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了當初跟擔心紫苑的父親在電話上的對話。“嬸嬸,您對紫苑的要求是不是太嚴厲了些,她還是個孩子,這樣下去對成長不好吧。”
“閉嘴,你要是對我的教育有意見就話,就快點續個賢慧的妻子回來。”
“……”紫苑的父親苦笑著,無言以對。他還是沒能從妻子的去世的悲傷中走出來。
“哎……你這孩子就是這樣,要是真擔心孩子的話,就常回來家裏看看,你們兄弟都是我教出來,還不理解我嗎,我有過讓你們做過拚盡全力都完成不了的事嗎?”
“是……”紫苑的父親低聲應道,心裏腹誹到不拚盡全力精疲力盡就完成不了的事情倒是做過不少了。一想來,嬸嬸的鐵血教育都是淚啊。
“拚盡全力去做好這份心才是最重要的啊!紫苑這孩子跟你們不一樣,我一開始讓她接觸這麼多的東西,進行嚴格的教育,是想要找到她的賦的所在,但沒想到這孩子居然全部都堅持下來了。當時我就明白了,這個孩子是個才,不,正確來應該是有成為多方麵才的素質。”
“哎……”
“教育界有著這麼一條定律,叫做一萬個時定律。人們眼中的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資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凡的必要條件。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工作八個時,一周工作五,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時定律。你聽過的嗎?”
“是……略有耳聞。”
“這就是成才的基礎,紫苑具備著這一點,據要成為大師需要長時間的苦練。每練三時,完成一萬時需要十年時間,但這隻是達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統計表明對音樂家而言,世界級水平要求的訓練時間是十五到二十五年。但最關鍵的並不是練習的時間,而是練習的方法。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
隻有在學習區裏麵練習,一個人才可能進步1。我花重金請來,給紫苑安排的是最優秀最有經驗的老師,用的是最科學的教育方法,紫苑吃得下苦,又有著迎難而上拚盡全力的精神。所以我能向你保證,紫苑她能夠成為才,紫苑會是個才,紫苑就是才啊。”
“嬸嬸你懂得還真多呢。”紫苑的父親汗言道。“當然了,我活到現在可還是堅持著每學習的啊!”嬤嬤推了推帶著的眼鏡,鏡片閃過了一道精光,正色的道。
“我明白了,紫苑就拜托您了。”紫苑的父親被服了。
“交給我吧。你以為教導你們成才的是誰!我該去睡覺了,你也是啊,精神充足,才能做好工作。”嬤嬤著掛下了電話。
如果要她這個老人還能為這個家做什麼的話,那就是好好教育這個家的子孫,讓他們懂得在這個世界生活為人處事的道理。讓他們多吃苦,少流淚。這是老人處事哲學,這也是她對家人的‘愛’。嬤嬤下定決心要將這個孩子培養成了不起的人。
1:py自同人於野的《怎麼練習一萬時》ps:父親一定要有的名字可以是時辰,可以是切嗣,也可以是綺禮,你們自己選吧。(直接複製出來的排版有些嚇人,居然連成一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