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深秋的夜裏蟋蟀叫個不停,半夜時分打斷了我夢中的千裏馳騁。睡不著覺我起床繞著台階緩步徐行,四下裏不見一個人影,隻有天上的月光朦朦朧朧。

頭發都白了隻為迎回二聖,故鄉的蒼鬆翠竹也在無情光陰中等待我抗擊金兵。想要將北伐中原的心事寄托在琴弦上,可這弦外之音又有誰會來傾聽?

嶽飛(1103—1142),字鵬舉,河北正定府路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人,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英雄、民族英雄,宋、遼、金、西夏時期最傑出的軍事統帥。

北宋崇寧二年(1103)二月十五日,出生於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時有大鳥掠過,因起名飛。

嶽飛生有神力,十五歲就能挽弓三百石,經常通宵攻讀兵書。二十歲從軍,母親在其背上刺字“精(盡)忠報國”。從軍後受到抗金名將宗澤的賞識與提拔。宗澤臨死前吟誦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連呼三聲“渡河”,氣絕而終。

嶽飛二十三歲時,徽欽二帝被掠往金國,北宋滅亡,這就是中國曆史上的“靖康之恥”。嶽飛決心“迎二聖複還京師,取故地再上版圖。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

嶽飛好像天生就是為戰鬥而來,治軍極嚴,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好比當年商湯的軍隊去攻打夏桀,一點也不驚擾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往來,種莊稼的照常下地。

嶽飛的軍事才能堪比李廣和項羽,前者與匈奴激戰七十餘次,“得賞賜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卒共之。”後者大小七十餘戰,除了垓下之役自刎,沒有一次失敗。嶽飛也是常勝將軍。

紹興十年(1140),金兵四路南下,要一舉滅亡南宋。高宗發三路兵,以嶽飛為一路,賜劄飛使為三路救應,戰爭之事全部委托給嶽飛。

嶽飛從駐地湖北起兵,連戰皆勝,進駐郾城。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裏。北方義軍百數十萬,皆舉旗以嶽飛為號。北方所有義軍,皆揭旗以“嶽”為號。父老百姓爭相送糧。黃河以南,金號令不行,金將帥多私下許降。

嶽飛少時好飲,為迎回二帝戒酒多年。此時,嶽飛告訴部下:“指日渡河,直抵黃龍,與諸君痛飲耳。”但是嶽飛的行動不但受到皇帝趙構、宰相秦檜的壓製,也受到大臣張浚及將領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人的阻撓。