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顯通寺(1 / 2)

王重陽離開了台懷鎮,但是台懷鎮周圍也都有很多人,他們三五成群,在山石上,或者在鬆柏之下,人人歡笑,個個虔誠。

一直到了深山溝裏,才沒有了人影,王重陽這才放開手腳,在山崖樹叢中穿行,找到了一些桃李瓜果,盡力吃了一飽,喝了些山泉,用手擦了一下嘴,心裏遺憾,可惜這裏找不到猴兒酒。

他在一個石頭上麵盤膝坐好,運了一會兒功,等他再站起來時,天色已經黃昏,他自言自語道:“應該行動了。”

他向四周看了看,自己所處的位置正是東台之下,而他要去的地方卻是在最高的北台之下,他知道這五台山乃是佛教聖地,高僧大德臥虎藏龍,所以不敢施展飛行術,仍用平時自己爬山的本領,在懸崖峭壁和山石樹叢中飛馳,在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趕到了北台之下。

五台山共有五座山峰,東台名望海峰,西台名掛月峰,南台名錦繡峰,北台名葉鬥峰,中台名翠岩峰。五座山都是直上直下,山頂上平坦如台,所以叫作五台山。

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曆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稱,五台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現在雖然不如唐代時那麼繁盛,但是大小寺廟也有一百多處。

這五台之中,就數這個北台最高,其台“頂平廣,圓周四裏,其下仰視,巔摩鬥杓,故以為名。”明太祖賦詩讚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鬥宮。鍾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現在王重陽就在這座北台之下,仰頭上瞧,隻見他就像是一個高大的黑黝黝的柱子,一直撐到了星空。

王重陽並沒有向上攀爬,而是轉向了北台的北邊,在那裏一個非常高的懸崖峭壁之下,有一個極為幽深的小山穀,他到了山穀的入口,四下看了看,點點頭,徑自走了進去。

約莫向裏走了有二裏多地,前麵傳來了一下輕微的梵唄之聲。王重陽深吸一口氣,慢慢走向前去,轉過一個彎,前麵不遠處出現了幾點燈火,梵唄之聲正是從那裏傳出來的。

王重陽慢慢走到燈火的跟前,原來是一座小廟,門外沒有燈火,大門緊閉,火光是從窗戶裏出來的。王重陽站在門口,抬頭看去,隻見大門上有一個匾額,微弱的光線之下,可以看到上麵寫著三個字:“顯通寺”,兩邊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上聯寫道:“通真體於萬化之域”,下聯寫道:“顯德相乎重玄之門”,上下聯的第一個字合起來就是顯通寺的名字。

王重陽走上台階,抓住大門的門環敲了兩下,梆梆的聲響在黑夜裏傳出很遠,在山穀裏麵回蕩。過了一會兒,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了一條縫,一個精明的中年和尚探出頭來看了一眼王重陽,又向他的身後看了看,道:“你是誰家的孩子?是不是跟大人跑散了?要是找不到大人,我領你去找他們,他們是不是在台懷鎮?”

王重陽搖搖頭。和尚道:“你是不是餓了?是不是渴了?要不我先去給你找點吃的,然後再帶你去找你父母,怎麼樣?”

王重陽仍然搖搖頭。那和尚有些不耐煩,道:“聽著小家夥,我們這裏不接待香客,你不能在這裏過夜,還是盡快回到你父母的身邊吧。” 看王重陽仍然沒有反應,那和尚接著道:“你到底想怎麼樣?再不說話,我可要關門了。”

見王重陽還是不說話,以為這孩子是個呆子,他心裏很是猶豫,想要把孩子拒之門外,又覺得這樣做太危險,讓這麼一個小孩子呆在山穀中,雖說寺廟周圍的虎豹受佛法熏陶不會吃人,說不定也會失足掉到懸崖下摔死,可是寺裏有規矩,不允許留宿任何外人,尤其是朝台的這幾天。

那和尚道:“你在這裏等一會兒,我去去就來。”說著話就要把大門關住,王重陽一伸手頂住了大門,那人感覺他的勁頭很大,但是也沒有怎麼樣,他耐心地對王重陽道:“你在這兒等一小會兒,我去向師父稟報一下,馬上就回來送你回家。”

那和尚用力推門,想要將王重陽頂到外麵,但是他連推了兩下都沒有推動,心裏不由得有些驚訝,然後用力猛推大門,但是大門仍然像是定住了一樣,紋絲不動。和尚知道這個小孩子一定不是普通人物,說不定是來這裏找事的。

五台山朝台盛會期間,經常會有一些江湖人士來到這裏,用各種理由尋找寺裏的和尚比武,當然寺廟裏的人會盡力避免與人爭鬥,如果實在不得已,也會找一個非常僻靜的地方,將來人製服,又保住他們的臉麵,打發他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