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氈紙被一層層剝開,裏麵整齊地放著三冊古香古色的書卷。
胡漢發現書的紙張有些怪異,瞧不出是用什麼製成的,用手輕拽一下,感覺很柔韌。封麵上用古篆寫著四個字,勉強可認出是“白氏家譜”幾字。
心說:“都已落魄至此這般田地,還要什麼家譜。”隨手將其放到一旁。下麵的兩冊,分別是“戰神功決”與“屠戮天下”。
禁不住暗道:“瞧這名兒,怎麼弄得跟秘籍似的。”待看過“戰神功決”的卷首語後,不由被驚得是目瞪口呆。
他做夢也沒想到,白勝這個二流子的祖先,竟是戰國時的秦國名將白起。這本“戰神功決”便是其自創的功法,而“屠戮天下”則是白起幾十年征戰心得彙集而成的一部兵書。
大腦經過一段的短路之後,胡漢心頭不由湧起一陣難以遏製的狂喜。前世之時,白起便是其最推崇的將軍。他一直認為,白起是中國戰爭史上,甚至於整個人類的戰爭史上,無可爭議的第一人。征戰天下三十餘載,大小七十多戰,竟可無一敗績,殲滅掉其他六國軍隊共計一百六十餘萬。這個數字,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紀也是無比驚人的,何況是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試問,天下有哪位將軍可以做到,“戰神”這個稱號,怕是隻有他一人擔得起。
秦國之所以能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其實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隻有兩個人,文是商鞅,武為白起。其他人,包括始皇在內,不過是因時就勢,享受他們的餘蔭罷了。就拿長平之戰來說,當時六國之中,在軍力上能與秦國抗衡的,隻有趙國。這從戰國的四大名將,便可間接看出,秦趙各為二人,秦為白起、王翦,趙為廉頗、李牧。此戰,雙方皆是舉傾國之力,敗便意味著亡國,可謂是真正的生死之戰。後人總喜歡在坑殺四十多萬降卒的事兒上,喋喋不休。可這些人也不想想,在當時來說,還有比弄死這些降卒更好的辦法嗎?根本沒有。這四十多萬趙兵若不殺,雖說不見得會改變秦統一六國的結果,可起碼會將統一推遲很多年。白起這種不計個人毀譽,隻為秦國利益的胸懷,實不應成為後人詬病他的借口。
從書中的記載看,“戰神功決”與“屠戮天下”,均是東晉時的一位白氏後人,由白起當年留下的一些記述中,整理出來的,並加了些自己的見解。之所以將這部兵書,起名為“屠戮天下”,實隱含著一種對曆代儒家詆毀白起的一種蔑視和挑畔,雖說極盡囂張、狂傲之能事,但卻也並未誇大其辭。
胡漢大略把兩本書翻看了一遍,發現“戰神功決”的心法與“屠戮天下”的核心宗旨,是完全相通的,或可說是相輔相乘的。不知當年白起是先悟出心法,然後運用到戰爭當中去;還是從無數次的征戰中,悟出的心法。總之,兩者均強調的便是一種“勢”。
胡漢驀然想起――林衝昨日便提到過這種“勢”,不知是否巧合。難道白勝的骨子裏,真的遺傳了其先祖的這種所謂的“勢”,被那日的血腥之氣徹底地激發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