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GJIASHUWUGONGCHENGSHUXI“農家書屋”工程書係大棚西葫蘆高效栽培DAPENGXIHULUGAOXIAOZAIPEI■範立國胡永軍張璿編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大棚西葫蘆高效栽培\/胡永軍等主編.—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農家書屋”工程書係)ISBN978-7-5331-5486-8Ⅰ.大…Ⅱ.胡…Ⅲ.西葫蘆—溫室栽培Ⅳ.S626.5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09)第213599號“農家書屋”工程書係大棚西葫蘆高效栽培範立國胡永軍張璿編著出版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玉函路16號郵編:250002電話:(0531)82098088網址:www.lkj.com.cn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發行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玉函路16號郵編:250002電話:(0531)82098071印刷者:地址:郵編:電話:開本:850mm×1168mm1\/32印張:3.375版次:2010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ISBN978-7-5331-5486-8定價:7.00元主
審王樂義主
編劉永輝副主編李群成馬健王誌亮編
著範立國胡永軍張璿目錄MULU大棚西葫蘆高效栽培一、優良品種……………………………………………………1二、大棚及其配套設施…………………………………………9(一)選擇適宜的大棚………………………………………9(二)大棚主要類型與建造…………………………………10(三)大棚保溫覆蓋形式……………………………………23(四)棚膜的選擇……………………………………………24(五)草苫的要求及其覆蓋形式……………………………26(六)頂風口…………………………………………………28(七)卷簾機…………………………………………………29(八)反光幕…………………………………………………33(九)防蟲網…………………………………………………34(十)遮陽網…………………………………………………36三、育苗技術……………………………………………………39(一)常規育苗技術…………………………………………39(二)嫁接育苗技術…………………………………………45(三)巧用愛多收培育壯苗…………………………………52(四)讓西葫蘆多開雌花……………………………………53四、主要栽培模式………………………………………………55(一)大棚西葫蘆冬春茬栽培技術…………………………55“農家書屋”工程書係…………■1(二)大棚西葫蘆早春茬栽培技術…………………………66(三)大棚西葫蘆秋冬茬栽培技術…………………………70五、大棚西葫蘆栽培新技術……………………………………75(一)益果靈防止西葫蘆化瓜技術…………………………75(二)大棚西葫蘆夏秋覆蓋遮陽網防雨防蟲栽培技術……76(三)大棚西葫蘆槽式無土栽培技術………………………79(四)大棚西葫蘆袋式無土栽培技術………………………81(五)西葫蘆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和植物疫苗技術………85(六)大棚西葫蘆套袋栽培技術……………………………87六、病蟲害防治…………………………………………………90(一)侵染性病害……………………………………………90(二)生理病害……………………………………………103(三)蟲害…………………………………………………1232■…………“農家書屋”工程書係一、優良品種1.玉帥(1)品種來源:從瑞士先正達公司引進。
(2)特征特性:雜交一代種。極早熟,節間短,長勢中等,葉小,有銀斑。果實生長快,瓜順直、色淺綠、光滑、無棱,商品性好,品質優。果實長17~20厘米,直徑5.5厘米,單果重300克左右。
(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遲、越冬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2.如意(1)品種來源:從台灣農友種苗公司引進。
(2)特征特性:矮生,莖粗,節短,蔓長60厘米左右。播種後1個多月開始開花結果,雌花每節發生並能結果。采收幼嫩果供食(老熟果不能食用)。幼果開花後5~7天,果長約20厘米,重約200克時采收。果皮青綠色,瓜短棍狀,肉白色,肉質脆嫩細致。喜冷涼氣候,如在溫熱氣候下栽培,生育衰弱,病毒病嚴重,不宜栽種。不抗白粉病。
(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遲、越冬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農家書屋”工程書係…………■13.中葫1號(1)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選育。
(2)特征特性:主蔓結瓜為主,生長勢較強,抗逆性較好。
早熟性好,坐瓜多,節成性強,前期產量高。瓜形棒狀,瓜皮淺綠色。以嫩瓜食用為主,一般采收標準150~200克。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特別是胡蘿卜素及鐵的含量高於一般西葫蘆品種。
(3)適作茬口:適於各類保護地及露地早熟栽培。
4.長青1號(1)品種來源: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
(2)特征特性:早熟,播種後38天左右可采摘250克以上商品瓜。第1雌花著生在第5~6節,一株可同時結2~3個瓜。瓜長筒形,粗細均勻,美觀,商品性好。畝產在5000千克以上。
(3)適作茬口:適於各種保護地及春露地栽培。
5.斯卡萬(1)品種來源:從美國引進。
(2)特征特性:早熟,成熟期40~45天。植株生長旺盛,第1雌花著生在第5~7節,一株可同時結2~3個瓜。瓜條呈棒形,瓜條均勻,長度適中,長20~25厘米,商品性好。畝產在5000千克以上。抗病性強,特耐低溫。
(3)適作茬口:適於各種保護地越冬栽培。
2■…………“農家書屋”工程書係一、優良品種6.阿米拉(1)品種來源:從法國威邁種子公司引進。
(2)特征特性:雜交一代種,早熟,植株長勢強,株型開放,有利於采收。果實淺綠色,圓柱形,長20厘米左右,直徑5~6厘米,產量高。
(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遲、越冬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7.玉秀(1)品種來源:從美國引入的早熟雜交品種。
(2)特征特性:成熟期45天,植株生長旺盛,瓜皮淡綠色,瓜條勻稱、棒狀,表皮光滑,連續結瓜能力強,前期產量高。
(3)適作茬口:適宜保護地和露地早春種植。
8.東葫1號(1)品種來源: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選育。
(2)特征特性:中早熟。植株長勢旺盛,葉柄直立,莖稈粗壯,根係發達。越冬栽培耐寒性特強,耐低溫、弱光,坐瓜率高,連續結瓜力強。瓜粗細均勻,顏色翠綠亮麗,長25~26厘米,粗6~8厘米。商品性好。生長期長,采收期長達150~200天,吊蔓管理單株連續結瓜達20個以上。產量高,畝產10000~15000千克。
(3)適作茬口:適於冬暖大棚越冬栽培。
9.早青1號(1)品種來源: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
“農家書屋”工程書係…………■3(2)特征特性:植株矮生,葉小,莖短,結瓜性好,可同時結2~3個瓜。瓜長筒形,嫩瓜皮色淺綠,有少量白色斑點,有棱、肉厚、細致,品質佳。早熟,播種後45天可采收重250克以上嫩瓜。抗病毒能力中等。一般畝產5000千克以上。
(3)適作茬口:適宜早春栽培。
10.黑美麗(1)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由國外引進的優良早熟雜種一代。
(2)特征特性:植株矮生,長勢較旺,喜肥水,以主蔓結瓜為主。第1雌花出現在主蔓7節左右,節成性好,以後基本每節有瓜。該品種外形美觀,瓜形長棒狀,粗細均勻,瓜皮墨綠色,有光澤。品質好,營養豐富,以食用150~500克的嫩瓜為主,可作為特菜供應市場。抗逆性及抗病性較好,能較好地適應低溫、弱光環境。定植後25天左右即可采收嫩瓜,保護地栽培,產量5000千克以上,畝用種量120~150克。
(3)適作茬口:適於我國各地大、中、小棚及露地早熟栽培。病毒病較輕的地區也可秋季栽培。
11.長青王3號(1)品種來源: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西葫蘆育種組育成。
(2)特征特性:長勢強壯,植株矮生,節間極短,葉片缺裂深、上覆白色斑點,是春提早上市的最佳品種。一般第6~7節開始著生第1雌花,早熟品種,播後42天即可收獲250克的嫩瓜,較對照早青1號提早7天上市。嫩瓜長棒形,淺花皮上有4■…………“農家書屋”工程書係一、優良品種細密白色斑點,光澤度極佳,耐老性很好,粗細均勻,商品率高。適宜采收長度為22~24厘米,橫徑5.5~6.5厘米。雌花多,結瓜性能好,膨瓜速度快,幾乎每個瓜胎都可以長成瓜。抗病性強,高抗病毒病,耐低溫能力強。
(3)適作茬口:適宜越冬茬和冬春茬栽培。
12.濰早1號(1)品種來源:山東省濰坊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昌白93A1與法國茭瓜921配製的一代雜種,1998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特征特性:植株較直立,主蔓長50~60厘米,株幅約50厘米,葉形五角掌狀,葉緣淺裂,深綠色,第4~5節著生第1雌花。果實長圓柱形,橫徑8~10厘米,長30厘米,瓜皮白色,有光澤,單瓜重800~1200克,品質較好。高抗白粉病,對病毒病抗性明顯優於早青1號,較抗霜黴病。畝產4000~4500千克。起壟栽培,壟高10厘米,壟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畝栽2000~2200株。嫩瓜300~500克時及時采收。葉片將地麵全部蓋住時及時打頂。注意授粉或使用生長素處理,以保證坐瓜。
(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後栽培。
13.纖手(1)品種來源:法國太子種子公司。
(2)特征特性:雜交一代種,早熟,株型緊湊,節成性好。
瓜色光澤淡綠,長棒狀,長20厘米,粗5厘米,外表美觀,品質佳,商品性極好。9月15~20日育苗,冬暖大棚20厘米高壟,“農家書屋”工程書係…………■5施足有機肥,地膜覆蓋,畝植1200株,第10片葉起向上掉蔓,在觸頂前落蔓,保留30片以上功能葉,並及時除去下部枯葉、病葉,勤追水肥,爭取單株結瓜30~50個。
(3)適作茬口:適宜冬春茬栽培。
14.京葫3號(1)品種來源:北京京研益農種苗技術中心育成。
(2)特征特性:特早熟一代雜交種,植株為矮生類型。一般在第5~6節開始結瓜,播種後33~35天即可采收商品瓜。較抗寒,耐弱光性強,在低溫弱光下連續結瓜能力強,瓜碼密,幾乎節節有瓜。畝產6000~7000千克。嫩瓜皮色為淺綠色,有光澤。瓜為長柱形,果形均勻一致,商品性好。
(3)適作茬口:適宜冬春茬栽培。
15.金榜(1)品種來源:最新育成的雜種一代西葫蘆品種,其雙親分別來自於美國和韓國。
(2)特征特性:植株為短蔓矮生型,適於冬暖大棚密植栽培。早熟,播種後45天左右可采收嫩果上市,嫩果重250~500克即可采收。果實長棒形,實心,皮色金黃、鮮豔、美觀,果肉細、脆嫩,品質風味極佳,可生食(涼拌)作沙拉或炒食。單株結瓜6~10個,株產3~5千克,畝產4000千克以上。綜合性狀優於進口品種。
(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遲、越冬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6■…………“農家書屋”工程書係一、優良品種16.金元帥(1)品種來源:從美國思地沃集團引進。
(2)特征特性:雜交一代西葫蘆種。早熟,成熟期46~52天。植株長勢旺,坐瓜能力強。瓜圓柱形,長18~22厘米,瓜皮金黃色,有蠟質光澤及微棱,瓜肉白嫩,品質佳。(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遲、越冬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17.金蠟燭(1)品種來源:美國加利福尼亞皮托種子有限公司培育的雜種一代。
(2)特征特性:早熟,從種植至初收53天。果實直而整齊,長圓筒形,上有微突起的淺棱,果皮光滑,金黃色,果柄五棱形,濃綠色,果肉柔嫩,奶白色,商品瓜長18~20厘米。植株直立、矮生,主蔓生長粗壯,葉開張,容易采收,品質風味好。
(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遲、越冬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18.金珊瑚(1)品種來源:瑞士先正達種子有限公司育成的雜交一代品種。
(2)特征特性:早熟,豐產。果實為金黃色,瓜條直,圓柱形,果柄綠色,果實長達25厘米,直徑5厘米,單瓜重400克左右。株型直立,節間短,畝產7000千克。
(3)適作茬口:適合保護地和露地栽培。
“農家書屋”工程書係…………■719.吉美(1)品種來源:引自台灣農友種苗公司。
(2)特征特性:屬矮生品種類型。該品種莖蔓粗壯,節間短,蔓長1米左右,播種後1個月左右即開始結果,屬於特早熟類型。結果多,嫩果果皮金黃色、豔麗,果形為短棍棒狀,單果重200克左右。果肉白色,脆嫩細膩。屬於外形美、品質好的優質西葫蘆品種。
(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遲、越冬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20.星光1號(1)品種來源:沈陽星光種業有限公司。
(2)特征特性:植株叢生,不爬蔓,節間短,瓜碼密。瓜形長棒狀,粗細均勻,瓜皮墨綠色。極早熟,播種後40天可采收商品瓜。產量高,畝產5000千克以上。抗病性好,耐寒性強。
(3)適作茬口:適宜秋延遲、越冬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8■…………“農家書屋”工程書係二、大棚及其配套設施(一)選擇適宜的大棚西葫蘆對溫度要求比其他瓜類低一些,耐低溫的能力較強。生長發育的適溫為18~25℃,經低溫鍛煉的幼苗,可耐短時0℃低溫。30℃以上生長緩慢且極易發生病毒病,32℃以上花器不能正常發育,40℃高溫停止生長。種子發芽適溫為25~30℃,13℃以下不發芽。根伸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為12℃。開花結果期適溫為22~25℃,受精的果實在8~10℃的夜溫下也能長成大瓜。因此,進行西葫蘆反季節栽培,必須選擇保溫措施好的大棚,要求有強度高、載熱性能強、隔熱性好的牆體;有透光、保溫、耐用、無滴等性能的薄膜;打得緊密的草苫;在外界氣溫-20℃左右的情況下,室內外的溫差要達30℃左右;在冬季和連陰數天的情況下,室內最低氣溫一般不低於8℃,或出現略低於8℃的氣溫,但連續時間不超過3天。
按照上述要求,壽光大棚1~5代中的各棚型均適於西葫蘆反季節生產,以第4代和第5代中的壽光Ⅳ型、壽光Ⅴ型、壽光Ⅵ型大棚最好。由於西葫蘆栽培效益一般低於同茬口黃瓜,為降低生產成本,在壽光生產反季節西葫蘆一般選用Ⅰ~Ⅳ型大棚,很少選用Ⅴ和Ⅵ型大棚。Ⅴ和Ⅵ型大棚造價太高,但是進行冬春“農家書屋”工程書係…………■9茬西葫蘆栽培,選用Ⅴ和Ⅵ型大棚風險性和安全性更高。
壽光大棚的棚麵采光角度是依據當地的地理緯度和一年當中太陽高度最低的日期(“冬至”)推算出來的適宜采光角度,采光好,升溫快;並依據當地最大凍土層厚度加上至少50厘米作為土牆體的厚度,棚體貯熱保溫性強。在山東壽光的嚴寒冬季,晴天外界氣溫降至-10~-22℃、土層結凍50厘米厚時,棚內氣溫可控製在白天18~30℃,夜間12~18℃,淩晨短時絕對最低棚溫也不會低於10℃。當遇到陰雪天氣,隻要掌握及時拉揭草苫和勤掃除棚膜上的積雪,盡可能爭取散光照和刹那間轉晴的良好光照,傍晚蓋草苫後再加蓋一層浮膜,或采取“棚中棚”的保溫形式,棚內氣溫仍可維持在白天15~20℃,夜間10~15℃,淩晨短時間棚內絕對最低氣溫一般不會低於8℃。不論是晴天或陰雪雨天氣,棚內地溫的晝夜溫差都顯著小於氣溫的晝夜溫差,一般5~10厘米處的地溫可保持在白天18~24℃,夜間12~16℃。
(二)大棚主要類型與建造自1986年王樂義采用冬暖大棚以來,其結構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目前,大麵積推廣應用的壽光冬暖大棚,按其跨度、高度、結構和建材等方麵的差異,前後已經曆了5代。在這5代大棚中,又有6種型號的大棚透光性和保溫性在生產上表現優異,成為不同時期的主流棚型。
1.壽光Ⅰ型大棚主要結構和建造此種大棚是在壽光土大棚的基礎上,由王樂義參照大連10■…………“農家書屋”工程書係二、大棚及其配套設施市瓦房店琴弦式節能大棚的某些結構及用材特點,在透光保溫等方麵根據當地情況加以改良而成。
(1)主要結構:棚體總寬8米,後牆高1.8米,山牆高3米,牆下體厚1米,牆上體厚0.9米,走道寬0.8米,種植區寬6.2米。
立柱5排,1排立柱高3.3米,地上高2.8米,至2排立柱距離2米。2排立柱高3.1米,地上高2.6米,至3排立柱距離2米。3排立柱高2.2米,地上高1.8米,至4排立柱距離2米。4排立柱高1.2米,地上高0.8米,至5排立柱距離0.2米。5排立柱(戧柱)長1.2米,地上長0.82米。采光屋麵參考角平均為26.5°左右,後屋麵仰角30°左右。距前窗簷4米、2米處和前簷處的切線角度分別是14°、21.8°和26.6°左右。剖麵結構如圖1所示。
圖1壽光Ⅰ型大棚剖麵結構(單位:厘米)1.後牆2.後坡斜棒3.後坡防水膜和玉米秸4.後坡草泥5.後立柱6.中立柱Ⅰ7.中立柱Ⅱ8.前立柱9.戧柱10.基石11.水平地麵12.拱杆13.棚膜14.橫杆15.草苫16.防寒溝“農家書屋”工程書係…………■11(2)建造:取20厘米以下生土建造大棚牆體。牆下部厚1米,頂部厚0.9米,後牆高1.8米,山尖高3米,前窗高度0.8米,大棚外徑寬8米。牆體下寬上窄,主體牢固,故抗風雪能力強。後坡坡度約30°,加大了采光和保溫能力。在離後牆0.7~0.8米處,先將3.3米高的水泥立柱按1.8米的間隔埋深0.5米,上部向北稍傾斜5厘米,以最佳角度適應後坡的壓力。離第1排立柱向南2米處挖深0.5米的坑,東西方向按3.6米的間隔埋好高3.1米的立柱。再向南的第2、4排立柱,南北方向間隔均為2米,東西方向間隔均為3.6米,埋深均為0.5米。第3排立柱高2.2米,第4排立柱高1.2米。第5排為戧柱,規格與第4排立柱相同,埋設時下部露出地麵處與第4道立柱相隔20厘米。立柱埋好後,在第1排每一條立柱上分別搭上一條直徑不低於10厘米的木棒,木棒的另一端搭在牆上,在離木棒頂部25厘米處割深1厘米的斜茬,用鐵絲固定在立柱上。下端應全部與後牆接觸,斜度為45°,斜棒長度2.1~2.3米。斜棒固定後,在兩山牆外2~3米,挖寬0.7米、深1.2米、長6米的墜石溝,將用8號鐵絲捆綁好的不低於15千克的石頭塊或水泥預製塊,依次排於溝底,共用54塊墜石。拉後坡鐵絲時,先將一端固定在附石鐵絲上,然後用緊線機緊好並固定牢靠。後坡鐵絲拉好後,將大竹竿(拱形架)固定好,再拉前坡鐵絲。竹竿上麵均勻布設17道鐵絲,竹竿下麵布設3道鐵絲。鐵絲拉好後,處理後坡。先鋪上一層3米寬的農膜,然後將捆好的直徑為20厘米的玉米秸排上一層,玉米秸上麵覆土30厘米。後坡上麵再拉一道鐵絲用於拴草苫。前坡鐵絲拉好後固定在大竹竿上,然後每間棚綁上5道小竹竿,將粘好的無滴膜覆蓋在棚麵上,並將其四邊扯平拉緊,用壓膜線或鐵絲壓住棚12■…………“農家書屋”工程書係二、大棚及其配套設施膜。這樣,一個大棚就全部建成了。
2.壽光Ⅱ型大棚主要結構和建造此大棚是由三元朱村技術人員,吸取壽光土大棚和壽光Ⅰ型大棚的特點設計而成。該大棚棚體為水泥立柱與竹竿棚架結構,壓膜線壓膜,使整個大棚呈全封閉狀態,造價低廉,升溫快,保溫能力強。
(1)主要結構:大棚總寬10米,後牆高2米,山牆高3米,牆下體厚1米,牆上體厚0.9米,走道寬0.8米,種植區寬8.2米。
立柱6排,1排立柱高3.8米,地上高3.3米,至2排立柱距離2米。2排立柱高3.6米,地上高3.1米,至3排立柱距離2米。3排立柱高3.1米,地上高2.6米,至4排立柱距離2米。4排立柱高2.2米,地上高1.8米,至5排立柱距離2米。5排立柱高1.2米,地上高0.8米,至6排立柱距離0.2米。6排立柱(戧柱)長1.2米,地上長0.82米。
采光屋麵參考角平均為26.5°左右,後屋麵仰角39°左右。距前窗簷6米、4米、2米處和前簷處的切線角度分別是11.3°、14.7°、21.8°和26.6°左右。剖麵結構如圖2所示。
(2)建造:牆基部厚1米,上部厚0.9米,後牆高2米,山頂高3.5米,山頂距前沿垂直距離為8.1米、距後牆垂直距離為0.9米,山牆前端高0.8米。牆體用加模板夯成,也可用土加麥穰和成硬泥建成。後立柱地上部分高3.3米,距後牆0.8米,東西方向距離2米,穴深0.5米,向北傾斜5°。中立柱Ⅰ,地上部高3.1米,距後立柱2米,東西方向間距4米。中立柱“農家書屋”工程書係…………■13圖2壽光Ⅱ型大棚剖麵結構(單位:厘米)1.後牆2.後坡斜棒3.後坡防水膜和玉米秸4.後坡草泥5.立柱基石6.後立柱7.中立柱Ⅰ8.中立柱Ⅱ9.中立柱Ⅲ10.前立柱11.戧柱12.橫杆13.棚膜14.拱杆15.草苫16.防寒溝Ⅱ,地上部分高2.6米,距中立柱Ⅰ2米,東西方向間距4米。中立柱Ⅲ,地上部分高1.8米,距中立柱Ⅱ2米,東西方向間距4米。前立柱,地上部分高0.8米,距中立柱Ⅲ2米,東西方向間距2米。戧柱埋於前立柱以南20厘米處,上部頂在前立柱的頂部橫杆上。墜石8~10塊,埋深1.3~1.6米。將後坡木斜棒的上端壓在後立柱上,下端埋在後牆裏,坡度45°。斜棒由立柱頂部向南超出15厘米。在後牆上按0.75米間距(也可1.5米間距)擺放一趟磚,磚上係好1.5米長的14號鐵絲,然後用和好的麥草泥加高20厘米,把磚壓在泥底。鐵絲頭用做拴壓膜線用。後坡斜棒頂端用直徑6.5毫米的鋼筋,下部布設4條8號鐵絲,拉緊後用鐵釘固定在斜棒和木梯上。鋪上3米寬的薄膜,將捆成直徑20厘米的玉米秸排好,然後蓋上30厘14■…………“農家書屋”工程書係二、大棚及其配套設施米厚的土,把鐵絲抽出。後坡完成以後,前3排立柱頂端可東西向拉上3道直徑6.5毫米的鋼筋,也可用水泥預製橫梁或竹竿作橫梁,然後每隔0.75米將一根竹竿南北向固定在橫梁上。再蓋上薄膜,壓上壓膜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