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v�
�原作《難攝生中》。依各本及舊校改
夫神祗遐遠,吉凶難明。雖中人自竭,莫得其端,而易以惑道。故夫子寢答於來問,終慎神怪而不言。是以吉人 各本作古人。下諸吉人字放此 顯仁於物,藏用於身。知其不可,眾所共非,故隱之,彼非所明也。吾無意於庶幾,而足下師心陋見,斷然不疑。係決如此,足以獨斷。思省來論,旨多不通。謹因來言,以生此難。方推金木,未知所在,莫有食治。世無自理之道,法無獨善之術。苟非其人,道不虛行,禮樂政刑,經常外事,猶有所疏;況乎幽微者邪?縱欲辯明神微,袪惑 程本訛感 ,起滯,立端,以明所由 黃汪二張本由下空一字。程本作立。蓋意加 ;斷以檢 各本檢下有其字 要,乃為有徴 黃汪二張本作□微。程本作闡微。俱誤 。若但撮提群愚 黃汪二張本愚下空二字。程本作不察。亦意加 ,蠶種忿而棄之,因謂無陰陽吉凶之理,得無似噎而怨粒稼,溺而責舟楫者邪?
論曰:百年之宮,不能令殤子壽;孤逆魁罡,不能令彭祖夭。又曰:許負之相,條侯英布之黥而後王,皆性命也。應曰:此為命有所定,壽有所在。其 各本字無 禍不可以智逃,福不可以力致。英布畏痛,卒罹刀鋸。亞夫忌餒,終有餓患,萬事萬物,凡所遭遇,無非相命也。然唐虞之世,命何同延?長平之卒,命何同短?此吾之所疑也。即如所論,雖慎若曾顏,不得免禍。惡若桀蹠,故當昌熾。吉凶素定,不可推移。則古人何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履信思順,自天祐之?必積善而後福應,信著而後祐來;猶罪之招罰,功之致賞也。苟先積而後受報,事理所得,不為暗自遇之也。若皆謂之是相,此為決相命於行事,定吉凶於智力,恐非本論之意。此又吾之所疑也。又雲:多食不消,必須黃丸。苟命自當生,多食何畏?而服良藥?若謂服藥是相之所一,宅豈非是一邪?若謂雖命猶當須藥自濟;何知相不須宅以自輔乎?若謂藥可論而宅不可說,恐天下或有說之者矣。既曰壽夭不可求,甚於貴賤;而複曰善求壽強者,必先知夭 各本作災,非 疾之所自來,然後可防也。然則壽夭果可求邪?不可求也?既曰彭祖三百,殤子之夭,皆性命自然;而複曰不知防疾,致壽去夭;求實於虛,故性命不遂。此為壽夭之來,生於用身,性命之遂,得於善求。然則夭短者,何得不謂之愚?壽延者,何得不謂之智?苟壽夭成於愚智,則自然之命不可求之論,奚所措之?凡此數事 各本作者 ,亦雅論之矛戟 惟程榮本與此合。他本俱作楯非 矣。
論曰:專氣致柔,少私寡欲;直行情性之所宜,而合養生之正度。求之於懷抱之內,而得之矣。文曰:善養生者,和為盡矣。誠哉斯言!匪謂不然。但謂全生不盡此耳。夫危邦不入,所以避亂政之害。重門擊柝,所以備 各本作避 狂暴之災。居必爽塏,所以遠氣 各本作風 毒之患。凡事之在外能為害者,此未足以盡其數也。安在守一和 黃汪程本作利 而可以為盡乎?夫專靜寡欲,莫過 各本作若 單豹,行年七十,而有童孺之色。可謂柔和之用矣。而一旦為虎所食,豈非恃內而忽外邪?若謂豹相正當給廚 二張本作虎 ,雖智不免,則寡欲何益?而雲養生可得?若單豹以未盡善而致災,則輔生之道,不止於一和。苟和 二字原奪。據各本補 未足保生,則外物之為患者,吾未知其所濟 各本作齊 矣。
論曰:師占成居則有驗,使造新則無征。請問占成居而有驗者,為但占牆屋邪?占居者之吉凶也?若占居者而知盛衰,此自占人,非占成居也。占成居而知吉凶,此為宅自有善惡,而居者從之。故占者觀表,而得內也。苟宅能製人使從之 已上十七字各本奪 ,則當吉之人,受災於凶宅;妖逆無道,獲福於吉居。爾為吉凶之致,唯宅而已?更令 原作全。依各本改 由人也,新便無征邪?若吉凶故當由人,則雖成居,何得而後 各本作雲 有驗邪?若此,果可占邪?不可占也?果有宅邪?其無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