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領結婚證(2 / 2)

其實人也就活個問心無愧,不管是做壞事還是做好事,隻要能給自己找到理由說服自己問心無愧,才能做得理所當然。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做壞事後良心總是在無時無刻的譴責著自己,但是有些人做過壞事之後卻能安安心心的宛如什麼都沒有發生一般。

隻有說服了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交代,不管這件事本身是好是壞,也不管這個交代是否牽強,隻要能讓自己感到問心無愧,才不會在心裏留下後遺症。

張太平就是這種人,領了結婚證是對自己的交代,也是對蔡雅芝的負責。心結解開,所以裂開大嘴笑的格外開心。

蔡雅芝不明白張太平為什麼這麼高興,也不是太明白著個紅本本具體的意義,但是辦事處婦女說的“國家承認的和保護的合法夫妻”這句話卻是聽明白了,所以臉上也是一片喜慶。

出了民政局,接著馬不停蹄的又趕到派出所。給丫丫辦戶口不需要多少東西,隻需要戶口本再填一份資料,上交五百塊錢就行了。是第一胎,還是個女孩子,沒有多胎或者超生的情況,在農村的戶口還是很好辦的。

這是傳統的現狀,雖然一直強調那女平等,男孩女孩都一樣,但是在農村裏重男輕女還是融在了骨子裏,甚至在國家的一些扶貧政策上就能體現到。比如雙女戶,獨生女戶,每年都是有一定補貼的。

在農村人的觀念中一男一女是最好的結果,兒女承歡膝下。但是生男生女是不由人決定的,生兩個男孩的也不再少數,兩個男孩的家庭負擔重,不論是以後的結婚還是房子,父母都得準備兩份。這些人去給孩子辦戶口時政策感受不到,更是會受到罰款。

總的來說,人們對全都是女孩子的家庭是有一種從骨子裏發出來的同情的(這是發展幾千年沉澱的思想)。因為在農村人的傳統中,老了後有人送終是很關鍵的,而女孩子長大後嫁出去就算外姓了。罵人時罵他老了沒人送終,別看是平平常常的一句話,是一種揭傷疤的罵法。

辦完所有的正事,街上的人也多了起來。逛街就逛了個熱鬧,有人才有熱鬧,有熱鬧才有逛頭。如果敞開大街讓你一個人去逛冷清的大街,即便是給你擺上世界上所有的物品,你估計沒有興趣去轉悠。

這會兒大集剛上來,做生意的人已經擺好了攤位,遠路的人才往來趕,街上還不擁擠。

像這種農村的大集,一般都是前半年集上的人不太多。秋天過後,隨著天氣逐漸冷下來,一集比一集的人多,到了接近年關的一年的最後幾集,真可以達到摩肩接踵、揮汗成雨的地步,逛街都是用擠的。

那時候是生意最好的時候,往往一年收入的一少部分都是來自那幾集。當地做生意的人就會封鎖了道路不讓車通過,整條街會變成購物的聖地,也是小偷活動最頻繁的時候和地方。

現在還隻是剛剛入秋,離年關還早,街上的人就是到了中午最多的時候也不會太過誇張。

娘倆走在街上,東張西望,好奇不已。

看到街上有賣棉花糖的,小丫丫也不說要,就站在跟前咽著口水。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逛過街,還不懂得向父母撒嬌要東西。以前看見張大帥不跑就已經是萬幸了,還哪有上前撒嬌的道理?

張太平不由得一陣憐惜,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年齡正是在父母懷裏撒嬌,上街總是會纏著父母要這要那。而丫丫仿佛失去了這項技能似的,很懂事的隻是看看,卻不開口要。

“想要什麼,告訴爸爸,爸爸給你買。”張太平將丫丫架到脖子上,來到賣棉花糖的車子前。

“多少錢一團?”張太平問著賣的車主。

“一塊錢一塊,要幾塊?”

“來三塊吧。”

賣棉花糖的中年人麻利地搖動機器,不一刻就搖出三團雪白蓬鬆如棉花的棉花糖。這個中年人還好,沒提前做出來掛在車子上的鐵絲上,那樣風一吹既不幹淨又容易消融了。現場製作是費些事,但卻勝在讓人放心。

張太平接過三團棉花糖,分給一人一塊。小孩子對這種東西好像有天分似的,一到手不用人教就能吃的有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