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之所謂漢人小說,蓋無一真出於漢人,晉以來,文人方士,皆有偽作,至宋明尚不絕。文人好逞狡獪,或欲誇示異書,方士則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炫人;晉以後人之托漢,亦猶漢人之依托黃帝伊尹矣。此群書中,有稱東方朔班固撰者各二,郭憲劉歆撰者各一,大抵言荒外之事則雲東方朔郭憲,關涉漢事則雲劉歆班固,而大旨不離乎言神仙。
稱東方朔撰者有《神異經》一卷,仿《山海經》,然略於山川道裏而詳於異物,間有嘲諷之辭。《山海經》稍顯於漢而盛行於晉,則此書當為晉以後人作;其文頗有重複者,蓋又嚐散佚,後人鈔唐宋類書所引逸文複作之也。有注,題張華作,亦偽。
南方有之林,其高百丈,圍三尺八寸,促節,多汁,甜如蜜。咋齧其汁,令人潤澤,可以節蚘蟲。人腹中蚘蟲,其狀如蚓,此消穀蟲也,多則傷人,少則穀不消。是甘蔗能滅多益少,凡蔗亦然。 《南荒經》
西南荒中出訛獸,其狀若菟,人麵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 原注:言食其肉,則其人言不誠 。一名誕。 《西南荒經》
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裏,周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冀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裏,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中荒經》
《十洲記》一卷,亦題東方朔撰,記漢武帝聞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等十洲於西王母,乃延朔問其所有之物名,亦頗仿《山海經》。
玄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裏,去南岸三十六萬裏。上有大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風山,聲響如雷電,對天西北門。上多太玄仙官宮室,宮室各異。饒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處,甚肅肅也。
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有,以付外庫。……到後元元年,長安城內病者數百,亡者大半。帝試取月支神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氣經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錄餘香,後一旦又失之。……明年,帝崩於五柞宮,已亡月支國人鳥山震檀卻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時,何緣不得靈香之用耶?自合殞命矣!
東方朔雖以滑稽名,然誕謾不至此。《漢書·朔傳》讚雲:“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淺,行於眾庶,兒童牧豎,莫不眩耀,而後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則知漢世於朔,已多附會之談。二書雖偽作,而《隋誌》已著錄,又以辭意新異,齊梁文人亦往往引為故實。《神異經》固亦神仙家言,然文思較深茂,蓋文人之為。《十洲記》特淺薄,觀其記月支國反生香,及篇首雲:“方朔雲:臣,學仙者也,非得道之人,以國家之盛美,將招名儒墨於文教之內,抑絕俗之道於虛詭之跡,臣故韜隱逸而赴王庭,藏養生而侍朱闕。”則但為方士竊慮失誌,借以震眩流俗,且自解嘲之作而已。
稱班固作者,一曰《漢武帝故事》,今存一卷,記武帝生於猗蘭殿至崩葬茂陵雜事,且下及成帝時。其中雖多神仙怪異之言,而頗不信方士,文亦簡雅,當是文人所為。《隋誌》著錄二卷,不題撰人,宋晁公武《郡齋讀書誌》始雲“世言班固作”,又雲:“唐張柬之書《洞冥記》後雲,《漢武故事》,王儉造也。”然後人遂徑屬之班氏。
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於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歲,長公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禦百餘人,皆雲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當作金屋貯之也。”長主大悅,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上嚐輦至郎署,見一老翁,須鬢皓白,衣服不整。上問曰:“公何時為郎?何其老也?”對曰:“臣姓顏名駟,江都人也,以文帝時為郎。”上問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駟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上感其言,擢拜會稽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