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一嘴泥土浦歌著—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2015.8ISBN978-7-5378-4031-6Ⅰ①一…Ⅱ①浦…Ⅲ①長篇小說-中國-當代...
Ⅳ①.I247.5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核字()第號CIP2014262861書名一嘴泥土著者浦歌責任編輯陳學清裝幀設計張永文出版發行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嶽文藝出版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並州南路57號郵編030012電話0351-5628696(太原發行部)010-57427288(北京發行部)0351-5628688(總編辦)傳真0351-5628680010-57571328網址http:∥[email protected]經銷商新華書店印刷裝訂山西人民印刷有限責任公司開本710×10001\/16字數245千字印張17.25版次2015年8月第1版印次2015年8月山西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378-4031-6定價38.00元太行風雲劉江·
李家莊的變遷三裏灣趙樹理··汾水長流胡正·
草嵐風雨岡夫·
遊戲成一·
新星柯雲路·
玉龍村記事馬烽·
世界正年輕高岸·
草青呂新·
黑雪哲夫·
裸地葛水平·
一嘴泥土浦歌·
鮫人唐晉·
呂梁英雄傳馬烽西戎總工程師和他的女兒焦祖堯跋涉者焦祖堯白銀穀成一茶道青紅成一鹹陽宮(上中下)林鵬國家幹部張平抉擇張平特別提款權鍾道新鍾小駿草莽張不代巔峰對決鍾道新舊址李銳銀城故事李銳無風之樹李銳撫摸呂新毒吻哲夫天獵哲夫龍族孫濤生死門晉原平權力場晉原平北腔毛守仁五漢街田澍中送葬王西蘭大夢醒來遲王東滿種子王祥夫米穀王祥夫神主樓牌張石山古塬蒼茫張行健水旱碼頭劉維穎野狐峪彭圖櫟樹的囚徒蔣韻隱秘盛開蔣韻母係氏家李駿虎奮鬥期的愛情李駿虎婚姻之癢李駿虎羊哭了豬笑了螞蟻病了陳亞珍甘家窪風景王保忠蒼黃堯天喬忠延《三晉百部長篇小說文庫》組織機構策劃杜學文張明旺王宇鴻梁寶印專家審讀小組主任:楊占平副主任:續小強成員:呂新晉原平張石山王西蘭毛守仁王春林孟紹勇編輯出版辦公室主任:楊占平副主任:續小強成員:古衛紅陳學清閆珊珊王保忠潘培江序:現代化進程中的山西文學杜學文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化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的重大課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將麵對,難以回避。個人,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也同樣如此。這並不以我們自己的意誌來轉移。綜觀世界各國,在這種轉化的進程中,都有了不同的選擇,並表現出各異的特色。但總的來說,還是目前我們稱之為“發達國家”的率先實現了現代化。其成功的轉化有諸多原因,但從文化的角度來看,與其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農耕文明的不發達,以及突出的個人奮鬥精神、重利思想、實用主義等有極大的關係。而目前世界上的欠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則在向現代化轉化的曆史進程中,又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就中國而言,在其漫長的曆史進程中,農耕文明得到了充分發展,並達到了最為繁榮的境界。現在的發達國家在轉型早期的生存壓力等表現得並不明顯,從而一種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逐漸固化。
向現代化轉型的原生性動力並不強大。從某種意義來看,中國實際上進入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發展境界,那就是,依靠勞動來創造財富,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有剩餘的時間來體驗人生的樂趣等等。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化主要靠外部的強力推動。就是說,因為先發001國家對財富、權力、欲望的強烈追求,在吸納了東方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中國文化之後,驟然表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狀態。其商業首先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依靠對海外市場的分割,使過去形成的傳統的世界市場在大航海時代變得更加活躍。同時,工業技術得到了快速的進步。人類的新發明成幾何級數增長。新技術的出現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物質生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而與之相應的是社會製度的進一步變革。一種能夠服務新的生產力發展的社會管理係統逐漸建立,並在血與火之中不斷完善。在這樣的變革轉型中,東方古老的中國受到了西方先發國家的強烈衝擊。傳統的農耕文明與新發的工業文明之間出現了嚴重了錯位,並引發了控製、占有與反控製、反占有的殘酷鬥爭。中國從農耕文明的輝煌頂峰跌落,中國人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並反思自身文明存在的問題。在外力的衝擊下,中國不自覺地開始了向現代化轉化的曆史進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篳路藍縷、奉獻犧牲,前赴後繼、求索奮鬥,就是要重新找到國家獨立、發展、進步的正確道路,實現民族的複興。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他們承擔了不同的曆史使命。不同的人們從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為這樣一個艱難而宏偉的目標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中國的文學,同樣沒有疏離民族的曆史追求,甚至在許多關鍵的曆史時刻,承擔了開啟民智、傳播思想、激發鬥誌、重塑文明的曆史重任。在這樣一個艱難的充滿了探索的轉型進程中,中國人民表現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與韌性。一直到新中國的建立,才基本形成了主權統一、獨立自主的現代國家形態,並以超人的勇氣與奮鬥精神、驚人的創造力與發展速度邁向現代化。在這樣一個偉大的轉化進程中,中國雖然經曆了失敗、屈辱、挫折,但終於創造了他人所沒有的成就。而我們的文學,正是這一曆史的親曆者、推動者、表現者。就山西文學來說,是中國文學的重要方陣,當然也是這一曆史的組成部分。其努力與貢獻002非常突出。
首先是推動了現代漢語的大眾化,為現代漢語從知識階層走向普通民眾,並使二者有機結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中國追求現代化的進程中,經曆了一個從“器”到“道”的轉變。所謂“器”,就是中國人在最初以為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器物先進,因而倡導“洋務運動”,開辦現代工廠,引進西方設施,等等。這些努力從曆史發展的必然來看,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事實很快證明,僅僅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並不能解決問題。之後發生了製度層麵的改革,包括推翻清王朝,建立立憲政權,仿效歐美三權分立及選舉製度等等。但是,這種形式上的製度變革沒有使中國強大起來,反而使中國成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於是,更多的人開始反思中國的文化。一方麵,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落後部分進行批判;一方麵引進國外的思想如無政府主義、新村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等等。新文化運動成為當時風生水起的社會思潮。從今天來看,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有許多過激之言。但是如果我們回到具體的曆史場景,就會感到這些批判背後所表露的急切心情及曆史合理性。在新文化運動中,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也是最為重要的成果就是把中國人使用了數千年的文言文轉化為白話文。從文化發展傳承的角度來說,以文言文為代表的中國書麵語言具有其重要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文明意義。可以說,文言文的簡潔、精煉、典雅,以及其表情達意的豐富性,是世界上任何語言都難以企及的。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但是,從曆史發展的現實來看,文言文也具有非常嚴重的局限性,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首先是缺乏精確性。由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思維追求整體感、人文感、藝術感,中國的語言缺少對事物的準確表述。這種特點雖然具有非常強烈的人文色彩,以及超越了具體現象的整體感,但是與現代工業技術發展中對事物精確性表達的要求有很大的距離。語言的背後體003現的是思維方式。如果語言難以體現精確性要求,人們的思維同樣將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其次是書麵語言與口頭語言的分離。雖然任何語言都會表現出書麵與口頭的差別,也就是說,人們不可能把口頭語言照搬為書麵語言。但這種差別在漢語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就是作為書麵語言的文言文與口頭語言的“白話”之間的區別。這種區別使更多的普通民眾與書麵書寫脫離,對開啟民智、提升大眾的文化素養產生了障礙。而現代化的實現並不僅僅是少數“文化人”的事,而是全民族的事。因此,語言的變革,使之更能夠適應現代化的需要就成為一種時代的必然。20世紀的新文化運動,除了其在價值觀方麵的追求如“科學”“民主”等之外,對語言的解放也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期待。一些有識之士率先放棄了對古代漢語的使用,積極采用白話文來構建現代漢語。這其中,出現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魯迅、胡適等。今天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魯迅的語言中存留有古代漢語的元素。這是中國語文從古代漢語向現代漢語過渡的典型表現。而胡適等人則努力使自己的書麵語言更加通俗化、口語化,也顯示出某種過分傾向於白話的特點。另外一些具有歐美留學背景的人則企望借鑒外來語言對中國的語言進行改造,因而出現了許多非常歐化的表達方式。就中國現代漢語的成熟完善來說,這些努力都是非常珍貴的。但是,真正使新生的現代漢語從古代漢語中出走,並吸納了民間語言的豐富、生動的特質,使之成為一種既有古代漢語的節製、典雅,又有民間口頭語言的生動、活潑,從而使現代漢語能夠成為一種具有完整的語法體係、鮮活的表現力,以及體現民族語言特色的“現代漢語”形態,則是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作家們做出了重要的不可忽略的貢獻。
就趙樹理個人的創作而言,其早期也是走歐美語法特色濃重的路線。但是當他發現這條路難以被普通民眾接受後,其語言表達發生了轉化,開始更加注重民族語言與現代性的融合。他的語言生根於中國004古代漢語與民間語言的豐厚土壤。在保持語言典雅品格的同時,至少從這樣兩個方麵進行了努力。一是更多地吸收了民間語言的表達方式,使普通民眾能夠走進這樣的語言,使用這樣的語言。也正因此,他的語言表現出非常鮮活、生動的狀態,使語言的活力大大增強,表現力得到了拓展甚至突破。二是他的語言在規範性方麵進行了重大的努力。一方麵剔除了民間語言、方言中粗俗的、生僻的元素,使之更加典雅、莊重,另一方麵,他保持並強化了以北方方言為主的結構形式,使之在語法形態方麵更加完善嚴謹。所以,今天我們讀趙樹理的作品,其語言的流暢、生動、鮮活仍然非常突出。可以說,在中國現代漢語出現、發展、完善的進程中,趙樹理做出了不可跨越的貢獻。
當然,這種貢獻不可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而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由包括他在內的一大批作家共同努力,並在一代又一代作家的接力中實現的。趙樹理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力,並使這種獲得新生的語言成為廣大民眾自己的語言。這後一方麵的貢獻更為重要。因為如果一種新生的語言難以得到民眾的認可,其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這些作家的努力,中國的現代漢語很可能成為一種“精英”的語言。也就是說,很可能成為一種少數有“文化”的知識分子的語言。這不僅將使語言的普及受到阻礙,也將因為得不到大眾的認可而導致中國現代化的遲滯。
山西的作家受趙樹理的影響甚深。除了創作理念、題材選擇等方麵外,在語言的運用上也同樣如此。這也就是說,從趙樹理以來的幾代山西作家不僅堅持了趙樹理的創作方向,也共同為中國現代漢語的進一步完善、發展做出了努力。盡管今天我們可以說,這些作家個人的成就不同,在語言表達方麵風格各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在堅持語言的民族化方麵都進行了非常積極的實踐。進入新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各種創作觀念競相顯現。山西作家雖005然與全國的創作相比更多地表現出固守的姿態。但是新的創作手法、元素等也在自覺不自覺地借鑒當中。其中就語言表達的追求而言,大體表現出兩種特點。一種是仍然堅持語言表達的民族風格,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使之更加豐富生動起來。他們的語言,不僅緣於題材選擇的民間性、地域性,以及人物、故事的原生性,更緣於吸納了民間語言的鮮活元素,在敘述、描寫等諸多方麵更多地體現了植根於本土的語言活力。另一種雖然也注重題材的地域性選擇,但在語言表達中更多地呈現出一種開放的意識,比較側重吸納外來語言中的合理成分。如修辭的繁複,語句的長結構,象征意象的頻繁使用等等。雖然這兩種追求表現出各自不同的傾向,但他們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推動現代漢語不斷進步的努力是一致的。
需要我們重視的是,山西作家在自己的創作中表現了中國文化的原生態及其變化。這種原生態不是指文化最初形成的形態,而是指數千年來一直呈現出來的未經現代化浸染、改變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來看,它已經成為生活在這樣的曆史環境中每一個人不自覺的潛在意識,並支配著人們的思想與行為。文學的表達雖然是語言與形象的表達。但是隱藏在語言與形象背後的卻是生成這種語言與形象的文化。
如果一種文學性的描寫沒有隱晦地展示出某種文化及其價值觀,我以為就是一種表麵性的甚或膚淺的描寫。山西作家在自己的創作中表現出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即對自己生活的土地、家園有一種執著的關注。而就山西這一地域來說,其文化又具有某種典型性。這就是生根於黃土高原的農耕文化。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一個非常艱難的任務就是要改變這種文化,使之蛻變為一種新的文化:現代化。這一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也是非常痛苦的。數千年的農耕勞作,已經形成了一種自足的完善的文明體係。但是,就在這種文明體係達到頂峰的時刻,我們突然發現她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要求。於是,開始不自覺006地改變自己。這一過程伴隨著戰爭、災難、屈辱、失去國土與家園等等。在經受這種外在考驗的同時,還有我們內在的情感、思想、精神等諸多方麵的考驗。一方麵,救亡與重生成為一種時代的必然使命。
另一方麵,精神與文化的重建、新生也麵臨著更大的挑戰。就前者而言,山西作家的創作並不是真正的重點。而後者卻是其在描寫社會變革進步中隱藏的中心。山西是中國最早開始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地區。但是我們很少能夠看到山西作家所描寫的這方麵的作品。而曾經作為抗日戰爭敵後根據地中心的山西,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文學作品來表現。反倒是有許多作品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來描寫當時的人們如何生活,並參與了這一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曆史。可以說,這些作家們表麵上看起來對社會變革更關心。但是一到拿起筆的時候,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們對於特定文化及其價值觀的不自覺的關注。這實際上成就了他們,也局限了他們。如果就當代文學而言,最早的表達在於農民群體的覺醒。他們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並參與、推動了這樣的變化。比如小二黑,雖然具有了殺敵英雄的身份,但作家所要說的卻是舊的文化觀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方式對人性的傷害———當然是從愛情的角度切入的。作家的貢獻不僅在於表現了時代變化中人性尊嚴的重新確立,更重要的是,作家生動地再現了這種舊的文化製約在人們勞動、生產、生活、情感,以及社會關係諸多方麵的表現。也就是說,作家不是把一個關於追求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的故事作為一種孤立的現象展示出來,而是生動地表現了這種文化觀念在舊的生活方式中的普遍性,以及其荒謬性。也就是表達了必須改變這種文化觀念的必然要求。這當然是非常符合時代需要的,也是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跨越的。在山西作家的創作中,相當多地表現了勞動者———當然主要是農民,以及農民出身的、具有農耕文化背景的其他身份的人們對勞動的熱愛,對土地的執著,對家庭的重視等等。從曆史的層007麵來看,這些內容都構成了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這一文明能夠發展、生長的原動力。但是從時代的要求來看,這種文化又成為那些最終必然要離開土地,不再是農民的人們內心世界與精神領域的時代痛苦。比如在改革開放之後,工業化的浪潮漫卷一切。在最具現代化特點的大型露天煤礦當工人的吳福卻難以適應這種快節奏的標準化的生活方式。他無限懷戀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是家鄉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家鄉,吳福也不再是過去的吳福。他身跨兩界,無所歸依,內心充滿了痛苦。這是一種時代轉換、文明更替的痛苦,是一種具有重大典型意義的內心再現。而在現代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曆史時期,農村也已不再是傳統意義的農村。農民也不再是僅僅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更大的市場與財富吸引了更多的農民,城市成為新的生活中心。
雖然從某種意義來看,城市化可以作為現代化程度的一種標誌。但是城市化也同時帶來了傳統文化的消失、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傳統人際關係的新建。老甘,這個仍然堅守在內心世界的“過去的農村”中的農民,痛苦地懷戀著昔日活色生香的農村及農村的生活。但是,過去的一切似乎已經義無反顧地過去了。他的農村已然不再。如果說這樣的農村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有新生的希望的話,也與過去的農村大不一樣。老甘的痛苦同樣是一種時代的痛苦,是我們在走向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痛苦。當然,山西的作家也描寫了這種進程中人們的希望、新生,以及由此而來的快樂、自信。宋老大進城送公糧時那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主人感,那種終於直起了腰板的幸福感將永遠感動我們。而在首都打工並學會說普通話的小雪也動人地透露出新一代農民美好的未來。
山西的作家們也企圖從比較宏大的層麵來揭示中國文化的品格,以及由此而反映出來的中國精神。這些描寫不在意於對現實生活具體人事的再現,而是企圖通過某種具象化的人事具有隱喻意味地表達作008家對民族性的理解。他們營造的人物生活環境不太具體,而是具有某種概括性,超越了具體的、實指的時間、空間。其中人物的行為,以及由這種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內涵、價值選擇體現出一種超越了具象的恒久性。由此可以使我們領略一種民族的生存狀態與價值操守。
其中的一部分作品甚至具有進行人生意義、價值意義探求的哲學性努力。這時,作家關注的不再是現實生活中具體的人事,以及其中透露出的社會文化內涵,而是超越其上的價值追尋。在臨危受命的戴夫人身上,作者賦予她民族人格最為優秀的內涵。她不僅具有一般人所可能具有的大局觀,以及人性的智慧,而且作為生命個體,她具有了一種古人所言的“浩然之氣”。她在漫長艱難的商旅途中,沒有感受到生命的渺小,而是站在太行山頂吟誦前人的詩篇。她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博大、偉岸,以及大自然的神奇、浩渺,是一種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至高境界。這不僅是她個體生命的壯美華章,也是民族文化中價值體係的完美內化。張馬丁的遭遇則從另一種角度表現了不同文化短兵相接所引發的一係列事件,以一種宏闊的視野描寫了文化境遇背後各異的價值體係之間的交鋒、錯位、融合。還有許多作品通過對具體人物生命境遇的描寫,表現了具有曆史意味的在潛意識中特定價值觀支配下的民族精神世界。
讀山西作家的作品,事實上也可以看到中國從農耕文明的頂峰跌落到重新崛起,實現現代化的曆史進程。在當代文學中為數不多的抗日戰爭題材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中國北方農民為主的人們如何從屈辱中覺醒、抗爭,並取得了曆史性意義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軍事的勝利,而且是中華民族在經曆了無數的失敗、屈辱之後終於走向獨立、自主,重新以一個文明民族的形象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標誌;也是中國在經曆了種種探索,嚐試了不同發展道路之後,終於表現出走向正確發展道路,邁出實質性轉型步伐的標誌。
009盡管一直以來我們都有這方麵的創作,但是具有宏觀性、曆史深刻性的作品還不多。新中國的建立是中華民族終於在百餘年的努力之後有了自己獨立政權的大事,也是中國開始以超人預料的成就向現代化邁進的起點。山西的作家以自己敏銳的筆觸描寫了這一關鍵時刻中國普通人內心世界的喜悅、自豪,以及對未來的憧憬。還是在1949年10月1日,詩人高沐鴻就創作了詩歌《這是我們人民自己的胎生》,為新中國的建立而歡歌。之後的一係列文學作品生動地表現了站起來的普通民眾內心世界的巨大變化,特別是其人格世界的變化。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新社會的進步,以及當家做主的自豪。他們不僅在經濟上得到了解放,在政治上得到了翻身,而且在精神世界上發生了積極的蛻變。一個新的時代帶來了新的發展與進步。也正是這些作品成就了這個新文學史上一個最具典型意義、產生重大影響的文學流派———“山藥蛋派”。他們有共同的創作追求,有共同的題材選擇,有以趙樹理為代表的領軍人物。這個流派出現的意義,不僅僅是屬於文學的,更是屬於中國文化的。他們在尊重並表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前提下,呈現在這種價值體係影響下中國民眾,主要是農民如何生活、生產、思考、發展。讀這些作家的作品,不僅使我們能夠了解到特定曆史時期中國發生的事情,而且將使我們了解中國人是怎樣的一種生活方式,中國人在新的曆史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山西的作家們非常敏銳地感受到時代將要發生的巨變。這種感受不是源於理性的分析研究,而是源於他們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熱愛,是他們從具體的生活中感受、發現了時代變革的動力。其中有他們對極“左”路線的批判,以及對中國變革發自內心世界的呼喚。這首先是已經成名的一批被稱為“老作家”的人們走上了曆史的舞台。而另一批將在中國文學園地表現出勃勃生機的作家以自己的敏銳發現了生活的變化。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當010代》發表一組山西作家的作品為標誌,文學“晉軍崛起”成為中國文壇的一個重要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批作家一進入文壇即表現出不俗的活力,顯得生龍活虎,風生水起。他們首先成為對極“左”路線的批判者。通過一係列生動的、充滿生活意蘊的人物形象來揭示中國曾經走過的彎路,以及即將出現的變革。而後,出現了一係列呼喚改革的優秀作品。一些小說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在當時傳媒欠發達的條件下產生了極大的轟動效應,甚至有萬人空巷之歎。其中的朱克實、李向南、李高成等成為新的曆史條件下撥亂反正、推進改革的典型人物。這些作品既是文學的,更是時代的、曆史的。它們表達了中國人內心深處希望變革的期待,也呼喚著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的到來!
中國的改革是中國從傳統的農耕文明出走,邁向現代化的重大事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同時,也遇到到了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麵是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麵是這一進程的艱難演進。一個時期,那種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樂觀情調被現實生活中的艱難前行所生發的複雜性代替。改革並非一帆風順,充滿了困惑、曲折,有許多困難需要智慧與勇氣來克服。
這一時期,山西的文學創作沿兩條主線展開。一方麵是直麵現實,表現新的發展時期人民的智慧力量,及時代的進步,如農村改革,國企改革,全球化背景下的商業博弈,以及反腐倡廉、環境保護、民主選舉、基層生活、重大事件等等。總的來說,山西文學表現出社會的艱難進步,這種進步首先是積極的、正義的、人民的力量戰勝了消極的、不義的、損害人民利益的力量。同時也表現出了中國傳統社會在時代的發展進步曆程中逐漸變化:如傳統農村的式微與新盛;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土地的工業化、商業化等等;商品經濟的蔓延,城鎮化的發展;以及身處其間人們內心世界的彷徨、痛苦、選擇;人對土地以及建立其上的生產生活方式的依戀;對改革進程中傳統國有企011業的情感等等。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觀察、感受到中國正在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另一方麵,許多作家企圖從超越現實的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層麵來探求中國的民族精神。一些作品甚至具有了某種哲學性品味。他們可能借助於某一曆史事件,或者設計一個與現實生活隔離的故事來表現自己理解的民族精神。這一類作品可能表麵上與現實生活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對我們認識民族文化、民族品格具有積極的意義。事實上這些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想文化資源,是對現實生活中劇烈變革引發人的價值觀的迷茫進行的某種文化性指引。它不涉及現實問題,不為我們思考感受現實生活提供具體的形象。但是,為我們提供觀照現實、解決現實問題的精神力量、價值選擇和思想資源。這其中也有一個如何認識人生、如何認識民族、如何麵對個人價值的問題。
總之,不論是對現實生活的直接表現,還是以隱晦的筆法對現實生活提供精神資源,都可以看到山西作家對社會生活、人生價值的一種積極的態度。他們試圖以自己的描寫來表達某種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內涵,為今天的人們提供精神力量,以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在曆史蛻變中人的完善。這些努力也可以視為是在現代化進程中對民族精神的一種回顧與追尋。讀山西作家的作品,可以使我們從一個側麵感受到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曆史進程。
山西作家在藝術創造上也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就山西文學的當代麵貌來看,表現出一種從一元向多樣的發展態勢。當代山西文學受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影響甚重。一代一代的作家不僅受到這一流派作家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社會民生的創作理念的影響,而且在表現手法上也多承續這一流派。因此,直至改革開放前,山西文學基本呈現出一種“山藥蛋派”式的一元狀態。但是,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後,這種局麵開始發生變化。一些人更注重語言描寫、心理表達012等等。不同於“山藥蛋派”風格的作品開始大量出現。首先是題材選擇表現得更加多樣,其次是表現手法更加多樣,再次是創作觀念也呈現出多樣化的格局。山西文學終於形成了從一元走向多樣的創作態勢。那些堅持以農村為主要創作題材的作家們也積極地吸納了其他的表現手法,使農村生活的表現領域大大拓展。另一方麵,山西也出現了典型的所謂“現代派”小說。心理結構、借鑒偵探小說手法的“懸念”結構、無情節結構、意象結構、寓言式結構等等次第登場,宏大敘事與個人化敘事並存一體。這些作品有的已經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山西作家對文學自身進步的積極探索。
從某種角度來看,山西文學似乎為我們呈現出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百年變遷史。這不僅表現在人們廣為關注的小說創作之中,同時也更加豐富地表現在文學的其他領域,如詩歌、散文、戲劇,以及逐漸從散文文體中獨立出來的報告文學及傳記文學之中。當我們追尋這種變遷的曆史時,不能割斷由山西而表現出來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山西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從遠古以來,這一文明代代相傳,承續不絕,其中湧現出眾多的仁人賢士。作為個人,他們有自己所處的具體的曆史環境、成長條件,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他們似乎勾勒出中國文明發展進程的曆史脈絡。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曆史貢獻、價值選擇,以及思維模式。對他們進行研究,並用傳記的方式表現出來,使今天的人們了解並感受他們所具有的閃光的人文價值,不僅對今天的改革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對我們現代化進程中的文明重建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將首先使我們看到曆史發展進程中文化的影響力,進而使我們能夠進一步確立文化的自信心與自覺性。在這些如星光一般閃爍的先人身上,我們將體會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價值和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承續山西文學的精神品格,創作出新的能夠表現時代精神的優秀作013品,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而對五千年文明發展進程中那些曾經做出突出貢獻的英傑才俊進行文學式的描述,也將是我們傳承民族精神的一種努力。因此,組織編輯出版山西文學“雙百工程”,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
這一“工程”包含兩個序列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百部長篇小說”,其中一部分是已經發表出版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的現當代小說。
通過集中編輯出版,可以使我們比較全麵地回顧審視山西文學某一方麵的成就與貢獻。另一部分是新創作的長篇小說。其目的是推動山西長篇小說的不斷繁榮。把它們列入這一工程,即是對文學發展的新推動,也可以延續已有的成果,使人們看到山西文學創作的最新成就及更加生動的麵貌。二是“百部山西曆史文化名人傳記”。山西的報告文學近些年來表現出非常活躍的態勢。不僅參與創作的作家比較多,出現的作品比較多,而且產生的影響也比較大。其中一些作家應該說是中國報告文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同時山西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曆程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對中華文化發展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英傑先賢。以傳記的方式把這些先人在中華文化發展進程中的貢獻表現出來,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中華文明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追尋中華文化的精神、操守、品格,並使我們從先人的風采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楷模和動力,激勵我們推動中國的改革發展進步。所以,這也就成為我們的一種責任。相信通過這一努力,既將促進山西文學的進一步繁榮,也將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文化責任,重塑我們的文化形象,展示中華民族在漫長發展曆程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與智慧,為實現民族複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的貢獻。
0141
王大虎矯情地環視餐廳,舉目看著餐廳裏一排一排的白色餐桌、餐桌上神態自若照常吃飯的學生,以及拿著餐具人來人往的慣常情景,之後,他心中覺察到一種隱隱的、命運關頭的興奮和激動,以及難以言語的失落——周圍各行其是的漠然讓他覺得他們的畢業沒有引起應有的關注。
就在這時,大虎的耳邊響起一聲奇怪的、像是擤鼻涕的聲音,他發現那居然是一個人的抽泣聲,他還沒有來得及驚訝,聚集在一起的同班同學裏又有人開始揉眼睛,一個平日默默無聞的女生發出奇怪的嗚咽聲。他難為情地抬頭看看,害怕這些異乎尋常的舉動引起外班就餐者的注意。沒有,沒人看他們。於是他也試著哭出來,想讓別人看到他同樣是一個對離別感傷的人,但他隻做到了眼圈紅潤,他著急地瞪著這雙紅眼圈看身邊的同學們,希望他們看到並確認他的眼圈紅了,但沒人看他。他們都低著頭,有意無意地躲避著大虎胡亂掃視的目光。不少人的眼淚掛在麵頰上,鼻子一抽一抽的,看上去已經難以自已,而大虎的眼睛竟然很快就不再酸澀,他為此慌亂和羞愧。在心中,他幾乎有些震驚於同學們的情緒反應。這些天,當001別人忙著收拾東西和行李時,他無視畢業在即,做作地借用了同學的小錄音機,用耳機塞住耳朵反複聽著《命運交響曲》和《梁祝》。在到處顯現出撤離跡象的亂糟糟宿舍的高低床上,盤腿坐著,背靠著門,幾乎是一本接一本地看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荒原》《西方哲學史》《都柏林人》等等。他覺得他正棲身在別處,窺視著托馬斯戴著圓頂禮帽的性愛,奔行在艾略特無水的荒原,赫拉克利特的箴言,聖奧古斯丁的“時間就是現在”以及叔本華、克爾凱郭爾等人的絕望和救贖體係上,最後,他眼前飄過喬伊斯《死者》末尾的雪花:“他的靈魂慢慢地睡去,當他聽著雪花穿越宇宙在飄揚;輕輕地,微微地,如同他們的最後結局那樣,飄落在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而在另一個他看來:執意埋頭讀書幾乎就是他的傑出表演,顯現出他異於常人的稟賦。
他還展覽般地穿上了下鋪兄弟借給他的衣服,這個富裕新潮的同學喜歡看自己的衣服被他穿出來的效果。他則穿著這些衣服跳來跳去地繞過樓道裏突然猛增的雜物,在亂扔的破暖壺、裂口皮鞋中間覺察到自己這個亂世英雄是如此富有活力。他端著餐具下樓,就像英雄拿著武器,或者聖人拿著聖器。他蝴蝶般走進餐廳,努力讓他愛戀的外班女生瞧見。他從來沒有穿過如此炫耀的色彩——披風般鬆鬆垂下的米黃色上衣、魔幻般的灰底黑紅兩色花紋恤、輕飄飄柔滑麵料的青紫藍色褲子……他做作地把所T
有有關回家的念頭都封堵住,心中隻有書和那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女生。他簡直為自己佛一般端坐的姿勢自豪不已,覺得自己像佛陀一樣可以應付任何變動,任憑耳邊響起捆綁行李時發出的絞索般的聲音,以及畢業前的各種狂呼怪叫。
現在,餐廳裏開始關燈了,拿著巨大環形鎖子的餐廳人員向他們喊:“走啦走啦!”他們必須走了,可他們依然意猶未盡,他們隻好坐到餐廳外麵的草地上。幾乎每個人都意識到,這將是他們最後一次坐在校園的草地上。一些人用手抹眼淚,沒有人能說成一句完整的話。大虎窘迫地盯著地上被路燈照得發白的綠草,故意讓人覺得他在傷心。片刻之後,一些同學002就要回宿舍收拾行李了——他們要在當晚走。
晚上,豪華的校車像當初接他們到校一樣,又一趟趟送他們走。他們像車站的旅客,帶著大包小包湧到通向校門的大路上,每輛車的啟動都伴隨著一陣此起彼伏的啼哭聲,而大虎則不斷上下公寓,背著或者提著同學們的行李,為他們送行。他一次次站在豪華校車前,耳邊一次次響起哭泣聲,他一直為哭泣的場麵感到訝異和難為情。現在,他在校最好的朋友劉慧生就要上車了,劉慧生眼圈紅紅地看著送別的人,就要轉身上車的當口,突然嗚咽著又回身抱住大虎,這讓大虎始料不及,劉慧生喉嚨一抖一抖地哭著說:“大虎,我們也許再也見不到了。”大虎發現自己被卷進了戲劇當中,然而,就在那一瞬間,他猛然獲得神啟一樣明白了他的朋友說這番話的原因——父親王龍在溝壑中那種前傾的怪異走路姿勢,還有母親葉好跪在兩間小屋旁邊點柴火燒飯的情景迅速閃過眼前,這預示著截然不同的一種情景。是的,他們上的隻是一個地方的大專,他們倆都來自偏遠的小村,這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這隻有他們才心領神會。他們很可能再不會有這樣的城市生活,舞蹈、聚會、圖書館的閱讀、捉摸不定的愛戀、去電影院等等一起彙集成的生活,這生活他們曾經無限向往,後來他們欣喜地沉浸其中,這生活曾經努力驅除他們身上濃厚的鄉土味,現在它將可能永遠離他們而去。送別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永別。大虎覺得悲從中來,第一次回應了同樣的哭聲。
這天晚上,他還一直留心安憶的離開,因為在這個不大的校園,就是這個外班女生在指揮他心髒的跳動。每次校外晨跑,他都要在一片散亂的背影中找到她獨特的身姿,所有熟悉的人都知道他的企圖,他需要顯露出一種漫不經心,一種不為內心的甜蜜所動的麵部的漠然,而安憶後背一跳一跳的白色大翻領正扇動他心中的波濤。他還在校園的道路和餐廳裏搜索她的身影,她的突然出現總帶有驚悚的效果,讓他震驚和眩暈,震動過後,他才有些竊喜地慢慢消化這巨大冰山似的蜂蜜。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安憶始終同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離校前,她更是有意疏遠,也許害怕他提出她難以回答的問題。世界上隻有王大虎才明白自己不會這樣做,他要求於她003的也許隻有那天在草坪上的那番心聲。
那天,她穿著淺紫色的套裙,像一朵占了很大麵積的花一樣坐在木槿樹下,看他特意借給她的書。那是在教師宿舍前的花園裏,她很少到這裏來。他為自己能意外遇到她感到激動萬分,他認為他本來是不準備走這條路的,他隻是下意識選了這條偶遇的路,而且在他記憶裏她第一次穿了如此靚麗的裙子,他暗自斷定這是上天一個隱秘的啟示,這啟示讓他萬分甜蜜和恐懼。微風吹在他身上,像是無數的荊棘刺得他戰栗不已,以至於他徘徊片刻後鼓起勇氣,忍受著心髒抽搐般的跳動走到她跟前。他幾乎是一邊抽身在空中看著自己,一邊不斷糾正自己的姿勢才艱難走近了她。他準備當麵說出不需要任何回應的愛意,但突然之間,他產生了另一個更無所求的念頭:他要每年給她寫一封信,直到年老離世。她謹慎地笑了,本來他還要說一些類似葉芝說的“更愛您的老年”的什麼蠢話,但他從她臉上沒有找到鼓勵的神情,最後隻問了畢業後去哪裏的問題。她像往常一樣謹慎地說就回老家,她喜歡她殷實富裕的家。他說他最不想回的就是老家,她說那是男女的想法有區別。他知道在這一點上她無法理解他。她也許永遠不會了解他真正的想法——他幾乎憎恨自己的故鄉。他刻意隱瞞著,怕嚇著她。最後她說:你趕緊忙你的去吧。他悄悄確認了一下她正看著的是自己借給她的《追憶似水年華》,心中湧過一陣暖意,於是笨拙地向她擺了擺手再見,她輕盈地揮揮手,他喜歡會輕盈地揮手的女孩。
晚上,他終於從一群拿著各式行李的人群中看到她,她似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同班的男男女女已經哭過,她的眼圈紅腫。這幾天,所有的戀愛男女更加起勁地粘在一起,似乎在享受世界末日前的瘋狂,而他一直知趣地避開她,因為每當她遠遠看到他時,伴隨著他心中痙攣性的、帶著痛苦的甜蜜,她臉上就會掠過一陣痙攣性的緊張——眼神驚慌,麵色迅速變得純白而封閉,就像她在用潛意識命令麵部戒嚴一樣——然後低頭盡量走另一條路。她的舉動表示,她決不允許他以她男友的身份出現在公眾場合。這使他的自尊心不斷受到傷害,以至於在心中威脅永遠不再同她說一句話,可是他知道這難以做到。他安慰自己:這是她害羞和緊張,而不是回避004——這兩個字一直讓他痛苦。現在,他在人群外麵看著安憶,希望她能看到他,並且希望她能看到他同樣紅腫的眼睛(他慶幸有路燈),明白他為她的離去而難過。不久,她站在後門口,她形影不離的女友在車門外仰望著她抽泣,她用一隻手摸著女友的麵頰,她揮手時,似乎看到了站在圈外默默注視著的他,臉上迅速閃過他刻骨般熟悉的痙攣和緊張,她突然放下手,決絕地背身上了車。她難道害怕他做出什麼荒唐的舉動嗎?還是他下意識裏憑空想象了自己擔心的情景,或者她並沒有看到他。後來他希望她沒有看到他。之後每一次校車送走他的同學,都觸發他無邊無際的感傷。渺茫的前景、沉沒的愛情、捉摸不定的命運,都讓他哭泣,即使擁抱著最難以相處的同學,甚至抱著一棵樹,他都可能痛哭。是的,他們會記得他也是個容易感傷的人,隻是這哭泣自私地屬於自己。
現在已經是第二天下午四點,校園已經人走樓空,再沒有人來為他們送別,王大虎和五個女老鄉提著大包小包,為了省錢,一起擠上一列爆滿的綠皮火車,到處都是學生的人頭。他們先北上二百公裏到曆城小站中轉,然後再南下四百公裏。他被五個女老鄉戲稱為男婦女主任,他則備受鼓舞地率領她們,為她們一個一個地往行李架上放包,她們開她的玩笑,他則覺得她們的打趣減弱了他的難過。二十個小時的震動、流汗、惡心之後,他們來到馬南市,他們將大小十幾個包堆放到一輛去縣城的客車上,客車上很快坐滿了同樣口音的老鄉。這些人大都是曬得黧黑,身上一股汗臭和土腥味,大虎意外地發現,他的同伴女老鄉們臉上有同樣遲鈍的表情,同樣結實的胳膊,同樣厚實的大手,同樣笨重的腰身,隻是她們的膚色略白一些而已。甚至她們的頭發,也是同樣偏黃,伏倒在頭上,她們為了加重語氣,擺動頭的動作,絲毫沒有溫柔的感覺,像是有人在一下一下揮動鐵鏟。這時他又想起了安憶,她的頭發厚重油亮地披在肩上,她的膚色白淨,她走路的動作搖曳多姿,她抱著一兩本書去圖書館時,不勝嬌羞的樣子好像她抱不動似的,她的微笑千變萬化,她的下巴似乎也應和著這樣的微笑。他意識到日常在鏡中看到的自己,也有同鄉臉上那種僵硬的骨骼和肌肉,似乎是005因為日複一日的機械勞動而形成的,因為勞動不需要表情。等你微笑時,總有牽引不到的肌肉,或者它們不能靈巧地配合,總是慢一拍,或者少點韻味。他羞愧地想到這樣的他站在她麵前——這個在城鎮中長大、連衣服都不會洗的姑娘,他就像一塊沾滿泥土的石頭,站在一顆絢麗的寶石麵前,難免立刻產生一種惶惑。想到這裏,他的心髒習慣性地劇烈跳動起來。
他在半路下車,抱下來三個大而沉重的包——一包行李、一皮包書(大約一二百本)、一袋子雜誌和課本,與她們擺手再見。這時一個女老鄉跳下車,手中捏著一個白紙條要遞給他,他從她幾乎變得沒有絲毫表情的臉上看不到任何信息,也許那就是她認為的合適的、與白條內容相符的神情。
他迅速將紙捏在手中,意識到那可能是安憶寫的紙條,他同樣保持著毫無表情的神態與她們再見,她們都在回頭看他,用一種似乎充滿悲憫的目光投向他,客車蕩起塵土走遠後,他懷疑她們還在看他,等到再也看不到車的影子後,他激動地打開汗濕的紙條,是的,是安憶的字,隻有兩行:“謝謝你帶我進入外國文學的世界(這說的是借給她一些書),謝謝你的詩(他寫給她的幾首情詩),對不起!珍重!”他覺得自己再次失戀了,這次是在自己的家門口,距離他的父母兄弟隻有五六公裏的地方。他懷疑幾個老鄉早就看過,二十多個小時的共同旅途中,她們一直像局內人一樣,看著他這個局外人。他試著用她們的目光打量自己一路以來的各種表現,深深感到一種羞恥。
2王大虎腳下,用白塑料繩捆紮的行李已經變形,裝雜誌和課本的蛇皮袋子支棱著靠在行李上,正好露出“碳胺”兩個黑體大字,廉價黑色皮包裏裝著他能收羅到的文學寶典:《尤裏西斯》《百年孤獨》《紅樓夢》《聊齋誌異》《巨人傳》《白鯨》《喧嘩與騷動》《卡夫卡小說集》《圍城》《莊子》《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存在與虛無》、五元一本的密密麻麻小字版《史記》等等,還有各種中外選集以及七卷本的綠皮《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冊他借給安憶看過,她給他套了漂亮的藍色封皮,這是她留給他最直接的紀念,他可以觸006摸的東西。一輛蹦蹦車駛來,他沒有坐。他本想立刻回到家,喝一大盆水,然後將濕透的衣服換掉,並接受父母兄弟的問候。這時候總是甜蜜多於不快:二虎剛剛高考結束,他會說出考得怎樣;三虎已經念完高一,也會說一些新鮮事。他們還會打問他大學的情景,會在不多的閑餘時間,打問每一個照片上看上去漂亮的他的女同學,他們的眼睛閃著奇妙的亮光……可是他試圖多站一會兒,使他不斷受到震動的心情平靜下來,剛才那種羞恥引起他的疼痛,這疼痛現在觸發了埋在心中、讓他戰栗的隱衷——在村莊裏無助的更深的羞恥感。
他害怕遇見自己村莊的人,因為這個人了解他的一切:父親王龍常年穿一件藍色或綠色的襤褸中山裝——隻有這兩件。在夏天也不脫,後背浸濕、洇出一圈圈白色的鹽堿印記。袖口開叉,條縷狀垂下來,屁股上縫著臉盆大一塊補丁。父親王龍已經毫不在意自己的外表。為了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他到處欠錢欠糧,甚至鹽錢。他脾氣暴躁,還被村民認為幼稚、不切實際、自不量力。試圖把三個孩子統統供上大學,而村裏有史以來一共隻出過兩個大學生。他總是一意孤行,與村民有些格格不入。他病了十幾年,在炕上捂著肚子翻滾、用腳搗牆,罵老婆做的麵條硬,摔桌子蹬碗,把作業本擲在孩子臉上,責備他們上一天課連一頁紙都沒有寫滿。他便血、吐血,好幾次差點送命。他同村民見麵說話時,作為孩子的王大虎總覺得他們簡短的話充滿了潛台詞。“還沒吃飯?”村民停在臉上善意的笑中始終有一點點的譏誚。“剛回來。”這時總是中午兩點左右,父親王龍佝僂著腰,坐在晃晃蕩蕩的騾車上,總是由毫無來由的盛怒表情突然怒放出一個笑容——從眼神開始一個謹慎而提防的微笑,然後瞬間咧開嘴將笑意擴展到皺巴巴的麵頰平原上。父親四十一歲那年,因為胃出血將胃切除三分之二,之後才慢慢擺脫了胃病。父親王龍開始絞盡腦汁在大批親戚中找借錢的門路(都是窮親戚或者有點錢的遠親)。他費盡周折,在一個管村信用社的遠親那裏貸了八千元(後來滾成三萬多),買了一輛破舊的十二馬力的二手四輪拖拉機,從溝裏拉沙賣錢。後來他幹脆將全家搬到溝裏——可搬的東西隻有結婚時鏽著鴛鴦的七八套破被、一個衣櫃、一張輕飄飄的畫著一條007大魚的小桐木桌子、一個不斷被父親摔或蹬到地上的大案板、一套鍋碗瓢盆、一張王大虎上初中用的床、幾隻木頭凳子、一包袱世紀年代初做2080的沒賣出去的紅襪子,全部東西裝在四輪車鬥子裏去了溝裏,像野人一樣住在那裏,晚上點油燈(離村太遠,拉不上線)。每天到村中挑水(沒水井)。
多少年裏,他們過著赤貧、封閉、原始的生活。所以王大虎受不了熟人像一樣透視的目光。每次下車站在這裏,他都明白從這一刻起,他所有CT的動作都有了一種表演的意味——他努力保持赤貧者的大兒子想象中應有的尊嚴的姿勢,因為隨時都會遇見村民——運輸汽車的擁有者、開小工廠的廠主和他們的兒女、開十八馬力四輪的殷實家庭、跑鑽石工具的富有商人、種莊稼的平民,還有父親鬥爭和敵對的對象——村支部書記,父親與他打了多年官司,現在村支部書記又想收回父親承包的溝。當然也有非常貧窮的農戶,但他們大都兒女少而且小,他們決不穿補丁衣服,那是涉及他們麵子的底線,也不會欠小商店的錢。他們常常熱情地向他打招呼,因為他證明了貧窮的孩子也會考上大學,而且比富有家庭的孩子考得要好:“你是真考上的,別看他們上了本科,他們連分數線都不夠,他們是自費……我夢見你父母拉著棺材上坡,我就知道你肯定能考上,你知道吧,夢見棺材可好了,那就是當官和發財!”他站在那裏,等這一切念頭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出來以後,他漸漸理解了遠離的好處。另一方麵,他驚奇地發現了眼前的變化:一晝夜,他從一個中等城市來到較小的市,又到更小的縣城,再到這個常常是他出發去遠處的丁字路口,之後回到村莊,再到村邊溝壑裏那個隻有兩間的低矮小屋,原先開闊的場景不斷縮小規模,以至於他覺得故鄉奇跡般縮小了,小得像一個模型。他麵前的國道也比市區的相應地變窄,窄得超出了預想。原先在他的印象中是多麼寬闊,可以任由騾車奔跑。現在它又窄又髒,隻有路中央露出一點仿佛魚肚那麼一條泛白的瀝青,其餘部分覆蓋著被太陽曬得幹熱辛辣的塵土。這預示著他的前景越來越逼仄,狹小,讓人窒息。他害怕他再也走不出去,他不斷地想象這一切,突然一個撫慰性的想象又一次變換情景來到腦中:有一天他寫出《百年孤獨》那樣的驚世巨著,領到至少有008一千萬元人民幣的諾貝爾獎獎金,他住到北京,他徹底甩開這個不斷產生羞恥的地方,他覺得自己終於打敗了他麵前的所有敵人。甚至他會得到安憶……之後,他又為自己如此功利的想法羞恥,他想起孤獨死去的卡夫卡、愛倫坡等人,想起文學也許無法改變任何東西,除了自己的內心。他·
又想象自己的作品被後世流傳,他們被他的境遇打動,可是他又想也許他再也拿不起筆,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能力,因為他隻是寫出幾萬字的不成熟的東西,而許多作家在他同樣年紀時已經發出或寫出重要作品,像那個曾做過牙醫的作家餘華。
丁字路口到處飄蕩著浮塵,它們幾乎來不及落下,就又被轟隆隆的大卡車或者客車震動到空中。一個滿是油汙的修理鋪,一個隻有一間屋的食品店,半寸厚的浮土中躺著兩個破輪胎,一隻狗在嗅髒西瓜皮,太陽暴曬著一個變成灰色的廣告罩傘,傘邊耷拉下來,兩手油膩的中年老板敞胸坐在下麵石頭上,抽著煙,漠然地打量著來往車輛。天氣涼快或者突然下雨的時候,傘下的幾個石頭上會坐幾個不相幹的陌生人,他們互相遞煙、寒暄(他害怕那裏坐著同村的人,那意味著自己難堪的表演立刻開始)。站在那裏,他突然試著對這個情景以及印象中的村莊進行文學描寫,並試著借用大師的手筆抒發自己不斷洶湧的各類感情,希望能得到一種啟示,可是他竟然發現這裏沒有宗教,沒有貴族,沒有教堂,沒有法庭,也沒有顯赫的高官家族,沒有美貌的姑娘,沒有狐狸,甚至沒有凶殺和通奸,也沒有任何人會思考存在與虛無、會覺得世界隻是意誌的表象,他們的任何感覺都無法套用到這些獨特的農民頭上,這讓他絕望。
店鋪背後大片大片的田地都是金黃色的麥茬,對麵細長的土路在一個高大拱門之後不見了,他知道那下麵是一個長達幾百米的大坡。他多少次站在坡下仰望,並艱難地跋涉,體會著自己的渺小。有一次連續下大雨,他的一隻鞋子粘在深深的淤泥中,他拔出腳放下隻有兩個光溜溜的軸的破自行車,回頭卻再也找不見鞋子,他兩手汙泥站在那裏,不知道該赤著一隻腳回家拿鞋,還是繼續上路去學校。他知道拱門頂上寫有毛體的、幾近剝落的“農業學大寨”,這幾個字在記憶中是鮮亮的紅字,他已經能對這字做到009視若無睹,需要時就從頭腦中調出小時候的鮮明印象。那時候他覺得拱門是他見過的最雄偉、最美妙的建築,他甚至以此推演外麵的更宏偉的世界,後來發現這不過是一個水利工程,上麵原先通過的是水渠,現在水渠已經完全坍塌,剩下孤零零的、似乎也在變小而且到處長草的石頭之門。許多年裏,他的生活好像就是麵對著這個門,出去,或者回來。他越來越不能確定是否能再走出去,他的一些同學找關係去了省城的單位,還有的去地區市、縣城,大部分是去鄉鎮教書,而他沒有理會分配的事情,最壞是去鄉鎮初中,他不打算去,當然也是不切實際的父親王龍決不允許去的地方,父親允許的隻有市縣級領導的秘書(這可以將全家從屈辱狀態中解放出來)、報社記者(可以為父親王龍申冤,父親認為他之所以被孤立和生病是因為同村領導打官司),父親決不同意別的工作,那是父親的虛榮心和雄心所不能接受的。“作家?”父親說:“我不反對,不過那是閑餘時間做的事,你可不敢當主業,那樣的話(父親略微瞪大眼睛,像老虎緊盯獵物一樣盯著他,投下似乎有千鈞之力的看透一切的精明目光,同時上嘴唇微微翹起一點,鼻子隨即上皺一點,顯示出無限的輕蔑和擔心,所有動作到位後,再有力地頓一頓頭)——連你都養活不了,好我的娃。”說完,父親會把臉緩緩轉過去表示出一種嚴厲和意味深長,然後眯起眼睛吸口一毛錢一盒的前門牌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