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於作者的說明 夏目漱石(1 / 1)

夏目漱石(Natsume Sōseki,1867—1917)名金之助,初為東京大學教授,後辭去入朝日新聞社,專從事於著述。他所主張的是所謂“低徊趣味”,又稱“有餘裕的文學”。一九○八年高濱虛子的小說集《雞頭》出版,夏目替他做序,說明他們一派的態度:

“有餘裕的小說,即如名字所示,不是急迫的小說,是避了非常這字的小說。如借用近來流行的文句,便是或人所謂觸著不觸著之中,不觸著的這一種小說。……或人以為不觸著者即非小說,但我主張不觸著的小說不特與觸著的小說同有存在的權利,而且也能收同等的成功。……世間很是廣闊,在這廣闊的世間,起居之法也有種種的不同:隨緣臨機的樂此種種起居即是餘裕,觀察之亦是餘裕,或玩味之亦是餘裕。有了這個餘裕才得發生的事件以及對於這些事件的情緒,固亦依然是人生,是活潑潑地之人生也。”

夏目的著作以想象豐富,文詞精美見稱。早年所作,登在俳諧雜誌《子規》(Hototogisu)上的《哥兒》(Bocchan)、《我是貓》(Wagahaiwa neko de aru)諸篇,輕快灑脫,富於機智,是明治文壇上的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

《掛幅》(Kakemono)與《克萊喀先生》(Craig Sensei)並見《漱石近什四篇》(1910)中,係《永日小品》的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