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BHDDG260mm,DK185mmD〗〖BHDDG7mm,WKZQ0W〗〖SQ0〗〖HT6CQ〗南京開卷: 〖HTK〗《創新思維與方法》〓三校樣〓成品尺寸: 185mm×260mm〓38字×38行〖JY〗B09溪〖HT〗〖ST〗〖ST〗〖WT〗〖HJ〗〖BG)W〗〖SD+38mm〗〖JZ〗〖HT30.XBS〗創新思維與方法〖HT〗〖HJ0〗〖KH+20mmD〗〖HJ〗〖JZ〗〖HT14.K〗桂德懷〖HTH〗〖HT〗〖BG(!〗〖BHDFG4,FK60mmF〗〖HT4”DBS〗〖STHZ〗創新思維與方法〖HT〗〖ST〗〖BHDG2,FK15mm,K15mm。3F〗出版社南大序號〖BH〗校〓次〓校份數〖BH〗錄〓入〓文件名〖BH〗組〓版周總頁碼〖BH〗圖〓片圖數〖BH〗校〓對版式〓〖BHDG2,FK30mm,KZQF〗送校日期〖BH〗聯係電話〖ST4HZ〗〖CS%0,0,0,60〗85992128〖ST〗〖CS〗〖BHDG4,FK60mmZQF〗〖HT6K〗〖HJ*2〗〓〓您對稿件的要求、意見和建議請直接與生產責任人孫誌洋聯係(13813855199)。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BG)F〗〖HT〗〖HJ〗〖JZ〗〖HT14.SS〗南京大學出版社〖HT〗〖HJ〗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創新思維與方法 \/ 桂德懷主編. — 南京 : 南京大

學出版社, 2020.8

ISBN 9787305233944Ⅰ. ①創…Ⅱ. ①桂…Ⅲ. ①創造性思維-高等職業

教育-教材Ⅳ. ①B804.4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96085號

掃碼教師可免費

獲取教學資源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書名創新思維與方法

主編桂德懷

責任編輯刁曉靜編輯熱線02583596997

助理編輯孫輝照排南京開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印刷南京京新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2.5字數 289千

版次2020年8月第1版2020年8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33944

定價35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務號:njuyuexue

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創新思維與方法CHUANGXIN SIWEI YU FANGFA前言前言

創新,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是一個麵向現實而又充滿期待的追求,是一個影響全球而又滲透各行各業的挑戰。隨著世界經濟、科技、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創新已成為人類社會快速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和巨大潛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縱觀人類發展曆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現如今,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又麵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在經濟、科技、文化、製度等方麵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發揮創新引領作用,這其中最關鍵的環節是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也是我國高等學校的時代責任和使命擔當。但我們發現,目前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明顯不足,大學生對創新的曲解甚至誤解現象還時有發生,對自身的創新能力、創新潛力還缺乏足夠的自信。調查顯示,絕大多數企業領導者都把“培養和善用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都希望招聘到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加強大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是一件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本教材通過對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創業“雙創”工作、創新人才培養等政策文件的梳理,通過對行業企業的走訪調查,深度了解行業企業的技術、產品、管理等方麵的發展動向和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針對高職高專層麵大學生的實際狀況和認知特點、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從思維本質、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實踐四個維度,按照“了解思維概念—應用思維導圖—訓練創新思維—學習創新理論—掌握創新方法—剖析創新實踐”這條主線來開發內容,突出理論的基礎性、整體的關聯性和方法的實用性。章節安排采用了問題導入式、項目式、案例式和主題式編寫方式,突出探究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綜合訓練教學法的應用。同時,在教材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每個章節都設置了思政聯結,包含了大量的契合主題的思政內容。本教材教學資源也比較豐富,《創新思維與方法》課程已立項為江蘇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適合開展線上線下學習,翻轉課堂或混合式教學。本教材已立項為江蘇省“十三五”高等學校重點教材,可以為職業技術院校各專業公共基礎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選用,也可作為企業人員繼續教育或社會人員創新思維訓練課程。

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國內外一些知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學習和借鑒了兄弟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些寶貴經驗,得到了同行專家的指導和認可,也得到了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幫助,得到了南京大學出版社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也熱忱歡迎廣大同行和專家、老師和同學不斷交流探討,批評指正,完善提升。

桂德懷2020年6月於姑蘇城

〖BG(!〗〖BHDDG260mm,DK185mmD〗〖BHDDG7mm,WKZQ0W〗〖SQ0〗〖HT6CQ〗南京開卷: 〖HTK〗《創新思維與方法》〓三校樣〓成品尺寸: 185mm×260mm〓38字×38行〖JY〗B09溪〖HT〗〖ST〗〖ST〗〖WT〗〖HJ〗〖BG)W〗〖MD(1〗〖HTH〗〖JY。〗〖MD)〗〖MD(2〗〖HTSS〗〖JY。〗〖MD)〗創新思維與方法CHUANGXIN SIWEI YU FANGFA第一章思維與思維導圖第一章

思維與思維導圖第一節思維挑戰第二節思維方式第三節形象思維第四節抽象思維第五節聚合思維第六節發散思維第七節思維導圖第八節思維導圖軟件應用第一節思維挑戰

問題1:怎樣把右邊籃子裏的雞蛋豎起來?盡可能多地說出你的方案。方案1:方案2:方案3:問題2:在什麼時候9+4=1會成立?盡可能多地說出你的方案。方案1:方案2:方案3:問題3:假如有一根內徑接近乒乓球直徑、長100厘米左右的鐵管深深地插在地麵上,有一個小朋友玩耍時不小心把乒乓球掉進了鐵管中,為了取出乒乓球,他十分著急。但現在有以下工具可供選用:鋸子、錘子、鉗子、鐵絲、細線、手電筒,前提條件是不能破壞乒乓球和鐵管,那麼怎樣才能取出乒乓球?方案1:方案2:方案3:請大家給出上述問題的答案,看看有多少種不同辦法,再相互比較一下,看看哪些方法切實可行?哪些方法與眾不同、新穎獨特、富有創意?

在現實生活、學習或工作過程中,我們經常聽說:思維決定行為;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細節決定成敗;格局決定結局;實力決定魅力等諸多至理名言。由此可見,思維、思路、眼界、細節、格局、實力是影響行為、出路、境界、成敗、結局、魅力的重要因素。

請問大家,在這些要素中,你認為哪一個是影響事情結局的最重要因素?

不妨,我們把這些要素做一個簡單的相關性分析,用→表示“影響”作用,用表示“決定”作用,那麼,這些要素的相關關係如圖11所示。

圖11影響結局的要素相關性分析

可見,一個人的思維不僅決定行為,還影響思路、細節、境界,從而影響到事情的結局,由此表明:思維是影響結局的關鍵要素。

下麵,我們來分析幾個案例,看看大家的思維狀況和思維能力。案例1:在下列5個圖形中,請你挑出與眾不同的1個,並給出你的理由。

案例分析:

選A,因為A是唯一沒有“棱角”的圖形。

選B,因為B是唯一沒有“曲邊”的圖形。

選C,因為C是唯一既有“曲邊”,又有“直邊”的圖形。

選D,因為D是唯一有“兩條曲邊”的圖形。

選E,因為E是唯一有“三條曲邊”的圖形。

案例1主要突出形象思維,通過比較的方式,探索每個圖形的整體與局部,尋找圖形之間的共性與個性,從“差異性”“獨特性”的視角來找到與眾不同的對象。

當然,對案例1的分析,還可以切換新的思維視角,如將這五個圖形與它們之外的某個對象做比較,比如降落傘,可見隻有E的圖形像降落傘,所以E與眾不同。如果選擇其他對象,可能會得到其他的結果,大家可以繼續探討。案例2:三個大學生去某地開展夏令營活動,準備在一家旅店住宿1個晚上,開始每人交了100元錢,老板見是大學生便叫服務員退給他們50元錢。服務員心想,50元錢分給3個人不好分,於是自己就收起20元,退給每個學生10元。事後,服務員心中非常納悶,每個人交了90元,共270元,自己拿了20元,累計290元,可三個學生一開始交了300元,那10元錢去哪兒了?

請你幫服務員想一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案例分析:

這個案例主要體現分類思維,要把握思維對象,厘清思維條理,明確相互關係。首先案例涉及三類主體:大學生、服務員和旅店老板;其次,案例涉及兩種業務:收入和支出。因此,我們可以按照主體或業務來分類進行思考。

1 對大學生而言,每人交100元,合計交了300元,後來每人被退還10元,實際每人支付90元,合計支出270元,300-30=270,收支平衡。

2 對服務員而言,一開始收到三個大學生300元錢,後來要求退還50元,其中30元退給了大學生,服務員自己拿了20元,在這個過程中,服務員收到300元,退還(支出)50元,剩下250元交給(支出)旅店老板,所以300=50+250,收支平衡。其中,50元是旅店老板的支出,30元是學生的收入,20元是服務員的收入,30+20=50,收支平衡。

3 對旅店老板而言,一開始收到三個大學生300元錢,後來要求退還50元,因此,旅店實際隻收到250元,300-50=250,收支平衡。

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實際支付270元,旅店老板得到250元,服務員自己拿了20元,250+20=270,收支平衡。到此,大學生住旅店的繳費過程應該清楚明確,沒有異議。但服務員把大學生支付(支出)的270元加上自己拿的(收入)20元得出290元,從而產生了疑惑,這是把收入加支出,混淆收支概念,導致思維混亂的表現,本案例的收支分析基本情況如圖12所示。

圖12大學生住旅店繳費情況分析

可見,大學生支付的270元當中就包含了服務員拿的20元錢,如果再把270元與20元相加得出290元,就是重複計算,是收入加支出,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對案例2,我們也可以運用列表思維的方式,將三類主體、兩種業務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清晰簡潔地反映出來,如表11所示。表11大學生住旅店繳費收支情況

收支結果中-270元是大學生的支出金額,250元是旅店老板的收入,20元是服務員的收入,-270+250+20=0,可見收支是平衡的,但把大學生支出的270元加上服務員得到的20元,得出290元,是收支概念的混淆,不同類目的相加,是沒有意義的運算,也不存在“300-290後的10元錢去哪兒了”的說法。案例3:曾經有一個老人非常喜歡安靜的居住環境,可是有一天開始,他家附近經常有一群小孩來玩耍,而且非常吵鬧,從此這位老人感到不得安寧,焦慮不安。請思考,老人接下來該怎麼辦?案例分析:

(1) 訓斥法——訓斥孩子,把他們趕走。

(2) 商量法——與孩子商量,請他們不要吵鬧。

(3) 報警法——撥打110,請警察來處理。

(4) 遷居法——重新買房,換個安靜的地方居住。

(5) 糖果法——老人把孩子們召集過來,說:我這兒本來很冷清,謝謝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說完每人發三顆糖。孩子們很開心,天天來玩。幾天後,每人隻給2顆,再後來隻給1顆,最後就不給了。孩子們生氣說:以後再也不來這兒給你熱鬧了。從此,老人又清靜了。

這個案例主要采用發散性思維,突破思維慣性,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案。

請問,以上五種方案中,你想到了哪幾種方案,你最欣賞哪種方案,為什麼?除了這五種方案以外,你還能想到其他什麼方案?案例4:甲、乙、丙三人喜歡說謊話。有一天,為了一件事情,甲指責乙說謊話,乙指責丙說謊話,丙說甲與乙兩人都在說謊話。其實,在他們三個人當中,至少有一人說的是真話。請問到底是誰在說謊話?案例分析:

本案例在不易直接判斷的前提下,要善於運用間接論證和邏輯推理方法,假設某個結論成立,通過推理和論證,得出矛盾的或正確的結論。

(1) 如果甲說真話,乙說的就是謊話,因為乙指責丙說謊,那麼丙說的就成了真話,而丙說甲、乙都在說謊,矛盾。

(2) 如果乙說真話,則丙在說謊,上述(1)分析知甲在說謊,成立。

(3) 如果丙說真話,意指甲說的“乙說謊話”為假,那麼乙說的就是真話,而乙說的是真話則丙在說謊,矛盾。

本案例也可運用列表思維的方式,將甲、乙、丙三個主體及其判斷通過表格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用√表示判斷為“真”,用ⅹ表示判斷為“假”,於是可以得到表12所示的甲乙丙的判斷分析情況。表12甲乙丙的判斷分析

可見,甲和丙在說謊。

本案例主要強調邏輯思維,運用間接分析的方法,通過邏輯推理做出合理分析和判斷。

通過以上四個案例的挑戰與分析,你覺得你真的會思維嗎?如果四個案例都分析對了,恭喜你,你的思維能力很不錯;如果四個案例還沒有全部分析出來,也沒有關係,請繼續學習本課程的後續內容,相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培養,你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大大的改善和提高,你將會變成一個善思維、敢創新的人才。

思政聯結

1 恩格斯指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維著的精神。”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

2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翻譯局翻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卷,467頁)

掃碼見全文《領航新

時代的理論思維》3 領航新時代的理論思維

訓練題

一、 選擇題

1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這說明()。

A 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積極作用

B 意識的能動作用使事物向正確方向發展

C 隻有正確的意識才能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D 意識可以改造客觀事物

2 “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是指()。

A 意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

B 人類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思維著的精神

C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D 隨著實踐的發展和認識能力的提高,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科學知識在不斷增加

二、 簡答題

找出下列每一組對象中不同的內容,並說明理由。

(1) 汽車、摩托車、電瓶車、飛機、輪船

(2) 哭、笑、看、聽、嚐、摸、嗅

(3) 物質、光、愛、善、精神、黑、憎、惡、熱、白

三、 分析題

有一天,A、B、C、D四個孩子在屋裏玩耍,突然有一塊泡泡糖不見了,問他們誰吃了?A說:“B吃啦”;B說:“D吃啦”;C說:“我沒有吃”;D說:“B說謊”。

請問:到底是誰吃的?

第二節思維方式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社會的競爭前所未有。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主要是人的思維和智慧的競爭。餘華東:《論思維研究的使命——關於思維研究的重要性、複雜性和道路》,載《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2)。

一、 思維的概念

關於什麼是思維,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究竟什麼是思維和意識,它們是從哪裏來的,那麼就會發現,它們都是人腦的產物,而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他們的環境中並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恩格斯:《反杜林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人腦是思維和意識的器官,思維和意識是人腦的功能。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由14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的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組織,是人體的神經中樞,它對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如髒器活動、肢體運動、感覺變動以及語言表達、文字識別、思維反應等都起到支配和指揮的作用。同①人腦,作為思維的物質載體和生理基礎,包含著1011個神經細胞體、樹突、軸突組成的神經元,可分為腦幹、間腦、小腦和大腦四個部分,如圖21所示。

圖21人腦的結構

其中,大腦主要由左半球和右半球兩部分組成,它是中樞神經中最大和最複雜的結構,也是神經係統最高級部位,大腦半球的外側麵和內側麵如圖22、圖23所示,它是調節機體功能的器官,也是意識、精神、語言、學習、記憶和智能等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

圖22大腦半球的外側麵

圖23大腦半球的內側麵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大腦兩個半球是由胼胝體連接溝通,形成一個整體,左、右兩個半球接受的外部信息,經胼胝體傳遞可在瞬間進行交流,支配和指揮人的各種活動。但人的大腦兩半球在機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並控製右側身體,右半球感受並控製左側身體。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裏博士(Roger Wolcott Sperry,1913~1994)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也因此榮獲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割裂腦實驗發現:大腦兩個半球高度專門化,每一部分控製不同的功能,並以不同的方式處理信息,大腦兩部分由胼胝體連接起來,對大腦兩半球信息進行協同活動,這一理論經多次臨床實驗得以證實,表21是半腦分工的臨床實驗證據。張愛華:《全腦開發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載《教育研究》,1999(8)。表21半腦優勢之臨床實驗證據(1976年)

左腦(右半邊身體)右腦(左半邊身體)語言、文字空間、音樂邏輯、數學整體的線性、細節藝術、象征循序漸進同時並進自製易感的好理智的直覺的、創造力強的強勢的弱勢的(安靜)世俗的性靈的積極的感受力強的好分析的綜合的、完形的閱讀、寫作、述說辨認麵目順序整理同時理解善於察知重大秩序感知抽象圖形複雜動作順序辨認複雜的數字(Science News,Volume 109,# 14.p.219.1976年4月)人的大腦兩個半球具有不同的生理結構和優勢功能,如圖24所示。人的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文字、數學、邏輯、推理、判斷、分類、分析、排列、閱讀、寫作、記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是抽象思維的中樞,思維方式具有分析性、邏輯性和連續性。所以,人們也稱左腦為抽象腦或學術腦。右腦主要負責空間、音樂、美術、情感、直覺、想象、靈感、頓悟、形象記憶、身體協調等,是形象思維的中樞,思維方式具有跳躍性、無序性和直覺性。所以,右腦也被稱為藝術腦或創造腦。斯佩裏認為,人的右腦具有超高速、大容量記憶技能,如速讀、速記能力;具有超高速、自動化演算機能,如心算、速算能力;具有很強的圖像化機能,如想象力、創造力、企劃能力;具有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如直覺、靈感、第六感等。右腦是創造力的源泉,善於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許多高級思維功能取決於右腦。現代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大腦兩半球既功能各異、各司其職,又互補滲透、密切配合,共同在思維中發揮作用。深入挖掘人腦左、右兩個半球的功能,特別是右腦的潛力非常重要,這是開發思維、挖掘人類無窮創造力的重要途徑。

圖24左右腦的功能分布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與規律的間接和概括的反應。它是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來實現的。思維是人的本質特征,人的本質是一個包含人與自然關係、人與社會關係、人與思維關係的複雜係統。人的思維本質決定著人的自然本質和社會本質。正如恩格斯指出:“動物最後發展出神經係統獲得充分發展的那種形態,即脊椎動物的形態,而最後在這些脊椎動物中,又發展出這樣一種動物,在它身上達到了自我意識,這就是人”。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卷第456頁。思維和意識就是人與動物的最本質區別。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前551~前479)兩千多年前就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的雕像如圖25所示。可見,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十分重要。法國著名的雕塑藝術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在1880~1902年創作雕像《思想者》,如圖26所示,這個巨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托著下頜,在靜靜地思考著人類整體發展的艱難和所經曆的各種苦難,這是羅丹的一件藝術傑作,現藏於巴黎羅丹美術館,他塑造了一個典型的思想者的藝術形象。這也是“思想源於思考,思考源於思維”的典型代表。

圖25孔子雕像

圖26思想者雕像

二、 思維的過程

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具體化與係統化的過程。

(一) 分析與綜合

分析與綜合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人的一切思維活動,從簡單到複雜,從現象描述到概念形成,從問題判斷到解決方案,從普通認知到創新思維,都離不開大腦的分析與綜合。

分析就是將事物的整體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方麵或個別特征的思維過程。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

(1) 把動物分解為頭、頸、軀幹、四肢和尾部;

(2) 把植物分解為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3) 把一個圖形分解成點、線、麵、體;

(4) 把一個句子分解成主語、謂語、賓語、狀語、定語、補語等組成部分;

(5) 把一個事件分解成時間、地點、人物、原因、過程和結果。

分析能力是一個人的重要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解為若幹部分進行考察和認識,把它的要素、層次和規定性分解開來進行判斷和研究,搞清楚事物局部的性質、局部之間的聯係以及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這樣才能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認識客觀事物,準確把握變化規律,為科學決策和判斷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析能力也是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體現,在日常學習、生活或工作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事情、問題或挑戰,分析能力強的人,往往能抽絲剝繭,化整為零,應對自如,解決難題。而分析能力較差的人,往往思緒混雜紊亂,無從下手;百思不得其解,束手無策;心理畏懼害怕,苦不堪言。分析能力與一個人的左腦發達程度有關,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但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天的訓練和培養。分析能力較強的人,往往學術有專攻,技能有專長,在各自領域裏創造出獨特的見解和非凡的成就。例如,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的認識,就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但是一個分析能力強的人,可能先把世界分成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再把客觀世界分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等,如圖27所示。

圖27關於世界的認識

準確掌握分析方法是提高分析能力的關鍵環節。我們知道,任何客觀事物都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層次、不同規定性組成的統一整體。因此,我們要想深刻認識客觀事物,就必須要準確把握其每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就要學會在思維中把要素、層次和規定性分割、分解開來進行考察和研究。為此,我們提出要素分解和層次分析兩種基本的分析方法。

圖28圓珠筆的組成

1 要素分解

要素是指構成一個客觀事物必不可少的元素或因素,它是事物存在並維持其運動的最小單位。如,詞彙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圓心和半徑是確定一個圓的兩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寫小說的三個要素;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是生產的四個要素;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是管理的五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是新聞的六要素。同樣,上齒柱、下齒柱、筆管、筆蓋、彈簧、筆芯是一支圓珠筆的六個基本要素,如圖28所示。

要素分解法就是指在分析客觀事物時,把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關鍵要素或核心要素逐一找到,並分解出來加以研究和考察的方法。要素分解是分析的一種方法,善於要素分解是分析能力的一種表現。在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經常做要素分解是訓練思維的一種重要方式。如將一套完整的茶具分解為:匙置、茶匙、茶夾、茶海、茶葉、茶盤、茶壺、茶則、燒水壺、杯托、品茗杯、聞香杯;將一個公司的戰略分解為:經營計劃、產品戰略、市場開發戰略、人力資源戰略、財務戰略;將職能部門分解為:研發部、市場部、生產部、銷售部、財務部、行政部等;將市場營銷組合分解為:產品、價格、渠道、促銷。

2. 層次分析

層次是係統論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係統在結構或功能方麵的等級秩序。《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Ⅰ》將“層次”界定為“表征係統內部結構不同等級的範疇,任何係統內部都具有不同結構水平的部分,如物體可分為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若幹層次;高級生命體可分為係統、器官、組織、細胞、生物大分子等若幹層次,層次從屬於結構,依賴結構而存在。係統內部處於同一結構水平上的諸要素,互相聯結成一個層次,而不同的層次則代表不同的結構等級。層次依賴於結構,結構不能脫離層次,沒有也不可能有無層次的結構。層次總是體現在眾多範疇的相互關係之中,係統性質主要由層次決定,一個係統內子係統是否存在層次結構是這個係統是否複雜的主要標誌之一,係統科學對係統的分類也主要依賴它們的層次結構。”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哲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第84~85頁。大千世界,紛繁複雜的事物都以物質或精神、運動或靜止、時間或空間的不同方式存在,以要素與係統、個體與集體、整體與局部的多種交織狀態存在,體現出不同的結構、功能和屬性的層次特征。因此,要想深刻認識事物的特征屬性,把握事物的變化規律,往往就需要深度剖析事物的層次和等級。在社會生活中,分層現象非常普遍,如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維發展水平開展分層教學;依據不同的對象和職能進行分層管理;根據業務流程和邏輯關係對軟件進行分層設計;為提高精度和生產效率對零部件分層銑削加工;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為充分把握人的動機,創立了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層次分析法就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當作一個係統,然後將係統的目標、結構、功能和屬性分解為多個層級的目標、結構、功能和屬性,進而把握係統的內在關聯和外部特征的方法。

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簡稱NLP)大師羅伯特·迪爾茨創立的理解層次理論認為,在任何係統中,人的生活——包括係統本身的活動,都可以通過幾個不同層次進行描述和理解,它們分別是: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與價值觀、身份和精神,如圖29所示。

圖29理解層次的結構

其中,

① 精神:自己與整個世界其他係統的關係。

② 身份:自己以什麼身份去實現人生的意義。

③ 信念:配合身份,應該有什麼樣的信念和價值觀。

④ 能力:我有哪些不同的選擇?我掌握了什麼技能?

⑤ 行為:在環境中我們的運作。

⑥ 環境:外界的條件和障礙。

實際上,在工作過程中,當我們需要完成一項工作任務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項工作分成任務層、目標層、措施層,不同的工作任務可能需要分解成不同的目標,不同的目標還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完成,如圖210所示。通過這樣的層次分析以後,我們對完成這項工作的認識就比較清楚了。

圖210工作任務、目標及措施分解

綜合就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麵、各種屬性、各個要素按內在聯係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思維過程。例如,在日常生活、學習或工作中,我們把單詞組成句子;把零部件組裝成產品;把一個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麵的表現綜合形成總體評價;把文、理、工、經、管、法、農、林、醫等學科歸並組成綜合性大學;由“自然界是變化發展的,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人的認識是變化發展的”而得出“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這些都是綜合的表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把所分析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屬性聯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把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對象,往往更有利於我們全麵地、係統地、準確地把握事物或現象。

綜合能力是人在思維過程中把客觀對象的各個部分結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認識的技能和本領。它是一個人的重要思維能力,它能把客觀存在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用一定線索聯係起來,從而發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綜合不是簡單地拚湊,也不是機械地疊加,而是需要緊緊抓住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係,抓住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係,抓住事物整體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得出一個全新的整體性的認識。這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零散到完整、由局部到整體的認識,更能把握全局,謀劃長遠,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