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稅務調查背後的秘密003(3 / 3)

有位東海高工插了一句嘴:“哦,還有這個講究?”

“哈哈,這是高精度產品的必須。我們必須通過對材料的各種處理,以保證設備每一個零件的使用壽命。參數的不同,必然導致某些零件的運行狀況產生稍許差異,我們必須根據工況在某些部位做一些加強,在某些部位則可以稍微弱化。放心,很快的,我們有強大的數據庫做後盾,哈哈。”

“那意思,是不是你在說明書中明確做多少產量後需要更換某些部件,我們就得百分之百照做?”連宋運輝都將信將疑地問了一句,雖然他是親眼見識過柳鈞那龐大的有一大間中心機房的數據庫。

“哈哈,是的,寶貝用的材料都有多次試驗數據做依據,絕非信口開河。”

“牛!”東海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因為同樣的情況,他們隻在國外設備上見識過。

“哈哈,不牛。其實我們的東海一號肯定不可能完全國產化,我們用的好多材料必須進口,否則沒法保證材質。但我隻能做到這一步啦。”

“放心,像騰飛一樣的企業會越來越多。總有一天我們會實現真正徹底的國產化。”

對於宋運輝的這句話,柳鈞心裏持一定的保留意見,像騰飛這樣的企業真是越來越多了嗎?不,他不覺得。他還記得小的時候躍進廠才那麼小,可也有像模像樣的一個技術科,技術員雖然並不怎麼樣,可經驗很豐富,自己繪圖設計,自己製圖曬圖,很有自主知識產權。起碼那時候畢業的大學生以成為工程師為榮,不像現在——當然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最聰明的人都去了掙大錢的行業,比如金融業。很少有人的誌向是工程師,也很少有人捺得下性子從基礎做起,熬上好幾年才熬成能單獨上崗的工程師,現在人的誘惑太多了,除非是對設計製造有一份癡心的人,他還真沒見過幾個沒癡心的聰明人能在技術崗位上耐心傻做一年。即使騰飛科研人員的工資普遍很高,可問題是,一個聰明人在營銷金融等領域卻能更快速地得到不菲收入,在機械製造行業做個合格的工程師卻需要好幾年,因此工程師的目標誘惑甚小。

可矛盾的是,這個社會每年春夏之際,總有大量大學生哀歎找不到工作。一方麵是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一方麵是他騰飛找不到幾個安心做工程師的應屆畢業生。現狀讓柳鈞很難相信製造業的前途有什麼光明。

更讓柳鈞不敢相信的是眼下的普遍人性,嚴謹的人是那麼的少,而且不受鼓勵,反而弄虛作假卻越來越少被追究,越來越堂而皇之。有句老話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是現在的人對過街老鼠很漠然。

這不,在研發中心實習的研究生很快就將騰飛試製成功的好消息彙報給導師,當晚,曾經與柳鈞在研發中心並肩作戰,但轉身就將技術帶去北上的一位教授就找上柳鈞,跟柳鈞商談合作發表論文,申請國家科技發明大獎。柳鈞至此才終於收起笑了一天的“哈哈”,閉上傻愣愣地張了一天的嘴。但是權衡之下,柳鈞同意簽名合作。因為他無法免俗,騰飛這種孤魂野鬼一樣的私營公司需要國家大獎來支撐門麵,擴大影響,獲得政府支持。而理所當然的,評審大獎的,也正是跟他合作的那些專家和專家的朋友,每一個圈子發展到頂部,都隻是有限幾個人抱成的小集團。

柳鈞唯有安慰自己,起碼那些專家還是做過貢獻出過力的。可是他心裏對專家們一聲歎息。歎息歸歎息,他還是積極與那些他曾經尊敬的師長們合作,一起拿出論文。他將所有的腹誹藏在心裏,最多與妻子說說。

因此,學術界很快響起騰飛的聲音。專家們在各種場合唱響東海一號的革命性研發成就。宋運輝也介紹行業頂級會議讓柳鈞派人去參加,柳鈞都請上那些專家。榮辱呢,那是看不見的。有的是狼狽為奸,互為利用。很有意思的是,專家們反而成了東海一號分段研發項目的最好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