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本高爾基“一月九日”小引(1 / 1)

當屠格納夫、柴霍夫這些作家大為中國讀書界所稱頌的時候,高爾基是不很有人很注意的。即使偶然有一兩篇翻譯,也不過因為他所描的人物來得特別,但總不覺得有什麼大意思。

這原因,現在很明白了:因為他是“底層”的代表者,是無產階級的作家。對於他的作品,中國的舊的知識階級不能共鳴,正是當然的事。

然而革命的導師,卻在二十多年以前,已經知道他是新俄的偉大的藝術家,用了別一種兵器,向著同一的敵人,為了同一的目的而戰鬥的夥伴,他的武器——藝術的言語——是有極大的意義的。

而這先見,現在已經由事實來確證了。

中國的工農,被壓榨到救死尚且不暇,怎能談到教育;文字又這麼不容易,要想從中出現高爾基似的偉大的作者,一時恐怕是很困難的。不過人的向著光明,是沒有兩樣的,無祖國的文學也並無彼此之分,我們當然可以先來借看一些輸入的先進的範本。

這小本子雖然隻是一個短篇,但以作者的偉大,譯者的誠實,就正是這一種範本。而且從此脫出了文人的書齋,開始與大眾相見,此後所啟發的是和先前不同的讀者,它將要生出不同的結果來。

這結果,將來也會有事實來確證的。

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七日,魯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