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機關級別雖然不是太高,但需要做的事情實在不少。我身為局長,主要的時間都用在了開會上。我成了地地道道的開會局長。開會一般都由我來唱主角,安排呀、部署呀、落實呀、指導呀、督辦呀,一個接一個,一環套一環,大大小小,沒完沒了。從某種意義上講,開會就是我,我就是開會。也許,我的生命已經與開會融為一體了。我已經習慣於開會,我在開會中找到了自我,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我不知道,除了開會,我還會幹什麼。如果問我擅長什麼,我可以胸有成竹地說,我擅長開會。有人戲稱我為開會專家,這是對我的理解。我想,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各行當中的專業能手很受重視和歡迎,比如,建築師、分析師、理財師、園藝師等,說不定在哪一天,還會有“開會師”冒出來。那時,我就有更多施展本領的機會了。
我對待開會十分認真。早晨一上班,我就習慣性地告訴秘書,馬上通知大家在某某時間開會。時間長了,秘書們對此也了如指掌。他們總是早早地做好了準備,隻待我一聲令下,很快就會將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召集在一起。我組織的會議品種五花八門、林林總總。有年初會、年中會、年末會;有大型會議、中型會議、小型會議;有座談會、彙報會、表彰會;有全體會議、專業會議、特別會議;有局長辦公會、中層幹部會、一般職工會;有歡迎會、送別會、聯誼會;有研討會、演講會、競聘會、述職會,等等。會議雖多,但是,每一種會議都很重要,每一種會議都有其特殊意義。所以,對待每一種會議,都必須精心準備,馬虎不得。不同的會議有不同的開法,對此,我最拿手了。
我保證每一種會議都開展得像模像樣,決不應付差事。我想,這是一名領導幹部的應有責任。在召開的會議中,大多是由我來充當主角。當然,有時上級領導來了,我暫時把主角的位置讓出來,但那樣的情況畢竟少之又少。每當召開會議,我總是用快速而銳利的目光看一看下麵參加會議的人,看看誰來了,誰沒有來,看看大家的精神狀態。每次開會,我都要作報告。一拿起報告,我就進入一種非常亢奮的狀態。我講得激情迸發,神采飛揚。我總是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高亢響亮的聲音、不快不慢的節奏,把一篇報告做得娓娓動聽,可圈可點。讓參加會議的人感到那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偏得。我不時贏得陣陣掌聲,那是對我的一種鼓勵和鞭策。
我喜歡開長會。我覺得會開短了,說明開會開得不認真、不嚴肅,有瞎糊弄的嫌疑。再說了,開會太短,沒等我進入狀態就散會了,那樣言猶未盡,不能盡興,不如不開。所以,我在開會方麵,十分投入,特別重視會議質量。想想看,要提高會議質量,就得把會議的內容安排得充實一些、全麵一些、深入一些,否則會議的質量就無法保證。所以,我開的長會多一些。我做的報告一般在兩萬字以上,也有四五萬的時候,不過,並不是每次都達到四五萬字。我講話不是簡單地按稿子念,那樣顯得沒有水平。我總是在念稿子的同時,還要借題發揮,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情交往、股票基金、種花種草,無所不談。
人家都說我博學多才,見多識廣。聽到這些表揚,我在會上就更喜歡多講一些了。我想,開會是向大家傳遞先進理念,灌輸文化知識的好機會,盡管占用了一些時間,但那是對員工負責任。我常對員工說,開會是大家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最好機會,如果開會時你不認真聽,說明你是天下頂級的大傻瓜。要知道,是誰決定你的前途和命運。領導的話你都不聽,就是對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不負責任。總的來看,大家對會議還是很重視的。當然,我也得換位思考,盡量少占用大家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裏盡量把報告做得更好一些,更生動一些,不要白白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魯迅先生曾說過,白白地浪別人的時間,就同謀財害命沒有什麼兩樣。我對此深信不疑,舉雙手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