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鬥智鬥勇,有的時候還要鬥點運氣)
曹操現在很頭疼。左右兩翼被飛熊軍打得節節敗退的消息已經傳進了他的耳朵。他很想分出兵力去救援,可惜他所處的中軍也是岌岌可危。
他還是低估了董卓軍的實力。
因為董卓在之前與反董卓聯軍作戰的時候,派出去的都是收編自洛陽一帶的部隊,這些久疏戰陣的士兵,戰鬥力自然不值一提,所以曹操才會認為,就算以自己不到兩萬的兵馬,對上五萬董卓軍也能有一拚之力。
現在他才明白到自己錯得離譜,也直到此刻,他才真正體會到了董卓軍的彪悍。
西涼曆來都是動亂之地,加上與外族頻繁的戰鬥,讓董卓軍的士兵得到了最佳的訓練。相比較之下,原屬曹操的士兵大多由曹家和夏侯家的親兵組成,經過這幾個月在戰場上的磨練,士兵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但就算如此,他們在裝備和訓練程度上還是差了董卓軍一截,而由鮑信所率領的士兵,其中的大半也是經曆了數月的磨練,而剩下的一些卻是剛剛才從地方上招募來的鄉勇,因為形勢緊急,都還沒經過訓練就被帶上了戰場。
這些鄉勇雖然身強體壯,但是從沒上過戰場的他們根本不堪重用,還沒開打,有的人見到來勢洶洶的敵人,腿就不受控製地抖了起來,而開打之後,見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象時,有的人臉色蒼白,連武器也握不穩,有的人則當場就吐了起來。
眼見這樣的狀況,曹操隻能把那些鄉勇安置在一些不重要的位置。然而隨著戰事的持續深入,隨著一批又一批士兵的倒下,原本不重要的位置漸漸變得重要了起來,而那些鄉勇還遠遠達不到支撐這些重要位置的要求。
徐榮很快就發現了這點,於是,他的指令開始變得有針對性,他手下士兵的攻擊也開始變得犀利了起來。
盡管己方的士兵士氣高昂,但是惡戰了這麼長時間,疲憊感漸漸把那份激情給掩蓋,更何況己方的兵力本來不多,就算加上傷兵,現在能夠上場廝殺的也隻有不到兩千人。至於衝殺出去的兩千騎兵,那本是曹操留至最後的殺手鐧,他們也確實給敵人帶來了不小的傷亡,但是一番衝殺過後,撤回來的僅有八百餘人。
眼看著局勢漸漸對自軍不利,曹操卻難以做出最後的決定。
在這樣的形勢下,他本應該下達全軍撤退的命令,但是他卻不甘願就此撤退。因為在之前戰事陷入膠著的時候,他就已經走了一步棋,他讓他的親衛拿著他的手令奔赴數裏外的後營,請衛茲領兵前來救援。所以他在等,等衛茲的援軍。
隻是他並不知道,衛茲已經永遠無法再派遣任何的援軍了。
在曹操軍節節潰敗的同時間,曹操軍的後營也是亂成一團。
後營的主將衛茲正被兩名副將攙扶著,他身上的衣甲已被鮮血浸濕,他的口中也隻剩下最後的幾口氣:“請……幫我回報……曹大人,衛茲……對不起……他……”短短的兩句話後,衛茲頭一歪,再沒了呼吸。
剛剛帶著手令抵達的曹操親衛呆滯地望著衛茲的屍身和痛哭的兩名副將,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什麼好。直到營帳外的廝殺聲把他們拉回現實。
六千疏於防範的士兵,在兩萬西涼騎兵的突襲下,很快便已潰不成軍,衛茲還沒來得及派人給曹操通風報信就中箭身亡。若不是曹操剛好派來兩名親衛,恐怕當董卓軍自後方殺至的時候,他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曹操的兩名親衛不敢再做任何停留,立刻出營上馬,往來路飛奔而去。
剛跑得十幾步,其中一名親衛突然身子一歪,‘噗通’一下墜落馬去,另一名親衛趕緊回頭,隻見數騎董卓軍士兵正氣勢洶洶地向自己奔來。
其中一員隊長模樣的人,手中已經沒了兵器,因為他的那杆鐵槍正釘在落地的那名親衛身上。落馬的親衛也還在掙紮著,似乎還有氣在,還在奔逃的親衛卻不敢掉頭,因為把消息帶回才是當務之急。他把身體貼在了馬背上,務求逃過這些人的追擊。
可惜董卓軍的騎兵都是整天在馬背上打滾過來的,除了自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匈奴外,他們的騎術絕不輸給任何人,所以他們離那名親衛的距離正在逐步逐步地縮短。
親衛眼見情況不妙,突然一口咬破自己的手指,又從衣服上偷偷撕下一片布,借著身體擋住身後那幾名騎兵的視線,在破布上麵飛快地寫了幾個字,然後把破布和曹操的手令小心翼翼地捆在馬鞍上,做完這一切後,他突然用手中的長劍狠狠地刺了坐騎的屁股一下,馬兒吃疼,跑得更快了。
那幾名董卓軍的騎兵都大笑了起來,因為不管那名護衛怎麼做,他們都自信一定能在百米內趕上他。誰料那護衛突然間從馬背上跳了下來,在地上滾了個灰頭土臉後,翻身爬起,居然提劍擋在了那幾名騎兵麵前。
當騎兵們一擁而上,用手中的長槍把這名護衛捅倒在地後,護衛的坐騎已跑出了百米開外。不過是一匹馬,董卓軍的騎兵們也沒太在意。雖然驚異於這名護衛無異於送死的舉動,他們卻沒想太多,隻是割了護衛的耳朵,轉身就往衛茲軍的營地奔去。
他們卻沒想到,那匹疾馳而去的老馬,數刻後便順利地回到了曹操的身邊。抽出那片破布,上麵潦草地寫著四個字:‘後營被破。’
望著那還未來得及完全凝固的血跡,曹操眉頭一皺,毫不遲疑地下達了命令:“全軍撤退!”
隻是,後路被斷,這撤退真能撤得那麼容易嗎?
************
撤退的人不容易,想要往前進的人也不容易。
這是一處寬約一丈的山道,左邊是絕壁,右邊是山溝,這條山道的寬度一次頂多隻能讓五個人並肩通過。可是在董卓軍的士兵中,還沒有哪一個人能夠通過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