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時光從歲月的那頭到歲月的這頭,串起我們所有的人。透過歲月的紅塵,我們依稀看到前麵似有無數龍鍾老人正伴夕陽西下,也有無數初生幼兒正剛呱呱墜地——我們就這樣被分割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這就是我們“80後”和“90後”流行語中所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撞死在沙灘上”。其中似有莫名其妙的豪邁,有令人費解的冷漠,也有一絲難以言狀的淡定!

我們應該怎樣活?我們不要上代人給我們的答案!我們從家門——馬路——學校的“三點一線”走來,我們從課堂——作業——考試的“書山學海”中走來,走了整整二十年,好不容易衝上了高考的獨木橋,卻終於也擠破了大學的校門,回頭朝門外看,我們憂愁地發現此時的大學早以不複當年之大學:大學生如大白菜一般多,又如大白菜一般不值錢!這竟是怎麼搞的?4年大學生涯結束,心裏憧憬著那份三四千塊錢的工作,卻發現這經濟危機竟演變成了事關我們每個人的“突發事件”,早不來晚不來正好趕上哥們畢業的時候來。而且誰又知道這經濟危機到底怎麼回事啊,不管是百業蕭條還是百業複興怎麼就房價嗷嗷地漲個不停啊?於是,我們學會了思索,我們學會了抱怨,我們學會了逃避,我們學會了淡定!

好像就這樣一不小心我們便變成了“垮掉的一代”、“腦殘的一代”!這是誰給我們造的謠?嗬嗬,是我們在亂陣腳,還是別人在亂彈琴?

父母們都說他們年輕時候苦,吃不飽穿不暖,或者還趕上上山下鄉,各種政治運動什麼的。覺得我們這一代都是蜜罐裏長大的。得了吧!我也承認我小時候日子過得不錯,難道這就是我現在必須得這麼慘兮兮的理由嗎?

其實大家的日子都是這麼過的,用現在時下流行的非誠勿擾體來詮釋一把,就像這樣:

你過,或者不過,

生活就在那裏,

不離不棄。

我們無力去教訓華爾街的那幫美國佬們,讓他們以後學規矩點!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快樂地努力呢?還是渾渾噩噩地終老一生呢?駱賓王當年問得豪氣衝天:“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毛主席倒是回答的氣定神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有“垮掉的一代”,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就是他們的聖經。他們向往絕對的自由,他們熱情地生活,他們旅行,他們破壞規則,他們放縱地享樂。當時的老頭子們都認為,他們是沒有未來的一代;這有點像像父母們教訓男孩子收拾房間,女孩子學做飯的時候一樣:“不知道將來你一個人咋過!”可是曆史告訴我們,垮掉的一代沒把美國弄垮;現實也告訴我,一個人做飯之後我終於把在家瘦不下去的那5斤瘦下去了。

當80後“垮掉”的形象被宣講了近三十年之後,我們驚奇地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壞的,隻有更壞的。隨著90後們頻頻亮相,這個“垮掉”的封號正在向他們的身上轉移,而且還有更損的形容——“腦殘”!哈哈,說誰腦殘啊?瞎掰!看看打你們眼前跑過的那些“快男”和“超女”,誰又敢說我們不是“腦健”!

一代不像一代是正常無比的現實,因為中國的進步太快,成長環境的差別太大,但是沒有人應該像九斤老太一樣篤定“一代不如一代”。在那個欲望瘋狂滋生的年代,我們成長;在這個看似暗淡無光的時節,我們堅持;在兩個年代的轟然碰撞中,我們淡定。我們也堅信,我們必將有一個輝煌的未來!

對於成長,我們有自己獨特的記錄,其中以往的沉悶與老套!對於時代,我們有話要說,且聽聽我們的時代之音:我的生活,我自己做主;我的生活,討厭被人分類;我的生活,討厭被人代表;我的生活,觀點由我自己書寫。我既不是80後,也不是90後,我就是我,我的生活,我就要這麼過。一句話:“愛咋地咋地,我們就願意這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