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管理基礎與實務 \/ 賴文燕,劉燦亮主編. 南京 :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8

高職高專“十三五”規劃教材

ISBN 9787305205569

Ⅰ. ①管…Ⅱ. ①賴…②劉…Ⅲ. ①管理學

Ⅳ. ①C93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157798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管理基礎與實務

主編賴文燕劉燦亮

責任編輯戚敏武坦編輯熱線02583597482

照排南京理工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印刷南京京新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9字數 486千

版次2018年8月第1版2018年8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305205569

定價48.00元

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務號:njuyuexue

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內容提要

本書從適應遠程開放教育、高等教育及高職教材改革需要出發,以全麵反映當代管理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最新成果,用實際案例解決理論問題為主要特色,是一種“講、讀、研、用、練” 一體化的教材,以盡可能適應精講多練、強調能力和能動性的新型教學方式的需要。教材內容分成十個任務單元:全麵認識管理與管理者,了解管理理論的演進,製訂計劃與實行目標管理,做出正確的決策,組織設計與組織文化建設,實施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發揮領導職能,實施有效激勵,實施有效溝通,實施有效控製。

本書內容新穎,通俗易懂,案例貼近學生,生動有趣,注重理論聯係實際,各章附有增值閱讀、能力自測、案例分析、實踐與操作。各章均有與所介紹原理相關的管理案例和故事,以案例研究和相關鏈接的形式穿插其中,以便擴展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本書主要作為開放大學、高等院校、高職高專院校財經類、管理類專業本/專科學生學習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本科院校財經類專業學生普及管理學知識的選修教材,以及作為從事管理工作的企事業單位人員和廣大社會讀者的參考資料。

前言

管理基礎與實務

前言

通過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的學習,學生們可以快速地接受和領會管理學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需要,培養與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人才,也為了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要,編者根據遠程開放教育和高職教育特點和人才培養模式要求,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寫了本教材。

本教材從適應遠程開放教育、高等教育和高職教學改革需要出發,按照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要求,以強化基礎,突出應用,加強管理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為原則,緊密聯係管理工作實際,便於教師教學和學生動手實踐,以達到培養學生素質和提高管理實踐技能之目的。本教材的總體設計思路和做法是:按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采用“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設計方法,努力從方法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力求探索一種“講、讀、研、用、練”一體化的教材模式,以盡可能適應精講多練、強調能力、適合移動學習的新型教學方式的需要。與同類型的其他教科書相比較,本書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 定位明確。本書是根據遠程開放教育、高等教育和高職教育的特點,以理論必需、夠用為原則,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和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目的。在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管理學理論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學生應用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運行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內容新穎。采用任務驅動模式的教材編寫體例,在每章中都以完成一個任務為核心,插入相當多的相關鏈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設計若幹工具性欄目,如趣味閱讀、相關鏈接、案例分析、增值閱讀、任務小結、能力自測、案例分析、實踐與操作等,充分體現本教材的特色:將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最大限度的精煉,利用各種工具性欄目加強對管理學理論精髓的理解和把握。在教材內容上,力圖反映當代管理學的最新進展,吸收和反映本學科新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內容新穎,重點突出,概念準確,簡明扼要。

(3) 通俗實用。本書將理論體係的嚴密性同教學上的簡明通俗、由淺入深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內容編排、概念闡釋、圖表配備、案例選擇等方麵盡量與現實生活貼近。全書語言通俗易懂,層次清晰,內容選擇盡可能從崗位的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減少現有崗位不直接應用的理論知識,盡可能地增加應用知識和技能內容。

本書由賴文燕、劉燦亮擔任主編,胡宇霞擔任副主編。全書由賴文燕設計框架、擬定編寫提綱、統稿、審核、修改和定稿;劉燦亮、胡宇霞參與統稿、審核和修改;陸改紅、蔡影妮、王麗琴、陳蘭林參與編寫。為了方便教學,配套有PPT電子課件和參考答案。

本書融入了編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成果,並參閱了我國管理學界學者們的專著、教材等,特附參考文獻於後,謹對作者表示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上時間倉促,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斧正。

編者

2018年4月

任務1全麵認識管理與管理者

管理基礎與實務

任務1全麵認識管理與管理者

為了完成本任務,你需要的理論知識:

1 管理的含義

2 管理的性質

3 管理的職能

4 管理者的技能劃分

1.1管理的含義與特征

1.2管理的性質與職能

1.3管理者的角色與技能

1.4管理學的研究內容和特點

通過完成本任務,你應該能夠:

1 了解什麼是管理

2 如何進行管理角色分配

3 辨別管理者的基本素質

4 掌握管理職能相互之間的關係

◆任務導入

◆相關鏈接

◆案例研究

◆增值閱讀

◆任務小結

◆能力自測

◆案例分析

◆實踐與操作

管理是一門學科,這首先就意味著,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不是計量方法,不是行為科學。無論經濟學、計量方法還是行為科學都隻是管理人員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經濟學,正好像一個醫生付諸實踐的並不是驗血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行為科學,正好像一位生物學家付諸實踐的並不是顯微鏡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計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師付諸實踐的並不是判例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

——彼得·德魯克:《管理:任務、責任、實踐》

趣味閱讀

留下了一個缺口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在做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

企業家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但是沒有畫圓滿,留下了一個缺口。他反問:“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隻是一個未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成功,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圓滿。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地縱橫,也許,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高效的管理者,下麵就來全麵認識管理與管理者,了解管理的含義、特征、性質與職能,管理者的角色與技能,管理學的研究內容及特點。

11管理的含義與特征

111管理的含義

[案例研究11]

分粥

有7個人組成的小團體,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想通過製定製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分食一鍋粥,但並沒有稱量用具。

一開始大家輪流分粥,但結果是他們每個人隻有在自己主持分粥的那一天是飽的。後來他們推舉團體中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來主持分粥,初期做到了公平,但權力的集中導致尋租的出現,不久之後這位德高望重的人就開始為自己和向他溜須拍馬的人多分。然後大家通過商議決定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和四人的監督委員會,分粥委員會主持分粥,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每次分粥監督委員會都會提出異議,而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爭執不斷,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這種方法雖然做到了公平,但缺乏效率。

最後他們求教管理學家,管理學家聽罷他們的困惑笑了,答道:隻需製定一個合理的分粥製度,就可以保證分粥這種行為既做到公平,又富有效率。如果你是這位管理學家,你能告訴我們合理的分粥製度是什麼嗎?

“分粥”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分粥機製予以解決:負責分粥的那個人最後一個拿粥。生活中關於“分粥”的事例數不勝數,如何做到既能保證公平又能具有富有效率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難題。現實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我們都可以通過構建一套完備的管理製度予以解決。這就是管理學的魅力所在。管理促使人們有目的、有秩序地開展各項活動,使人與資源組合在一起,並使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和個人效率得以提高。最終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人們在共同活動中為有效達到一定的目標,需要管理,它是隨著人們共同活動的產生而產生,其曆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中國人修建長城無一不包含了大量的組織管理工作。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曆史就有了管理,管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管理即是管轄、治理的意思。大到國家、小到企業或學校,幾乎任何組織都離不開管理。可以說,管理的範圍與人類活動的範圍同樣寬廣。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實際上都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上擔負著一定的管理工作,如行政管理、企業管理、科學文化管理,甚至是家庭,然而,要給管理下一個簡潔、確切的定義卻非易事。

管理定義的多樣化。管理學者們對管理的定義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重點,提出了大量的關於管理的定義。

“科學管理之父”泰勒認為:管理是一門怎樣建立目標,然後用最好的方法經過他人的努力來達到的藝術。

管理學家法約爾認為: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

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

馬克斯韋伯認為:管理就是協調活動。

H.孔茨認為:管理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集體工作的人們能夠有效地完成預定目標的過程。

美國管理協會的定義:管理是通過他人的努力來達到目標。

管理定義的多樣化,反映了人們對管理的多種理解,以及各管理學派的研究重點與特色。但是,也應看到,不同的定義,隻是觀察角度和側重點不同,在總體上對管理實質內容的認識還是共通的。這些不同的定義,對全麵、深刻地理解“管理”這一概念是極為有益的。

上述這些不同的定義均強調或突出了管理活動某一方麵的特性,各有各理各執一端。所以綜合地看,我們認為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以便完成組織的既定目標的過程。

這個定義包含以下四層含義:

(1)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實現目標。所有的管理行為,都是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的。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組織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又不是獨立存在的。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標,不能為管理而管理,而隻能使管理服務於組織目標的實現。

(2) 管理過程是由一係列相互關聯、連續進行的活動所構成,這些活動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它們構成管理的基本職能。

(3) 管理要通過組織中各種資源的綜合運用來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的本質是協調。要實現目標,就必須使資源與職能活動協調,而執行管理職能的直接目標與結果就是使資源與活動協調。因此,所有的管理行為在本質上都是協調問題。

(4) 管理是在一定環境下進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須充分考慮組織內外部環境的影響。通常來說,管理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一個組織的“器官”,是為組織服務的。組織是對負有特殊使命的人的係統性安排,即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如學校、政府機關、各類企業等都是組織。

112管理的特征

管理的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麵。

1 人本性

管理活動是以組織為基礎的,沒有組織就無以談管理,組織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人的活動。管理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2 複雜性

管理的複雜性是指管理所麵臨的環境及影響因素是複雜的。組織是一個開放的係統,它與外部的大係統發生各種聯係,這個大係統即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等環境及其變化都對管理活動產生影響,企業組織總是在一個動態複雜的環境中成長的,管理者總是要麵對各種不同的環境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做出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決策,是管理者麵臨的挑戰。

3 科學性

管理的科學性是指管理的理論是科學的。管理理論是對大量企業管理實踐的科學總結,是對管理規律的概括,它有自身固有的原理、技術和方法。通過對這些原理、技術和方法的學習,可以大大提高管理實踐的水平。

4 間接性

管理是附著在組織及大量的日常活動中,管理不是直接地為實現目標而從事一項作業活動,而是調動各種資源、推動各方力量去協調進行一係列的作業活動,從而達成組織目標。

5 經濟性

管理是研究如何將資源進行最合理配置的,要求人們把正確的事情做對。資源配置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管理就具有經濟特性。管理的經濟性首先反映在資源配置的機會成本上,管理者選擇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是以放棄另一種資源配置方式的代價取得的;其次,管理的經濟性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選擇的成本比較上,因為在眾多的資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中,不同的方法成本是不同的,如何選擇就有了經濟性的問題;再次,管理是對資源有效整合的過程,選擇不同的資源供給和配比也有成本大小的問題,這是經濟性的又一種表現。

12管理的性質與職能

121管理的性質

1 管理兩重性

管理具有兩重性。這是由生產過程本身的兩重性決定的。由於生產過程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組成的統一體,決定著管理也具有組織生產力與協調生產關係兩重功能,從而使管理具有兩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