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花江上》。
看完詞曲譜,這群學生再也忍不住落淚了。祝迎本來在被綁來的驚恐中,在這群學生的安慰下,看了歌詞,也忍不住動容。這首歌,就是流亡關內的東北同胞們的真實寫照,也是自1931年後,東北淪陷四年以來,白山黑水間的親人罹難,四千萬同胞淪為亡國奴的悲慘現狀。
關敏卿向劉竟提出了一項請求:“長官,我們商議了一下,完成這首歌的錄製後,想跟著您一起走。這首歌,是寫出了我們的心聲,中央根本不管我們東北人民的死活。我們要北上,要參加紅軍抗日!要收複東北的失地,解救父老鄉親!”
“不行,你們暫時不能跟我走。”劉竟耐心的解釋,說到目前的現狀:“此刻,我們紅軍所在的陝甘寧蘇區正在遭受第三次圍剿,這個時候帶你們去,一來路上不安全,九死一生。二來,你們路上會拖累我們的進度,你們是讀了書的人。
還有,目前有些事,不方便和你們說,這裏的狀況,需要你們留下,把這首歌傳唱出去。尤其是51軍在這邊,需要你們多宣傳。當前的局勢,我想我們再見麵不會用很長時間的,我們接下來還有重要的任務,就此別過。”說著,拿出20塊銀元。
“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你們把錢收好,將來若有想法來陝北,過關時,提我的名字。”
“長官,您叫啥名?”
“中國工農紅軍,劉靖寧。”劉竟說完,讓幾個戰士將學生們送到山洞,告訴他們,錄完音,就各自回縣城吧。至於祝迎,劉竟留下了兩封信,一封給他的,一封給東北軍將領於學忠。
寫給祝迎的信:
祝先生,您好,初次會麵,手段不光彩,多有冒犯,還請原諒。
此次紅軍過境,實為無奈。是為謀圖北上抗日,我輩茲應奮不顧身,驅逐日寇,收複東北失地,然金陵政府,對內高壓,對外無能,國土淪喪,流離失所,此前在長安,得聞寒輝先生譜曲詞,歌名《鬆花江上》,東北同胞流亡關內,親人離散,所見所聞,心中悲慟,無異緩解。
今日紅軍至天水,實為抗日大局。為統一民族意誌,請先生彈奏並記錄,大肆傳播此曲,為抗日救國出力。
中國工農紅軍 劉靖寧
民國24年,1935年9月24日。
寫給於學忠的信:
於將軍,見信如唔。
自1931年九一八以來,少帥率東北軍在關內盤踞已久。自國府下達不抵抗命令以來,東北國土淪喪,同胞罹難,日寇占據國土,51軍仍在甘南,與我紅軍對峙,對流亡百姓,關外親友淪為亡國奴,東北同胞心中之殷切,收複之失地期盼,軍中仍舊置之不理,將軍不覺羞愧乎?今日,我紅軍自南向北,發起北上抗日號召,遠征路程二萬五千餘裏,公若正人君子,自當勸誡少帥,率兵北上,與日寇持續作戰,方展民族大義。
眼下,日寇仍在東北四省占據我國土,迫害我同胞,我黨組織抗日聯軍義勇軍在關外奮勇還擊。將軍如此坐視局勢發展,關內華北必將被日寇染指,趁此機會,我再告知將軍一事:日寇在我興安嶺省(黑龍江,為避免筆誤,請認同)、吉州省(吉林)、遼東省(遼寧)抓捕同胞進行細菌戰實驗,此等非人之舉,少帥無動於衷乎?
為求收複失地,我輩茲應以驅逐日寇,振興中華為己任!還請將軍三思,不日,我軍即將過境,若有交戰,勿謂言之不預!
中國工農紅軍 劉靖寧
民國24年,1935年9月24日
兩封信封好,交給關敏卿,叮囑她,後天再離開山上。
說罷,劉竟帶著小隊開拔,開始對城區進行襲擾戰鬥。
仍然是迫擊炮三發急速射擊,目標是51軍113師的城中指揮部,完成一輪炮擊後,攻擊展開,給敵人造成了震撼。
經過一個小時的攻擊後,劉竟率隊,騎馬機動,往城東五十華裏的渭水東岸搶到了船,其實渡河也不用船,枯水期涉水就過去了,一行人揚長而去。
城中經過攻擊,電台波段頓時混亂起來,往陝甘支隊尾巴上靠攏的51軍114師所屬部隊,全部迅速往天水縣城趕來。
混亂至少會持續一天,天水縣的敵人還處於懵逼狀態,要求周邊東北軍部隊撤回支援。
打完之後,劉竟讓電台通訊員聯絡武山的小隊。
電報發出後,讓一行人馬不停蹄往榜羅鎮方向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