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山調研的時候,黎漢河聽到一個消息,三江那邊把謝非卿這個項目徹底否決了。
否決項目的不是市委書記王瑞森,也不是市長高慶源,而是省委葉廣深。
黎漢河前腳剛到衢山,就聽葉廣深帶隊到了三江,他在三江隻做了一件事,叫停淺水灣開發。不是隻否決謝非卿他們那個項目,而是將淺水灣整個開發工作停了下來。
葉廣深的原話是:“我們有些同誌就知道上項目,搞各種開發,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硬上。根本不尊重客觀事實,不考慮江北實際。淺水灣是什麼地方,是整個江北目前唯一保留的一塊淨土,生態示範區,連這樣的區你們都敢打主意,呼拉拉叫來一大幫企業,你們到底想做什麼?”
見王瑞森有點不服,葉廣深直接點名道:“不是我不相信你們,而是你們沒做出一件像樣的事。當年吵得上下皆知的巴黎島綠色生態文化園呢,盧浮宮呢,建好了沒?”一句問得王瑞森啞巴。
讓黎漢河奇怪的是,項目叫停,楊恩光和謝思卿都沒給他任何消息。直到葉廣深開完現場會回到省裏第二天,黎漢河才收到一條有關該項目的短信,不是謝思卿發來的,發短信的居然是哥哥胡楚界。
“你已盡力,哥能理解。項目與哥無關,隻是還一份人情。”
短短一行字,黎漢河卻看了足足五分鍾。
這短信真是太及時了,黎漢河本來還擔心,謝非卿萬一再找他,該怎麼說?或者她再次搬出胡楚界,又該咋辦。這下好,胡楚界明確說,項目與他無關,他心頭所有擔心還有疑慮一掃而光。真想當時就打一個電話過去,跟哥哥細細聊聊。但他沒打。這是他們家的規矩,凡事從不往極明白裏說,話說一半,事做一半,這是父親手上就有的一種行事規則,他們兄弟倆都完美地繼承了。這麼多年,他跟哥哥從沒就哪件事完全展開了細談,大都是點到為止,憑各自的心去領會。
他們就像兩個走鋼絲的人,雖然在一條繩索上,但卻總給人互不相識的錯覺。這是父親教會他們的。對走鋼絲者而言,你千萬不可指望有人幫你,一切全憑兩樣東西,一是平衡的技巧,二是運氣。如果你錯誤地想抓住他人的手,那麼一個閃失,摔下去的就不隻是你,而是兩人!
什麼時候都不要牽連到你最親近的那個人,這便是原則。
黎漢河忽然間有點感動,不管怎麼,骨肉之情還是最牢靠的。他的心思再次回到短信上。
還一份人情?黎漢河想起,還在他當江中市長的時候,哥哥的公司遭遇過一場危機。那時胡楚界做的是跨國貿易,全世界各地都做,產品不分種類,什麼賺錢做什麼。但在跟英國一家公司合作一種稀缺貴金屬產品時,因違犯國際貿易準則,貨物被英方扣押,哥哥陷入了一場巨額賠付官司,並按大英法律有可能入刑。
那時候黎漢河力量還有限,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替哥哥化解這場危機,哥哥也將消息嚴格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沒讓他知道。後來是憑借一個叫許光大的港商,他替哥哥請了最好的律師,又拿出五億港元為哥哥交了保證金,並憑借自己在港英兩地的威信及人脈,替哥哥擺平了那件事。
哥哥還的人情一定是許光大的。許光大之前是香港光正集團總裁,三年前他將公司低價賣給自己的侄子,退出了江湖。
而來江北投資的光正華旗,是漢風和晉成功通過參股方式新組建的一家化工企業。將這些綜合起來,黎漢河基本理清了這項目的來龍去脈,他的心真是輕鬆了許多。
隻要哥哥不攪進去,一切就是另碼事。
黎漢河收起電話,從這一刻起,他便知道該怎麼對待這個項目。心裏甚至有種隱隱的期待,想讓謝非卿再次來找他。可是幾天過去了,謝非卿和楊恩光都沒有消息,一條短信也沒。等到周末的時候,北京那邊給他傳來一條消息,楊恩光和謝非卿已緊急回了香港。
黎漢河忽然想,會不會是他們聽到了什麼?
黎漢河並沒急著回省裏,又將衢山的調研延長了兩天。這天晚上,剛從山區一個村子回來,簡單吃了晚餐,黎漢河打算沿著城邊的衢水河走一走。秘書長李國慶走過來說:“首長,來了兩位客人,想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