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堅定(3)(1 / 3)

他又跟我講,曾經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在異地他鄉,正是受到過陌生人的幫助,才能挺過來,所以直到現在,他都從來沒有忘記過感恩。今天看到我的時候,他仿佛看到了曾經落魄的自己,不管他今天做的這些微不足道的事能否幫助到我,但都希望我能夠堅強,旅行也好,做人也好。

我再一次被感動,同時更加深刻地責怪著自己的渾蛋作為。

吃完麵後,他又拉著我往超市走,想給我買一些饢。因為之前在酒泉的時候,我就曾花了八元錢買了一大袋饢放在背包裏。在保證自己有食物的情況下,就沒必要再多拿一些了,所以我婉拒了。

他不停地囑咐我前麵就要過祁連山了,有冰雪,很冷,而且沒有食物,然後又一次告誡我要注意安全,如果過不了山就回來,別逞強。

在離開時,我連續道了幾聲謝謝,並鞠了躬。這一次,是由衷的。他用行動教會我不隻是感恩這個道理,更讓我在這麼一瞬間學會了該如何做人。

是啊,不管是旅行,還是生活,我們必須學會感恩。

一個人,無論他走了多遠的路,去過多少地方,如果他不懂得感恩的話,那麼這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就連做人也是如此:若是沒有一顆感恩的心,那麼他做人也是不合格的。

我們總是愛去抱怨一些事,可是卻從來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自己。感恩與愛都是循環的圓圈,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傳遞,去包容,隻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融入其中,將它永久地擴散下去。

內心經曆過這樣巨大的起伏後,我帶著自責的心情繼續搭車經過門源,到達西寧。門源縣也是國內觀賞油菜花的勝地,每年夏季,全世界的遊人都會慕名而來。當然,現在不是適合的時間,此時的土地依舊是荒涼的。當我剛剛抵達西寧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句“好大一座城”。當然,就本身而言,西寧雖是青海省的首府,但城市規模跟國內其他城市相比最多隻能排名二線。但就是這麼一個“二線”城市,對我這個長時間遊走於偏僻小城的人來說,真的很大很大。

旅行跟生活一樣,很多時候都是充滿戲劇性的,所以,不要放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小記

搭我的師傅隨意找地兒把我放了下來,其實,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背著一個大包,就那樣迷茫地遊走於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時不時還有路人送來異樣的眼光,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嫌棄。不管他們此時帶著什麼樣的眼神看我,反正我都可以坦然處之。

最後,走得累了,看這座城市確實不適合紮營,而且最關鍵的是,那時候的我很想洗澡。仔細算算,差不多有十來天沒洗過澡了。那時候身上還有幾十塊錢,當時在網上倒賣了一些小飾品,卡上還有兩三百,於是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我果斷地選擇入住青旅。

“哥們兒,住宿啊?裏麵吧台登記。”剛踏進門,就有一個年輕小夥坐在那兒微笑著朝我打招呼。我本能地感覺此人應該是店裏管事之類,就算不是一個有“身份”的人,至少也是個義工,一個稱職的義工。可是經過後來的了解,我才知道自己錯了——他也就是一個住店的過客而已,隻不過坐在那兒實在無聊,隨意找點兒樂子而已。

登記完回到多人間內,我打理好背包就去洗了個澡,洗完澡回來,發現那個跟我打招呼的年輕人也在房間,原來我們住一屋,於是我倆開始聊起來。這人風趣幽默,而且談吐之間讓人感覺飽讀詩書。後來仔細一問,果然不出所料,這家夥是個研究生,而且最關鍵的是他特別喜歡看書,生活、哲學類的居多。用他的話來講就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先前因為要讀書等因素限製著他走不出去,於是想著先把萬卷書讀完,現在一有機會就出來走走。這樣倒也暢快,人生也因此而顯得飽滿。

後麵的時間裏陸陸續續又認識了好幾位朋友。青旅的確是個好地方,在這兒能遇見很多有趣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經曆與故事。在相互分享的同時,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體會他們的心路曆程。

第二天,我們相約一塊兒去塔爾寺逛了一圈,之後我就搭車去了青海湖。

這個季節來這兒旅遊的人並不算多。

在離青海湖二郎劍景區不遠的地方,在空曠的大地上,筆直的公路上偶爾會有稀稀落落的車從上麵“飛”過。是的,用“飛”來形容這些汽車一點兒也不誇張。我走在路邊,當一輛超長的掛車載著沉重的貨物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我竟然會被它所帶起的風力給吹倒在地,整個人摔成了狗撲食狀。僅是如此,就足以證明它當時的速度有多快了。每輛車都是如此。

遠處又響起了發動機和輪胎摩擦地麵的聲音,我知道,又有車輛來了,便下意識地回頭瞅了一眼,是輛銀灰色的小轎車。我沒有理會,繼續埋頭沿著公路邊緣走自己的路。當它經過我身旁的時候,車明顯開始減速了,最後在我前方二十多米的地方停了下來,隨後又開著倒擋將車倒在了我麵前停住。這時候我才將整輛車全部看清,這是一輛看起來不太新的銀灰色夏利轎車,透過透明的玻璃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車裏加司機總共三個人,均是穿著黑外套、留著長發,車牌被迷彩塑料套給套住了。在我打量車的同時,車上的人開門下車走到了我麵前,除了司機以外。

“嘿,把身上的錢拿出來。”其中一個皮膚比我還黑幾倍、看起來很“酷”的男子(他肯定覺得自己很酷)對我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