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鬥爭中,我們黨和紅軍能夠數次抵擋住敵人對根據地的“進剿”和“會剿”,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依靠群眾,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讓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從維護群眾利益的小事做起,使得黨、軍隊和人民群眾能夠團結一致,同心同德。有78人民群眾做堅強的後盾,我們就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①第二節依靠群眾求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的科學總結依靠群眾求勝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井岡山精神群眾路線新的闡釋,這是對黨的曆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黨的未來走向的深刻揭示,隻有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體察人民群眾疾苦,關心人民群眾生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一、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也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這是由黨的宗旨所決定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係群眾,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誌。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

(一)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價值追求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關鍵就在於始終堅90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所謂胸中有群眾,不怕擔子重。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腦中,做到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江西教育出①

版社年版,第頁。

201622479向前進。”年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上井岡山。情牽革命老區、心①20162係困難群眾,訪真貧、問真苦,每一次行程,“與老百姓在一起”始終是不變的旋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人就是幫群眾“跑事的”,要兌現“不讓一個貧困老鄉掉隊”的莊嚴承諾。這種承諾生動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這正是黨治國理政的價值引領。

毛澤東曾說過,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群眾路線的核心就是“為民”,即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業。無論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群眾路線都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淩駕於群眾之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群眾路線是黨的力量源泉列寧曾經說過,一個國家的力量在於群眾的覺悟。隻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並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人民群眾就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

年月,當談到執政黨與人民的關係時,斯大林曾經用一則希臘19373神話來比喻。在希臘神話中,有一位無敵的英雄叫安泰。安泰力大無窮,每次與對手交戰出現困難的時候,隻要落回到母親———大地的懷抱,就會獲得無窮的力量,最終戰勝敵人。後來,敵人獲知了這一秘密,在一次戰鬥中,使安泰始終無法落回大地,最後在空中把他扼死了。斯大林把布爾什維克比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年月日①95201672第版。

280作安泰,人民比作母親。隻要布爾什維克同自己的母親、同人民保持聯係,他們就是不可戰勝的。我們的黨隻要跟人民緊緊站在一起,為人民謀利益,也會擁有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力量。最快的馬追不上春風,最能幹的英雄也離不開群眾。

“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①井岡山的鬥爭史啟示我們,人心向背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中國共產黨在經曆了國民大革命的失敗之後,能夠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湘贛邊界點燃星星之火,並最終燎原於祖國大地,最根本的就是贏得了民眾,獲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構築了牢不可破的防線。

我們的黨完成了曆史所賦予的重擔,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一個新中國,為中華民族邁向一個新的征途開辟了道路。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當中,我們黨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從而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沒有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工人運動,中國共產黨就不可能誕生;沒有廣大先進分子源源不斷地投入黨的懷抱,黨就不可能發展壯大;沒有人民群眾對黨的支持和擁護,黨就不可能戰勝一個個艱難險阻,奪取一個個偉大勝利;沒有人民群眾的實踐主體作用,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離不開群眾,群眾也離不開黨。

多年來,我們黨每次的成功勝利都是依靠人民群眾的艱苦努力換來90的。今天,我們黨要在發展和變革中繼續引領時代進步,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永遠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我們黨獲取力量的源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三)密切聯係群眾是黨的政治優勢密切聯係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習近平:《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①

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人民日報》年月日第版。

20171028181人民群眾聯係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①自覺維護群眾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的優勢和傳統,也是一項重要紀律。在任何一個曆史發展的時期,隻有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黨是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係、共同奮鬥中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在於密切聯係群眾,這不僅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也是我們黨深厚的力量源泉和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而黨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容易產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傾向,容易產生疏遠群眾、脫離群眾的現象,如果隨之任之,就很容易使黨遭到人民群眾的詬病和反對,失去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任,從根本上失去黨的先進性,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

歲的山西朔州市工商局副局長郝如翔一頭白發,看上去就是一個普53通老頭。年這一年裏他多次出入當地各個保健品營銷現場,“臥底”調2017查取證,成功端掉涉案團夥近個。如今的郝如翔成了“網紅”,他“臥底”10的視頻,在網上點擊量超過了萬。他覺得自己的“臥底生涯”恐怕要結1000束了,“隻能讓局裏其他有白頭發的同事去了”。某種意義上講,郝如翔的“臥底”就是密切聯係群眾的調查研究。領導幹部隻有融入群眾當中,從群眾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工作,從而發現問題,改正工作的不足,才能受到群眾的肯定和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密切黨群關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我們最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凝聚偉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誌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曆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於麵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②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中國共產黨章程》,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頁。

①201720習近平:《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②

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人民日報》年月日第版。

20171028182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

二、踐行群眾路線是檢驗黨性的試金石黨的事業是人民的事業,黨的事業成功依賴於人民群眾創造力的發揮。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指出:“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係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我們黨隻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黨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需要中成就黨的事業。

(一)我們要相信群眾“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①相信群眾,就是要堅持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的觀點。要尊重群眾,深入群眾,同群眾交心,虛心向群眾學習,同時還要相信群眾,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一切為了群眾,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信任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凝聚力。隻有首先相信群眾,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群眾的信任是黨的事業蓬勃發展的力量源泉。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我們黨同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關係,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我們黨的事業才有了堅實的基礎、不竭的動力。

相信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曆史告訴我們,如果不相信群眾就會犯錯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是不相信群眾的表現。官僚主義高高在上、脫離基層,很難了解基層的想法和對策,他們盲目自詡,甚至忙於享樂,無心去了解實際的執行結果,而基層敷衍官僚主義的唯一辦法就是形式主義。

“四風”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死敵,其要害是:一方麵使黨脫離群眾、喪失密切聯係群眾的最大政治優勢;另一方麵使群眾同黨若即若離乃至離心離德,長習近平:《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①

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人民日報》年月日第版。

20171028183此以往,必將從根本上破壞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從根本上摧毀黨。要解決“四風”問題,我們就要相信群眾、深入群眾、關心群眾,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

(二)我們要依靠群眾依靠群眾就是在實際工作中,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都要聽取群眾的意見,集中群眾的智慧。依靠群眾首先要相信群眾,隻有相信群眾,才能尊重群眾、自覺依靠群眾。群眾看一個幹部是否相信和依靠群眾,不是隻聽他說得怎麼樣,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怎麼樣。在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幹部,口頭上相信群眾,實際上相信自己,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結果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有的隻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隻求領導滿意,不顧群眾意願,損害了群眾利益。還有的對群眾的建議、要求充耳不聞,漠然置之,甚至壓製群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