛的!

連騎兵的數量差不到哪裏去。

就像是今年, 他能一口氣征調四萬騎兵迎擊匈奴。

其中很大程度上, 就是在本土作戰上, 能夠用極低的成本,進行大軍的糧食供應。

騎兵在本土對戰,是不用考慮糧食不足的問題的。

就算是自身糧道被斷, 隻要繼續前進, 去下個城中再征就是了。

可出塞就不一樣了。

塞外茫茫一片全都是草, 莫說城池了, 連個人影也沒有, 上哪兒找補給?

全靠本土在後方設置糧道供應。

那, 怎麼設置糧道, 配備軍隊保證糧食不會被匈奴劫走?

隻能給糧道配備軍隊保護。

注意,保證糧道的軍隊可不能太多哦,他們隻會消耗糧食, 人太多的話, 糧食還沒運到,就被他們吃幹淨了!

還有,千裏運糧,十不存一,若想保證一萬人出征,那要

征十萬人做後勤,這些人要怎麼協調,才能怎麼保證他們能不出亂子?

十萬人,可不比十萬頭馬聽話。

累了不想幹活、因為徭役太苦想跑、水土不服病了、死了,感染上瘟疫……種種問題,都能遇上個遍。

當然,事情到這裏還沒完。

如果遇上大雨等意外天氣,導致失期,糧食沒運到到怎麼辦?

恐怖消息,你的大軍在塞外隻剩下十多天的口糧,一萬人,沒有糧食的士兵,隨時都會嘩變喲~

就問主將慌不慌。

可這還隻是一個糧食問題。

天音說衛青霍去病的功績,已經泄露了大漢采取的什麼戰略手段,即,大規模騎兵軍隊主動出擊匈奴。

那,這樣的大軍出征,在場的將領,有幾個有經驗呢?

莫說大軍出征,僅僅是萬人軍隊作戰,光排隊列陣就能逼死一大堆武將了!

畢竟,軍隊又一定不會在開闊的平地與敵人作戰。

還能有時間擺好陣型,一字排開擺成方列。

怎麼,玩1V1回合製遊戲呢?

事實上,大軍分隊包圍合擊、斷人後路、正麵迎敵,攻擊背側,薄弱處等等對戰手段,多了去了!

戰場之上如此瞬息萬變,隻能指望主將快速做出對敵判斷。

而主將一旦命令出錯,整個軍隊就要覆沒。

劉徹其實是不清楚這些事物如何具體處理的,也不太清楚萬人以上的軍隊,到底要如何迎敵。

他隻是憑借著自己的腦袋稍微細想,就想到了這麼多

問題。

而真上了戰場,這些問題能輕輕鬆鬆翻個四五十倍。

選錯一個,可能沒什麼關係,兩個也還行,三個,不好意思,你的大軍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