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與練習】

一、了解與記憶

1. 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對象是()。

A. 學生B. 教師

C. 學生和老師D. 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

2. 教學機器的發明者是()。

A. 加涅B. 普萊西C. 戴爾D. 斯金納

3. 教育技術產生的最原始動機是()。

A. 對直觀教學的追求B. 提高教學效果

C. 減少教師的工作量D. 以學生為中心

4. 以“經驗之塔”為核心的“教學中的視聽方法”是由()提出的。

A. 伯克B. 戴爾C. 斯金納D. 普萊西

二、理解與運用

1913年,托馬斯·愛迪生宣布:“不久將在學校中廢棄書本……有可能利用電影來教授人類知識的每一個分支。在未來的10年裏,我們的學校將會得到徹底的改造。”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三、研究與設計

結合自己的專業,談談你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如何將教育技術應用到你的教學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 http:\/\/jiguang.ci123.com\/blog\/jhuiytiu12\/entry\/2563.

[2] 黃榮懷.教育信息化助力當前教育變革:機遇與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11(1).

[3] 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劉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論[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5] http:\/\/jiguang.ci123.com\/blog\/jhuiytiu12\/entry\/2563,發布於2010年12月17日.

[6] 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導論(第八版)[M].肖非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7] 李衛東.特殊教育信息化之我見[J].教育教學研究,2007(34).

[8] 張立誌.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9).

[9] 曹宇星.特殊教育專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設置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7).

[10] 洪如霞.網絡時代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對策[J].職教論壇,2011(35).

[11] 何克抗.我國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新進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1(1).

[12] http:\/\/www.lhjy.net\/edu\/lunwen\/200702\/36387.html.

>>>>>>第二章“互聯網+”時代與特殊教育

〖MZ(1〗第二章“互聯網+”時代與特殊教育〖MZ)〗

◆ 〖MZ(3〗學習目標〖MZ)〗

1. 了解“互聯網+”、移動學習、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概念和特點。

2. 了解“互聯網+”、移動學習、大數據和雲計算對教育的影響及其應用。

3. 掌握“互聯網+”、移動學習、大數據和雲計算對特殊教育的影響。

◆ 〖MZ(3〗思維導圖〖MZ)〗

互聯網世界正在告別工業時代,也正在帶來各行各業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互聯網越來越廣闊、深入地參與到生產活動中去的時候,“互聯網+”時代拉開了大幕。“互聯網+”時代是高速運轉和信息量龐大的時代,信息在“互聯網+”時代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社會各個領域產生著深刻影響,教育也不例外。

〖MZ(2〗第一節“互聯網+”與特殊教育〖MZ)〗

〖MZ(3〗一、“互聯網+”的概念〖MZ)〗

“互聯網+”的概念最早在2012年提出。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製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ITFIN)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通俗地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MZ(3〗二、“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MZ)〗

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互聯網+教育”。在教育領域,麵向中小學、大學、職業教育、IT培訓等多層次人群開放課程,可以足不出戶在家上課。“互聯網+”教育的結果,將會使未來的一切教與學活動都圍繞互聯網進行,老師在互聯網上教,學生在互聯網上學,信息在互聯網上流動,知識在互聯網上成形,線下的活動成為線上活動的補充與拓展。

“互聯網+”教育的影響不隻是創業者們,還有一些平台能夠實現就業的機會,在線教育平台能提供的職業培訓就能夠讓一批人實現職能的培訓,而自身創業就能夠解決就業。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於教育而言有深遠的影響。教育不隻是商業,比如“極客學院”上線一年多,就用近千門職業技術課程和4000多課時幫助80多萬IT從業者用戶提高職業技能。

在2015年6月14日舉辦的“2015中國互聯網+創新大會”河北峰會上,業界權威專家學者圍繞“互聯網+”教育這個中心議題,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普遍觀點就是“互聯網+”不會取代傳統教育,而且會讓傳統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國教育正在邁向4.0時代。第一代教育以書本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輔導和案例方式出現,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核心。

〖MZ(3〗三、“互聯網+”對特殊教育的影響〖MZ)〗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特殊教育與互聯網走向融合創新,特殊教育教學方式更加智能,教育內容進一步豐富,資源獲取快速便捷,互動交流明顯增加。特殊教育的革新與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撐,互聯網的運用為破解特殊教育難題提供了方向。當前,“互聯網+”特殊教育這種新型的教育形態正在被廣泛認知,它利用現代多媒體科技手段將傳統的特殊教育活動轉移到互聯網這個平台上,發揮了網絡資源數據化、規模化、大眾化等特點,使更多的特殊需要學生在這個虛擬空間裏獲得了自由學習的機會。這種全新的教育方式為特殊教育的深刻變革提供了動力來源。

(一) 教學方式智能化,彌補感官功能缺陷

我國特殊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之一就是根據殘疾人群體的特殊發展需求,補償其發展缺陷,促進其潛能開發。“互聯網+”背景下,各種移動智能終端如iPad、移動PC、媒體播放器等彙集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及其他各種多媒體手段於一體,學習材料的表征形式多樣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殘疾情況選用合適的表征形式,為其學習與發展創造公平的機會。例如,聽障學生因雙耳失聰,聲音的加工通道被妨礙,對信息的獲取主要通過視覺通道進行。教師在上課時可用現代教育媒體播放雪花紛飛的場景幫助聽障學生學習“紛紛”一詞。台灣學者開發的基於iPod的MAC係統語言識別器,將教師的語言轉換成文字傳送到聽障學生的iPod上,待學生做出回應後再用iPod將其反饋給授課教師,以此來幫助聽障學生克服隨班就讀的種種不便。多種智能化教學方式與課程相結合,可以弱化特殊需要學生的感官缺陷,拓寬了他們的“較強”感官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教育內容豐富化,實現個性化學習

伴隨全國及各地特殊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和一些學校智慧校園的建成,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空前增大,不再是幾本書一個圖書館範圍內的狹小教學。例如,中國特殊教育資源網中包含了各種特殊教育專業課程資源、教師資源等,為聽障、智障和視障三種特殊需要學生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數字化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學習有了更強的自主性,教師可以創設靈活的虛擬學習環境,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具身學習、體驗學習,也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風格與特點等為學生定製個別化的學習方案。在評估學生學習成果時,可考慮學生的特殊需求,使用小組作業、語音作業、手工作品等多種方式展示學習結果,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突破以往量化成績占主導的桎梏。例如,寧波市智慧特教平台對學生數據采用“一人一檔,人檔對應”的原則,收集學生的學業水平成績、作品照片、視頻等,記錄每位學生的成長曆程。

(三) 資源獲取便捷化,提供新的學習模式

“互聯網+”背景下特殊教育發展的最大特征就是教育環境虛擬化、教育資源共享性和教育對象多樣化,這意味著教學活動不再受製於物理時空的束縛。

首先,在空間上,具有非排他性,學習活動可以在傳統教室,也可以在虛擬課堂,隻要有網絡和連接網絡的設備就有教育空間,就可以開展教育活動。例如,專屬殘疾人的互聯網教學平台——陽光學習網,為特殊需要學生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虛擬教學環境,注冊報名、課程學習、完成作業、交流協作等均可在線完成,極大程度地緩解了行動不便學生的求學問題,學生足不出戶便可獲取所需學習資料,同時也解決了特殊教育師資匱乏的矛盾。

其次,在時間上,24小時網絡全天候開放,隻要你想學,可以在任何時間獲取信息。音頻、視頻、圖像、PPT課件等學習資料可以反複使用,特殊需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實際情況支配學習節奏,避免了傳統課堂學習中“過時不候”的局限。“互聯網+”特殊教育打破了時空限製,獲取資源更加便捷,其遠程教育技術在提高現有特殊學校吸納和服務特殊需要學生能力方麵展現出了突出的優勢,這為我國中西部偏遠地區因學校數量少、交通不方便等各種原因無學可上的一大批特殊需要學生帶來了新的學習便利,使原無機會入學的中重度特殊需要學生進入“校園”。互聯網這個新的學習平台,延伸了有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更多的特殊需要學生受益,提供了新的4A(Anytime, Anywhere, Anybody, Anyway)學習模式。

(四) 網絡運用互動化,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互聯網中,各類特殊需要學生自建學習社區,尋找學習搭檔,在共同的虛擬化學習環境中開展合作性學習,通過網絡論壇、電子郵箱、電子公告和各種聊天室等相互討論、聯係、交流學習體會,並能對熱點話題進行視頻通話、在線溝通。遇到學習困難時特殊需要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答疑係統快速獲得數據庫裏存儲的解答信息,也可以通過即時通信軟件(如QQ、微信等)與教師或同學進行遠距離溝通。一些優秀教師開設的個人博客等整合了特殊教育的相關內容,包含大量教育資源和學習經驗供教師、學生相互探討、信息共享,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互動的空間。而且,在一些創客空間,有共同興趣的學生可以聚會、設計,開展合作,利用各種硬件和互聯網把自己的創意製作成產品,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豪感。

“互聯網+”特殊教育打破了線性的點對點溝通,各網絡節點上的優質學習資源、教學設備、人員等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進行著最大化的互動和組合。在這個高度互動的網絡大課堂裏,特殊需要學生充分體會到了“當家作主”的感受:課程內容圍繞自身需求展開,課堂進度由自己決定,一切學習活動由自己負責,自己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MZ(2〗第二節移動學習與特殊教育〖MZ)〗

以計算機技術作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改變教育技術。第一階段是電化教育;第二階段是與網絡技術結合而形成的網絡教育,網絡教育屬於第三代的遠程教育,並發展為Elearning(數字學習),Elearning迅速改變遠程教育的學習方式;第三段階段是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而形成的移動學習。移動學習(Mlearning)是移動通信技術與移動計算技術在教育中應用而產生的,是網絡教育的延伸,屬於Elearning的新階段。應該說移動學習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選擇。

〖MZ(3〗一、移動學習的概念〖MZ)〗

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在移動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並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相較於傳統的在線學習,移動學習具有碎片化、便捷性等特點,4G網絡促使移動學習向互動化和移動化、遊戲化和社區化及大數據的應用三種趨勢發展。

〖MZ(3〗二、移動學習的優勢和局限〖MZ)〗

(一) 移動學習的優勢

移動學習的特點決定了移動學習和傳統教育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學習者能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這種獨特優勢是其他學習方式所望塵莫及的,極大地滿足了“總在線”的學習需求,這也奠定了移動學習在未來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2) 可以充分利用瑣碎的時間學習。移動學習以其獨有的碎片性的特點,為學習者提供了學習知識的便利,使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瑣碎的時間,掌握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組塊,正如麵對一堆看似雜亂無章的知識碎片,經過每天一片、一點的攝入和積累,最終會形成一個完成的知識拚圖。

(3) 滿足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移動學習的交互性可以實現信息及時的雙向流通,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交流溝通能力,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發展學習者的個性,有利於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成績和信心。

(4) 可以消除心理負擔。從心理學角度看,對於一些性格內向、害羞等學習者來說,移動學習能夠彌補傳統課堂和麵對麵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尷尬的場麵,驅除交流的膽怯心理,從而輕鬆地學習和交流。

(二) 移動學習的局限性

移動學習強調移動性,強調技術對教育的驅動,這同時也決定了其局限性。這種局限性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移動學習情景的隨意性和休閑性會分散學習者學習的注意力。在移動學習情境下,學習環境是複雜多樣的,可能在嘈雜的大街上,也可能坐在公交車裏,還可能在咖啡館等地,學習者周圍存在多種幹擾因素,這樣學習者就無法像在教室中一樣完全沉浸於學習當中,也很難保持較長時間及較高的注意力。

(2) 移動學習所建立的學習環境是一個完全的自主學習環境,這隻能保證為學習者提供一套優質的教育基礎設施,但不能保證提供的是優質的教育,更不能保證學習者一定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優質教育。

(3) 移動學習設備硬件有局限。技術在驅動移動學習發展的同時也困擾著移動學習的推廣和普及。比如,移動設備雖然便攜,但是信息處理能力相對較低,手持設備屏幕普遍偏小、屏幕的分辨率低、運算能力偏弱,移動學習中技術帶來的複雜操作對學習者紙質學習養成的無須頻繁操作便能輕鬆學習的習慣也是一大挑戰。

(4) 移動學習更多的時候是人機對話,這使得原本學習中追求的情感體驗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越來越貧乏,帶來情感交流的缺失。

〖MZ(3〗三、特殊教育移動學習的基本現狀〖MZ)〗

移動學習基於數字化信息技術,所以其突出的特點是多媒體化,文本、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視聽資源豐富,開展移動學習的特殊教育人群主要是聽覺障礙學生和視覺障礙學生。聽障學生因為聽力不同程度地受損,聲音成了他們獲取移動學習資源信息的主要障礙,但獲取文本、圖形圖像等視覺信息沒有困難;視障學生則由於視力喪失而失去了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開展移動學習的特殊教育人群中相對較弱的一類。

(一) 聽障學生移動學習基本現狀

1. 移動設備接入與使用

聽障學生視力正常,所以他們操作和使用移動設備時困難較小。同時,移動廠商在產品設計時也照顧到了聽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例如,Apple官網展示了iPhone、iPod、iPad如何輔助聽障人士使用這些產品;安卓係統的移動設備經過合理設置之後也能便於聽障者進行無障礙操作。

國內多項研究發現聽障學生普遍持有和使用移動設備,趙美涵(2012)在對哈爾濱聾啞學校聽障學生的調查中發現,62.97%的聽障兒童高頻度接觸手機,一周內每天接觸手機的達到41.98%,一周內接觸3~5天的達到20.99%,他們每天接觸手機的平均時長達到78分鍾;李東鋒等人(2013)在對徐州特殊教育學校的調查中發現,五年級以上的聽障兒童幾乎每人一部手機,聽障兒童使用手機亦較為頻繁,大多用於收發短信、QQ聊天、看新聞資訊、查找資料等;孟宇擎(2014)在對濟南市聽障青少年的調查中發現,聽障者青少年手機擁有率已高達96.4%,72.8%的受訪者保持高頻接觸手機,其中幾乎每天接觸的有42.3%。除了個人行為,南京聾人學校(2012年)統一配備了基於無線網絡移動終端的先進教學設施,促進和推動聽障學生進行移動學習。

研究發現,社交、上網、短信是聽障學生最常使用的手機功能。由於聽力不同程度的喪失,聽障學生的手機使用不同於健全人,接打電話的即時通信功能存在很大不便。但手機App綜合了文本、圖片、動畫、視頻多種視覺媒體類型的即時通信對此有很好的彌補,手機QQ和微信等社交App逐漸成為聽障學生融入社會、表達自我的重要平台。同時,上網搜索各種有關學業的信息也是聽障學生常用的手機功能。

綜上所述,聽障學生移動設備接入和使用非常普遍,所用功能以社交和信息搜索為主。

2. 移動設備教育應用

聽障學生使用移動設備時沒有太大的困難,對於移動設備在聽障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也越來越多。江蘇省南京市聾人學校(2012)開展了“移動學習終端應用於聾校課堂教學的實驗項目”,研究發現iPad在聾校課程中的合理使用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參與熱情、提高學習主動性;孫繼紅等人(2015)研究發現,移動終端作為聾校故事教學的有效工具,有助於聽障學生在更自然的情境與互動中習得和發展語言;邢紅梅(2016)探討了微信、學霸、作業幫、微課類App等在數學教學中的多種作用;大連盲聾學校(2016)則積極探索利用微課資源,依托移動微課程平台,構建聾校英語教學新模式。

(二) 視障學生移動學習基本現狀

1. 移動設備接入與使用

目前,視障學生在使用移動設備時所麵對的困難可以說是最大的。從信息獲取途徑的角度看,移動設備中的數字信息是一種直觀形象化的視覺信息,但是視覺能力的障礙卻讓他們無法用“看”的方式獲取視覺信息。視障用戶需要借助語音導航係統、讀屏軟件以非視覺(主要是聽覺)的方式來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李東曉(2014)對我國視障者大眾媒介使用與供給進行研究並發現,約82.9%的受訪者均在使用手機,其中977%的使用者主要用手機來接打電話,使用手機上網的受訪者隻有12.9%。從以上數據可知,當時視障者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在於社交,對於手機的移動互聯網功能並沒有很高的使用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手機的語音導航等無障礙上網的輔助工具做得不好,而這方麵做得比較好的手機又因為價格昂貴使很多視障者望而卻步。

不過前景是樂觀的,情況會越來越好。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視障學習輔助技術在不斷進步,產品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安卓係統的語音輔助程序(Android Talkback、KickBack and SoundBack)、蘋果係統的語音輔助程序(iOS VoiceOver、Siri)都不斷升級,國產的小米手機也開始進行無障礙支持。QQ音樂安卓版和iOS版開始全麵支持無障礙操作,安卓手機QQ從4.6測試版以後全麵支持無障礙操作;“陽光”“永德”等第三方手機讀屏軟件也為視障生提供了更多幫助,視障學生有望逐步像健全人一樣無障礙地融入移動學習。2015年中國移動開發者大會上,騰訊將《移動端信息無障礙標準》捐贈給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該標準是目前為止國內首個專門針對移動端的信息無障礙標準,將會掀開我國移動端信息無障礙供給的新篇章。

2. 移動設備教育應用

由於視障人士使用移動設備顯著困難,目前關於移動設備在視障學生教育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少的。有研究者刊文闡釋了移動互聯時代碎片化學習的意義,提出了碎片化學習中教師和視障學生的任務,呼籲視障學校的學習者和教育者為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革做好充分準備。邱建維等人則對移動學習平台在盲人按摩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尋求高等教育盲人推拿專業移動學習資源建設的科學路徑。

〖MZ(2〗第三節大數據與特殊教育〖MZ)〗

〖MZ(3〗一、大數據的概念〖MZ)〗

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大數據技術,是指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適用於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MPP)數據庫、數據挖掘電網、分布式文件係統、分布式數據庫、雲計算平台、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係統。

具體來說,大數據具有四個基本特征:

(一) Volume:數據量大

這指的是數據體量大,即所說的海量數據。百度資料表明,其新首頁導航每天需要提供的數據超過1.5PB(1PB=1024TB),這些數據如果打印出來將超過五千億張A4紙。有資料證實,到目前為止,人類生產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數據量僅為200PB。

(二) Variety:種類和來源多樣化

這指的是數據的存儲類型多種多樣,數據結構複雜。現在的數據類型不僅是文本形式,更多的是圖片、視頻、音頻、地理位置信息等多類型的數據,個性化數據占絕對多數。

(三) Value:數據價值密度相對較低

這指的是大數據的價值密度低,即有價值數據的比例比較小。以視頻為例,一小時的視頻,在不間斷的監控過程中,可能有用的數據僅僅隻有一兩秒。

(四) Velocity:處理速度也快

這裏的快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數據產生的速度快,二是要求數據處理速度也要快。比如,在交通路口拍攝的照片需要及時傳回到大數據係統中,進行及時處理,從照片中提取出經過某個路口的車牌號、時間點等信息,這樣才便於公安或交警部門快速地捕獲指定的違章車輛,快速進行攔截。如果處理的速度不夠快,有可能數據分析後的結果就意義不大了。

〖MZ(3〗二、大數據對教育的影響〖MZ)〗

中央電化教育館王曉蕪副館長曾說:“教育正在走向大數據時代,誰能夠發現數據,誰就能夠贏得未來的生存;誰能夠挖掘數據,誰就能夠贏得未來的發展;誰能夠利用數據,並利用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誰就能夠贏得未來的競爭。”目前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技術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數據的形式和來源越來越趨於多元化、多樣化,這也直接推動了當今教育的深度變革。

大數據可以支持對學習者個性發展的研究,大數據的分析可以提供給我們關於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習風格、學習態度乃至學習模式等信息,進而能夠為每一位學生都創設一個量身定做的學習環境和個性化的課程,還能創建一個早期預警係統以便發現滑坡甚至厭學等潛在的風險,因此我們可以相應地提供適合不同學習者發展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指導,促進其個性發展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教育。

大數據技術可以在教育平台上跟蹤和關注老師和學生的教學與學習過程,記錄老師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課下行為的數字化痕跡,通過在教育活動中點滴微觀行為的捕捉,為教育管理機構、學校、老師和家長提供最直接、客觀、準確的教育結果評價等。

大數據還可能讓我們追蹤每一個學生在校時、畢業後、工作後的成長情況,通過長期對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更好地實現人生成長提供更好的幫助。

〖MZ(3〗三、大數據對特殊教育的影響〖MZ)〗

(一) 大數據時代有利於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會為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帶來四種機遇:打破“小樣本”的限製,特殊教育教師群體專業水平將獲得跨越式提升;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學習將打破時空限製進入“全民化”時代;特殊教育教師自組織的專業發展狀態將成為可能;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將在行業內部真正實現。

一是打破“小樣本”的限製,特殊教育理論建構的跨越式發展將為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全新的參照。由於特殊教育教師的人數比較少,專業發展的曆史比較短,專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積累比較少,相對自身的發展,特殊兒童及其家庭對教育質量的訴求和需求卻是直線上升,兩者之間的落差要遠遠大於普通教育。然而,特殊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學生個體間和個體內部的差異比較大,這一特點導致特殊教育基礎研究隻能以小樣本或個案的方式開展,極大地限製了特殊教育理論發展的速度,也製約了特殊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客觀性。大數據時代的一個重要轉變就是“利用所有數據,而不再僅僅依靠一小部分數據”。這一轉變將會把特殊教育的理論建構帶入“樣本=總體”時代,每個特殊學生的學習過程,每個特殊教育教師的教學過程將超越“樣本”的局限,使特殊教育理論建構更快速、更準確、更係統,這將為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提升提供一個接近特殊兒童發展實際的一套理論框架和實踐證據,從而使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真正滿足特殊兒童發展的需要成為可能。

二是專業學習將突破時空限製,打破等級製的藩籬,讓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學習進入“全民化”的時代。專業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由於特殊教育教師人數少,分布比較分散,導致日常的學習局限在某個狹小的區域裏,與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教師的學習機會和資源都比較缺乏。相對普通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實踐操作的時間更多,相對而言,用於專業學習的時間被大大限製。大數據時代,數據收集及挖掘技術的運用,讓每個特殊教育教師都將成為專業理論建構的貢獻者,在海量的專業學習資源麵前也都將獲得平等的機會,這些新的變化將促使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潛力逐步得到解放,並最終形成專業等級界限模糊、學習全民化的局麵。

三是特殊教育教師自組織的發展狀態成為可能。自組織普遍存在於自然界,於人類社會,是生命係統、社會係統由無序向有序,由低級向高級演進的重要機製。教師的專業發展究其實質是使教師所從事的教育由無序向有序、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在傳統的特殊教育發展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受到“等級製”的製約,專業發展的主動性受到壓抑,再加之特殊教育效果不易彰顯,特殊教育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自覺水平比較低,這種狀態又反過來製約了整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推動力。教師專業發展必須要關注到個體的需求,大數據時代的專業資源海量積累和有序呈現,以及數據挖掘技術的參與,將會更好地滿足個體的需求。當每個特殊教育教師都能根據教育服務對象的需求,獲得相關的專業支持的時候,教師的專業積極性將得到滿足,專業發展的成就容易得到彰顯,每個特教教師能在自身的工作裏,體驗到更多平等和價值感,這會增加特教教師對美好教育的向往,進而喚醒老師內在的教育潛能,促使教師在教育改革中實現專業發展。

四是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將在行業內部真正實現。目前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評價囿於信息的不共享,隻能在局部範圍內開展,導致行業內部無法形成公認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這樣的局麵,極大地阻礙了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會改變這一現狀,教育數據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並且非結構化數據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所有人的教育實踐過程將被納入大數據係統中,在專業團體內部經過資源的選擇過程,將會出現淘汰和優化的局麵,而此過程將會把更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更符合社會情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優選出來,這種大數據下的評價機製,並沒有很明確的標準和方案,卻是最有效的評價機製。

(二) 大數據有利於建設特殊教育網絡信息資源

實現對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階段逐步轉型到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階段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時期。針對特殊教育,對大數據時代下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建設管理機製是實現特殊教育網絡資源建設的有效途徑,能有效促進特殊教育的發展。

1. 實現特殊教育網絡資源在線化

將網絡教育信息資源發布在網上是實現特殊教育在線化的有效途徑。實現網絡資源在線化,實現使用各種在線工具,體現網絡教學的信息資源。就特殊教育而言,實現網絡教育在線化首先要對學校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實現普及,並且實現學校的互聯網全麵覆蓋。實現網絡資源在線化,盡管對特殊人群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幫助了特殊人群體會網絡教育資源的優勢,實現了實時的學習,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形式,體現了網絡教育的便攜性,對特殊人群的自主性學習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 實現特殊教育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

網絡信息資源豐富多彩,大量的數據資源給特殊教育人群查找資料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實現特殊教育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是提升特殊教育中網絡資源應用的有效手段。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整合特殊教育的網絡資源,不斷地優化教學課件,依靠多媒體視頻、圖片等教學手段,多方位全麵地刺激學生感官,使其產生學習的興趣,幫助特殊人群樹立學習信心,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針對特殊人群的特點,教師要積極地傳授一些適合特殊人群的網絡資源整合方法,幫助其利用有效網絡資源、甄別過濾無用資源的方法和技能,使特殊人群能夠與時俱進地掌握網絡資源整合方法。

3. 建設特殊教育網絡資源平台

網絡化教學的發展和實施不僅需要網絡信息資源的在線化,同時還需要建設網絡教育信息資源平台。特殊教育網絡資源建設更加需要這樣一個平台來實現網絡化教學的發展,很多的特殊人群具備正常人的學習能力,幫助這類人群建立和正常人一樣的網絡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對其自身自信心的培養有著一定的意義。通過網絡教育平台,學生可以在平台實現對教學課件的在線觀看以及對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向教師或者同學進行積極的求解,最大限度地實現特殊教育的實效性,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搭建特殊教育平台對具備學習能力的特殊人群具有重要的意義。

4. 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基於大數據的管理

由於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建設網絡資源是一項長期的、係統的過程。通過網絡資源在線化、教學資源有效整合以及教育平台的應用,可以使特殊教育網絡資源的建設得到有效的實施。就特殊教育學校而言,要注重對特殊教育網絡資源的大數據管理能力的提升。大數據時代,擁有大數據不是目的,能夠積極發揮出大數據在網絡資源建設中的有效優勢,是特殊教育學校實現網絡資源建設的最終目的。加強特殊學校大數據管理能力,對特殊學校建設網絡資源、更好地應用網絡資源、實現特殊教學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實現建設特殊教育網絡資源的有效手段,促進了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

〖MZ(2〗第四節雲計算與特殊教育〖MZ)〗

〖MZ(3〗一、雲計算的定義〖MZ)〗

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隻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MZ(3〗二、教育雲的概念〖MZ)〗

雲計算在教育領域中的遷移稱之為“教育雲”,是未來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架構,包括教育信息化所必需的一切硬件計算資源,這些資源經虛擬化之後,向教育機構、教育從業人員和學員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該平台的作用就是為教育領域提供雲服務。

教育雲包括“雲計算輔助教學”(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 CCAI)和雲計算輔助教育(Clouds Computing Based Education, CCBE)多種形式。

雲計算輔助教學(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 CCAI)是指學校和教師利用“雲計算”支持的教育“雲服務”,構建個性化教學的信息化環境,支持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主動學習,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和群體智慧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也就是充分利用雲計算所帶來的雲服務為我們的教學提供資源共享、存儲空間無限的便利條件。

雲計算輔助教育(Clouds Computing Based Education, CCBE),或者稱為“基於雲計算的教育”,是指在教育的各個領域中,利用雲計算提供的服務來輔助教育教學活動。雲計算輔助教育是一個新興的學科概念,屬於計算機科學和教育科學的交叉領域,它關注未來雲計算時代的教育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和,主要探索雲計算提供的服務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規律,與主流學習理論的支持和融合,相應的教育教學資源和過程的設計與管理等。

〖MZ(3〗三、教育雲的應用〖MZ)〗

雲計算在中國起步比較晚,2009年5月16至17日,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在上海舉辦了全國首屆“雲計算輔助教學高級培訓”,旨在幫助有條件的學校掌握雲計算輔助教學的理論與技術,促進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繼此次培訓之後,我國各地區中小學逐漸開始實踐雲計算輔助教學。《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明確提出了建設中國教育化雲服務平台的任務和行動計劃。雲計算作為教育行業信息化的下一個熱點,投資規模也在逐年增加。

與此同時,各大公司紛紛為教育行業提供了專業的教育雲平台解決方案,在這些教育雲平台解決方案中衍生出了許多產品。以下為其中幾款產品:

1. 成績係統

及時統計每個年級、班級、個體學生多科、單科考試成績分析,任課班級設置;快速解決校長對年級、教師對班級學生成績管理的負擔,家長可對孩子成績進行綜合分析,查漏補缺,快速提高孩子各科成績。

2. 綜合素質評價係統

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素質教育,提高孩子的積極性,需要教師、家長的不斷鼓勵與支持;學生評價係統實現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功能,告別傳統式的用筆墨對孩子學習態度、作業進行評分評等級等評價方式。

3. 家校互動係統

學生的成長需要老師、學生、家長密切配合,三網合一互動家校通方便快速地解決學校老師與家長之間的信息溝通,告別傳統繁瑣的家長會,良好的溝通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4. 選修課係統

選修課係統實現在計算機網絡平台上的選修課查詢、提交、管理等工作;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方便學校對選修課程信息的管理。

5. 平安考勤係統

平安考勤係統詳細記錄學生上學、放學時間,便於班級管理,老師上下班進入校門刷卡,按月統計刷卡情況,可作為學校教師考勤的有效工具。為學校管理簡化了學生、教師的考勤情況記錄保存問題。

6. 智能試題庫

智能試題庫實現智能組卷、閱卷等功能,閱卷係統中試題量達130萬道,涵蓋12個年級9個主學科。30秒鍾自動生成一套試卷。

〖MZ(3〗四、雲計算對特殊教育的影響〖MZ)〗

(一) 雲計算讓特殊教育研究者們聯係更緊密

各個國家特殊教育研究的現狀各有不同,研究者們對特殊教育的認識也參差不齊,在對特殊教育進行更多探索的時候必然需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許多單位或者個人在研究的過程中積累了較多有用的數據和資料,這些數據資料放置在單位所在的內部服務器中,由於網絡的原因相對隻能對內部人員開放。如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就有自己的“特殊教育專題數據庫”,這裏麵記載了幾十年特教人對特殊教育的探索,共享這些資源將會對其他的研究者們提供較多的幫助。

利用雲計算的超大規模特點,將各種資源共享到雲計算供應商提供過的超大服務器上,特殊教育研究者們隻需要一台電腦,通過連接雲計算服務器進行檢索,就可以獲取需要的資源,了解最前沿的特殊教育動態。

(二) 雲計算可以讓研究者輕鬆共享特殊教育的研究成果

眾所周知,在各種領域的研究中,高精尖的設備往往能創造巨大的效益。尤其是特殊教育研究的設備,基本上都是最先進生產力的體現,以及最周到人文的體現。但是這些特殊教育研究用的高精尖設備往往價格昂貴,一般的研究機構根本無力購買。一些單位即使硬件設備很齊全,但是在設備的使用率上也不高,往往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雲計算能做到按需服務,並且經濟廉價。雲計算可以把各種資源整合起來,不管是昂貴的設備資源還是應用資源,都可以在雲計算的世界裏變成一個資源池。隻要這些資源連接在雲計算的服務器上,你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去共享設備資源。既可以提高資源的共享利用率,又能使需要資源服務的研究者們在花費較少的情況下獲得原本需高額成本才能得到的數據資料,因為研究者們所要做的就是遠程共享設備應用,另外支付一定的設備使用費即可。跟昂貴的設備采購費比,這樣的研究花費已經很經濟了。

(三) 雲計算能造福特殊人群

在殘疾人中,有一部分是後天的肢體殘疾,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先天由於遺傳或者藥物致殘的特殊人群。比如有相當一部分聾童是聽覺神經受損而導致聽力殘疾,雖然人工耳蝸可以對聽力殘疾的聾童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費用太大,普通家庭無法承受。

雲計算提供了超級計算能力,研究人員不需要把大量經費耗費在硬件設備上,就可以利用雲計算查找聾童的問題所在,甚至可以模擬出神經的受損情況,為聾童的康複訓練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針對肢殘人士各自的不同特點,雲計算能為用戶製定因人而異的策略,比如可以製作出更符合個體需要的義肢。總之,將雲計算的超級計算能力應用到特殊人群身上,可以更好地為人類研究殘疾人的生理特性提供支持。

【思考與練習】

1.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移動學習、大數據、雲計算在特殊教育上有哪些應用?

2. 在“互聯網+”時代,特殊教育將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3. 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你是一名特殊學校的老師,該怎樣利用移動學習、大數據或者雲計算來提升自己的素養?怎樣利用它們為教學做輔助?

【參考文獻】

[1] 齊媛.信息化視角下的特殊教育發展對策探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3(10):6064.

[2] 李建峰.推進特教學校“智慧校園”建設[J].現代特殊教育,2016(11):1820.

[3] 賴小樂,李珊珊.信息技術在推進殘疾人遠程高等教育中的作用[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4(2):5659.

[4] 趙美涵.聽障青少年媒介接觸和媒介使用對策研究——以哈爾濱市盲聾啞學校聽障學生媒介接觸和使用情況調查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3.

[5] 孟宇擎.濟南市聽障青少年媒介使用和媒介表達調查研究[D].成都: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4.

[6] 劉彬,陳金友,高燕.iPad應用於聾校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2123.

[7] 邢紅梅.淺論app應用程序在聽障學生數學輔助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2016(14):4950.

[8] 欒世虎.移動互聯微課程平台:構建聾校英語教學新模式[J].現代特殊教育,2016(13):5355.

[9] 李東曉.我國視障者的媒介使用及大眾媒介的無障礙供給研究——基於對浙江省視障者的調查[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4(4):3036.

[10] 於敏,周秋華.特殊教育移動學習的基本現狀與資源開發[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3233.

[11]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2] 吳彤.自組織方法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13] 申承林.大數據時代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J].當代教師教育,2017(12):4950.

[14] 李明揚.淺析雲計算對特殊教育的影響[J].科技風,2010(2):16.

[15] 周秋華.大數據時代視角下特殊教育網絡資源建設[J].科技廣場,2017(5):150151.

>>>>>> 第二篇

教 學 篇

>>>>>>第三章教學媒體概述

〖MZ(1〗第三章教學媒體概述〖MZ)〗

◆ 〖MZ(3〗學習目標〖MZ)〗

1. 掌握教學媒體的含義。

2. 掌握教學媒體選擇的基本標準和方法。

3. 了解各種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 〖MZ(3〗思維導圖〖MZ)〗

教學媒體是載有教學信息的媒體,是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中介,是師生傳遞與獲取教學信息的工具。本章所要討論的是教育信息獲取與傳遞過程中所依存的媒體,它們一方麵是學習材料的載體,另一方麵構成學習過程的支撐環境。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教學媒體被分成了若幹類別,並且在選擇教學媒體時,也會遵守一定的標準和原則。

〖MZ(2〗第一節教學媒體的概念〖MZ)〗

〖MZ(3〗一、媒體〖MZ)〗

媒體是英文media的譯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載體和加工、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承載信息的載體;二是指存儲和傳遞信息的實體。電影、電視、廣播、計算機、網絡、印刷材料等和錄像帶、光盤、磁盤、磁帶等都是媒體。在信息社會裏,媒體已經成為各種通信工具、宣傳工具、教育工具的總稱。

〖MZ(3〗二、教學媒體〖MZ)〗

當某一媒體被用於傳遞教學信息時,就稱該媒體為教學媒體或學習媒體。教學媒體是載有教學信息的媒體,是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中介物,是人們用來傳遞與取得教學信息的工具。例如,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專門用於教學的電視機、計算機和網絡就是教學媒體。教學媒體是學習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媒體溝通了學與教,在其間起橋梁和紐帶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教育史上,它隻限於言語和文字。教科書的產生、直觀教具的使用、音像材料的湧現、計算機和多媒體網絡的發明,是教學媒體的四次重大飛躍,從而使學生能通過更廣闊的渠道獲得更大範圍的信息資源。

〖MZ(3〗三、教學媒體的作用〖MZ)〗

使用精心設計製作的教學媒體軟件在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以學習者為主的個別化學習、遠距離教育和特殊教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總的來看,教學媒體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有利於教學標準化

不同的教師在講授相同的課程內容時常常選取不同素材,使用不同的方法,課堂教學的組織也往往因人而異。使用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時,設計和組織過的相同的信息傳遞給所有的學生,供他們進一步學習、聯係和應用,上麵那種課程教學組織的“無序”將會大為減少。這對於規範教學,從而實現教學標準化是大有益處的。

2. 有利於形成生動、有趣的教學

教學媒體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例如,生動的畫麵和形象、動畫、特技效果、聲音效果、清晰的信息等,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教學。

3. 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大部分媒體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習者呈現和傳遞豐富的信息,並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使學習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別是應用精心設計的教學媒體軟件進行教學,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4. 有利於實施個別化學習

配有個別化學習的教學軟件的教學媒體,可以為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進度、時間和地點。當學生直接通過教學媒體進行學習時,教師就有更多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加強個別指導,這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5. 有利於開展特殊教育

身體殘疾的學生,由於其身體條件限製,應當接受特殊教育。選擇使用適當的現代教學媒體,根據身殘學生的特殊情況,將教學調整和設計到最佳狀態,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使用專門設計的教學幻燈、投影教材來訓練聾啞兒童說話,充分利用他們的視覺感官進行教學,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又如,盲童同外界交往主要靠聽覺與觸覺,可以通過加強他們的聽力訓練,提高其聽力技能以便今後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6. 有利於探索和實現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

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根據不同的學習理論,可創設不同的學習條件和情境。例如,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可以創設所需要的學習情境與學習者交互作用,促使學習者主動地進行意義建構。

〖MZ(3〗四、教學媒體的選擇依據〖MZ)〗

(一) 戴爾“經驗之塔”

美國視聽教育家戴爾1946年寫了一本書《視聽教學法》,其中提出了“經驗之塔”的理論,對經驗是怎樣得來的,認為經驗有的是由直接方式、有的是由間接方式得來的。各種經驗,大致可根據其抽象程度,分為三大類(抽象、觀察和做的經驗)、十個層次。

圖311戴爾的“經驗之塔”

1. 10個層次

最底層是做的層次,包括:

(1) 直接的有目的的經驗。指直接地與真實事物本身接觸取得的經驗,是通過對真實事物的看、聽、嚐、摸和嗅,即通過直接感知獲得的具體經驗。

(2) 設計的經驗。指通過模型、標本等學習間接材料獲得的經驗。模型、標本等是通過人工設計、仿造的事物,與真實事物的大小和複雜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學上應用,比真實事物易於領會。

(3) 演戲的經驗。指把一些事情編成戲劇,讓學生在戲中扮演一個角色,使他們在盡可能接近真實的情景中去獲得經驗。參加演戲與看戲不同,演戲可以使人們參與重複的經驗,而看戲是獲得觀察的經驗。

中間部分是觀察的經驗,包括:

(4) 觀摩示範。看別人怎麼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麼做的。以後,他可以自己動手去做。

(5) 野外旅行。可以看到真實事物的各種景象。

(6) 參觀展覽。展覽是供人們看的,使人們通過觀察獲得經驗。

(7) 電視和電影。銀屏上的事物是真實事物的替代,通過看電視或看電影,可以獲得一種替代的經驗。

(8) 靜態畫麵、廣播和錄音。它們可以分別提供聽覺的與視覺的經驗,與電影、電視提供的視聽經驗相比,抽象層次更高一些。

最頂層是抽象的經驗,包括:

(9) 視覺符號。主要指圖表、地圖等。視覺符號是一種抽象的代表,如地圖上的曲線代表河流,線條代表鐵路等。

(10) 言語符號。包括口頭語言與書麵語言的符號。言語符號是一種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觀念的符號。

解釋:在“經驗之塔”中,我們看到,學習者開始是在實際經驗中作為一名參與者,然後是作為一名真實事件的觀察者,接著是作為一名間接事物的觀察者(提供一些媒體來呈現這些事件),觀察到的是真實事物的替代者,最後,學習者觀察到的是一個事件的抽象符號。戴爾認為,學生積累了一些具體經驗,並能夠理解真實事物的抽象表現形式,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參加更加抽象的教學活動。

2. 基本觀點

(1) 寶塔最底層的經驗最具體,越往上升則越抽象。但不是說任何經驗都必須經過從底層到頂層的階梯,也不是說下一層的經驗比上一層的經驗更有用。劃分階層是為了說明各個經驗的具體或抽象的程度。

(2) 教育教學應從具體經驗下手,逐步升到抽象。有效的學習之路應該充滿具體經驗。教育教學最大的失敗,在於使學生記憶許多普通法則和概念時,沒有具體經驗做它們的支柱。

(3) 教育教學不能止於具體經驗,而要向抽象和普遍發展,要形成概念。概念可供推理之用,是最經濟的思維工具,它把人們探求真理的智力簡單化、經濟化。

(4) 在學校中,應用各種教學媒體,可以使學習更為具體,從而導致更好的抽象。

(5) 位於寶塔中層的視聽媒體,較語言、視覺符號更能為學生提供具體和易於理解的經驗,並能衝破時空的限製,彌補其他直接經驗方式之不足。

(二) 教學媒體選擇的依據

1. 依據教學目標

每個知識點都有具體的教學目標,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遞教學信息。

2. 依據教學內容

各門學科的性質不同,適用的教學媒體會有所區別;同一學科的各章節內容不同,對教學媒體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3. 依據教學對象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時必須顧及他們的年齡特征。

4. 依據教學條件

教學中能否選用某種媒體,還要看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其中包括資源狀況、經濟能力、師生技能、使用環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三) 選擇教學媒體的原則

1. 最優決策原則

美國傳播學家施拉姆(Wilber Schramm)提出的決定媒體選擇幾率的公式,是選擇媒體的最優決策的依據,如下:

媒體選擇的幾率(P)=媒體的功效(V)需付出的代價(C)

2. 有效信息原則

從戴爾的“經驗之路”可以看出,各種教學媒體所體現的學習經驗層次是不同的:有的屬於具體的經驗,有的屬於替代的經驗、間接的經驗,有的則屬於抽象的經驗。因而,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來體現。或者說,不同的教學媒體適合表現不同的教學內容。

學生的認知結構是逐步形成的,它不但與年齡有關,更與他們的知識、經驗、思維的發展程度有關。因此,隻有當所選擇的教學媒體所反映的信息與學生的認知結構以及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重疊時,教學媒體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3. 優化組合原則

各種教學媒體都有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沒有一種可以適合所有教學。各種教學媒體的有機組合將會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取得整體優化的教學效果。但是,媒體的組合要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為出發點,而不隻是形式上的相加。

〖MZ(2〗第二節教學媒體的分類〖MZ)〗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學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多,性能也越來越好。由於著眼點不同,對媒體的分類方法也不盡一樣。本書按媒體作用於人的感官對教學媒體進行分類,將教學媒體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覺媒體、交互媒體和新型媒體。

〖MZ(3〗一、視覺媒體〖MZ)〗

人類獲得的主要的信息來自視覺感受,特瑞克勒曾精確地斷言,對於一個沒有心理障礙和生理疾病的人來說,用於獲知的所有感官中,通過視覺的學習占83%。使用視覺媒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形象生動的視覺展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 幻燈機

1. 幻燈機的構成

幻燈機的種類很多,但其基本結構和原理大致相同。一般由光學、機身、機械傳動、電氣控製四部分構成。

(1) 光學部分。光學部分是幻燈機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用足夠強的光線透射幻燈片,在銀幕上呈現出放大了的清晰的影像。它由光源、聚光鏡、反光鏡、隔熱玻璃、放映鏡頭等組成。

(2) 機身部分。機身部分是由支撐光學部分和維持幻燈機工作機能的各個部件組成,它包括底座、外殼、燈箱、電源變壓器、冷卻風扇、鏡頭筒和升降足等。

(3) 機械傳動部分。機械傳動部分主要由傳動機構、換片機構、調焦機構組成,其部件有馬達、傳動輪、摩擦輪、蝸輪、蝸杆等。

(4) 電氣控製部分。電氣控製部分主要是將操作者換片或調焦的旨意以電信號形式傳遞給機械傳動部分,其功能多少隨幻燈機種類的不同有所區別,一般具有無線遙控、有線遙控、定時控製、聲控、訊控等功能。

2. 幻燈機的使用

圖321幻燈機

幻燈機具有使用簡單、成本較低的特點,因此雖然受到了計算機等媒體的衝擊,還是有著一定的應用前景,如圖321。此外,幻燈機的種類較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須對所使用的幻燈機進行詳細的了解,熟悉設備。使用幻燈機的注意事項如下:

(1) 詳細閱讀幻燈機使用說明書,了解所使用幻燈機的主要性能特點。

(2) 根據幻燈機的放映要求,製作合適的幻燈片,可以是透明幻燈片,也可以是圖片、表格、實物等。

(3) 幻燈機須放在合適位置,所放映畫麵投射充滿銀幕,既要便於學生觀看,保證無障礙物遮擋,又要便於老師進行操作。

(4) 將幻燈片左右上下倒置插入片盒,打開幻燈機,如畫麵不清晰,首先檢查鏡頭是否保持清潔,如果鏡頭上有灰塵等雜物,則使用專業鏡頭除塵設備如吹氣球、鏡頭紙進行清理,切忌用麵紙或手直接清理,以免劃傷鏡頭。接著控製幻燈機調焦組,使得幻燈片在銀幕上清晰成像。

(5) 使用過程中,如果機器發出異常響聲或是出現異常情況,須立即停機檢查,在故障排除後,才可以繼續使用。不可頻繁開關機器。

(二) 投影儀

1. 投影儀的分類

投影儀又稱投影機,是一種可以將圖像或視頻投射到幕布上的設備,可以通過不同的接口同計算機、VCD、DVD、BD、遊戲機、DV等相連接播放相應的視頻信號。投影儀廣泛應用於家庭、辦公室、學校和娛樂場所,根據工作方式不同,有CRT、LCD、DLP等不同類型。

(1) CRT三槍投影儀

CRT是英文Cathode Ray Tube的縮寫,譯作陰極射線管。作為成像器件,它是實現最早、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顯示技術。這種投影儀可把輸入信號源分解成R(紅)、G(綠)、B(藍)三個CRT管的熒光屏上,熒光粉在高壓作用下發光係統放大、會聚、在大屏幕上顯示出彩色圖像。光學係統與RT管組成投影管,通常所說的三槍投影儀就是由三個投影管組成的投影儀,由於使用內光源,也叫主動式投影方式。CRT技術成熟,顯示的圖像色彩豐富,還原性好,具有豐富的幾何失真調整能力;但其重要技術指標圖像分辨率與亮度相互製約,直接影響CRT投影儀的亮度值,到目前為止,其亮度值始終徘徊在300lm以下。另外CRT投影儀操作複雜,特別是會聚調整繁瑣,機身體積大,隻適合安裝於環境光較弱、相對固定的場所,不宜搬動。

(2) LCD投影儀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投影儀,可以分成液晶板投影儀和液晶光閥投影儀,前者是投影儀市場上的主要產品。液晶是介於液體和固體之間的物質,本身不發光,工作性質受溫度影響很大,其工作溫度為-55℃~+77℃。投影儀利用液晶的光電效應,即液晶分子的排列在電場作用下發生變化,影響其液晶單元的透光率或反射率,從而影響它的光學性質,產生具有不同灰度層次及顏色的圖像。由於LCD投影儀色彩還原較好、分辨率可達SXGA標準,體積小,重量輕,攜帶起來也非常方便,是投影儀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普通的LCD投影儀具有色彩好、價格優勢和亮度均勻性好等多方麵優勢,因此目前正在以萬元甚至低於萬元的價格,逐漸普及到家庭和小型商用場所之中。

此外,液晶光閥投影儀代表了液晶投影儀的高端產品,它采用CRT管和液晶光閥作為成像器件,是CRT投影儀與液晶光閥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非常高的亮度和分辨率,適用於環境光較強,投影屏幕很大的場合,如超大規模的指揮中心、會議中心或娛樂場所等。

(3) DLP投影儀

DLP是英文Digital Light Porsessor的縮寫,譯作數字光處理器。DLP以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數字微反射器作為光閥成像器件。一個DLP電腦板由模數解碼器、內存芯片、一個影像處理器及幾個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組成,所有文字圖像就是經過這塊板產生一個數字信號,經過處理,數字信號轉到DLP係統的心髒——DMD。而光束通過一高速旋轉的三色透鏡後,

被投射在DMD上,然後通過光學透鏡投射在大屏幕上完成圖像投影。一片DMD是由許多個微小的正方形反射鏡片(簡稱微鏡)按行列緊密排列在一起貼在一塊矽晶片的電子節點上形成的,每一個微鏡都對應著生成圖像的一個像素。因此,DMD裝置的微鏡數目決定了一台DLP投影儀的物理分辨率,例如一台投影儀的分辨率為600×800,所指的就是DMD裝置上的微鏡數目就有600×800=480000個。

圖322投影儀

2. 投影儀的使用

投影儀也是我們使用較多的一種視覺媒體,如圖322。現在流行的液晶投影儀因其體積小、重量輕、投影效果好,有著較廣泛的應用。投影儀使用的注意事項如下:

(1) 投影儀的連接

現在學校裏大部分的教室都已經實現了多媒體化,投影儀通過中控可以和教室裏的DVD、音響、計算機等設施配套使用。如果教師自己攜帶筆記本電腦,也可以通過VGA線與投影儀連接,然後按住筆記本鍵盤功能鍵Fn,點擊F6,將筆記本屏幕切換到投影儀屏幕就行。(注:不同筆記本的快捷鍵有所不同,但都是功能鍵Fn+指定鍵)。

(2) 投影儀的維護

 做好防塵工作,定期對投影儀進行除塵保養,清洗鏡頭。

 投影儀放置位置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遠離熱源,避免潮濕。

 投影儀關閉後,須充分散熱,等待其散熱風扇停止轉動後再關閉電源。

 投影儀如出現重大異常狀況,須直接關閉電源,請專業人士檢修,不可自行打開機盒。

(三) 照相機

照相機簡稱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照相機是用於攝影的光學器械。被攝景物反射出的光線通過照相鏡頭(攝景物鏡)和控製曝光量的快門聚焦後,被攝景物在暗箱內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潛像,經衝洗處理(即顯影、定影)構成永久性的影像,這種技術稱為攝影術。

1. 照相機的組成

(1) 鏡頭

鏡頭是用以成像的光學係統,由一係列光學鏡片和鏡筒所組成,每個鏡頭都有焦距和相對口徑兩個特征數據。

(2) 取景器

取景器是用來選取景物和構圖的裝置,通過取景器看到的景物,凡能落在畫麵框內的部分,均能拍攝在膠片上。

(3) 測距器

測距器可以測量出景物的距離,它常與取景器組合在一起,通過連動機構可將測距和鏡頭調焦聯係起來,在測距的同時完成調焦。光學透視或單鏡頭反光式取景測距器都須手動操作,並用肉眼判斷。此外還有光電測距、聲呐測距、紅外線測距等方法,可免除手動操作,又能避免肉眼判斷帶來的誤差,以實現自動測距。

(4) 快門

快門是控製曝光量的主要部件,最常見的快門有鏡頭快門和焦平麵快門兩類。鏡頭快門是由一組很薄的金屬葉片組成,在主彈簧的作用下,連杆和撥圈的動作使葉片迅速地開啟和關閉;焦平麵快門是由兩組部分重疊的簾幕(前簾和後簾)構成,裝在焦平麵前方附近。兩簾幕按先後次序啟動,以便形成一個縫隙。縫隙在膠片前方掃過,以實現曝光。

(5) 光圈

光圈又叫光闌,是限製光束通過的機構,裝在鏡頭中間或後方。光圈能改變光路口徑,並與快門一起控製曝光量。常見的光圈有連續可變式和非連續可變式兩種。

2. 照相機的使用

隨著科技和製作工藝的不斷進步,照相機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從傳統相機發展到了數碼相機。傳統相機和數碼相機的區別在於它們的感光材料不同。傳統相機是利用膠片曝光,通過後期的衝洗成像;而數碼相機則是舍棄了膠片,利用膠片的替代品感光元器件CCD或CMOS感光,將光信號轉換為電子信號,傳送至影像處理芯片成像的。

一張優秀的作為教學媒體材料的照片必然是需要具有藝術美感的。掌握一定的攝影技術,運用好照相機是一個教師所要具備的重要技能之一。我們把照相機的使用簡單歸納為曝光和調焦。

(1) 曝光

傳統相機的曝光指的是光線照射物體後的反射光通過鏡頭聚焦在膠片上,膠片上的感光物質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潛影。數碼相機則是通過CCD或CMOS感應器進行曝光。不論是傳統相機還是數碼相機,如果不能正確地曝光,畫麵層次就不能得到良好的表現,拍攝的照片也就是失敗的照片。照相機控製曝光主要由光圈和快門共同決定。

(2) 調焦

調焦就是調整鏡頭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使被攝物體在感光元器件上形成清晰的影像。我們可以選擇自動調焦和手動調焦。在選擇自動對焦時,我們隻需要半按快門,相機便可進行自動對焦,保證影像清晰;在選擇手動對焦時,我們可以估計被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調整聚焦環,直到我們在相機尋像器中觀察到最清晰的影像再進行拍攝。調焦在拍攝過程中非常重要,如果影像拍攝出來連清晰度都無法保證,那就失去了傳達信息的能力。

(四) 電子白板

1. 電子白板概述

電子白板作為新興的視覺媒體,正在逐步走進我們的課堂。在世界各地,電子白板技術都在被廣泛地應用。英國已經有90%以上的中小學都配備了電子白板;其他歐美發達國家教育機構的電子白板普及率也達到了70%。如此高的普及率體現了電子白板使用者對於電子白板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能力的認可。2004年4月,自中英合作交互白板實驗研究項目在北京部分中小學啟動以來,電子白板在國內學校的普及率迅速提高,但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2. 電子白板的種類及特點

目前市場上的電子白板分為兩類:複印式電子白板和交互式電子白板。

圖323複印式電子白板

(1) 複印式電子白板

這類電子白板可以作為計算機的投影板使用,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展示作用。白板上的書寫內容可以通過圖像傳感器采集處理後進行打印,也可以通過與計算機的連接,將白板的內容掃描到電腦上進行處理。如圖323。

這類電子白板與計算機的關係是單向的。電子白板的書寫內容可以傳輸到電腦上,但如果在電腦上對電子白板內容進行修改,在電子白板上則不會有顯示。這類電子白板隻作為普通的投影屏幕,計算機投影在電子白板上的內容是無法在電子白板上直接進行加工處理或者操作的,在可修改性上,沒有傳統黑板靈活性強。

(2) 交互式電子白板

交互式電子白板實現了電子白板與計算機之間的雙向交互通信與操作,如圖324。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與電腦進行信息通信,將電子白板與計算機連接,利用投影機將計算機上的內容投影到電子白板屏幕上,在專門的應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構造一個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學環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筆在白板上進行操作,可以運行任何應用程序,可以對文件進行編輯、修改等在計算機上利用鍵盤及鼠標可以實現的任何操作,所有的操作不但可以保存在電腦裏,而且可以在電子白板上立即顯示。交互式電子白板同樣可以支持複印。

圖324交互式電子白板

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智能性、交互性、趣味性對教育信息化的意義重大,主要有以下特點:

 功能強大。集計算機技術、投影技術、網絡技術、視音頻技術、互動技術於一身,功能上強於現在傳統的多媒體教室,通過電子白板將計算機、投影儀等設備完美結合。

 互動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拉近了老師和學生距離,生動形象的展示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 繼承創新。在繼承傳統黑板教學優秀傳統的同時,加入高科技的元素,特別是教師可以在白板上直接進行操作,這是傳統多媒體教學設備所無法達到的。

 應用廣泛。適用於各類課程教學,可以進行多種教學,無論是對於講授式教學、互動式教學,還是實驗式教學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MZ(3〗二、聽覺媒體〖MZ)〗

聽覺媒體主要指以收音機、錄音機、CD唱機、MP3播放器等設備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為主的承載語音教學信息的媒體。聽覺媒體在教學上的運用非常廣泛,它既可以應用於大範圍的教學,又可以供學生進行個別學習、重複學習,並且通過聽覺媒體加工的聽覺材料更加生動有趣,易於被受眾接受。

下麵介紹在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幾種聽覺媒體,講解這些媒體的使用特點。

(一) CD唱機

CD的英文全稱為compact disc,譯為激光唱盤。能播放CD唱片的機器,我們就稱為CD唱機或激光唱機。CD唱機是一種用微電腦控製的智能化高保真立體聲音響設備,采用了先進的激光技術、數碼技術、計算機技術,具有高密度記錄、放音時間長(達60~75分鍾)、操作簡便、選曲快速等優點,各項性能指標優於錄音機和收音機。

CD唱機主要由激光拾音器及唱盤係統、伺服係統、信號處理係統、信息存儲係統與控製係統等組成。將CD光盤裝入CD唱機後,唱機的激光器會發出激光束,通過光學透鏡投影到光盤的信息麵上,光盤的信息麵是由許多凹坑組成的,激光在盤片上刻出的小坑代表1,空白處代表0,當光點打在凹坑處時,因反射光較弱,光電檢測器撿拾的信號小;當光點打在無凹坑的鋁膜上時,反射光較強,光電檢測撿拾的信號大,這樣在檢測器輸出的時候就產生了不同高低電平的信號,這樣的數字信號經過進一步的處理,經過數模轉換器,就可以轉換成模擬的聲音信號了。

CD唱機所用的唱盤主要有CDROM、CDR、CDRW三種。CDROM是最常見的,表麵為白色。它是由光盤加工線大批量生產出來,一生產出來就已經有內容了,刻錄機無法做出CDROM。CDR的

圖325MPMan F10

表麵塗有反射層(綠、藍或金色),剛生產出來時是無內容的,你可以發現在刻錄之後,盤片的顏色會改變,此時資料已經存儲進去了。CDRW英文全稱為Compact DiscRewritable,譯為可重複刻錄光盤,也有紫色反射層,可以多次使用,極限為1000次左右。

(二) MP3播放器

自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MP3播放器——MPMan F10(如圖325)誕生以來,MP3不斷發展,依靠其出色的音質、良好的便攜性、多功能的用途獲得了廣大使用者的喜愛,成為一種重要的聽覺媒體。

1. MP3播放器支持格式

MP3播放器是利用數字信號係統完成處理傳輸和解碼MP3文件的任務的。首先MP3播放器讀取存儲器上的音樂信號,通過解碼芯片給信號進行解碼,解碼後的數字信號通過數模轉換器轉換為模擬信號,模擬信號再經過放大後,傳輸到音頻輸出口,這就是我們通過MP3播放器聽到的音樂了。一款MP3的兼容性非常重要,也就是除了可以播放MP3格式的音樂,對其他格式的音樂也要做到兼容並包。現在MP3播放器支持的音頻格式有:

(1) MP3格式。MP3格式是一種有損壓縮,具有10∶1~12∶1的高壓縮率,低音頻部分保存良好,犧牲高音頻部分換取文件數據的縮小,音質比CD格式或WAV格式稍差。

(2) WAV格式。最早的數字音頻格式,對存儲空間要求比較大。它支持多種壓縮算法,支持多種音頻位數、采樣頻率和聲道,采用44.1kHz的采樣頻率,16位量化位數,音質較好。

(3) WMA格式。WMA全稱為Windows Media Audio,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種音頻格式。WMA通過減少數據量獲得高達1∶18的高壓縮率,音質一般,文件大小隻有MP3格式的一半大。

(4) OGG格式。OGG格式全稱為OGGVorbis,這種格式支持多聲道,壓縮技術優於MP3。

2. MP3播放器的多功能使用

MP3的功能已不僅僅局限於收聽音樂,多功能的發展方向使得MP3成為我們生活學習的好幫手,下麵我們介紹一些常用的MP3功能。

(1) 移動存儲器。MP3播放器的容量現在已經達到幾十G,作為移動存儲器,它可以幫助我們方便地存放各種文件。

(2) 電子書。可以播放存儲在其中的電子文檔,方便我們隨時隨地地閱讀學習。

(3) 字典。可以實現電子詞典的功能,進行英漢互譯之類的操作。

(4) 錄音功能。可作為錄音機使用而無需磁帶,聲音素材在錄取後直接存儲在播放器中。

(5) 收音功能。可收聽廣播,電台頻率自動存儲,一鍵式操作。

(6) 圖片瀏覽。可以在顯示屏上直接觀看多種格式的圖片。

〖MZ(3〗三、視聽覺媒體〖MZ)〗

前麵我們討論了單純視覺、聽覺媒體對學習者在傳遞信息上的作用,而如果將視覺與聽覺媒體結合使用,將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如圖326所示,通過對記憶率的研究,表明學習相同的內容,若單純用聽覺,3小時後對所獲知識的保持率為60%,3天後則隻能保持15%;若單純用視覺,3小時後為70%,3天後則下降為40%;若視、聽覺並用,則3小時後保持率為90%,3天後仍能保持在75%。

圖326視覺、聽覺、視聽覺信息記憶比較

由此可見,視聽覺並用將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量、更高的記憶保持率和最佳的學習效率。而將視、聽結合的媒體,稱為視聽媒體。視聽媒體同時作用於人的視覺、聽覺兩種感官,它將直觀、鮮明的圖像與生動的語言、語音、語調有機結合,這種配合的默契創生出一種新的環境氛圍,不但充分表達所需傳遞的教學信息,而且有利於學習者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促進對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常用的視聽類教學媒體設備有電視係統、電視機、錄像機、攝像機、VCD、DVD等。

(一) 電視機

電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它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特性和視覺心理,運用電子技術和光電技術,形成事物的圖像信號與聲音信號。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也獲得了不斷更新,這裏我們主要介紹數字電視。

1. 數字電視的概念

數字電視就是指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係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

數字電視的含義並不是指我們一般人家中的電視機,而是指電視信號的處理、傳輸、發射和接收過程中使用數字信號的電視係統或電視設備。其具體傳輸過程是由電視台送出的圖像及聲音信號,經數字壓縮和數字調製後,形成數字電視信號,經過衛星、地麵無線廣播或有線電纜等方式傳送,由數字電視接收後,通過數字解調和數字視音頻解碼處理還原出原來的圖像及伴音。因為全過程均采用數字技術處理,因此信號損失小,接收效果好。

2. 數字電視的用途

在數字電視中,采用了雙向信息傳輸技術,增加了交互能力,賦予了電視許多全新的功能,使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獲取各種網絡服務,包括視頻點播、網上購物、遠程教學、遠程醫療等新業務,使電視機成為名副其實的信息家電。

數字電視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務就是視頻點播(VOD)。VOD是一種全新的電視收視方式,它不像傳統電視那樣,用戶隻能被動地收看電視台播放的節目,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選擇權、更強的交互能力,傳用戶之所需,看用戶之所點,有效地提高了節目的參與性、互動性和針對性。因此,可以預見,未來電視的發展方向會朝著點播模式的方向發展。數字電視還提供了其他服務,包括數據傳送、圖文廣播、上網服務等。用戶能夠使用電視現實股票交易、信息查詢、網上衝浪等,使電視被賦予了新的用途,擴展了電視的功能,把電視從封閉的窗戶變成了交流的窗口。

3. 機頂盒

目前我國的電視正在經曆從模擬電視向高清晰度數字電視過渡的過程。這是一個跨越式的過渡,與目前的模擬電視無法兼容,因此很多國家采用了一個過渡式的辦法,即數字機頂盒。使用了數字機頂盒後將數字信號轉變成模擬信號輸入給現在的模擬電視機顯示信息,這樣有效地避免了電視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導致的幹擾和損耗,電視接收的信號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機頂盒的全稱叫作“數字電視機頂盒”,如圖327。它是一種將數字電視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的變換設備,它把經過數字化壓縮的圖像和聲音信號解碼還原成模擬信號送入普通的電視機。目前的數字電視機頂盒已成為一種嵌入式計算設備,具有完善的實時操作係統,提供強大的CPU計算能力,用來協調控製機頂盒各部分硬件設施,並提供易操作的圖形用戶界麵,如增強型電視的電子節目指南,給用戶提供圖文並茂的節目介紹和背景資料。同時,機頂盒具有“傻瓜計算機”能力,這樣通過內部軟件功能和對網絡稍加進行雙向改造,很容易實現如因特網瀏覽、視頻點播、家庭電子商務、電話通信等多種服務,可謂一網打天下。

圖327數字機頂盒

(二) 影碟機

影碟機也統稱為視盤機,是播放光盤中電影聲音的設備,如圖328。影碟機是由數字視頻技術、數字聲頻激光唱盤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聲像設備,集中了激光技術、數字技術、精密加工技術等,是光機電一體化的典型消費類產品。它的型號品種繁多,這裏我們主要介紹VCD、DVD和EVD。

1. VideoCD(Video Compact Disc)

VideoCD(簡稱VCD,影碟機或影碟),是1993年8月由JVC、Philips等公司聯合製定的數字電視視盤技術規格,稱之為白皮書(White Book)。其采用MPEG1(Moving Picture Exports Group,活動圖像專家組)標準編碼,VCD可以在一張普通的CD光盤上記錄70分鍾的動態視頻和連續的音頻數據、相關的處理程序。

2. DVD(Digital Visual\/Versatile Disc)

1994年日本TOSHIBA(東芝)和SONY(索尼)等公司推出DVD,它按MPEG2壓縮編碼標準存貯活動圖像及相應的聲音,DVD圖像質量達到電視演播室水平(水平掃描線≥480線)。

VCD記錄的隻有單麵一層,而DVD的記錄層麵有四種:單麵單層(4.7GB),單麵雙層(8.5GB),雙麵單層(9.4GB),雙麵雙層(17GB)。單麵單層能夠存儲133分鍾的聲音和圖像。

圖328影碟機

DVD圖像采用MPEG2標準,在音頻方麵采用的標準較多,既有MPEG1立體聲、MPEG2環繞立體聲,也有Dolby(杜比)AC3,它采用5.1聲道或7.1聲道。

3. 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c)

EVD的水平掃描線達到720線以上的電視線,EVD與DVD的區別首先是高清晰度,EVD的像素(1920×1080i)200多萬像素是DVD(760×480)的5倍多。EVD從碟片的內容到碟機運行都按照高清標準要求製作。顯示設備最好是高清電視,這樣能夠保證高清節目按1920×1080i、1280×1080i或1280×720p格式播放(p指逐行掃描,i指隔行掃描)。

EVD影碟機可以兼容DVD、SVCD、VCD碟片。同時,EVD因為在按高清模式播放時,采取了上變換的措施,比DVD,VCD影碟機播放效果要好。

(三) 攝像機

攝像機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把光學圖像信號轉變為按照時間順序記錄的動態電信號,以便於存儲或者傳輸。

1. 攝像機的種類

攝像機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同。按成像質量可分為家用級、專業級、廣播級等;按成像器件可分為攝像管攝像機、CCD攝像機等;按信號記錄方式可分為數字攝像機、模擬攝像機等;按攝像功能可分為單一攝像機、攝錄一體機等。

圖329數字DV攝像機

圖3210數字攝像機

2. 攝像機的使用

攝像機的基本操作要領包括以下幾點:

(1) 穩:指鏡頭畫麵要平穩,無抖動,無晃動。

(2) 平:指鏡頭畫麵中的水平線要平,可以畫麵中景物的垂直線或水平線作參考,或以尋像器邊框為標準來衡量。

(3) 準:要求技巧性鏡頭成為落幅畫麵時要準確無誤,即落幅要準;還包括正確重現彩色、白平衡調整準、聚焦準、光圈準等。

(4) 勻:指施加技巧的速度要勻,勻速進行,不能忽快忽慢;鏡頭起落幅應緩慢,中間必須勻速。

(5) 清:指圖像畫麵要清晰,或根據畫麵內容的需要達到一定的模糊程度。

3. 攝像機的使用注意事項

攝像機隨機的說明書中除了介紹機器的操作方法,還寫有機器使用維護的注意事項。說明書中沒有提到的在平時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如下:

(1) 攝像機拍攝時請勿遭雨淋。

(2) 注意防潮、保持清爽。

(3) 使用和保存攝像機的環境濕度保持在40%左右最為適宜。

(4) 進行必要的防塵措施。

(5) 外出攜帶的注意事項:攝像機攜帶和使用中要注意防震、防摔。

(6) 遠離磁場電場。

(7) 工作中不要任意切斷電源。

(8) 攝像機使用後應注意:攝像機使用完畢存放之前應將磁帶和電池從攝像機內取出。

〖MZ(3〗四、交互媒體〖MZ)〗

交互是在某種學習環境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間進行的雙向交流,其目的在於促進學習任務的完成或人際關係的構建。因此,交互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種接收信息反饋和學習活動自適應的方式。時至今日,交互式教學已經得到較多的媒體技術支持。

(一) 多媒體計算機係統

1. 多媒體與多媒體信息

“多媒體”一詞譯自英文“Multimedia”,是一個複合詞。它由“multiple”和“medium”的複數形式“media”組合而成。“multiple”有“多重、複合”之意;“medium”則是指“介質、媒介和媒體”。按照字麵理解,多媒體就是“多重媒體”或“多重媒介”的意思。從字麵上看,多媒體就是由單媒體複合而成的。

多媒體是數字、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各種媒體有機組合,並與計算機、通信和廣播電視技術相結合,形成一個可組織、存儲、操縱和控製多媒體信息的集成環境和交互係統。

媒體是傳遞信息的中介物,客觀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媒體形式。多媒體計算機係統中的多媒體信息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 文本(Text):它是各種文字字體的集合,是用得最多的一種符號媒體形式,是人和計算機交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文本的特性包括字體、顏色、字號等。

(2) 圖形(Graphic)和圖像(Image):圖形包括點、線、麵到三維空間的黑白或彩色幾何圖形。圖像包括照片、幻燈片和繪畫作品等。

(3) 動畫(Animation):包括卡通、活頁動畫片和計算機製作的二維、三維動畫等。

(4) 視頻(Video):主要是指自然景物的連續畫麵圖像,包括數字化處理的錄像資料、影片等。

(5) 音頻(Audio):包括音響和音樂兩類。音響(Sound)包括解說旁白、自然聲響(如雷聲)和各種動物叫聲、汽車聲等。音樂(Music)包括歌曲、樂曲等。

2. 多媒體計算機

多媒體技術就是計算機交互式綜合處理多種媒體信息——文本、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使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鏈接,集成為一個具有交互性的係統。集成性、交互性和控製性是多媒體技術的三個最基本的特征。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出現,在技術上全麵采用人類本來所具有的信息交流技能和認知方式,為人機交互水平產生質的飛躍提供了可能性。

“多媒體計算機”一詞的出現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興起的。多媒體計算機能綜合處理多種媒體信息,為學習者提供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重複學習的自由,為自主性學習提供了方便,有利於因材施教。多媒體技術綜合了音響、活動圖像、動畫,甚至通信的聲音功能,而且諸多媒體共同傳遞信息,極大地增強了信息表現力,以便使學習者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多媒體計算機利用窗口交互操作、圖像的交互界麵,讓學習者通過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麵提高了參與性,使學習者在情感和行為上積極參與媒體的活動,並且多種感官的刺激也使學習者的思維更加積極,從而便於發現和總結。

(二) 多媒體教室

1. 多媒體教室基本組成

多媒體教室由多媒體計算機、液晶投影機、數字視頻展示台、中央控製係統、投影屏幕、音響設備等多種現代教學設備組成。

圖3211多媒體教室

(1) 數字視頻展示台。數字視頻展示台是整個多媒體演示教室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昂貴的設備,它連接著計算機係統、所有視頻輸出係統及數字視頻展示台,把視頻、數字信號輸出顯現在大屏幕上。

(2) 多媒體液晶投影機。可以進行實物、照片、圖書資料的投影,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設備。

(3) 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是演示係統的核心,教學軟件都要由它運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演示效果的好壞。

(4) 中央控製係統。中央控製係統用係統集成的方法,把整個多媒體演示教室的設備操作集成在一個平台上,所有設備的操作均可在這個平台上完成。

2. 多媒體教室的教學功能

(1) 課堂演示教學

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係統將教學內容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並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運用這種方法傳遞信息比較直觀、明了,可以從視聽方麵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觀察問題、理解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 模擬教學

多媒體技術可以把聲音、圖像、動畫等有機結合起來,模擬宏觀世界的現實場景和微觀世界的事物運動,以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一些抽象的原理和概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虛擬現實”技術,它是通過計算機產生一種仿真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可以作為一個實際操作者進行各種學習和操作,計算機可做出反應和判斷。模擬教學的設備係統主要有計算機、服務器和網絡設備。

(三) 網絡機房

網絡機房也稱為網絡教室,是目前國內各類學校,尤其是中小學較為普遍的、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網絡教學係統。網絡機房集普通的計算機機房、語音教室、視聽教室、多媒體教室等功能於一體,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及相關的網絡設備互聯而成,是一個小型教學網絡。網絡機房為提高教學質量、建構協作化學習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圖3212網絡機房

1. 網絡機房的硬件組成

網絡機房就是一個小型的局域網,需要配置的硬件包括交換機(或集線器)、服務器、計算機(教師機和學生機)、網卡和雙絞線等。

(1) 服務器

服務器是一台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它比一般的計算機配置要好,速度快,存儲量大,具有更加穩定的性能。服務器是整個網絡的核心,在服務器上安裝的是服務器操作係統,如Windows Server 2003,它在管理整個網絡的同時,也為網絡用戶提供服務。

(2) PC機(教師用機)

教師用機是計算機網絡教室中教師專用的計算機。在電子教室係統軟件支持下,教師用機可以對學生用機實施教學與管理。

(3) PC機(學生用機)

在計算機網絡教室中,學生用機是為學生提供的學習工具。學生用機可以在電子教室係統控製下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

(4) 交換機

交換機是局域網中工作站和服務器的連接設備。

2. 網絡機房的軟件組成

網絡機房除應安裝必要的係統軟件(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和課程教學軟件(如Office 2000)等以外,還應當安裝下列管理軟件:

(1) 電子教室軟件。主要用於計算機教室的綜合教學管理。

(2) 網絡淨化器。主要用於計算機教室反黃和反黑。

(3) 學科資源庫。主要是各學科的資源庫,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學資源。

(4) 辦公與備課係統。主要用於教師辦公管理和教學備課。

3. 電子教室係統軟件的功能

(1) 廣播教學:可將教師操作機的屏幕和多媒體信息實時傳送廣播給全體、部分或單個學生。

(2) 教學轉播:教師可將某一學生操作機的屏幕或多媒體信息轉播給所有學生,並可隨時改變廣播主動方。

(3) 師生對話:教師和學生可實時進行語音提問、交談。

(4) 動態監控:教師可實時監視和控製每個學生機的操作過程而不必移步。

(5) 單獨教學:教師可實時和指定的學生進行語音對話,而其他學生不受幹擾。

(6) 遠程命令:教師可同步控製學生機執行或關閉某一命令。

(7) 鍵盤、鼠標控製:教師可實時控製全部或某一學生機的鍵盤和鼠標的操作。

(8) 電子黑板:實現普通黑板的全部功能。教師和學生可共享。

網絡機房主要用途有兩個方麵:一是中小學信息技術必修課的主要教學場所,按照教育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要求,通過網絡機房,可以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訓練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訓練學生收集、傳輸、處理、發布和應用信息的技能,使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自主學習。二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的重要場所和條件保障,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個別化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良好環境。

〖MZ(3〗五、新型媒體〖MZ)〗

(一) 手機媒體

1. 手機媒體的概念和特點

手機媒體,是以手機為視聽終端、以手機上網為平台的個性化信息傳播載體,它是以分眾為傳播目標,以定向為傳播效果,以互動為傳播應用的大眾傳播媒介。被公認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後的“第五媒體”。

手機媒體的基本特征是數字化,最大的優勢是攜帶和使用方便。手機媒體作為網絡媒體的延伸,具有網絡媒體互動性強、信息獲取快、傳播快、更新快、跨地域傳播等特性。手機媒體還具有高度的移動性與便攜性,信息傳播的即時性與互動性,受眾資源極其豐富,多媒體傳播,私密性和整合性,同步和異步傳播有機統一,傳播者和受眾高度融合等優勢。

2. 手機媒體的發展與存在的問題

中國信息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互聯網信息時代手機影響力趕超廣電媒體。近年來,手機報、手機廣播、手機電視等手機媒體紛紛問世,無線通信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的方方麵麵,提供無處不在的最佳服務。一方麵,手機媒體作為以手機為中介,傳播文本、視聽、娛樂等多媒體信息的互動性的傳播工具,將對傳統的傳播方式產生突破性創新,手機比電腦更普及,比報紙更互動,比電視更便攜,比廣播更豐富,集四大媒體的優勢於一身,帶來視聽方式和傳播模式的革命。因而我們要學會運用手機媒體,特別是麵對當今多元化、即時性、多樣性的輿論生態環境,必須積極運用手機這一最新媒體,順應新聞傳播規律,提高傳播技巧,主動設置議程,及時發布信息,努力占得輿論引導的先機,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另一方麵,手機媒體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有虛假與不良信息傳播,侵犯個人隱私,信息垃圾,信息安全,手機所固有的技術缺陷如屏幕小、電池不足等。

此外,對手機媒體監管存在不少難點,諸如傳播者身份的隱蔽性、手機用戶的海量性、跨地域傳播帶來的挑戰、政策法規滯後等。在中國實行手機和網絡實名製不切實際而且存在負效應。對手機媒體的管理,要尊重手機媒體發展的特殊規律,創新手機媒體管理的原則。在製定有關手機媒體的政策與法規時,要避免鴕鳥政策。政策製定與立法原則應該是順應和促進手機媒體產業發展,規範與發展並重。

(二) 移動電視

1. 移動電視的概念

狹義上,移動電視是指在公共汽車等可移動物體內通過電視終端,移動地收看電視節目的一種技術或應用。廣義上,指一切可以通過移動方式收看電視節目的技術或應用,這就包括了狹義的移動電視、手機電視等其他可接收電視信號的移動設備。

圖3213公交車上的移動電視

圖3214移動電視DVD

2. 移動電視的應用

移動電視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動戶外數字電視傳媒,是傳統電視媒體的延伸。它采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數字電視技術,通過無線發射、地麵接收的方法進行電視節目傳播,你可以在任何安裝了接收裝置的巴士、輪渡、軌道交通等移動載體中收看到如DVD般清晰的移動電視畫麵,當然也能在非移動的情況下接收。

移動數字電視是國際公認的新興媒體,它首先出現在新加坡,2002年10月,中國內地第一批移動數字電視在上海投入運營,目前全國已有上海、北京、成都、長沙、廣州、南京、武漢、南昌、合肥、杭州、大連、青島、無錫等地開通了移動數字電視。

作為一種新的媒體,移動數字電視具有安裝簡便、覆蓋廣泛、反應迅速、移動性強的特點,它除了具有傳統媒體宣傳和欣賞的功能外,還承擔著城市應急預警、交通、食品衛生、商品質量等政府安全信息發布的重任。移動電視是通過無線數字信號發射、地麵數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電視節目的,無須連接有線電視網絡,通過機頂盒、接收天線和終端顯示器即可收看到電視節目,它覆蓋廣泛、反應迅速、移動性強,無論在高速移動還是固定的狀態下均能保持畫麵清晰,實現了邊走邊看、隨時隨地收看,極大地滿足了快節奏社會中人們對於信息的需求。

【思考與練習】

1. 說說你身邊出現的新型教學媒體。

2. 根據課堂教學的程序以及各種教學媒體的功效作用,結合你的專業,談談如果由你來安排課堂教學,你會怎樣使用教學媒體來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丁興富.教學媒體的本質,分類和特征——遠程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和媒體教學[J].中國遠程教育,2000(10).

[2] 李運林.教學媒體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3] 陳麗.遠程教育中教學媒體的交互性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4(7).

[4] 程誌,周鐵.基於認知負荷理論的教學媒體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08(11).

[5] 張剛要,李藝.教學媒體:由技術工具論、工具實在論到具身理論的範式轉換[J].中國電化教育,2017(4).

>>>>>>第四章聾校教育技術

〖MZ(1〗第四章聾校教育技術〖MZ)〗

◆ 〖MZ(3〗學習目標〖MZ)〗

1. 了解聽力障礙的基本概念以及聽力障礙兒童的基本特征。

2. 了解聽障兒童教育康複的基本特點。

3. 熟悉聽障兒童教育康複中出現的新型教學媒體及其應用。

◆ 〖MZ(3〗思維導圖〖MZ)〗

聾校教育技術

聽障學生的特點

聽障學生認知特點

聽障學生思維特點

聽障學生學習特點

聾校使用的教學媒體交互式白板一體機

平板電腦

特殊兒童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

助聽器

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教學媒體在學校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在普通學校的日常教學中,各種教學媒體如幻燈、投影、多媒體計算機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然而在特殊教育的範疇之內,聾校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所使用的教學媒體和普通學校有哪些不同呢?本章將重點來探討聽力障礙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以及聾校常見的教學媒體。

〖MZ(2〗第一節聽力障礙概述〖MZ)〗

〖MZ(3〗一、聽力障礙的概念〖MZ)〗

聽力障礙,又稱聽覺障礙,是指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障,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聲及言語聲,以致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

聽力障礙兒童,又稱聽力殘疾兒童、聽障兒童,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障,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聲及言語聲,以致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的兒童。

我國對於聽覺障礙的定義並無明確的規定,但大多數專家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是合理的。由於長期的生活習慣,聾的含義可能更廣一些,既包括各種輕重不同的體力損失,又包括嚴重的聽覺障礙。

〖MZ(3〗二、聽力障礙的分類〖MZ)〗

(一) 按聽力障礙的性質及部位分類

一般可分為以下四種:

1. 傳導性聽力障礙

凡病變局限於外耳和\/或中耳,並影響導音功能障礙者,均為傳導性聽力障礙。如外耳和中耳的發育畸形、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中耳炎性或非炎性疾病、耳硬化早期等,都可引起傳導性聽力損失。純音測聽檢查:氣導與骨導之間差異大於10dB且骨導在正常範圍內,說明聲音在到達內耳之前有障礙,但內耳功能正常。

2. 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

凡直接影響到耳蝸、螺旋神經節等末梢感受器、聽神經傳導途徑和聽中樞的各種病變,都可以造成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純音測聽檢查:氣導與骨導之間差異不大於10dB,且都不在正常範圍之內,說明傳音裝置功能正常,而感音功能受損。

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又可分為以下三種:

(1) 感音性聽力障礙。凡病變局限於耳蝸,並影響其感音功能者,即感音性聽力障礙(耳蝸損傷)。由於耳蝸部位血液供應比較脆弱,很容易受損,因此凡是位於耳蝸的病變,都能引起耳蝸性聽力障礙。通常以高頻聽力首先受損,出現山穀狀的聽力缺損,典型的聽力圖在4000Hz處呈陡峭形下降。耳蝸性聽力障礙的電測聽試驗的特點為:

一是重振現象。通俗地講,中等強度的聲音聽不見,但如果聲音的強度再大一些,他們又感受耳部難受、疼痛,即小聲聽不見、大聲難忍受。

二是複聽。對於同一種音調,聽力障礙患者感到聽到的聲音不一致,可能表現為音調一高一低。

三是病理性聽覺適應。在持續性的聲音刺激時,聽閾顯著增高。

(2) 神經性聽力障礙。凡病變直接發生在螺旋神經節或聽神經傳導通路上的任何部位,均為神經性聽力障礙。其臨床特點為:高頻聽力首先受損,逐漸向中低音擴展,最後普遍降低;氣導大於骨導,但均縮短;具有明顯的病理適應性現象。

(3) 中樞性聽力障礙。病變位於腦幹與大腦,累及蝸神經核及其中樞傳導通路、聽覺皮質中樞時導致中樞性聽力障礙。大腦對聲音和言語信號不能正確處理、識別和辨認。它又可以劃分為腦幹中樞性聽力障礙和皮質性聽力障礙。

3. 混合性聽力障礙

外耳和\/或中耳、內耳病變同時存在,影響聲波傳導與感受所造成的聽力障礙稱為混合性聽力障礙。導致混合性聽力障礙的原因可以是一種病變同時損傷了耳的傳音和感音係統,也可以是不同的疾病分別導致中耳和內耳或聽傳導通路的功能障礙所引起。混合性聽力障礙在臨床的表現多為兩種聽力障礙的混合表現,聽力圖表現為氣導和骨導均不正常,且氣骨導之差大於10dB。

4. 偽聾

偽聾即裝聾,是指聽覺係統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聽力正常,自稱聽力障礙。偽聾者並無神經心理創傷,往往帶有目的或企圖進行偽裝,主觀表現非常嚴重,通過多次的聽力學檢測以及客觀聽力檢查有助於鑒別。

(二) 按患病時間分類

1. 先天性聽力障礙

先天性聽力障礙包括外耳道先天性閉鎖、中耳或內耳畸形、妊娠期及圍產期所致的各種聽力障礙。

2. 後天性聽力障礙

後天性聽力障礙包括外耳和中耳各種傳導性聽力障礙,如外耳道後天性閉鎖、化膿性中耳炎、外耳及中耳腫瘤、各種外傷及耳硬化症等;在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中,包括各種傳染病所致的各種感音性聽力障礙、藥物中毒性聽力障礙、迷路炎、聽神經瘤、聽神經病、老年性聽力障礙以及精神因素所致的功能性聽力障礙等。

〖MZ(3〗三、聽障兒童的認知特征〖MZ)〗

認知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係,並揭露事物對人的意義與作用的心理活動。認知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一係列的心理活動。

(一) 聽障兒童的感知活動特征

感覺和知覺統稱為感知覺,簡稱感知,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形式,它們都是對當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反映。聽覺是人接收外界信息,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渠道和途徑之一。在各種感覺中,聽覺給人以豐富的信息。在生活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聽覺的作用有時超過了視覺。聽障兒童喪失了聽覺功能,或者在聽力上有明顯的缺失,他們的感知較正常兒童少了一條重要的途徑。

1. 感知活動受到局限

(1) 聽障影響了知覺的完整性

聽障兒童的知覺形象主要是視覺形象或視覺、觸覺和動覺的綜合性形象,不易形成視聽覺結合的綜合性形象。而生活中大量的事物形象是視聽結合的形象,而且所有知覺形象中試聽結合的形象最具鮮明性。本來具有聲音特性的事物,如果隻能反映其視覺特性,這種缺失聽覺成分的知覺形象給人一種平麵和虛撲的感覺。

(2) 縮小了感知的範圍

視覺所反映的光學特性和聽覺所反映的聲學特性是不同的,視線受到遮擋時就無法反映視線之外的事物,而聽覺不受這樣的局限。例如,門雖關閉,室外的聲音照樣可以為室內聽覺正常的人所知曉,但是對於聽障者,卻難以知曉門外的情況。

(3) 不能利用聲音識別物體的某些特性

不同質地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人們往往據此判斷物體的質地。另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情況下所發出的聲音也會有所不同,如某人聲音沙啞,我們猜想他可能感冒了。聽障者無法利用這些信息做出相應的判斷。

2. 不能利用聲音進行定向

定向就是確定方向,它是一種方位知覺。確定方向包括兩個方麵:一是確定物體在空間的方向位置;一是確定自身在空間所處的方向位置。在通常情況下,健全人的方向定位是以視覺聽覺為主,輔之以其他感官的協同活動,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聽覺可以成為定向的主要感覺。例如黑夜裏跌落的一枚硬幣,附近的火車從遠到近再遠離。健全人可以把聲音的強弱作為距離遠近的線索,但是對於聽障者是難以利用的。

3. 使視覺發生明顯的變化

(1) 對物體的視覺認知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用60張日常生活的圖片做實驗材料讓被試者辨認,被試者有普通小學一年級學生,聾校二、四年級學生和健全成人。實驗結果,低年級的聽障兒童視覺認知低於健全兒童,四年級的聽障兒童已經接近健全成人水平,視覺認知的發展速度很快。

(2) 視覺補償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

由於長期對視覺的依賴和使用,視覺經驗日益豐富,並且使視覺補償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例如聽障人的“看話”能力,也就是讀唇語,一般人幾乎做不到。另外,在對形象物體的認知上,聽障兒童往往能關注到更多的事物細節。

4.觸覺、振動覺和言語動覺更重要

(1) 觸覺和振動覺能部分代償聽覺功能

在目前聾校的課堂教學中,觸覺和振動覺往往能讓聽障兒童產生定向反射,起到吸引學生注意,進行組織教學的有效方式和途徑。律動課中,聽障兒童能通過木質地板的振動感受音樂的節奏,並隨之完成規定的動作。在目前的聽障兒童康複教學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發音教學,觸覺和振動覺能幫助學生體會發音的要領,掌握發音方法。

(2) 言語動覺對聽障兒童學習口語十分重要

聽覺正常的兒童能夠聽到自己的發音,他們學習說話主要是靠聽覺來調節。但是在聽力發生缺失時,言語動覺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言語動覺就是發音時對自己言語器官的運動和言語器官各部分所處的位置狀態的感覺。例如,發“a”這個音時,需要學習者體會言語器官的各部分是如何動作的,聽障兒童靠著這樣的自我感覺來調節發音活動。言語動覺在“看話”的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麵要看說話者的口型,另一方麵還要體會發音的動作,這樣才能理解說話者的意思。

(二) 聽障兒童的注意特征

注意按其是否有預定的目的和意誌努力的程度可以分為三種: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誌努力的注意是無意注意。反之,則為有意注意。而有意後注意是指有意注意在活動中發生的變化,即原先的有意注意,由於從事的活動逐漸熟練了或對其產生了興趣,此時對活動的注意仍然是有目的的,但不需要很強的意誌努力了,與原先的意誌努力相比程度減弱了。它產生在有意注意之後,所以叫有意後注意。

和健全兒童一樣,聽力殘疾兒童的注意是由無意注意逐步發展到有意注意的。兒童的有意注意受語言能力的製約,約從2歲開始,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而逐步形成和發展。在低年級的小學生身上,無意注意仍然占優勢。聽力殘疾兒童的有意注意要比健全兒童發展晚,他們注意的穩定性較差,不太善於分配注意和適時地轉移注意。

1. 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來自視覺對象

聽障兒童注意的產生無法像健全兒童那樣,既可以來自視覺刺激,也可以來自聽覺刺激。聽障兒童大腦皮層上的優勢興奮中心基本都產生和保持在視覺中樞,對他們來說,一般的語言刺激,如講述、解釋、勸告、演說等,都是難引起其注意的。所以要盡可能地把聽覺刺激轉化為視覺刺激,以吸引他們的注意。例如,聾校的電鈴都配有指示燈,鈴聲響起的同時,指示燈也發出強烈而耀眼的紅光。即使是有殘餘聽力的學生,視覺刺激的作用也強於聽覺刺激。

2. 無意注意起主導作用,有意注意發展遲緩

剛入學的聽障兒童由於年齡和語言的限製,往往隻有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才能引起其注意。這類事物往往具有以下特點:新奇、強烈;對比度鮮明;運動變化。由於他們對學習活動缺乏較深刻的認識,因而他們的注意往往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更多的是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例如,剛入學的聾校一年級新生,之所以喜歡上學學習,並非指他們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而是覺得學校裏的環境新鮮、小夥伴多、比家裏好玩。他們的有意注意是在學習活動中逐步發展起來的。

3. 注意的穩定性較差

通常人們在感知某一事物時,注意很難長時間保持固定不變,總會出現一種周期性的加強和減弱現象。因此注意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它往往受活動的內容、形式以及人的活動動機、身體機能狀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於聽障兒童而言,一方麵由於他們過多地依賴和使用視覺來感知事物,更容易因為視覺器官的疲勞而分散注意力;另一方麵,聽障兒童缺乏較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困難相對於健全人而言更大,學習的動力會慢慢降低,從而也難以長時間保持注意力。

4. 注意分配更加困難

健全兒童在從事某一活動時,通常都是視覺興奮和聽覺興奮一起產生,並且可以在大腦皮層的協調下,實現注意的恰當分配。因為健全兒童可以眼、耳、手、腦並用,同時視覺、聽覺和思維都能保持集中。聽障兒童的情形則完全不同,他們不能同時既看又聽,而隻能選擇其中一項完成,要麼看黑板,要麼看教材,要麼看教具,要麼看(聽)講解,注意會在幾者之間來回轉移。這樣,一方麵減慢了感知的速度,感知同樣的內容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另一方麵,由於注意的頻繁轉移使學生的感知變成了間斷的、不連續的,甚至遺漏了某些內容。

5. 注意難以隨任務的變化而適時轉移

注意轉移的關鍵在於人的主觀能動性,它具有較強的主動性、目的性和強製性。聽障兒童在學習中往往不得不以注意的轉移來代替注意的分配,但是當需要轉移注意時,他又難以適時地實現注意的轉移。例如,當老師講完一個比較有趣的教具開始往下講授時,學生的注意力還停留在那個教具上。

6. 有意後注意發展水平較低

有意後注意是注意的高級形式,它是在興趣的基礎上產生的,是主體個性傾向性的表現。聽障兒童由於知識經驗貧乏,語言發展遲緩,自我意識的發展也晚於健全兒童,他們的有意注意尚且比健全人要晚許多,有意後注意所要達到的層次就更困難了。

(三) 聽障兒童的記憶特征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曾經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和理論、體驗過的情緒和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記憶的內容。

在聽障兒童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幾天前剛學習的東西,上課提問時,會有許多的學生說“沒學過”,讓老師大為惱火。其實並不是聽障兒童的學習態度不好,這跟聽障兒童的記憶特點有很大關係。

關於聽障兒童記憶的特點,許多著述者從不同的角度都做過概括,如有人把聽障兒童的記憶特點概括為三點:① 無意記憶占優勢;② 有意記憶逐漸發展;③ 形象記憶顯著優於詞語記憶(方俊明,1998)。也有人則指出:① 聽障兒童形象記憶能力較強,而對語音、語調以及文字材料的記憶則要困難很多;② 手語記憶是聽障兒童的一種特殊記憶方法。這裏將各種聽障兒童記憶特點歸納總結成以下幾個方麵:

1. 視覺記憶相對占優勢

從記憶所依賴的分析器來看,聽障兒童的視覺記憶優於動覺記憶。在一項研究中,被試為聽障兒童和聽力正常兒童。向兩組被試用不同的方式呈現相同的圖形,一組用視覺方式來呈現,即讓被試通過看來識記圖形;另一組則用手沿著圖形的輪廓觸摸而排除視覺。研究結果顯示:第一,聽障兒童在第二組以動覺形式反映識記圖形的空間形象,其準確性比健全兒童要差。第二,聽障兒童的視覺記憶的發展落後於健全兒童,但視覺記憶的落後程度要比動覺記憶的落後程度要小得多。第三,聽障兒童和健全兒童的動覺記憶在學齡初期差距最大,學齡中期差距縮小,學齡晚期則幾乎消失了。

2. 對與語詞關聯密切的材料的記憶明顯薄弱

研究發現,凡是需要借助於視覺的圖形記憶則不遜於健全兒童,但是需要借助於語言的記憶材料,其記憶效果都較正常兒童要低。主要有如下原因:

(1) 對語音的感知困難。語言是由語音、詞彙和語法三要素構成的一種符號係統。其中,語音是最基本的要素,它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形式,所以“有聲”是語言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有關人類記憶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的協同感知有助於提高識記的效果。與健全兒童相比,聽障兒童無法感知或者不能清晰地感知語言的聲音刺激,如此就失去了最常用的感知語言的通道,從而使語言材料的記憶不牢固。

(2) 言語聽覺與言語動覺的神經聯係較差。此處的言語動覺是指說話時言語器官的肌肉組織的活動所產生的感覺。健聽人的言語聽覺和言語動覺會天然地建立起一種神經聯係,這種聯係一方麵可以通過言語聽覺的模仿而學習發音,另一方麵對自身的發音動作起調控作用,即通過言語聽覺的反饋信息對言語動覺實行調節。一旦這種聯係變得較弱,無論是模仿他人發音還是對自身發音動作的調節都不能達到很精確的程度。

(3) 與聽障兒童掌握語言的程度有關。人類對任何一種工具的操作都必須形成相應的技能,語言的表達也是一種技能,而技能的掌握需要經過反複練習,一旦形成熟練技巧之後,也能保持不忘。但是聽障兒童的語言基本處於半生不熟的狀態,甚至有些基本不會,也難得去用。目前的康複中心在聽障兒童語音練習這方麵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以期通過多練習的方式讓其掌握最基本的語言技能。

(4) 與聽障兒童對語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關。心理學的一些研究表明,識記的材料是否有意義、意義的大小以及學習者是否了解其意義,對識記的效果有明顯的影響。在理解基礎上的識記效果要比機械識記更全麵、更迅速、更牢固。聽障兒童對大多數文字本身的意義理解比較模糊,光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去識記的話,效果可想而知了。

(5) 與語言的個體保存方式有關。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現象,個體的語言活動,包括聽說讀寫,就是語言得以保存下來的一種基本形式。語言的這種保存方式是最方便、最完善的,它的生物學前提是人類進化的漫長歲月中,人腦所形成的言語機能區。我們要明確的是,聽障兒童不可能去改變這個物質前提,另外聽障兒童采用其他保存方式,比如手勢動作、神態表情,也不可能與聽說方式的優越性相比。這也表明,隻有恢複利用人腦言語技能區的優勢,才可以提高聽障兒童的語言文字記憶效率。這也正是目前大多數的康複中心致力的方向,也應該是聽障兒童獲得語言機能的最佳方案。

(四) 聽障兒童的想象特征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由於聽力的缺失,聽障兒童比較缺乏聽覺的表象,尤其是由此帶來的語言障礙,使得他們不能利用語言來組織形象的加工,造成他們的想象較之同齡或同年級健全兒童有較大的落後性。

1. 無意性較強,有意性相對薄弱

聽障兒童想象的無意性很強,一般沒有什麼預定的目的和計劃,而是由外界事物的直接刺激所引起的形象的聯想,或者是在情緒和興趣的影響下展開想象。因此,他們想象的主題也變幻不定,想象的內容也零散不連貫。例如,在描述看過的電影電視時,常用手勢動作把影片中的某些畫麵淩亂地演示出來。這種現象在學齡前和低齡聽障兒童身上表現得比較明顯。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提高,高年級聽障兒童的有意想象有了一定的發展。例如,他們已經能完成看圖作文,並且可以按照一定的命題去構思,寫出一定質量的作文。不過總的來說,他們的無意想象仍然較強。

2. 富於形象性和直觀性,而邏輯性和概括性相對膚淺

聽障兒童的想象表現出很強的形象性和直觀性,一般需要借助某種具體的東西作為直接的依據,想象才能得以展開。例如,教“翩翩起舞”一詞時,僅靠教師在課堂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和動作演示是不夠的。一旦有機會看到蝴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語言描繪、動作演示和眼前的蝴蝶飛舞聯係起來,這樣學生就能借助“蝴蝶”這一具體形象,展開想象的翅膀,真正知道“翩翩起舞”的意思。另外聽障兒童的想象還不能通過合理的組合、加工揭示事物的本質。

3. 再造性成分較多,創造性成分較少

低、中年級聽障兒童的想象特別富於再造性,他們善於模仿別人的姿態、動作和神態,他們表演的啞劇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但是創造性成分很少。到了高年級,他們的語言能力已經形成,表象日益豐富,想象中的創造性成分也有了顯著的發展。

(五) 聽障兒童的思維特征

1. 聽障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

一般來說,健全兒童的思維發展要經曆三個階段,即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但是由於聽障兒童言語形成和發展的缺陷,很大一部分思維較長時間停留在思維發展的第二階段。這種具體形象從思維過程來看是以事物的外部特征作為概念的依據的,在解決問題時表現為思維更容易受知覺情景的影響,缺乏對問題所處的情境做全局的分析,看不出事物的多重關係,因而使解決問題的思路不靈活。

2. 聽障兒童抽象思維的發展

對於健全兒童來講,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不是立刻實現的,而是逐步地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發展到以抽象思維為主的過程。對聽障兒童來說,由於語言發展較遲緩,詞彙貧乏而不牢固,從而使這種轉變過程更具有明顯的過渡性。通常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1) 時間更長。健全兒童入學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語言學習和思維訓練,大約到四年級,他們的思維開始以抽象思維為主。聽障兒童缺乏語言基礎,一般要到十五六歲或者高年級以後,他們的抽象思維成分才開始居主要地位。

(2) 抽象思維發展的同時,仍表現出很大的具體形象性。聽障兒童所掌握的概念大多是有關具體對象的概念,如蘋果、橘子等,要把握概念中比較抽象的成分則比較難,因而尚不能掌握一類對象的一般特征。

(3) 兩種思維呈現出均勢狀態。在抽象思維明顯占據優勢之前,兩種思維形式不分高低,即在考慮一個問題時表現出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而在考慮另一個問題時又表現出抽象思維的特點。

〖MZ(2〗第二節聾校教育教學特點〖MZ)〗

近幾年來,聽力障礙學生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注意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但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目前的聾校教育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辦學經驗比較缺乏,各種條件比較落後,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等。如何讓一個聽力障礙學生健康成長,擺脫自身的缺陷,掌握一技之長,成功地走入社會,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並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需要繼續地摸索和研究。

〖MZ(3〗一、聾校教學原則〖MZ)〗

(一) 重視聽力障礙學生的早期康複教育

聽力障礙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基本上聽力很差甚至失去聽覺,從小就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裏,語言係統發展極為緩慢,對社會的感知基本是零認識。0至7歲這一階段是聽力障礙兒童認知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大,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如果在這期間對聽力障礙兒童進行合適的教育,會有利於聽力障礙兒童生理能力的重新組合;有利於身體各種能力的代償;有利於損傷器官的矯正和恢複。也就是說,“對聽力障礙兒童進行早期的康複教育,有利於其缺陷的最大能力補償;有利於其潛力的最大程度發揮;有利於其身心最大限度的發展。”

良好的早期康複教育,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聽力障礙兒童的自理能力,減輕家庭的壓力,甚至可以使聽力障礙兒童完全具備和正常人一樣的社會能力。所以在聾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抓好聽力障礙兒童的早期康複教育。

(二) 重視聽力障礙兒童德、智、體等方麵全麵發展教育

聾校裏大多數學生習慣於死讀書,讀死書,也很少願意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而聾校教育教學的宗旨是培養聽障兒童在德、智、體等方麵均衡發展,不僅要求聽障兒童掌握基本文化課知識,還要注意學生在道德、體育、審美、情感、勞動、衛生等方麵的教育。要把他們培養成德、智、體、美、勞等方麵都很優秀的學生,為他們以後成功地走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聽障兒童雖然有著自身的缺陷,但事實證明他們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工作和生活,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 重視聽障兒童的情感教育

人是有感情的,有愛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然而情感這方麵恰恰是聽障兒童的弱點。由於聽障兒童自身的缺陷導致他們一般都比較自閉、驕傲,具有猜忌、懷疑別人、報複性強等特征,因此他們的感情比較冷漠,一般也不會主動去關愛別人和幫助別人。通常情況下都是以自我為主,很少會去關心其他的人或事。

聾校的教育教學基本上都比較重視聽障兒童的情感教育,教育他們要愛自己,愛別人,愛整個社會大家庭。最後就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豐富他們的感情,喚醒他們靈魂深處的愛,做一個有理想、有誌氣、有感情、有愛心的新時代少年。

(四) 重視聽障兒童的職業教育

聾校的教育教學都相當重視職業教育。聽障兒童由於自身存在著缺陷,因此相對於健全人來說,要想獨立生存還是比較困難的,走入社會之後大部分還是要靠父母養活。培養和提高聽障兒童的職業技能,不但對聽障兒童自身謀求發展顯得十分重要,而且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職業教育不僅能幫助聽障兒童培養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和不斷進取的信心,為他們平等地參與社會準備條件和奠定基礎,還能幫助聽障兒童得到全麵發展,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文化學習效果,豐富他們的知識,掌握一技之長。職業教育是聾校教育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為聽障兒童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出路,真正地做到殘而不廢,同時也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MZ(3〗二、聾校教育教學的方法〖MZ)〗

由於聽力障礙學生經常借助視覺來理解外部世界,他們的視覺方麵比健全學生有著特殊的發展,他們喜歡和習慣於用視覺去感知世界,因此他們的視覺表象是比較豐富的,視覺是他們從外部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根據聽力障礙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就要注意選用符合這一特點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比較常用的有演示法、觀察法等。

(一) 演示法的運用

這一方法是教師把教具或實物展示給學生看、給學生做示範性的實驗,或者是給學生做形象化的動作表演,使學生僅憑視覺就能從直觀的形象中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演示法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充分發揮聽力障礙學生的視覺優勢,使學生通過視覺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人的認識規律是由具體到抽象,這一教學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也符合聽力障礙學生的思維特征。

聽力障礙學生由於人群小,與社會交往少,使他們的生活麵較窄,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均偏低。根據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在聾校教學中要遵循這一規律,大量地運用演示法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從直觀形象順利發展到抽象理解。在演示過程中,要隨時注意各種直觀教具或其他演示材料的實際效果,要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的要求恰當地安排和使用,要做到使學生看懂、理解。演示的順序一般是按教材內容來確定,如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或按人物活動、情節過程等進行演示,總之,運用演示法要綜合考慮學生、教材及設施條件等要素,要善於抓住事物之間的聯係和規律,使演示合理化、係統化,提高演示的效果。

(二) 觀察法的運用

觀察法是另一種發揮聽力障礙學生視覺優勢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是利用視覺器官觀察事物的現象、特征,從而獲取感性知識,進而通過概括分析得到理性知識的重要途徑。觀察是聽力障礙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聽力障礙學生智力、培養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一定的觀察方法。聽力障礙學生在觀察中往往隻注意到事物的表麵現象和外部聯係,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點,有時隻注意到個別細節而忽略了整體聯係。由於聽力障礙學生在觀察時的這些缺陷,他們需要在老師的幫助和啟發下,進行不斷的訓練和培養,從而獲得比較好的觀察效果。隻有讓學生多觀察、仔細和全麵觀察,才能為他們進行正確的思維活動提供豐富的感受性材料,為他們的思維能力發展、表達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三) 談話法的運用

談話法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師生對話的形式,使學生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同樣依賴於學生良好的視覺注意力,但其側重於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談話法包括三種類型:以傳授新教材為主要任務的啟發式談話;以鞏固知識為主要任務的複習和考查性談話;指導性的或總結性的談話。通過談話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談話法還能調節學生的情緒,增加師生間的情感,活躍課堂氣氛,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正確運用談話法,能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進行思維活動,獲得知識和能力。相反,如果談話法運用不當,則可能有問無答,課堂氣氛沉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MZ(3〗三、聾校教師應具備的信息技術素養〖MZ)〗

麵對聽障兒童聽覺能力的缺失及由此帶來認知結構及能力方麵的變化,教會學生如何獲取吸收有用信息,提高學習和社會適應能力至關重要。聾校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在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方麵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聾校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視覺素養

國際視覺素養協會將視覺素養定義為:一個人通過看獲得並整合其他感官經驗形成的一係列視覺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發展是學習的基礎。當擁有這些能力時,具有視覺素養的人就能區別和解釋視覺活動、視覺物體以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視覺符號。通過創造性地使用這些能力,人們會與他人交流、理解和欣賞視覺傳播的蘊涵。視覺素養之於大眾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對於主要靠視覺獲得信息的聽障兒童,聾校教師具有較高視覺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 聾校教師應掌握多媒體製作能力

教師向聽障兒童傳授知識時,由於聽障兒童聽覺器官損傷和教師口型不準,聽障兒童常常無法通過“看話”獲得口語傳遞的信息。受手語詞彙不夠豐富,無法表達新生事物或抽象概念的限製,大量知識無法被聽障兒童接收。如果教師掌握更多的視覺化表達方法,比如處理並製作圖形、圖像,製作動畫、視頻,製作多媒體課件,將一些直觀的或者用語言無法表達清楚的事物、情景或過程生動形象地呈現給他們,很好地適應他們的視覺需求,對於提高聾教育教學的效果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時應考慮聽障兒童高級思維能力發展的需要,將抽象的知識利用一定的視覺表達策略展示給學生,讓聽障兒童在豐富的感性知識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三) 聾校教師應能熟練運用各種信息傳遞渠道

張寧生教授認為聾教育的關鍵不是解決聽力的問題,而是解決溝通手段問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開通一個全新的傳播渠道,在信息編碼的多元化、傳播方式的多樣性、信息反饋的及時性方麵都有著巨大的優勢。利用多媒體這一高度視覺化信息傳遞工具,通過逼真的圖像、鮮豔的色彩、生動的動畫為聽障兒童創設具有直觀、形象、運動、交互和可重複性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可以對聽障兒童的生理缺陷進行有效的補償,同時培養聽障兒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互聯網是很好的交流互動平台,聾校教師可以指導聽障兒童通過電子郵件(Email)、討論組(Discussion Group)、聊天室(Chat Room)等實現全球範圍內的互動交流,增進了解,交流思想,獲取知識,求得幫助。通過網絡日誌可以記錄聽障兒童學習和成長的經曆、感悟、心得,並可以與網絡上誌同道合的人相互分享,共同進步。這將有效克服了聽障兒童與外界的溝通障礙,構築了他們在信息輸入、處理、輸出環節的無障礙通道,提高了聽障兒童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了聽障兒童的探究能力。

(四) 聾校教師應能具備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教育康複的能力

聾校的信息技術設備不僅包括計算機、多媒體教室、互聯網等,還包括適用於聽障兒童聽力康複及語言訓練的相應設備,如無線調頻集體語訓設備、有線調頻語訓設備、測聽設備、耳模製作設備、助聽維修設備等。這些設備的應用使得有殘餘聽力的聽障兒童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聽覺的補償和康複。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創設內含聽訓和語訓的遊戲活動,讓聽障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激發聽障兒童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他們的視覺、觸覺、運動覺,從而提高其聽說能力。聾教育教師所需要掌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僅包括教學媒體的操作與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信息技術與聾教育具體學科整合的有機整合,還要考慮到聽障兒童的特點及康複的特殊需要,熟練掌握康複儀器的操作原理、使用及相應問題的解決,這與聽障兒童的有效康複有著緊密的聯係。

〖MZ(2〗第三節聾校使用的教學媒體〖MZ)〗

聽障兒童的認知特點、思維特點、學習特點使得聾校的課堂教學與普通學校的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上有許多的不同之處。聾校的課堂教學往往突出以直觀教學為主,注重從聽障兒童的形象思維入手,開展課堂教學。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技術的手段也得到了較大的豐富,在現在的聾校課堂教學中,既有普通學校常用的媒體,如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等,也有代表教學手段前沿技術的媒體,比如聽覺功能、語言\/言語功能、認知能力評估與訓練係統等。

〖MZ(3〗一、交互式白板一體機〖MZ)〗

(一) 特點

目前市場上冠名多媒體教學一體機的產品很多,從顯示方式來區分,可以分為白板一體機和液晶一體機。交互式白板一體機作為新型多媒體互動教學終端,集合電子白板、短焦投影、功放、音響、電腦、視頻展台、中控、無線耳麥、有線電視等多媒體設備功能於一體,滿足現代教學應用需求,一舉解決當前多媒體教室各種設備分散、連接雜亂、操作繁瑣、設備協調與兼容性差等問題,方便廣大教師輕鬆自如地開展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教學表現形式,讓常態課堂教學動感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互動參與,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交互式白板一體機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教學平台,既有效解決了大尺寸顯示難題,又實現了最佳書寫效果。尤其適合教育信息基礎薄弱的城鄉、農村地區的廣大中小學校,具有一機多用(白板教學、音視頻播放、實物展示、收看電視等),便捷易用(集成麵板控製,一鍵式開關、腔體分裝結構等),經濟實用(比傳統多媒體設備、平板電視等具有更高的性價比等)的特點,縮小城鄉教育“數字鴻溝”,提高區域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有效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圖431交互式白板一體機

(二) 與傳統電子白板相比的優勢

1. 使用交互白板容易對材料展示過程進行控製

教師不必到主控台前操作,就可控製演示材料的播放,這使得課堂中教師的身體語言得以充分發揮,也避免了課堂上由於教師往返於黑板與主控台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問題。教師又重新站在了講台上,在電子白板上自由地板書,教師不再是“鼠標的點擊者”,學生也不用再當“錄音機”。最重要的是,教師終於可以重新站起來和學生麵對麵地交流了,通過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充分互動交流,演繹精彩課堂。

2. 使用交互白板技術能高效地處理數字化信息資源

交互白板技術能及時方便靈活地引入多種類型的數字化信息資源,並可對多媒體材料進行靈活的編輯組織、展示和控製,它使得數字化資源的呈示更靈活,也解決了過去多媒體投影係統環境下,使用課件和幻燈講稿教學材料結構高度固化的問題。交互白板能夠實現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的靈活整合。可以在交互白板的計算機工作界麵調用計算機及網絡原有的各類資源(包括各類計算機和網絡軟件課件,播放各類多媒體光盤和視頻音頻材料等),而且還可直接調用交互白板內置的多種資源庫,主要有活動掛圖資源庫、注釋庫、超鏈接庫、動畫庫等。

3. 板書內容可以被存儲下來

寫畫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圖形或插入的任何圖片都可以被保存至硬盤或移動存儲設備,供下節課、下學年或在其他班級使用,或與其他教師共享;在電腦中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資源庫,以供以後反複使用,這些資源庫中的資料對於老師的講課有重要的作用,並且老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或連接其他計算機以獲得更多的資源。

4. 交互白板技術豐富了材料的表現形式

交互白板技術使得以前色彩單調,呈示材料類型僅止於手寫文字和手繪圖形的黑板變得五彩繽紛,既可如以往一樣自由板書,又可展示、編輯數字化的圖片、視頻,這將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其注意力,能同時實現人機和人際交互,提供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資源的交互平台,提高學生積極性,願意主動加入學習過程中。

5. 白板不再是一塊“冷冰冰”的黑板,而成為學生的另一位老師和朋友

使用交互白板仍然可以像傳統黑板一樣自由板書,因為它在外觀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觸摸屏,無須嚴格的專業訓練,易學易用,好學好用,部分年齡較大、計算機技能較差的老教師稍加嚐試就可應用白板的基本功能進行教學。同樣,不需要使用鍵盤而在白板上直接書畫和操作有利於幼小兒童和殘障學生更踴躍地參加到教學中來。

6. 交互白板使教師對計算機的操作透明化

它使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師是如何對軟件進行操作的,如點擊了哪個按鈕或哪個菜單。這對計算機軟件應用的學習十分有意義。在計算機機房,教師可以在白板上熟練操作,既使教師離開了計算機操作台,又可以麵向學生站在白板前,這個變化使教師從遠離集體又回到學生集體當中。學生也可以從中學習到計算機的操作知識。

〖MZ(3〗二、平板電腦〖MZ)〗

(一) 平板電腦的概述

隨著教學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教學資源的現代化管理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通過計算機來對院校教學資源進行統一管理,是教學資源管理走向信息化、規範化的必然途徑。平板電腦的出現,為整個數字教育帶來了一場新的革命,移動交互平台將進一步推進教學信息化,使教與學不再受地域、時間的限製。

圖432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是一種小型的、方便攜帶的個人電腦,以觸摸屏作為基本的輸入設備。它擁有的觸摸屏(也稱為數位板技術)允許用戶通過觸控筆或數字筆來進行作業而不是傳統的鍵盤或鼠標。用戶可以通過手寫識別、屏幕上的軟鍵盤輸入、語音識別或者一個真正的鍵盤來輸入。

(二) 平板電腦的功能

平板電腦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手段,使用平板電腦可以實現多方麵的輔助教學功能。

1. 電子書庫

“你的平板電腦就是你的私人圖書館”,學生從此可以擺脫沉重的課本,所有教材及課外讀物都可以從平台下載,提供的教學內容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藝術、經濟、商業、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等類別。

2. 虛擬教室

利用平台改變以往授課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授課的教學模式,直接借助平板電腦的界麵進行書寫、批注和繪圖,而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師所編輯的內容,並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實現和老師的實時互動。在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借助平板電腦看到學生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內容,並可以隨時操控學生的電腦,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協助學生完成課程,學生在虛擬教室裏分組討論,也可及時與教師溝通討論結果。

3. 視頻教學

利用平台,我們將突破教室的物理界限,隨時隨地都可以汲取知識的養分,利用上傳的教學視頻或通過平板電腦的前置攝像頭就可實現一對一教學。同時,上傳的教學視頻還可通過分享功能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一同學習一同進步,並通過平台論壇即時分享學習體會及心得。

4. 課件管理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通過平台管理自己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教學筆記等學習資料。同時,教師還可對課表、教案、辦公會議等工作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及管理。

5. 電子考試

通過平台的考試係統可以實現無紙化考試,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做題,教師通過平板電腦改卷。

〖MZ(3〗三、特殊兒童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MZ)〗

(一) 特殊兒童聽覺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

特殊兒童聽覺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以聽覺發展的四個階段(聽覺察知、聽覺分辨、聽覺識別、聽覺理解)為理論指導,通過客觀、定量的數量評估和功能評估對聽障兒童及其他聽障人群的助聽聽閾及聽覺能力進行綜合測評,為助聽(重建)效果的評價以及康複訓練製定提供科學依據;同時,結合大量豐富、貼近日常的視聽素材以及生動有趣的互動遊戲,幫助聽障兒童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己的殘餘聽力,提高並強化其對日常各種聲音的辨認、區別和理解能力。

1. 適用人群

(1) 適用對象。適用於聽障兒童,以及語言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自閉症、腦癱等伴有聽覺障礙的特殊人群。

(2) 適用範圍。適用於特殊學校、醫院康複科、兒童醫院、殘聯中心及康複機構等。

2. 係統特色

(1) 遵循聽覺發展的規律,針對聽覺察知、聽覺分辨、聽覺識別及聽覺理解四個階段提供定量、客觀的能力評估。

(2) 結合豐富寫實的視聽素材以及生動有趣的互動遊戲,將觸摸屏人機交互和多媒體動畫技術應用於聽覺康複中。

(3) 提供康複效果全程監控和康複數據統計分析功能。

3. 係統功能

(1) 聽覺評估。提供數量評估和功能評估,評估過程自動化,無須人工計分,自動保存和處理分析評估結果,生成分析報告。

聽覺評估聽覺察知無意察知\/有意察知

互動遊戲

聽覺分辨綜合分辨\/精細分辨

互動遊戲

聽覺識別音位識別\/聲調識別

數字識別\/詞語識別

互動遊戲

聽覺理解詞語理解\/句子理解\/短文理解

互動遊戲

聽覺概念空間概念\/屬性概念\/數量概念\/時間概念

圖433聽覺評估

(2) 聽覺康複。

(3) 康複效果管理。內含數據管理、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三個模塊,可用於儲存、讀取特殊兒童的評估結果及訓練數據,為聽覺功能的個別化康複訓練計劃製定提供參考信息。

(4) 專業工具。內含言語主頻分析(移頻、漸進、開放式)、濾波複合音、助聽效果模擬等專業工具,用於輔助聽障兒童的聽覺能力評估與訓練。

(二) 特殊兒童語言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

語言障礙不僅影響兒童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還會影響兒童的神經心理發育。特殊兒童語言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以語言發育關鍵期及發展規律為指導,甄選語言發育不同階段的關鍵詞彙、詞語、句子及短文作為語言評估和訓練的素材。係統結合主客觀的評估方法,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訓練設計,通過科學、明確的教育和強化訓練,引導兒童的語言從低階段向更高階段發展。

1. 適用人群

(1) 適用對象。適用於語言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自閉症、腦癱、唐氏綜合征等語言障礙患者。

(2) 適用範圍。適用於特殊學校、醫院康複科、兒童醫院、殘聯中心及康複機構等。

2. 係統特色

主客觀相結合的評估方式;豐富的訓練題庫;8000多個幹預內容;開放式教學平台。

3. 係統功能

係統功能包括早期語言評估、早期語言幹預、主題教育、輔助溝通、生態教學平台、康複效果管理以及指導手冊七大功能。

(1) 早期語言評估。提供前語言能力、詞組、句子、短文理解與表達能力的評估,語言行為量表評估以及語言韻律能力的測評。

(2) 早期語言幹預。內含前語言能力,詞語、詞組、句子、短文理解與表達能力和語言韻律能力的康複教育,童謠吟誦以及音樂廳。

(3) 主題教育。由單元主題和認知主題訓練、語言認知訓練以及結構化教學三大訓練版塊組成,各單元主題由易到難,從簡至繁,內容環環相扣,逐步挖掘和培養特殊需要兒童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4) 輔助溝通。采用圖形和文字代替語音進行溝通訓練,幫助特殊需要兒童提高仿說能力,促進聽覺理解,引起語言興趣,建立語言意識。

(5) 生態教學平台。由讀一讀、說一說、學名詞、學組句、對與錯、找朋友、朗讀訓練和情景訓練八大訓練題型組成。

(6) 康複效果管理。可用於儲存、讀取特殊需要兒童的評估結果及訓練數據,為語言功能的個別化康複訓練計劃的製定提供參考信息。

(7) 指導手冊。內含語言能力的原理指導、康複訓練的方法介紹、訓練係統的方案操作以及典型案例的講解。

(三) 特殊兒童言語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

言語產生是通過呼吸、發聲、構音三個係統的協調運動實現的。特殊兒童言語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以言語產生機製為基礎,實現對呼吸功能、發聲功能、共鳴功能、構音功能以及語音功能的定量化評估,為語言康複訓練方案的製定和康複效果的評價提供客觀依據;同時,係統針對各環節的言語障礙提供錄入生動有趣的遊戲訓練程序和視聽動畫反饋,為言語障礙兒童提供充滿科學性、趣味性的訓練工具。

1. 適用人群

(1) 適用對象。適用於唇齶裂、語言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腦癱等各類疾病引起的構音障礙、發聲障礙兒童。

(2) 適用範圍。適用於特殊學校、醫院康複科、兒童醫院、殘聯中心及康複機構等。

2. 係統特色

采用語音信號處理技術實現言語發音各環節的量化測評;開放式語音庫管理功能;提供多種聲控遊戲訓練;提供康複效果的動態監控和康複數據的統計分析功能。

3. 係統功能

特殊兒童言語功能評估與訓練係統包括言語測量、言語矯治、語音庫管理、康複效果管理以及指導手冊五大功能。

(1) 言語測量。由呼吸功能評估、發音功能評估、共鳴功能評估、構音功能評估、語音功能評估組成

(2) 言語矯治。由言語發聲教育、言語促進治療和視聽反饋訓練三個訓練模塊組成。

一是言語發聲教育。可通過語譜圖實時獲取語音信息及學生教師雙屏顯示,引導學生模仿教師的發聲,達到發聲教育的目的。

二是言語促進治療。提供常用的呼吸障礙、發聲障礙及共鳴障礙促進治療方案,可配合視聽反饋訓練進行指導教育,以便最大限度地促進患兒言語功能的改善。

三是視聽反饋訓練。涵蓋呼吸功能、發聲功能、共鳴功能、構音功能及語音功能五大個性化訓練篇章,可獲取聲音、音調、響度、起音和清濁音等實時參數,並根據實時參數變化形式生成生動有趣的聲控主題訓練遊戲,提供專業科學的電聲門圖顯示及發聲訓練。

(3) 語音庫管理。可構建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語音參數常模庫,從而消除地區間的測量誤差。

(4) 康複效果管理。用於存儲、讀取患兒的評估結果及訓練數據,能夠進行前後結果的對比,為康複效果的評價提供客觀依據。

(5) 指導手冊。內含言語能力的原理指導、康複訓練的方法介紹、訓練係統的方案操作以及典型案例的講解。

(四) 特殊兒童認知能力評估與訓練係統

在多元智力理論的基礎上,特殊兒童認知能力評估與訓練係統以注意、定向、記憶、計算、語言和推理六個維度作為認知能力重要成分設計智能篩查模式,通過智能篩查模式全麵評估個體各維度認知能力,並針對其當前認知能力水平智能分析並生成優先排序的訓練策略。在訓練形式和內容上,係統結合認知心理學原理和計算機科學技術,設計了科學實用、豐富有趣的認知訓練遊戲,通過相應的遊戲訓練,可促進各維度認知能力的發展。

1. 適用人群

(1) 適用對象。適用於智力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自閉症、腦癱等認知能力低下或認知發育緩慢的特殊兒童。

(2) 適用範圍。適用於特殊學校、醫院康複科、兒童醫院、殘聯中心及康複機構等。

2. 係統特色

(1) 智能篩查模式。采用兩階段篩查方式,甄別階段初步評估注意、定向、記憶等六個維度的認知能力水平;等級階段對六個維度進行程度劃分,深度評估當前認知能力水平狀況。

(2) 智能排序訓練策略。能夠針對篩查結果中已經進入障礙值或臨界值的功能維度進行智能分析和排序,自動生成20分鍾訓練程序並導向訓練模塊中,節省了治療師製定訓練方案的時間。

(3) 20分鍾訓練機製。根據兒童和成人注意力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康複訓練的臨床經驗,采用20分鍾訓練機製,將每次訓練任務控製在20分鍾內,避免長時間訓練所帶來的疲勞感和興趣持續性的降低。

(4) 康複效果動態監控。專門的動態監控管理中心,用於儲存、調用使用者的篩查及訓練結果,家屬或治療師等可在該中心查看到使用者哪些能力訓練上有提升,哪些能力需要再進一步地強化。

3. 訓練係統

(1) 訓練模式。內置大量豐富有趣的認知能力訓練題庫,可開展定向交流、交流訓練、記憶訓練、注意訓練、算術訓練和綜合訓練六大訓練項目。

(2) 保健模式。提供開放性原創平台以及大量貼近日常生活的素材庫,可對圖片、文字、聲音、視頻、語言種類等進行編輯,並將其編輯內容存儲到原創平台上,以便教師根據實際需要,設計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和課程內容。

(3) 快樂星球平台。快樂星球作為開放性平台,為使用者提供對圖片、影像、視頻等上傳、展示、存儲、編輯等功能。通過圖片、影像資料的播放等日常生活或以往的生活片段,能激發特殊兒童對日常生活的情景回憶,或以往生活片段的點滴記憶,以達到促進認知能力的強化效果。

(4) 學生管理。用於存儲、讀取特殊兒童的評估結果以及訓練數據,為個性化康複訓練計劃的製定提供參考信息。

〖MZ(3〗四、助聽器〖MZ)〗

助聽器是一個有助於聽力殘疾者改善聽覺障礙,進而提高與他人會話交際能力的工具、設備、裝置和儀器等。廣義上講,凡能有效地把聲音傳入耳朵的各種裝置都可以作為助聽器;狹義上講,助聽器就是一個電聲放大器,通過它將聲音放大使聾人聽到了原來聽不清楚、聽不到的聲音,這種裝置就是助聽器。

通常講,助聽器有電力的和非電力的兩類,後者目前已被廢棄。前者又有電子管式、晶體管式、集成電路、數字式等多種。晶體管式助聽器最為靈巧輕便,於1950年問世後已取代電子管式而被普遍采用。1964年集成電路麵世,具有體積小、功耗低等特點。目前最常用的為數字式。

(一) 發展史

人類最早、最實用的“助聽器”可能是聽障者自己的手掌。將手掌放在耳朵邊形成半圓形喇叭狀,可以很好地收集聲音。雖然這種方法的增益效果僅為3dB左右,而且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助聽器,但是,這是最自然的助聽方法。直到現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傾聽別人講話時用手掌來集音的情況。許多哺乳動物都有碩大的耳朵,所以它們的聽力比人要好得多。

現代助聽器經曆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變化,今天的助聽器已經有了耳背式、耳內式、盒式、眼鏡式、發卡式、鋼筆式、無線式等多種形狀,助聽效果明顯提高。

(二) 工作原理

助聽器名目繁多,但所有電子助聽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傳統助聽器可包括七大基本結構(不同的分類方法,有不同的結構):

(1) 話筒(傳聲器或麥克風):接收聲音並把它轉化為電波形式,即把聲能轉化為電能。

(2) 放大器:放大電信號(信號處理部分)。

(3) 耳機(受話器):把電信號轉化為聲信號(即把電能轉化為聲能)。

(4) 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一般適合耳背式助聽器)。

(5) 音量控製開關。

(6) 電源:助聽器專用電池。

(7) 三個附加電路:音調控製、感應拾音線圈、輸出限製控製。

(三) 常見分類

個人配戴的助聽器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 盒式

又叫口袋式或袖珍式。體積似香煙盒,掛在胸前小袋內或衣袋內。主機經一根導線連接耳機插入外耳道內使用,其主要缺點是導線較長,既不美觀又不方便。但因體積較大,可裝置多種功能調節開關,提供較好的聲學性能,並易製成大功率型,以滿足嚴重聽力障礙患者的需要。其中,以兒童和老人使用較多,占需求量的5%~10%。中國生產的助聽器以此型為主,因元器件較大容易製造,使用普通5號電池(或7號電池)很方便,價格也最便宜。

圖434盒式助聽器

圖435眼鏡式助聽器

2. 眼鏡式

眼鏡式能同時滿足屈光不正和聽力障礙患者的需要,舊式的是將傳聲器(話筒)、放大器、受話器(耳機)、電池盒及各種功能開關全部安裝在眼鏡腿內。而近年則將普通眼鏡的一隻腿末端與耳背式助聽器連接在一起,便於維修和更換。對於一耳全聾,另一耳正常或一耳全聾另一耳部分聾者,可使用信號交聯式助聽器。其用途主要是幫助單耳全聾者接受全聾側的聲刺激,以利於安全與對話,眼鏡式助聽器實現此功用較方便。本類型助聽器除用於氣傳導方式外,也最適於製成骨導助聽器。缺點是眼鏡與助聽器相互牽製,售價較貴。

這種助聽器外形似眼鏡,對使用耳背式助聽器感到不美觀的人有一定的掩飾作用。其他各方麵性能均較差,是一種已經被淘汰的助聽器。

3. 傳統耳背式

形似香蕉曲度,伏於耳後,一般長約4~5cm(如圖436)。受話器開口與一硬質塑料管製成的導聲鉤連接,把它掛在耳廓上緣根部,由此鉤經軟塑料管和耳模或耳塞放進耳甲腔及耳道口助聽,有些國家此型助聽器發展最快,許多廠家可提供30~50種不同規格的產品,功能逐漸增多。現已能製成大功率型或適用於低頻殘聽為主的聾啞兒童所需的特殊型耳背式助聽器。由於性能優良,機殼可製成各種膚色,伏於耳後為頭發所隱蔽,往往不為外人發現,很能滿足聾人心理要求。在一些國家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普及型助聽器,一般使用率達到60%左右。

4. 定製式

定製式助聽器是“耳內式助聽器”“耳道式助聽器”及“深耳道式助聽器”等的統稱。定製式助聽器的最大特點是根據我們每個人的耳朵的形狀去定做,適合個人的耳朵(如圖437)。這樣配戴更舒服,容易取戴;能充分利用外耳的聲音收集功能;比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的方式來接聽電話。其中“深耳道式助聽器”外形最小,利用外耳收集聲音的功能更接近我們真耳,更不易被人發現,抑製耳鳴的效果也最佳。但定製式助聽器的價位也相對較高,尤其是“深耳道式助聽器”,同品牌、同係列、同功率、同技術水平的情況下,最小的耳道式助聽器價位也相對較高。

圖436耳背式助聽器

圖437定製式助聽器

5. 隱形式

近兩年隨著技術的發展,在定製式助聽器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比“深耳道式助聽器”更小的助聽器,可暫稱之為“隱形式助聽器”,英文名稱為Invisible in the Canal(IIC),佩戴位置處於耳內第二彎道以內,可以基本達到100%隱形的效果,非常適合對外形要求較高的高端人士使用。當前市場上主要有峰力的鈦鬥係列、優利康的量子係列、斯達克的“黑玫”係列、愛可聲的“紅寶石”係列等。對驗配人員製取耳樣和製作工程師定做等要求較高,同時目前技術條件下,功率相對常規耳內式助聽器較低,適用範圍目前一般為≤80dBHL。

6. 開放式

開放式耳背機與傳統的耳背機不同,輕巧纖細的導聲管,富有一定的彈性,佩戴起來更加舒適。功率較傳統耳背機低,驗配範圍一般在80dBHL以下,適合輕度、中度損失用戶。

第一款開放式助聽器誕生於2003年。目前國內許多品牌均推出自己的開放式助聽器,但由於款式的新穎以及工藝的難度,目前相比於同等技術的傳統耳背機,價格要高一些。

7. 標準耳道機

定製機以小巧、隱蔽的特性,一直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但定製機的製作,需要驗配師現場取耳樣,送工廠定製機殼,一般需7到10個工作日,用戶才可拿到機子。也正基於便利性的考量,許多公司紛紛基於定製機做出改良,經曆結構工程師上達千次的試模,並深研人體耳道結構,製作出符合大多數人耳道使用的標準耳道機。目前尚不能確定,未來是否能逐漸流行。

圖438開放式助聽器

圖439標準耳道機

8. 耳道受話器技術助聽器

圖4310耳道受話器

技術助聽器

又名內置受話器助聽器,英文名稱為Receiver in the Canal(RIC)等,將受話器從傳統耳背機機身移出,通過導線與機身相連,受話器直接置於耳道內,具有音質自然、不易嘯叫、相對隱蔽等特點,在歐美具有替代傳統耳背機的趨勢。

9. 其他類型

(1) 為教育訓練聽障兒童發展口語教學專用的集體助聽器,經放大器並聯多付耳機,放置在課桌上為每個學生使用,稱為有線式。也有的連接兩個組合音箱,聽障兒童坐在教室內以開放聲場形式接受擴聲教學。

(2) 比較新式的則是無線式助聽器或語言訓練器,分為調頻(FM)助聽器和紅外助聽器兩種。使用時學生將其掛在胸前,而老師或父母身佩發射裝置(如無線話筒)進行教學或對話,在一定的距離範圍內可以自由活動。除在室內教學外,還可走進博物館、動物園或社會、自然界中進行講解,擴大了學生們的知識麵。

(3) 另外有一種便攜式或台式助聽器(亦稱聽覺語言訓練器),雖然體積較大,但頻帶較寬,功能齊全,而且功率較大,很適合學生在家庭和課堂中接受聽覺語言訓練用。有的還附帶裝有骨導振動器,放置在手腕上對極重聽力障礙兒童發展口語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四) 助聽器的發展趨勢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助聽器發展有三個主題:

1. 小型化

從19世紀末的桌麵大小到20世紀末的重量不足一克,助聽器外型尺寸越來越小。盡管目前還未找到進一步大幅度減小助聽器外型尺寸的有效方法,但作為趨勢,助聽器肯定會越做越小,越做越美觀。微型助聽器不僅是製造商的希望,更是廣大助聽器使用者的要求。

2. 個性化

隨著相關聽力知識的普及,人們會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聽力,同時也會發現聽力損失完全相同的聽力障礙者極少,每個聽障者的聽力狀況都有其特殊的一麵。因此,為每個聽障者個別定製助聽器以保證使用效果必然會成為發展趨勢。

3. 智能化

要想進一步提高助聽質量(比如信噪比),就必須使助聽器具備記憶能力、重新編碼能力等“智能”,比如抗噪聲、聲源定向定位、音質定位等各類耳蝸性能。這一切,需要計算機技術與數字化技術的支持。智能化助聽器已經開始受到廣泛重視,但作為商品還遠遠沒有成熟,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特殊用戶的需求。

〖MZ(2〗第四節純音聽力檢測基礎〖MZ)〗

〖MZ(3〗一、聲音傳導路徑〖MZ)〗

正常人耳,聲音通過氣導和骨導兩種途徑傳導。

(一) 氣導

① 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錘骨→砧骨→鐙骨→前庭窗→外、內淋巴→螺旋器→聽神經→聽覺中樞。

② 聲波→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內的空氣→蝸窗的第二鼓膜→鼓階的外淋巴→蝸管的內淋巴→螺旋器→聽神經→聽覺中樞。

(二) 骨導

聲波→顱骨→骨迷路→前庭階和鼓階的外淋巴→蝸管的內淋巴→螺旋器→聽神經→聽覺中樞。

氣導:聲音機械波經空氣、骨和液體的傳導,為聲音傳導的主要途徑。

骨導:骨導途徑短於氣導,常規骨導聽閾應不大於氣導聽閾。

〖MZ(3〗二、頻率範圍〖MZ)〗

正常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為20~20000Hz,人耳在不同頻率上的聽覺靈敏度是不同的,圖441為等響曲線(橫坐標代表頻率、縱坐標代表聲壓級)。

圖441等響曲線

從等響曲線可以看出:

(1) 3000~4000Hz曲線位置最低,代表人耳對該頻率的聲音最敏感。

(2) 響度單位為方。

(3) 1000Hz處,心理物理量(響度)與物理量(聲壓級)在數值上等同。

(4) 低頻區域響度與高頻區域響度等大時,需要的聲壓級更大。

(5) 可以依據同一聲壓級聲音的強度,找到對應的頻率範圍。

(6) 也可以依據某一頻率,找到對應的聲音的強度範圍。

〖MZ(3〗三、聽閾測試與聽力圖〖MZ)〗

聽力測試包括骨導、氣導純音聽閾測試(Pure tone audiometry, PTA),聽力圖如圖442所示:

現代一般純音聽力計的測試範圍為125Hz~8000Hz,氣導最大可達120dBHL。

臨床上依據氣導、骨導之間的關係可將聽力損失分為:

(1) 傳導性聽力損失:骨導正常,氣導與骨導之差大於10dB。

(2)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氣導與骨導均不正常,且之差小於等於10dB。

(3) 混合性聽力損失:氣導與骨導均不正常,且之差大於10dB。

【思考與練習】

1. 結合你的專業,談談你覺得作為一名聾校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2. 根據見習經曆或者查閱資料,說說聾校有哪些教學輔具或生活輔具。

【參考文獻】

[1] 李兆陽.聾校教學中注意運用的幾種方法[J].讀與寫,2008(4).

[2] 馮小燕.聾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探析[J].學理論,2010(8).

[3] 張寧生.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M].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4] 資源教室係列.常州市錢璟康複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盲校教育技術

〖MZ(1〗第五章盲校教育技術〖MZ)〗

◆ 〖MZ(3〗學習目標〖MZ)〗

1. 掌握視力障礙的概念和特點。

2. 掌握視力障礙者的心理特征。

3. 了解盲校信息技術教學原則及方法,掌握盲校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4. 了解信息無障礙的概念與發展。

5. 掌握主流讀屏軟件的使用。

6. 了解主流視障生錄入信息的方法。

7. 掌握低視力者和視障生操作計算機的方法及主要輔助工具。

8. 了解視障生常用的科技輔具及使用方法。

◆ 〖MZ(3〗思維導圖〖MZ)〗

盲校教育技術

視力障礙的概念和特點

盲校教育教學特點

盲校信息無障礙

讀屏環境下的教育技術

常用的科技輔具介紹

〖MZ(2〗第一節視力障礙的概念和特點〖MZ)〗

〖MZ(3〗一、視覺的概念〖MZ)〗

1. 視覺的產生及內容

眼是人類的視覺器官,由眼球、視路、視中樞及附屬器構成。眼之所以能看到外部世界,是由眼的特殊結構決定的。當光線經過包括角膜、房水、晶狀體及玻璃體的屈光係統折射後,聚焦成像於視網膜上。其間,通過瞳孔的大小變化調節入眼的光線強弱,通過晶狀體凸度的改變調節焦點聚焦的位置。視網膜接受光信息成像後形成神經衝動,經由視覺神經纖維傳至大腦視覺中樞,完成視覺的整個過程。

視覺是一個生理學詞彙。光作用於視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其信息經視覺神經係統加工後便產生視覺。通過視覺,人和動物感知外界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動靜,獲得對機體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的各種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經視覺獲得,視覺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感覺。

2. 視力與視覺的區別

視力是指眼睛分辨物體的形態、大小及細微結構的最大能力。視力又分為中心視力和周邊視力。前者反映眼底黃斑中心凹的功能;後者反映中心凹以外視網膜的功能,通常稱之為視野。平常所說的視力一般指中心視力。1.0是視力是否正常的一個標準。

視覺指外界的物體通過視覺器官,反映到大腦皮質的視中樞而產生的光覺、色覺、形覺及雙眼視覺。視覺功能作為一種重要的感覺功能,主要由以下三方麵的功能組成:

(1) 完整的視覺通道,包括健康的眼睛、正常的視力和屈光狀態。

(2) 視覺技巧,包括眼球運動、雙眼視和融合功能。

(3) 信息處理,包括識別、辨別、空間感知以及視覺與其他感覺的整合。

視力在醫學上又叫作視覺敏感度,它隻是視覺天生潛質的一個方麵,是視覺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的視力,當然不會有好的視覺;但有好的視力,卻也未必就會有好的視覺功能。因為視覺不但與天生的潛質有關,而且受我們每個人的視覺技巧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影響。同樣的事物,在視力相同的兩個人眼裏形成的視覺衝動不盡相同,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把視覺係統看成是一部全自動相機,視力就是相機的鏡頭。好的鏡頭很重要,但要想拍出好照片隻靠一塊好鏡頭是遠遠不夠的。

視力(視敏度)表達的是眼底中央部黃斑區域的視覺功能,也稱為中心視力,視野表達的是眼底周圍視網膜的視覺功能,也稱為周邊視力。目前,國內外在製定視覺殘疾標準時使用的技術指標主要是視力和視野,亦即中心視力和周邊視力。在康複工作中,對視覺功能進行評估時,可以進行上述多方麵的檢查,但在進行殘疾評定時,隻采用中心視力和周邊視力兩個指標,因此,達到殘疾標準的視覺問題被稱為“視力障礙”

為對殘疾人的尊重,一般采用“視力障礙”或“視覺障礙”。在不影響語義混淆情況下,這兩個詞都是指特殊教育領域的“視力障礙”。視力障礙的人(學生)簡稱為“視障者”(視障生)。。

〖MZ(3〗二、視力障礙的分類〖MZ)〗

視力障礙泛指視覺功能的下降,包括生理性視力障礙與病理性視力障礙。

1. 生理性視力障礙

由於人眼生理構造缺陷而產生的視力障礙屬於“生理性視力障礙”,不屬於疾病範疇。如光線昏暗的環境下,人眼的視力障礙就顯露出來了,表現為包括視敏度、色覺、立體覺、運動覺等各種視功能全麵下降。再如,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眼的調節能力下降,出現了老花等。

2. 病理性視力障礙

由於疾病等因素導致眼球、視路、視中樞組織結構或功能的異常,使之不能成像或成像不清晰,或不能分析所成之像時而發生的視力障礙屬於病理性視力障礙。

病理性視力障礙者,絕大多數有易於發現的眼部異常表現,如屈光不正、角膜瘢痕、瞳孔變形、晶狀體異位、晶狀體混濁、玻璃體混濁、眼底出血、視網膜脫離、增殖、瘢痕、小眼球、眼球震顫、眼球運動障礙、斜視等。

(1) 普通視力下降:裸眼視力低於正常標準,但可以用常規的屈光矯正方式提高視力,雙眼或雙眼中視力較好眼的矯正視力高於或等於0.3。

(2) 視力殘疾:指視力障礙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而且不能用手術、藥物或常規的屈光矯正方法得以改善,患者難以像一般人一樣在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中自如地應用視覺功能,甚至喪失視覺功能。根據視覺功能受損程度的不同,視力殘疾又分為盲人與低視力。

中國殘聯製定的視力殘疾評定標準如下:

一級盲:最佳矯正視力低於0.02;或視野半徑小於5度。

二級盲: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0.02,而低於0.05;或視野半徑小於10度。

一級低視力: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0.05,而低於0.1。

二級低視力: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0.1,而低於0.3。

上述是從醫學角度分類,如果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視力殘疾的分類,教育盲指無法利用或很難使用視覺來接受教育,必須以聽覺、觸覺等為主要學習手段,在讀寫方麵使用點字。教育低視力是指使用視力困難較大者,視覺仍是主要學習手段,借助助視器閱讀,經過訓練可以利用剩餘視力接受教育。

〖MZ(3〗三、視力障礙者的身心發展與影響〖MZ)〗

1. 視力障礙者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

視力障礙者生理、心理的發展與普通者相同,隻是在某些階段生長發育的速度較緩慢些,但是其發展空間與普通人一樣。

視力障礙者的特殊性表現在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徑不同,他們與明眼人的顯著區別隻限於感知覺方麵。沒有充分的視覺刺激以激發運動的動機和興趣,缺乏視覺模擬學習,加之環境和教育可能不利,對視力障礙者的身心發展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如動作發展遲緩、形成概念困難等。

2. 視力障礙對身心的影響

一是視力損傷的本身。二是由視力損傷產生的直接影響。該影響不同程度存在於所有視力障礙者身上,如需要使用視覺獲得概念(色彩、亮度等)時的局限。三是由視力損傷產生的間接影響。多見於後天性盲和低視力障礙者,在從明眼人生活轉向低視力及盲的生活後,閱讀、書寫能力受到極大限製,由於不能獨自外出,長期與主流社會分離,與外界的溝通減少,從外界獲取信息的能力與機會迅速下降;迅速被動地遠離主流生活,生活自理、社交、語言,甚至思維分析能力迅速下降,生活慵懶、體質下降,其焦慮、孤獨、憂傷、無助,甚至憤怒的心理反應非常強烈。

應對第一類影響依靠醫學手段,應對第二類影響依靠教育手段,應對第三類影響依靠康複手段。

〖MZ(3〗四、視力障礙者的心理特點[3]〖MZ)〗

1. 視力障礙學生感知活動的特點

視覺獲取的信息量大、速度快、整體性強,而且能夠檢查其他感覺所獲得的信息。視力障礙學生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視覺感知的優勢,其感知活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 主感覺通道差異大。作為人類主感覺通道的視覺發生損傷後,有的視力障礙學生還有較強的剩餘視力功能,他們的主感覺通道仍然是視覺;有的視力障礙學生需要以觸覺為主感覺通道。如果視力障礙學生同時有觸覺缺陷,則需要以聽覺為主感覺通道。

(2) 感知範圍受到局限。觸覺感知需要直接接觸物體,因此,觸覺感知的範圍在一臂之內。視力障礙學生完好的遠距離感覺(聽覺、嗅覺等)不能提供物體形狀、大小等具體信息。太遙遠的物體觸覺無法感知。

(3) 感知多樣性受到局限。觸覺與視覺是平行的感覺,視覺能夠感知的信息,觸覺基本也能夠感知。但是,色彩、亮度隻屬於視覺,全盲學生無法感知。另外,太大、太小的物體,太嬌嫩的物體,有傷皮膚的物體,光學藝術,氣狀物體等,觸覺不能有效感知。

(4) 信息量減少,感性體驗的種類和多樣性受到限製。視覺、聽覺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下接收信息。觸覺則必須在有意識使用中,才能發揮感知功能。然而,沒有視覺刺激,學生往往缺乏主動使用觸覺探究的動機。

(5) 不能有效利用視覺定向。人類定向所需要的知覺信息主要靠視覺提供。在自然狀態下,其他感覺不能為定向提供充足、準確的信息。因此,定向行走訓練是視力障礙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

(6) 觸覺、聽覺的補償作用大。經過專門的訓練和長期實踐,觸覺、聽覺能夠在補償視覺方麵發揮較大的作用。嗅覺在補償視覺方麵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他感覺補償視覺的作用較小。所以,視障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就是突出觸覺與聽覺的功能。

針對視力障礙學生感知活動的特點,在教育教學中要重視觸覺、聽覺、剩餘視力的功能訓練,調動多種感官的參與,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2. 視力障礙學生注意力的特點

視力障礙學生注意分配一般在聽覺、觸覺、嗅覺、運動覺等方麵進行,功能視力較好的學生注意分配範圍也包括視覺。視力障礙學生的聽覺、觸覺、嗅覺等有意注意有所加強,無意注意也有所增多。與明眼學生相比,視力障礙學生對第一信號係統的注意相對減少,對第二信號係統的注意相對加強。

由於視覺無意注意幹擾的減少或消失,視力障礙學生注意的穩定性通常較高。視力障礙學生注意的外部表現通常是停止不相關的活動,凝神定氣。視力障礙學生注意分散時不像普通學生那樣有明顯的外部表現形式,貌似注意集中,實則注意分散。引起注意分散的主要因素通常是聲響、氣味、情緒不安、饑餓等。

3. 視力障礙學生記憶力的特點

視力障礙學生記憶表象缺乏完整性,他們不能或很難依靠視覺表象進行記憶。視力障礙學生一般以聽覺記憶和觸覺記憶為主,運動覺記憶、嗅覺記憶、視覺記憶起一定的輔助作用。

與普通學生相比,視力障礙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較強。由於缺乏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他們常常需要記憶一些不理解的東西,如衣服的顏色與款式的搭配等。機械記憶的實踐機會增多,促進了機械記憶能力的發展。

4. 視力障礙學生想象力的特點

視力障礙學生以視覺表象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製,他們進行想象的資源缺乏。多數視力障礙學生很難產生色彩斑斕、景色如畫的想象。他們賴以想象的觸覺表象與明眼學生的視覺表象在質和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別。視力障礙學生聽覺想象的材料充足,聽覺想象較豐富。

僅靠觸覺自然獲得的支離破碎的觸覺表象是不夠的,視力障礙學生需要大量觸覺直觀教學的實踐來豐富觸覺表象,減少其詞彙與形象脫節的現象,為再造性想象提供雄厚的、可靠的基礎。

5. 視力障礙學生思維的特點

視力障礙學生的思維與普通學生的思維發展並沒有本質的差別,同樣要經曆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這三個階段。但是由於他們的知覺具有特殊性,思維也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形象思維方麵。

因為視力障礙學生對外界的感知受到一定的限製,使他們對事物的分析、綜合、比較等思維活動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在視力障礙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中,常出現表象和概念脫節、概念掌握缺乏感性支持的現象。由於缺少視覺的參與而導致感性材料可能不足,影響視力障礙學生思維的發展。視力障礙的直接影響是缺少視覺表象、感性經驗貧乏,這也就間接限製了他們思維的發展。缺少了視覺,很難將所感知物體的各種屬性綜合成一個完整的概念。通過其他感覺獲得的感性材料往往隻是反映事物的局部特征,視力障礙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思維,容易產生錯誤的判斷。

視力障礙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明眼學生沒有任何差別。但是,如果他們一直處在感性材料匱乏的狀態,會影響其形象思維的發展,這會使他們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比明眼學生更緩慢、更困難。如果視力障礙學生的思維結果有偏差,那很可能是思維原材料的問題,而不是思維過程的問題。

在有效的教育補償下,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障礙學生的思維也逐漸向更高水平發展,能夠形成嚴密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初步形成辯證思維,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會進一步增強。

6. 視力障礙學生在情緒、意誌、性格等方麵的特點

視力障礙對學生的情緒、意誌、性格等個性發展也可能產生一定的間接影響,在這些與感知沒有直接聯係的方麵,視力障礙的影響是間接的,是通過環境產生的,是因環境而異的。如果視力障礙學生處於不利環境中,就會有消極的心理特征。如果視力障礙學生處於有利環境中,就會有積極的心理特征;視力障礙與不利環境的因果聯係也是可以打破的。

視力障礙學生在情緒、意誌、性格等方麵沒有典型的、共同的、有別於普通學生的心理特征,作為群體,視力障礙學生與明眼學生之間在情緒、意誌、性格等方麵沒有顯著的差異,而視力障礙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卻很大。

〖MZ(2〗第二節盲校教育教學特點〖MZ)〗

視力障礙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缺乏相應的視覺形象支持,信息來源較為狹窄,導致其認知途徑、廣度、深度及速度受到一定影響,並影響了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和心理發展,因此他們對生活和學習中涉及的各種內容的本質特征常常難以把握,難以理解某些事物的本質屬性,也很難對其進行抽象概括歸納從而進行進一步運用。這突出表現在對物體形象的準確認識、變化過程的準確把握、形象及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等方麵。這使視障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困難,特別在理科(數學、物理、化學)學習方麵,且視障學生學習的困難將隨著知識難度增加而不斷增加。

與普通學生相比,視障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相當突出的障礙,普通學生能夠“一目了然”的事情,視障學生卻往往難以理解,盲校教師有別於普通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研究、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利用聽覺、觸覺、嗅覺、剩餘視力等感知通道,通過非視覺感覺功能代償其視覺缺陷,從而對視障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補償,充分利用和挖掘他們的殘餘視力,實現多感官參與學習,提高他們認知的效率和質量,形成正確和完整的認知結構。

〖MZ(3〗一、盲校教學原則〖MZ)〗

盲校教學最重要的是直觀性原則。視力障礙學生與普通學生的共性多於特殊性,因此普通教學原則也都適用於指導視力障礙學生的教學活動。

視力障礙的直接影響是學生缺乏客觀表象,直接性原則在視力障礙學生教學中更加重要。恰當的直觀手段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有時甚至會成為相關內容可否被視力障礙學生認識,教學能否進行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直觀性原則在盲校有特殊的、標誌性的意義,是視力障礙學生特殊需要的集中體現。

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小學階段的學生基本上處在具體運算階段。所有學生,不論視力障礙與否,都需要大量的具體形象的直觀教學。凡是明眼學生需要的直觀教學,視力障礙學生都需要,方式可能不同而已。明眼學生不需要的直觀教學,視力障礙學生也可能需要,後者的比例很大。

在初中級段,學生的認知進入了形式運算階段,對直觀教學的需要越來越小。如果小學階段提供了大量客觀事物的直觀表象,視力障礙學生也會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與明眼學生的差異也會越來越小。如果小學階段沒有大量直觀學習的經曆,視力障礙中學生,甚至大學生還需要直觀手段,這不意味著他們的思維還滯後在具體運算階段,這是彌補低年級階段教學的疏漏,是對客觀表象缺乏的補償。

貫徹直觀性原則要使用符合視力障礙學生感知規律的教具。使用視覺教具時,要注意其色彩、對比、大小等要素。使用聽覺教具要核實視力障礙學生是否具有必要的視覺或觸覺表象作為基礎。使用觸覺教具時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逐個部分感知,甚至需要從部分到整體,從整體到部分反複感知,蜻蜓點水式的觸摸難免形成片麵的認識。在可能的情況下,教師要準備多份同樣的教具,避免一人用、多人等,最好兩人一件。

〖MZ(3〗二、盲校教學方法〖MZ)〗

雖然普通學校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在盲校教學中使用,但是很多情況下,簡單照搬普通學校的教學方法是低效的,許多教學方法需要根據視力障礙學生的感知特點、個別差異、溝通方式等進行改良,特別是直觀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可以豐富和擴大視力障礙學生的認知範圍,使視力障礙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還可以訓練和發展視力障礙學生多種感官的功能。盲校直觀教學以教具直觀為主、動作直觀為輔,語言直觀可以作為補充。

在教具直觀手段中,觸覺教具是主體。觸覺教具的直觀層次從高到低依次是實物實景、生物標本、模型、觸覺圖形。觸覺圖形對於觸覺和視覺圖形對於視覺有本質的不同,觸覺圖形隻能起一定的直觀表征作用。動作直觀應用範圍不僅局限在體育課內。語言直觀的使用要慎重,語言直觀需要有關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基礎,否則,“形象化”的語言不僅無法達到直觀的效果,反而可能使視力障礙學生如墜雲霧。而視力障礙學生所缺乏的恰恰是事物的具體形象,往往沒有使用語言直觀的基礎,這正是需要通過直觀教學補償的。

〖MZ(3〗三、盲校教師的基本技能〖MZ)〗

1. 盲文書寫與閱讀能力

盲文書寫與閱讀是視力障礙者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盲校教師自然首先要掌握盲文書寫與閱讀能力。

2. 觸摸圖的製作能力

觸摸圖對於視障者學習知識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因為有些學習內容僅僅通過文字難以描述(如《幾何》《化學》以及按摩專業中的專業知識),有些內容又難以隨時通過實物達到直觀形象的教學效果。因此,製作觸摸圖是有效、可行的手段,也是必要的,盲校老師應該掌握該技能。製作觸摸圖的方法有手工製作、熱敏發泡技術、絲網印刷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製圖技術等。

3. 觸覺教具的設計與製作能力

盲校教師不僅僅需要會製作觸摸圖,還需要自製教具,特別是觸摸教具。

4. 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

盲校教師應掌握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盲用軟件、盲用計算機的使用。軟件主要包括放大軟件、讀屏軟件、輸入法、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軟件等。還有盲用專用電子設備,如點顯器、刻印機等。

5. 盲校科技輔具的使用能力

“科技輔具”是對“輔助性科技”中相關設備設施的簡稱,是指任何概念、想法或產品、零件、設施,無論是商業化、經改造,或特殊設計的產物,其目的在於提升、維持、或增強身心障礙者的功能。視障科技輔具共有生活類、學習類(錄音機、錄音筆、盲用讀書機)、軟件類(盲文翻譯軟件)、點字觸摸顯示器、盲用計算機、刻印機、光學輔具類,以及擴視器等八大類。

6. 視覺康複訓練的技能

廣義的視覺康複是指通過醫學、工程學、社會學、教育學等領域的理論手段減輕或者補償視覺障礙,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參與社會能力的過程。狹義的視覺康複是指通過視覺訓練和助視器具的配置、視覺環境的營造達到提高視障生的視覺能力、補償器視覺缺陷的過程。主要包括視覺評估、視覺康複訓練(低視力康複訓練儀器)、助視器的驗配和訓練、視覺環境營造等。

7. 分層教學的能力

視障生的個體差異顯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的學習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一般采用分層分類的教學方式,盡量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使得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8. 多重障礙的康複訓練與教育的能力

“視多障”是指除了視力,往往還伴隨語言、情緒和行為問題,有的具有明顯的自閉傾向。多重殘疾教育目的是盡量讓受教育者獨立生活。常用的教學策略有真實性策略、體驗全程、“小步子”策略等。

9. 掌握隨班就讀的理論與策略

隨班就讀是指特殊兒童在普通教育機構中和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種教育形式。對隨班就讀的學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還要針對隨讀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康複和補償訓練,努力使他們和其他正常學生一樣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創造等,讓他們今後自立、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

隨班就讀的理論基礎是全納教育理論

全納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通過的《薩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它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其工作模式是巡回指導,基本教學策略是麵向全體、兼顧個別。

10. 掌握定向行走技能

定向行走技能是指視障生運用各種感官確定自己在一定環境中及其他物體之間的相互位置關係的過程,訓練視障生能在各種環境中進行有目的、安全、有效、獨立自如的行動。定向行走技能是視障生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定向行走的訓練能夠培養視障生的感知覺能力,磨煉其意誌,對形成自信和獨立的心理有著重要意義。

定向行走訓練主要有導盲隨行、不持杖獨立行走、持杖獨立行走和沿盲道行走。導盲輔助設備主要有盲杖,科技輔具有超聲定位、GPS定位等。

11. 綜合康複訓練的技能

針對視障生的綜合康複是綜合利用各種措施,減少視障生的身心、社會功能的障礙,使其能夠重返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的過程。主要綜合康複內容包括生活指導、社會適應、感知覺訓練、定向與行走訓練、行為矯正、言語矯正、明眼字讀寫等。

實施綜合康複訓練需要具有康複資格的專業人員、康複訓練場地(PT訓練室、OT訓練室、HSL訓練室、感覺統合訓練室、視功能訓練室等)和康複訓練設備。

〖MZ(3〗四、盲校教師需要的信息技術技能〖MZ)〗

國外已經將教育技術和視障教育輔助技術引入特殊教育領域,特別是在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盲校教學方麵,例如利用計算機輔助學科學習、輔助盲文材料的製作、輔助學生生活等。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已經使教育教學的理念、內容和效果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種變革也推動了視障教育輔助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輔助技術是指在視障教學中可以增加、維持或提高視障學生功能性能力特別是補償其缺陷的各種技術和各種輔助教育設備,主要包括信息技術、各類輔具、觸摸教具和圖譜、語音設施、盲文和大字材料等。輔助技術可以充分利用視障學生多感官進行視覺缺陷補償,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能力,使其適應現代生活要求。例如,輔助技術可加強視障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正確性和深入性,提高視障學生整體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促進他們綜合感官能力的發展,克服殘疾帶來的種種困難,適應現代生活需要,從而達到視障教育的目的,在視障教學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盲校教師主要信息技術技能是應用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課堂教學和視障生的學習、輔助盲文材料的製作等。其中包括能夠進行硬件環境和設施的構建,擁有在不斷發展的輔助技術條件下形成新的盲校教學模式及方式的能力,能夠進行輔助材料的製作等。

例如:

(1) 會使用無障礙網站,能夠指導視障生利用專門軟件自由瀏覽網站內容。

(2) 能夠建設與整合學科教學資料,形成盲教資源庫。

(3) 充分使用視障教育資源中心資源及專業設施、專用設備。會操作先進的助視設備和訓練用具。如盲文刻印機、盲圖刻印機、熱印機、熱敏儀、盲文翻譯軟件、低視力康複儀器和助視器等。能夠使用這些設備進行翻譯校對盲文、盲圖設計、盲文圖打印、盲用教具管理;低視力康複、助視器配發及使用指導,隨班就讀視障學生學習指導等。

針對讀屏軟件無法讀出理科符號和圖形的問題,著重建設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理科學科的盲文習題庫和盲圖。會製作與使用盲用課件,注重視障學生視力特點和與各種盲用軟件的整合,水平不斷提高,使課程內容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並茂的動態傳播。盲圖的大量使用能使學生識讀盲圖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學生對知識的綜合理解逐步深入。

(4) 會使用“盲用讀屏軟件”及“低視力放大軟件”等軟件,引導視障學生進行計算機操作和學習。能指導學生學會使用盲用讀屏和放大軟件對電腦進行操作,進行文字處理、資料搜尋、文件下載、收發郵件、網上聊天、音樂編輯等各種工作。

〖MZ(2〗第三節盲校信息無障礙〖MZ)〗

〖MZ(3〗一、信息無障礙的定義〖MZ)〗

目前,關於“信息無障礙”的定義具有代表性的有:

第一種觀點是聯合國給“信息無障礙”一詞下的定義,是指信息的獲取和使用對於不同的人群應有平等的機會和差異不大的成本,這意味著任何人(無論是健全人還是殘障人士,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無論是低收入人群還是高收入人群)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無障礙地獲取基本信息或使用通常的信息溝通手段。

第二種觀點:信息無障礙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無障礙地獲取信息、利用信息。

信息無障礙主要包括兩個範疇:① 電子和信息技術無障礙;② 網絡無障礙。前者是指電子和信息技術相關軟硬件本身的無障礙設計以及輔助產品和技術,後者包括網頁內容無障礙、網絡應用無障礙以及它們與輔助產品和技術的兼容。

第三種觀點:IBM信息無障礙中心主任王馥明認為,信息無障礙就是指所有人都能夠從信息技術中獲益,平等地、方便地、無障礙地利用信息技術以及獲取信息,參與社會生活。

從以上三個定義來看,第一個定義強調信息無障礙的適用對象,它不僅僅麵向殘疾人、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還麵向包括健全人、年輕人、高收入人群在內的所有人。聯合國具體列出了信息無障礙概念涵蓋的四類人群:① 身體機能喪失或弱化已經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對信息使用產生影響的人群;② 信息手段使用習慣和通常信息係統設置有差異的人群;③ 文化習慣和周邊信息係統環境有明顯差異的人群;④ 信息使用能力或周邊環境條件和通常信息使用環境條件存在差異的人群。

第二種觀點和第三種觀點基本一致,均強調所有人都有平等獲取信息、利用信息、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突出信息權利的平等。第二種觀點中將信息無障礙的範疇進行了詳細界定,進一步說明信息無障礙不但麵向殘疾人,而且使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對盡可能多的人而言更加可用和易用,使所有人從中受益。

〖MZ(3〗二、信息無障礙的特征〖MZ)〗

(1) 信息無障礙強調所有人均有平等獲取信息的權利,平等享受社會信息化的益處,每個人都不能被排斥在社會信息化的成果之外。平等的信息獲取權是信息無障礙的核心價值觀。

(2) 信息無障礙強調如何實現平等的信息獲取權,即要求方便、無障礙地利用信息技術和相關技術來獲取信息,參與社會生活。

(3) 界定了信息無障礙的兩大組成部分,即電子和信息技術無障礙、網絡無障礙,有利於從技術、政策等角度來解決信息無障礙問題。

〖MZ(3〗三、信息無障礙的主要解決方案〖MZ)〗

計算機和因特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信息和服務通過網絡來傳遞,如電子政務、網上銀行、網上商店、網上聊天、電子郵件、電子新聞、微博等。這些以網絡為載體的服務,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由於國內目前大多數互聯網頁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到特殊人群的需要,從而導致該類人群不能訪問到其中的信息,網絡環境的障礙問題開始顯現出來。

視障人群信息無障礙解決方案:

1. 視障學生閱讀紙質稿普通書籍方案

(1) 將普通明眼人的書籍翻譯成盲文書是最傳統的方法,目前能夠刻印盲文書籍的出版社有中國盲文出版社等。

(2) 別人讀著聽。這種方法最直接,多見於視障學生的幼兒時期(不能閱讀盲文),但是所有的書籍都要依靠別人閱讀,不太現實。

(3) 電子掃描儀器。使用掃描儀將書籍掃描後,使用OCR軟件識別書籍的電子稿,然後使用讀屏軟件閱讀。

(4) 對於低視力視障的學生,可以借助電子助視器等輔具完成閱讀。

2. 視障學生閱讀電子稿書籍

對於計算機中電子稿的書籍(非盲文),視障學生進行閱讀主要依靠讀屏軟件閱讀或者聽書郎。

3. 視障學生操作計算機

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視障學生也應該無障礙地使用計算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質量。

(1) 視障學生可以使用專門為視障學生開發的盲用專業計算機,但是這類計算機性能不佳,升級慢,支持的軟件不多,並未形成規模。

(2) 普通計算機裝上讀屏軟件是最常用的方式,目前主要的讀屏軟件有陽光和爭渡等。

(3) 對於低視力學生來說,更多的是普通計算機裝上放大軟件。目前主要軟件有微軟操作係統中的輔助工具(放大鏡等)等。

4. 視障學生上網

視障學生上網過程也是操作計算機的過程,所以前麵操作計算機的方案一樣適用。主要是通過讀屏軟件操作普通計算機進行上網。不過現在很多網站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加裝了如無障礙助手等插件,使得無需安裝讀屏軟件,就可以無障礙瀏覽該網站。

研究已經表明觸覺、聽覺的補償作用大,其他感覺補償視覺的作用較小。視障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就是突出觸覺與聽覺的功能。在上述過程中,對於計算機的使用,也是突出觸覺、聽覺的補償作用。如點顯器就是突出觸覺作用,讀屏軟件就是突出聽覺作用。表531列出視障教育的信息技術。

表531視障教育的信息技術

獲取信息途徑明眼人的感知覺視障生使用的感知覺采用的信息技術

人的說話語音語音不需要新技術

計算機視覺聽覺讀屏係統

計算機的電子稿視覺聽覺文語轉換係統

計算機係統視覺觸覺點顯器

紙質稿視覺聽覺點讀機等相關技術

語音到文字\/\/語音識別技術

〖MZ(3〗四、無障礙網站建設〖MZ)〗

無障礙建設工作已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無障礙建設標準體係得到不斷完善。政府、公共事業部門和企業,在積極推動信息無障礙技術應用和法規標準建設方麵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國修訂通過了包括《殘疾人保障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在內的一係列政策性文件,以全麵加強保障殘疾人權利的法律法規政策體係建設。自2008年6月我國正式批準加入《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以來,在城市道路、建築物、信息交流和公共無障礙建設等方麵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12年8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正式施行,標誌著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步入了法製化的軌道。該條例從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區服務和法律責任幾個方麵做了規定。

我們關注信息無障礙的一個縮影——信息無障礙網站,由於信息無障礙工作起步較晚,絕大多數網站不屬於信息無障礙網站。信息無障礙網站沒建設好,就用讀屏軟件,也產生新問題。如網頁突然出現的廣告會幹擾視障生的操作;圖片沒文字標注,讀屏軟件無法讀出聲音;驗證碼是圖片,無法完成登錄注冊等操作;排版文字密集、字體較小等,不適合低視力閱讀等。

無障礙網站是指殘疾人、有特殊需求的健全人可以獲取網絡上的任何信息,為了做到這一點,就要實現網頁內容無障礙以及上網使用的輔助軟件技術的無障礙。

信息無障礙網站的一般性標準:為所有有含義圖片提供替代文字說明;為所有鏈接添加可理解的完整含義的提示文字;為所有輸入表單均添加可理解的完整含義提示文字;為Flash操作界麵提供無障礙提示語音;為網頁中內嵌網頁提供相應的說明標題並提供鍵盤訪問功能;為增強的導航功能提供相應的語音提示和可選鍵盤操作功能;提供漂浮窗體開關控製功能等。這樣的標準能夠方便使用讀屏軟件訪問網站。

為貫徹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國務院令第662號)的精神,積極創造無障礙環境,保障殘疾人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引導全社會共同營造充滿友愛、共享信息的社會氛圍,根據《信息無障礙身體機能差異人群網站設計無障礙技術要求》等相關標準,無障礙網站應實現支持殘疾人及特殊環境條件下的健全人的無障礙通道功能。

無障礙網站的必要功能如下:

讀屏專用:方便讀屏軟件等輔助軟件的使用。在基本保持原網頁布局效果上,為擁有讀屏等輔助工具的用戶提供完整內容和便捷的操作。

視覺輔助:方便視覺增強和輔助的用戶使用。提供多種視覺增強輔助效果,如放大與縮小,白底黑字、藍底黃字、黃底黑字、黑底黃字等。

在線語音:為了幫助視力障礙、文化障礙以及臨時障礙(或需求)等障礙人群,能夠無障礙地訪問網站網頁信息。提供多種視覺增強輔助效果的同時,針對認知障礙用戶提供幫助理解和內容認知的功能,可在線聽讀。

案例: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無障礙網站的功能與使用方法介紹。

(一) 讀屏專用版

主要適用但不限於使用讀屏軟件等輔助軟件的用戶,它為擁有讀屏軟件等輔助工具的用戶提供完整網站內容和便捷的操作。快捷鍵是Ctrl+Shift+1。

讀屏專用版主要是在網頁添加了智能盲道功能。所謂智能盲道是指通過本係統提供的網頁內容區塊劃分、標注以及自定義快捷鍵功能對網頁信息進行內容歸類和標注,使用戶通過讀屏軟件(如爭渡、陽光等)並使用係統自定義快捷鍵能快速定位並讀取網頁內容區塊信息,從而快速方便地獲取網頁內容。

讀屏專用版提供以下快捷鍵操作:

(1) 提供頁麵前進功能(快捷鍵:Shift+→)、頁麵後退功能(快捷鍵:Shift+←)。

(2) 提供頁麵刷新功能(快捷鍵:Shift+9)。即重新載入當前頁麵。

(3) 提供頁麵重置功能(快捷鍵:Shift+0)。即頁麵初始化,用戶在使用輔助功能更改頁麵後,單擊重置按鈕,可將頁麵恢複到頁麵初始狀態,即默認狀態。

(4) 提供退出無障礙通道功能(快捷鍵:Shift+Esc)。即回到普通版網站首頁。

(5) 提供無障礙通道幫助功能(快捷鍵:Shift+?),包括無障礙讀屏專用版、輔助瀏覽版和語音導航版的功能及快捷鍵操作說明。

(6) 提供無障礙工具條的隱藏\/顯示開關功能(快捷鍵:Ctrl+Shift+H)。

(7) 提供頁麵區塊快捷鍵導航功能:內容區塊遍曆:快捷鍵Ctrl+N,N是指頁麵內容區塊序號,如1,2,…9。內容區塊內的欄目分組:快捷鍵Ctrl+Z順序遍曆,快捷鍵Ctrl+Shift+Z倒序遍曆。

(二) 輔助瀏覽版

主要適用但不限於需要視覺增強和輔助,以及認知輔助(文化障礙語音輔助)的用戶,它在線提供多種視覺增強輔助效果,同時對於需要文化認知輔助的用戶提供了幫助,可在線聽讀。快捷鍵Ctrl+Shift+2。

(1) 提供無障礙純文本轉換模式(快捷鍵:Shift+1)。將網頁中的圖像等非文本內容轉化成文本,並以線性化的顯示方式從上到下顯示,以滿足不同訪問人群的要求。進入純文本模式後可以通過點擊“切換為圖文模式”開關按鈕返回正常模式。

(2) 提供控製頁麵大小功能(頁麵放大:快捷鍵Shift+2,頁麵縮小:快捷鍵Shift+3)。網站瀏覽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調整網頁界麵的大小,界麵放大是將網站當前頁麵顯示比例放大,界麵放大後網頁內容也會隨之變大;界麵縮小是將網站當前頁麵顯示比例縮小,界麵縮小後網頁內容也會隨之變小。

(3) 提供頁麵換色功能(向前選擇配色方案:快捷鍵Shift+Alt+1,向後選擇配色方案:Shift+Alt+2)。將當前網頁的前景內容、鏈接,以及背景色對比換成適合弱視用戶能夠清晰訪問的白底黑字藍鏈接,藍底黃字白鏈接,黃底黑字藍鏈接,黑底黃字白鏈接等模式,為弱視用戶訪問網頁內容提供了幫助。

(4) 提供輔助線功能(快捷鍵:Shift+4)。提供的輔助線是橫豎兩條紅色的基準線,為視覺障礙用戶校對閱讀位置提供了幫助。

(5) 提供顯示屏字幕顯示功能(快捷鍵:Shift+5)。顯示屏用來呈現當前鼠標下的文字,它能夠根據文字的個數選擇大小合適的文字,便於更加清楚地閱讀。

(6) 提供語音開關(快捷鍵:Shift+6),音量調節(音量增大:快捷鍵Shift+Alt+3,音量減小:快捷鍵Shift+Alt+4),語速調節(語速增快:快捷鍵Shift+Alt+5,語速減慢:快捷鍵Shift+Alt+6)等功能。語音開關是開啟和關閉語音的功能。音量調節功能是根據環境的需求,將其設為五個等級,分別是等級1至等級5,等級1音量最低,等級5音量最大,默認音量設置為最大值等級5。語速調節功能是根據人的聽力需求,將其設為三個等級,分別是等級1至等級3,等級1語速最慢,等級3語速最快,默認語速設置為中等語速等級2。

(7) 提供指讀功能(快捷鍵:Shift+7)和連讀功能(快捷鍵:Shift+8)。指讀是指對鼠標指示的頁麵文字、圖片等內容進行朗讀的方式。連讀是對頁麵信息連續朗讀的方式。需要連讀時把鼠標指向需要朗讀的開始位置,係統將自動從該位置開始朗讀,直至網頁信息全部朗讀完畢,需要暫停時點擊暫停按鈕,需要恢複時點擊播放按鈕。暫停、播放以及連讀按鈕為同一個按鈕在不同狀態時顯示的不同圖標。

頁麵前進功能、頁麵刷新功能、頁麵重置功能、退出無障礙通道功能、無障礙通道幫助功能、無障礙工具條的隱藏\/顯示開關功能的快捷鍵與讀屏專用版相同。

(三) 語音導航版

主要適用但不限於盲人用戶,它在線提供語音播報和快捷鍵導航操作,可以讓用戶方便地按照語音提示,通過快捷鍵操作在網站內容間切換並通過語音朗讀功能聽取網站信息內容,從而為用戶正常獲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鍵Ctrl+Shift+3。

語音導航版功能快捷鍵與讀屏專用版完全一致,不再贅述。

〖MZ(2〗第四節讀屏環境下的教育技術〖MZ)〗

〖MZ(3〗一、讀屏軟件介紹〖MZ)〗

讀屏軟件,是一種可以幫助視障生上網的工具。讀屏軟件是專為盲人或視力有障礙的人設計的屏幕朗讀軟件。通過數字鍵盤的切換操作,以及大鍵盤上的幾個功能鍵的切換,能夠隨心所欲地進行查找和處理文件,對網頁進行導航瀏覽、編輯和收發電子郵件。

若是低視力,充分利用和挖掘他們的殘餘視力;若是全盲,充分利用聽覺這個感知通道,代償其視覺缺陷,從而對視障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補償。在信息技術中,能夠實現聽覺彌補視覺,我國的科大訊飛是這一領域的代表性公司,其語音庫已經相當成熟,技術包括文語轉換與語音識別技術,實現文字與語音之間的雙向轉換。目前讀屏軟件的語音庫基本上都是基於科大訊飛的語音庫。

當一台普通的計算機安裝了讀屏軟件,即改造為盲用計算機了,視障生就可以無障礙地操作計算機。目前國內有陽光讀屏、爭渡讀屏和點明讀屏(安卓手機)等軟件。

1. 陽光讀屏軟件

中國盲文計算機係統的功能全麵,主要功能有陽光讀屏、盲文錄入編輯、盲文與漢文之間翻譯等。能夠幫助弱視者或視障生用戶完全獨立地操作計算機,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工作、娛樂和生活。中國盲文計算機係統包括陽光標準版和盲文專業版。

陽光標準版是用符合視障生特點的操作方式來操作Windows的通用控件以及操作係統支持的通用軟件。陽光標準版功能如下:

(1) 用戶可加掛不同的語音引擎(符合SAPI標準)。語音的音量、速度可隨意調節;支持中英文混讀。遇到英文單詞,可選擇分讀或連讀;能自動識別朗讀簡繁體漢字;遇到數字,可選擇自動方式、數字方式或數值方式。語音服務器提供的複讀功能,可在任何條件下重複閱讀聽到的信息。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是否朗讀標點。在朗讀過程中,可隨時暫停、繼續或停止。在任何情況下均可選擇逐字朗讀或連續朗讀,並可為用戶解釋讀出文字的字意。緩衝區複製功能,可將任何朗讀出的信息複製到剪貼板。

(2) 屏幕閱讀。通過屏幕取詞技術可以對Windows通用控件進行朗讀。如桌麵圖標、任務欄、窗口的標題欄、菜單欄及菜單內容、地址欄、列表、狀態欄的文字信息。能讀出對話框、進度欄,各種組合框、可編輯框、單選按鈕、複選框,各種按鈕的名稱和狀態以及控製滑塊等。還能通過鼠標追蹤焦點來進行一些特殊操作。當開啟朗讀提示功能,還可讀出圖標和按鈕的浮動條。針對一些弱視人士,為使弱視用戶能跟蹤當前活動的對象,對當前活動對象顯示高亮矩形和高亮光標。

(3) 支持點字顯示器輸出。通過內部的漢—盲翻譯模塊,將屏幕取詞結果實時翻譯,並將翻譯結果轉換成點字顯示器能夠識別的ASCⅡ碼輸送給點字顯示器。這樣,用戶完全可以通過觸摸感知點字顯示器上的盲文。

中國盲文計算機係統優勢如下:

(1) 支持主流點顯器。目前陽光能支持國際上主流的點字顯示器連接,具體品牌型號有Power Braille 40、Power Braille 6580、德國點顯器(METEC)等。

(2) 屏幕朗讀的工作模式無外乎用焦點方式取源或鼠標方式取源。但在實際操作中,麵對大量非標準的窗口,需要二者配合使用。陽光實現兩種取源方式可以互相彌補,並可自由切換。

(3) 陽光是目前國內同類軟件中唯一支持PDF文檔朗讀的軟件。

(4) 陽光軟件除了支持全盲無障礙操作電腦,對弱視者也提供了一些人性化的服務。

盲文專業版是在標準版基礎上增加了適合自動化盲文出版特點的字處理和排版功能。專業版增加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盲漢文編輯。它是一個功能相當完善、便於操作使用的專業盲漢文編輯軟件。

(2) 盲文顯示。在Windows係列操作係統下在屏幕上顯示盲文,對顯示的文字打印預覽。

(3) 漢—盲互譯。隨時將漢文轉換為盲文,包括現行盲文(部分帶調)、現行盲文(全部帶調)、雙拚盲文;同時也可以將現行盲文、雙拚盲文轉換為漢文進行編輯。

(4) 盲文專業排版功能。集成了一個類似於Word界麵的編輯器。

(5) 集成盲文輸入法。提供專用的盲文輸入法,用戶可以通過盲文輸入法中的“盲文輸入”,直接用六點鍵盤輸入盲文碼;“盲漢輸入”可以用六點鍵盤直接輸入盲文編碼而經過轉換後輸入漢字。“漢盲輸入”通過輸入漢語拚音,完成盲文點字的輸入,此功能專為解決不懂盲文的盲人工作者的盲文輸入問題。除此之外,還包括“盲英輸入”和“盲文ASCⅡ碼輸入”。

表541列出陽光軟件的常用快捷鍵,具體操作請查看陽光軟件的使用手冊

參考陽光軟件使用手冊,http:\/\/www.cbph.org.cn\/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58。。

表541陽光軟件的部分常用快捷鍵

功能快捷鍵

啟動Ctrl+Alt+X

退出小鍵盤0+F12(使用過程中經常需要重啟讀屏軟件)

暫停\/繼續控製Win+小鍵盤0

設置

選項設置對話框Ctrl+Alt+Shift+F2

增加中文語速小鍵盤0+F1

切換語音方式小鍵盤0+~

切換數字讀法小鍵盤0+主鍵盤4

停止朗讀控製小鍵盤點

讀緩衝區前(後)一字Win+小鍵盤4(6)

陽光

讀屏

朗讀前一對象小鍵盤4

朗讀上一行文字小鍵盤8\/上光標鍵

朗讀左一個字小鍵盤1

朗讀左邊一個詞Ctrl+小鍵盤1

單擊鼠標左鍵小鍵盤除號

擊鼠標右鍵小鍵盤乘號

自動朗讀小鍵盤減號

(續表)

功能快捷鍵

輸入法

朗讀上一個候選字\/詞上光標鍵

朗讀前解詞左光標鍵

上翻頁PgUp

關閉\/開啟輸入法朗讀功能Ctrl+Alt+Shift+M

Word

快捷

換行等上下左右光標鍵以及加Ctrl後的操作

朗讀到光標所在處Shift+小鍵盤減號

自動朗讀小鍵盤減號

翻頁PgUp、PgDn以及加Ctrl鍵

上網

操作

瀏覽閱讀F8

自動朗讀小鍵盤減號

抽取鏈接Ctrl+F7

查看當前塊號Ctrl+F8

跳到指定塊Ctrl+Shift+F8

模擬鼠標Scroll Lock打開\/關閉網格讀屏

讀屏軟件的設置(含點顯器設置)Ctrl+Alt+Shift+F2

2. 爭渡讀屏軟件爭渡讀屏軟件下載,http:\/\/www.zdsr.net。

爭渡讀屏是一款運行在Windows係統下的屏幕朗讀軟件,用於協助視力障礙人士操作電腦。有免費的公益版和付費的商業版。爭渡讀屏具有良好的係統兼容性,可以安裝和運行在Windows 10、Windows 7、Windows Vista、Windows XP等係統下。

爭渡讀屏軟件的功能如下:

(1) 豐富和完善的語音引擎:讀屏伴隨我們使用電腦的每時每刻,語音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我們使用電腦的情緒,爭渡讀屏具有豐富且完善的語音引擎,可以滿足用戶不同的個性化需求。支持目前大多數主流的語音接口,支持雙語音庫混合朗讀,可以選擇不同的聲卡切換輸出。用戶可以隨意安裝自己喜歡的語音庫,並且可以進行任意的搭配使用。雙語音混合朗讀配合多國語言,可以實現任何雙語文字的朗讀,比如中英混讀、英中混讀等。

(2) 多種模擬鼠標模式:模擬鼠標是利用小鍵盤區的按鍵來模擬普通的鼠標動作,從而解決了盲人無法使用鼠標的缺憾。爭渡讀屏進一步開發和豐富了模擬鼠標功能,提供了控件導航、元素導航和像素式瀏覽等多種模擬鼠標類型。每一個類型又包含了多種操作模式,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靈活選擇、相互配合,盲人也能自如地使用鼠標指針來控製電腦。

(3) 快速高效的網頁瀏覽:網頁瀏覽已經是當今電腦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提高網頁瀏覽的速度和效率是讀屏軟件必須重視的問題。爭渡讀屏引進了按元素瀏覽、網頁正文瀏覽以及編輯\/瀏覽模式等多種操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網頁操作效率。

(4) 方便的熱鍵組:隨著讀屏功能的不斷增加,快捷鍵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多,這無疑增加了用戶的負擔,為了減輕用戶記憶熱鍵的繁重負擔,爭渡讀屏借鑒相關軟件經驗並進行深入挖掘,創新性地提出了熱鍵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把相近的一組功能歸為一組,然後進行熱鍵編排,這樣隻需要記住這一組功能的熱鍵即可。爭渡讀屏目前支持語音方案熱鍵組、讀屏功能和朗讀習慣熱鍵組。

(5) 全麵支持Office:爭渡讀屏可以很好地支持Office辦公軟件,包括Word、Excel等,不但實現了對Word的逐行、逐字朗讀,對Excel的單元格朗讀,而且還增加了很多快捷操作方式,例如對Excel單元格的公式、拖拽、選區,以及選區背景色、字體、字體顏色等信息的朗讀。

(6) 爭渡路標:這是爭渡讀屏的特色功能之一,深受用戶喜愛。它的創意源於現實生活中的路標,通過給窗口內的元素或者點進行標記,從而達到擴大操作範圍、提高操作效率的目的。結合元素瀏覽與OCR識別,讓路標有了更廣泛的應用。此外用戶之間還可以通過路標市場相互分享自己的路標。

(7) 爭渡標簽:在一些軟件的窗口內,可能會有一些按鈕或者編輯框等沒有明確的文本提示信息,或者有時候我們希望根據我們的習慣來改變某些朗讀,爭渡標簽就可以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爭渡標簽可以給元素加上標簽,朗讀的時候就可以按指定的標簽進行朗讀了。

(8) 單手操作模式:化繁為簡,解放您的一隻手,在很多時候,我們希望用一隻手就可以操作電腦,為此爭渡讀屏提供了單手操作模式。

(9) OCR識別:OCR識別是爭渡讀屏基於OCR文字識別技術給用戶提供的OCR識別功能,以方便用戶對於非文本的讀取。通過該功能我們可對爭渡讀屏遇到的非文本的項目進行OCR識別,識別結束後就可參考識別結果進行相應操作了。

爭渡讀屏的OCR識別提供了本地、在線等多種識別引擎,在日常使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需要的引擎。

(10) 強大的翻譯功能:爭渡讀屏具有強大的翻譯功能,集成了本地英漢詞典以及百度、穀歌等在線翻譯引擎。可實現剪貼板翻譯、朗讀緩衝區翻譯、選區翻譯、自動翻譯等多種翻譯場景,同時提供了多種方式來查看翻譯結果,可自動朗讀或者複製到剪貼板。自動翻譯功能可輕鬆地閱讀外文網頁,安裝外文軟件等。如表542,列出爭渡讀屏的常用快捷鍵。

表542爭渡讀屏軟件的部分常用快捷鍵(2017版)

功能快捷鍵

啟動爭渡讀屏公益Ctrl+Alt+F10

暫停/繼續朗讀Pause

停止朗讀長按SR或者Ctrl

退出爭渡讀屏ZDSR+ESC

基本操作

從光標所在位置開始朗讀數字7

當前窗口標題數字8

標題欄上的關閉、最大化、最小化等按鈕之間循環切換數字9

朗讀狀態欄Ctrl加Win加星號

打開爭渡菜單ZDSR加Z

切換語音方案ZDSR加F9

單擊朗讀當前時間,雙擊朗讀當前日期ZDSR加F12

模擬

鼠標

鼠標左鍵單擊除號

鼠標右鍵單擊乘號

元素導航和控件導航模式切換ZDSR加加號

文字\/圖形切換ZDSR加G

開啟和關閉讀鼠標功能ZDSR加M

鼠標左鍵按下和鬆開ZDSR加除號

鼠標跟隨ZDSR加減號

鼠標狀態朗讀ZDSR加F8

朗讀緩衝區

(剛聽到的

內容)

對朗讀緩衝區當前字中文組詞,英文對該位置所在單詞翻譯ZDSR加上光標

單擊對朗讀緩衝區當前字或者字母進行解釋,雙擊查字典ZDSR加下光標

朗讀緩衝區前一個字ZDSR加左光標

朗讀緩衝區後一個字ZDSR加右光標

移到朗讀緩衝區第一個字ZDSR加行首鍵

移到朗讀緩衝區最後一個字ZDSR加行尾鍵

打開緩衝區內的網址ZDSR加小回車

(續表)

功能快捷鍵

網頁

在編輯框之間切換e

在單選按鈕之間切換r

在複選框之間切換x

在組合框之間切換c

在按鈕之間切換b

在表單之間切換F

在圖片之間切換g

在標題之間切換h

分別切換1到6號標題大鍵盤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